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測量宇宙物質的總量?加州科學家提出新方法,測量結果很精確

2020-10-06 宇宙行者

在地球上,人類想要測量任何一種生物的重量或者種群數量都不成問題,但如果要對宇宙的物質總量進行測量,難度則會直線上升。測量宇宙物質總量的難度顯而易見,一是因為人類至今也沒有弄清楚宇宙是否存在邊界,二是因為人類無法通過直接方法進行測量,往往只能通過間接的方法進行測量,從而導致測量得到的結果可能與實際情況相去甚遠。



根據外媒報導,近期《天體物理學雜誌》上出現了一篇關於宇宙物質總量的研究論文,該論文指出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研究人員們通過新方法對宇宙物質總量進行最新的測量,得到的結果是宇宙中的常規物質和暗物質佔到了宇宙物質總量的三成左右,而「捉摸不透」的暗能量佔到了宇宙物質總量的七成。



對此估計有不少朋友會表示質疑,不是說宇宙是否存在邊界還未確定嗎?不是說暗能量「捉摸不透」嗎?為什麼研究人員還能測量出暗能量的佔比?下文為您一一解答。

什麼是暗物質?什麼是暗能量?

首先我們需要對暗物質和暗能量這兩個概念有所了解,到目前為止這兩個概念都還只存在於理論上,現實中並未被發現。第一個提出「暗物質」這個概念的是天文學家卡普坦,他在1922年就認為暗物質是一種不可見的物質,但在科學理論中它是構成宇宙的主要成分之一。



雖然人類還未真正發現暗物質的存在,但是天文學家通過觀測天體運動、研究萬有引力和引力透鏡效應等效應可以證明暗物質的存在。對於暗物質,目前科學家們已經掌握了它的幾個主要屬性,例如它擁有高度穩定性,能參與到引力的相互作用中,不參與電磁作用等等。



暗能量和暗物質一樣不可見,而且都不會與光發生相互作用,但它以能量的形式存在著。已有的科學研究指出,宇宙中偶爾會出現暗物質消失的情況,這種情況很可能是暗能量造成的,因為暗能量擁有消耗暗物質的特性,這一研究也已經在《物理學評論快報》上發表了。

有什麼辦法可以測量宇宙物質總量?

穆罕默德·阿卜杜拉是該研究的主要參與者,他在論文中介紹了一種目前用於確定宇宙物質總量的成熟方法。首先科學家需要通過觀測確定每單位體積的星團數量和質量,然後通過數學建模得出模擬結果,最後將觀測結果和模擬結果放在一起進行對比,從而確定宇宙的物質總量。當兩者之間的誤差比例越來越小時,觀測結果也就越接近真實情況。



這個方法聽起來不是很複雜,但是真正實行起來存在諸多困難,其中最大的困難在於如何測量星團的質量。人類尚且可以通過天文望遠鏡、太空望遠鏡去測量星團數量,而星團質量是無法通過觀測得到的。

該研究團隊如何克服難題,對星團質量進行測量?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河濱分校的研究人員另闢蹊徑,發現通過測量星團內恆星的軌道可以測量星團的質量,於是他們開發了一套工具進行測量。最終得到的測量結果是,常規物質和暗物質在宇宙物質和能量中的佔比在31%左右,而暗能量的佔比在69%左右。另一位參與該研究的科學家吉利安·威爾遜表示,他們運用的方法可能是目前最為精確的測量方法了。



雖然這種方法屬於間接方法,始終存在測量誤差,但相比起以往的統計方法更接近真實情況。同時這也反映了人類跨越障礙去追求宇宙真理的過程,人類的能力實在是太有限了,但人類對科學和真理的追求是無限的,因此在無法輕鬆地獲得真理的情況下必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代價。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精確測量宇宙中的物質總量
    宇宙學的一個終極目標就是精確測量宇宙中的物質總量  阿卜杜拉解釋說,確定宇宙中物質總量的一個成熟方法是,將觀察到的每單位體積星系團的數量和質量,與數值模擬的預測結果進行比較。由於當今的星系團是由在其自身引力作用下,在過去數十億年坍塌的物質而組成,因此,當前觀測到的星系團數量對宇宙學情況——尤其是物質總量——十分敏感。
  • 七成是暗能量,科學家利用新技術精確測量了宇宙物質總量
    七成是暗能量,科學家利用新技術精確測量了宇宙物質總量 2020-10-02 06: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科學家精確測量宇宙中的物質總量:暗能量佔 69%
    北京時間 10 月 14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宇宙學的一個終極目標就是精確測量宇宙中的物質總量,哪怕是最精通數學的人也會覺得這個任務無比艱巨。但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一組科學家已經做到了。
  • 科學家精確測量出宇宙中的物質總量
    宇宙中的物質總量到底有多少呢?科學家們最近給出我們一個精確的答案。但是,由於我們知道宇宙中大約80%的物質是暗物質,實際上,大多數物質不是由氫原子組成,而是由宇宙學家尚未理解的一種物質組成。加利福尼亞大學河濱分校的科學家領導的團隊開發了一種名為GalWeight的新工具,該工具可以通過測量單個星系的軌道來計算星系團的質量。這是一種利用其成員星系的軌道來測量星系團質量的宇宙學工具。
  • 科學家利用新技術精確測量了宇宙物質總量
    根據《天體物理》雜誌刊登的最新研究成果,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簡稱UCR)的研究團隊精確測定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確定物質佔宇宙物質和能量總量的31%,其餘部分則由暗能量
  • 科學家精確測量宇宙中的物質總量:暗能量佔69%
    據國外媒體報導,宇宙學的最終目標之一是精確測量宇宙中物質的總量,即使是最精通數學的人也會發現這項任務非常困難。但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一組科學家已經完成了這一任務。研究小組確定,物質佔宇宙總物質和能量的31%。宇宙學家認為,大約20%的物質是由規則物質或《天體物理學雜誌》物質組成的,包括恆星、星系、原子和生命,其餘的80%由暗物質組成。暗物質的神秘性質尚不清楚,但它可能含有一些未被發現的亞原子粒子。阿卜杜拉解釋說,確定宇宙中物質總量的一種成熟方法是將每單位體積觀測到的星系團的數量和質量與數值模擬的預測結果進行比較。
  • 更精確地估算宇宙中物質總量的新方法 物質組成僅佔宇宙總量1/3不到
    (來自:UCR)(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在近日出版的《天體物理學》期刊上,一支研究團隊介紹了他們用於更精確地估算宇宙中物質總量的新方法。實際上,我們可見、可互動和感受的一切,只構成了宇宙中很小的一部分。通過計算數百個星系團的總質量,新研究發現物質組成僅佔宇宙總量的1/3不到。長期以來,科學家們認為物質和能量的佔比為三七開(約32% vs 68%),此外常規(重子)物質僅佔宇宙物質總量的5%左右,「暗物質」則佔絕大多數。
  • 科學家計算出迄今最精確的宇宙物質總量佔比
    宇宙學最為根本的研究課題之一就是「準確測量宇宙中所有物質佔宇宙總質量的比重」。雖然這對數學極好的人來說也是一項複雜且艱巨的任務,但根據一篇於近日發表在《天體物理雜誌》(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的論文,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一個研究團隊已成功計算出迄今為止這一數字的最精確值,認為宇宙中的所有物質約佔宇宙質能總量的 31%,而剩下的約 69% 則應該是由
  • 科學家確定了宇宙中物質的總量
    科學家對宇宙中的物質數量進行了新的普查,發現這些物質佔了我們宇宙的31%。把整個宇宙中的全部物質均勻地分布在一個空間中,照這樣的情況來看,它的平均質量密度將相當於每立方米僅約六個氫原子(約35立方英尺),」加州大學裡弗賽德分校物理與天文學系的研究生Mohamed Abdullah說。
  • 最精確宇宙物質總量佔比揭曉 暗能量佔69%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物理與天文學系的阿卜杜拉(Mohamed Abdullah)說:「這些物質的分布是個什麼概念呢,如果所有的物質是均勻地分布在宇宙空間內,相當於每立方米只有6個氫原子。」暗物質是科學家對一類未知物質的總稱,至今還沒有確定或證實其中任何粒子,也就是說暗物質是一類不僅不可見、現在也無法探測到的物質,而它們佔物質總量竟高達80%,因此阿卜杜拉說,「這些物質中多數不會是氫原子,而是天文學家所不知道的物質」。
  • 最精確宇宙物質總量佔比揭曉——暗能量佔69%
    這些物質中,暗物質佔高達80%,而我們熟悉的像星體、星系、塵埃和氣體這些常規物質僅佔20%。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物理與天文學系的阿卜杜拉(Mohamed Abdullah)說:「這些物質的分布是個什麼概念呢,如果所有的物質是均勻地分布在宇宙空間內,相當於每立方米只有6個氫原子。」
  • 物理學家們發明超精密的新測量方法來重新測量哈勃常數
    如果他們測量的值稱為哈勃常量這些都是正確的,這意味著目前的模型缺少了關鍵的新物理,比如不明原因的基本粒子,或者被稱為暗能量的神秘物質正在發生的奇怪現象。現在,一項新的研究發表在1月22日國外的一場皇家天文學會月報上科學家們以一種全新的方式測量了哈勃常數,證實了宇宙的膨脹速度確實比早期更快。
  • 宇宙中共有多少物質?美科學家得出新答案,每立方米僅6個氫原子
    而目前可估算出可觀測宇宙中可見物質的總質量為10的53~54次方千克左右,用多種方法探測和計算得到的宇宙總質量大都是約等於這個數量值,由於可見物質總質量只佔宇宙質能總量的5%左右,因此一般認為宇宙的總質量相當於10的55~56次方千克左右。
  • 物質約佔宇宙總質能百分之三十一
    科技日報北京9月29日電 (記者劉霞)宇宙學研究領域最重要的目標之一是精確測量宇宙中物質的總量。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科學家在最近一期《天體物理學雜誌》上撰文指出,他們藉助新方法,對宇宙中物質的總量進行了精確測量,結果表明,宇宙中物質(包括常規物質和暗物質)約佔宇宙總質能的31%,「看不見的」暗能量
  • 新哈勃精確的測量證實了宇宙加速膨脹,但仍然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
    【博科園-科學科普(關注「博科園」看更多)】20世紀20年代,埃德溫·哈勃提出了一個突破性的發現:宇宙處於膨脹狀態。最初的預測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結果,這一發現後來被稱為哈勃常數。在幾十年的時間裡,多虧了新一代望遠鏡的部署——就像被命名的哈勃太空望遠鏡(HST),科學家們被迫修改了這項定律。
  • 學術頭條:宇宙物質總量精確測量完成,鳥類可能具有感覺意識,微調幹...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S蛋白能變成至少10種不同形狀科學家已經發現,新冠病毒利用S蛋白吸附並侵入人體細胞。新冠大流行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會對人造成精神傷害一項新的研究表示,在新冠病毒疫苗研製成功、新冠肺炎死亡人數統計結束數年之後,新冠病毒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仍然會持續存在。休斯頓大學的Michael Zvolensky發表了兩篇論文,從行為科學的角度討論了與新冠病毒大流行有關的心理、成癮和健康行為問題。
  • 宇宙又多一個謎!宇宙膨脹速率的新測量方法帶來新謎題
    現在,芝加哥大學教授溫迪·弗裡德曼(Wendy Freedman)和她的同事們對現代宇宙的膨脹速度有了一個新的測量結果,這個結果表明星系之間的空間正在以超出科學家預期的速度膨脹。弗裡德曼的研究和最近幾項研究均指出,現代宇宙膨脹測量結果與歐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普朗克衛星測量的130多億年前的宇宙膨脹數據之間存在著差異。
  • 光速是宇宙中的極限速度,每秒30萬公裡,科學家如何測量的呢?
    光速是宇宙中的極限速度,每秒30萬公裡,科學家如何測量的呢?在人類的認知中,宇宙中最快的速度當屬光速。根據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宇宙中不會出現比光速還快的速度了。那有一個問題來了,已經完全超越我們日常所能反映的時間,並且它的移動速度相當快,科學家是通過什麼樣的方法測得它的速度的呢?很多人都認為想要測量光速,一定需要非常先進的科技,有很多科學家都已經不斷的嘗試過了。光速是宇宙中的極限速度,每秒30萬公裡,科學家如何測量的呢?
  • 不斷向微觀發起挑戰,科學家精確測量了質子的半徑
    利用半個世紀以來第一個通過電子散射測量質子大小的新方法,在能源部的託馬斯·傑斐遜國家加速器設施進行的實驗中產生了質子半徑的新值。這一結果最近發表在《自然》雜誌上,是電子散射實驗中最精確的測量結果之一。得到的質子半徑新值為0.831飛米,與最近的介子原子光譜結果一致。實驗發言人阿肖特·加斯帕裡安說:「我們很高興多年的艱苦合作終於有了一個好的結果,這對所謂的質子半徑之謎的解決起到了關鍵作用。」宇宙中所有可見的物質都是建立在一個由三個夸克組成的雲上,它們以強大的能量結合在一起。
  • 新方法!測量哈勃常數,探索廣闊宇宙
    如今宇宙學中最令人激動的事可能是我們還可以用另一種方法來測量宇宙的膨脹。宇宙一直在膨脹。我們根據可探測到的最遠的電磁輻射測量預測了一個膨脹率值,但這個值與從距離更近的物體處收集到的測量值不同。若這兩個數值真的不相容,可能標誌著目前用來描述宇宙演化的宏大理論被打破了。如今有科學家設計了一種令人興奮的新方法,這種方法不太依賴於人類假設的宇宙運作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