提起「桌球外交」,人們都知道中國運動員莊則棟,但對觸發這次外交的美國運動員格倫·科恩,大多不甚了了。美國運動員的北京之旅,關心的人就更少了。
科恩1952年出生於紐約一個猶太人家庭,小小年紀就贏得過全國桌球比賽的獎牌。
1971年3月下旬,19歲的科恩隨美國桌球隊來到日本名古屋參加第31屆世界桌球錦標賽,論球技,科恩是沒有機會與高水平的中國運動員在球場上相遇的。
4月4日,從練習場出來的科恩匆忙之中踏上了一輛開往體育館的車,他上車後發現車上都是中國運動員。由於中美兩國長期處於敵對狀態,對於站在面前的「美帝」,大家不知道該怎麼應對。快到終點時,莊則棟通過翻譯與科恩攀談起來,他說:「美國政府雖然對中國不友好,但美國人民是中國人民的好朋友,我送你一個禮物做紀念。」他送給科恩一件印有黃山風景的杭州織錦。科恩非常高興,說他認識莊則棟,對他十分佩服。當車到達目的地時,等待中國代表團的記者驚訝地發現車裡居然有一個美國運動員,於是拿起相機一陣猛拍。第二天,莊則棟與科恩的照片佔據了日本各大媒體的顯著位置。興奮的科恩還在去賽場的路上抱住莊則棟,將一件別有美國乒協紀念章的運動衫回贈給他,這一情景又出現在了日本的各大媒體上。
在比賽即將結束時,美國隊員看著與中國建交的加拿大等國家的運動員訪問中國十分羨慕,流露出想獲邀訪華的願望。中國代表團立即向國內匯報。外交部和國家體委認為並不是恰當的時候,決定不邀請,毛澤東表示同意。但到了晚上11點多鐘準備休息前,毛澤東突然決定邀請美國桌球隊訪華。
4月7日凌晨,消息傳到日本名古屋,準備回國的美國桌球隊喜出望外,但不敢確定接受訪華邀請是否違背美國實行的限制美國公民前往中國的禁令。團長斯廷霍文打電話向美國駐日本大使館匯報,大使不在,值班的政治處主任比爾·坎寧安一面鼓勵他們接受中國的邀請,一面「越權」上報美國國務院並轉尼克森總統。尼克森上臺後一直在探尋解凍中美關係,他立即同意美國桌球代表團訪華。
4月9日,美國桌球代表團從日本啟程訪華,到達北京的當天下午就得到了周恩來的接見。科恩在這樣莊重的外交活動中毫不拘謹,他主動問周恩來對美國青年中流行的「嬉皮士」的看法。周恩來的談話和會見照片登載於報紙上。
當時的許多中國人看到科恩留著一頭長髮覺得不可思議。科恩在與中國運動員的表演賽時,穿的是一條扎染的喇叭褲,頭上用紅色束帶把長發綁在腦後,在播放《大海航行靠舵手》時,做出毫不搭調的美國式扭擺舞動作,還喜歡把腳蹺到桌子上綁鞋帶,走路也是連蹦帶跳,這與中國運動員排著整齊的隊伍,挺胸邁步行走形成鮮明對照。
美國桌球隊訪華結束回國後,球員大都回復到平靜的生活。科恩由於長期生活頹廢,經常吸食麻醉性藥物,精神和身體受到損害。2004年4月6日,52歲的科恩病逝,美國的各大媒體幾乎沒有相關報導。
(《南方周末》7.30 何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