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將給出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初賽數學類 A 卷的兩道高等代數試題詳細的思路分析及其推廣.
第三大題 設
思路分析 若矩陣 相似, 即存在非異陣 , 使得 , 則 且 . 更一般地, 有相同的特徵多項式, 從而有相同的特徵值, 而矩陣的跡和行列式只是特徵多項式中的兩個係數 (可能相差符號). 進一步, 注意到 都是正交陣 (也是實正規陣), 故由實正規陣的正交相似標準型理論 (復旦高代教材的定理 9.7.3) 可知, 正交相似 有相同的特徵值 相似. 有了這些分析, 不難發現題目的條件應該不足以證明 有相同的特徵值. 因此, 我們可以嘗試證明 不相似, 而處理這類問題的常用技巧是驗證 或 . 究竟選擇哪一個入手進行證明,這可能會決定我們能走多遠.
同時處理兩個矩陣始終是一個困難的問題. 如果 乘法可交換, 則 具有很多的同時性質, 比如同時上三角化、同時正交標準化和同時酉對角化等 (參考復旦高代白皮書的相關章節或者習題課教學視頻的第 6 講). 很遺憾, 題目的條件並沒有 乘法可交換. 若只把 中的某一個變成正交相似標準型或酉相似標準型, 則發現起不到很好的化簡效果. 這些思考提醒我們: 應該充分利用正交陣的性質進行化簡才行. 階正交陣全體構成一個群 (這是正交陣最本質的性質之一), 即正交陣的乘積、正交陣的逆陣和單位陣 都是正交陣. 利用這一性質, 可以把兩個正交陣 變成一個正交陣 , 起到充分的化簡作用 (這一技巧在高代白皮書中出現過多次), 然後再利用正交陣特徵值的分析就能得到 , 從而 .
第三大題的證明 由 為正交陣可知 也是正交陣. 由 的非異性可知, 線性方程組 與 同解, 從而線性方程組 的解空間維數為 3. 換言之, 正交陣 關於特徵值 1 的幾何重數等於 3. 由於正交陣也是酉陣, 故可復對角化, 從而特徵值的幾何重數等於代數重數, 於是 關於特徵值 1 的代數重數也等於 3. 由正交陣的基本性質可知, 其特徵值由實特徵值 和模長為 1 的共軛虛特徵值組成. 由於 的階數為偶數, 共軛虛特徵值成對出現, 又特徵值 1 為奇數重, 故特徵值 也為奇數重, 從而 , 即有 , 因此 必不相似.
以上關於正交陣特徵值的討論非常有趣, 類似的討論可以證明以下兩個推廣. 第一個是 19 級高代 II 每周一題第 18 題的推廣, 由復旦數學學院 19 級鄺麒同學給出.
推廣 1 設 均為 階正交陣, 滿足 且 不是 的特徵值. 證明: 是 的特徵值.
證明 設 為正交陣, 則由正交陣的基本性質可設 的全體特徵值為 , , , 其中 . 若 不是 的特徵值, 則特徵值 有 個, 從而 . 回到本題, 由條件可知 , , 從而 . 注意到 仍為正交陣, 從而 必為 的特徵值.
第二個是上述第三大題的推廣, 以下是更加一般的形式.
推廣 2 (高代白皮書的例 9.103) 設 均為 階正交陣, 證明: 若且唯若 為奇數.
證明 白皮書上的證明用了正交陣的正交相似標準型理論, 這裡我們僅用正交陣的基本性質以及可復對角化來證明. 將兩個正交陣 變成一個正交陣 , 從而只要證明: 若 為 階正交陣, 則 若且唯若 為奇數. 由正交陣的基本性質可知, 的特徵值由實特徵值 和模長為 1 的共軛虛特徵值組成, 於是 等且僅當特徵值 的代數重數為奇數. 由於正交陣也是酉陣, 故可復對角化, 從而特徵值的幾何重數等於代數重數, 於是特徵值 的代數重數為奇數若且唯若特徵值 的幾何重數 為奇數, 故結論得證.
注 1 由推廣 2 可知, 若階數 為偶數, 則線性方程組 的解空間維數為奇數 為奇數 , 從而 必不相似, 這就是第三大題的推廣.
第四大題 稱非常值一元 次多項式 (合併同類項後) 的 次項 (可能為 0) 為第二項. 求所有 2020 次復係數首一多項式 , 滿足對 的每個復根 , 都存在非常值復係數首一多項式 和 , 使得 , 且 和 的第二項係數相等.
思路分析 從前十一屆全國競賽的試題來看, 多項式的內容絕不是考察的重點 (事實上, 多項式也不是高等代數教學中的重點). 題中給出的奇怪條件「首一多項式 和 的第二項係數相等」提醒我們: 本題只是藉助多項式的外衣, 實際上希望考生通過 Vieta 定理和高等代數中的重要方法來求出多項式 所有的復根, 而這個重要方法就是線性方程組的求解理論. 如果考生能想通這一點, 解題過程將變得豁然開朗.
第四大題的解答 設 的所有復根為 , 則由 可知, 和 所有復根合併在一起恰好為 . 由 Vieta 定理可知, 的第二項係數等於 所有復根之和乘以 ; 的第二項係數等於 所有復根之和乘以 ; 又 和 的第二項係數相等, 從而得到方程式 , 其中 , 或 . 令 , 則 為 2020 階方陣, 其主對角元素全為 0, 其餘元素為 或 . 令 , 則可得線性方程組
只要求出線性方程組 的解, 就能得到多項式 所有的復根, 從而完全確定 . 根據線性方程組的求解理論, 首先需要計算係數矩陣 的秩, 為此我們來證明如下的命題.
命題 1 設 為 階方陣, 其主對角元素全為 0, 其餘元素為 或 , 則 為非異陣.
證明 這是教學論文 [4] 中的命題 1, 在那裡給出了三種證法: 證法一是利用行列式的組合定義進行討論; 證法二是利用加 2 變換進行討論; 證法三是利用模 2 同餘進行討論. 限於文章篇幅, 這裡不再贅述證明細節, 請讀者自行參考教學論文 [4]. 值得一提的是, 第四大題的官方解答處理這一命題的兩種方法正好是加 2 變換法和模 2 同餘法.
由命題 1 可知, 第四大題中的 2020 階方陣 是非異陣, 從而線性方程組 只有零解, 即 , 於是 .
推廣 3 求所有 次復係數首一多項式 , 滿足對 的每個復根 , 都存在非常值復係數首一多項式 和 , 使得
(1) ;
(2) 和 的第二項係數相等;
(3) 當 為奇數時, 和 的次數相等.
略解 當 為偶數時, 由命題 1 可知線性方程組 只有零解, 於是 . 當 為奇數時, 和 的次數相等保證了 是線性方程組 的基礎解系 (這一結論恰好是教學論文 [4] 討論的主題), 於是 , 從而 , 其中 為任意的複數.
總的來說, 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初賽數學類 A 卷的兩道高代試題並不算難, 但比較好地考察了學生對線性方程組的求解理論 (包括行列式理論等) 以及正交陣的相關性質 (包括特徵值和可復對角化等) 的掌握和運用, 應該算是比較適合的競賽命題.
本文給出如此詳盡的解題思路分析, 也是想提醒讀者: 高等代數中重要思想、方法和技巧的熟練運用, 不僅需要通過做一定數量的習題來實現 (也就是刷題), 更加需要在做每一道習題之前, 認真思考解題思路, 反覆衡量各種方法的可行性, 唯有這樣才能真正地提高解題能力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 高代教材: 姚慕生, 吳泉水, 謝啟鴻 編著, 高等代數學 (第三版),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4.
[2] 高代白皮書: 姚慕生, 謝啟鴻 編著, 學習方法指導書: 高等代數 (第三版),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5.
[3] 謝啟鴻, 復旦大學高等代數習題課教學視頻,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90771191/
[4] 謝啟鴻, 邵美悅, 從一個初等問題看高等代數中的若干技巧, 高等數學研究, 2013, 16(4), 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