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頭條:宇宙物質總量精確測量完成,鳥類可能具有感覺意識,微調幹...

2021-01-08 前瞻網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S蛋白能變成至少10種不同形狀

科學家已經發現,新冠病毒利用S蛋白吸附並侵入人體細胞。近日,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這些S蛋白會變成至少10種不同的形狀。在實驗室裡,S蛋白可以在不到60秒的時間內變成所有這些不同的構象。

新冠大流行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會對人造成精神傷害

一項新的研究表示,在新冠病毒疫苗研製成功、新冠肺炎死亡人數統計結束數年之後,新冠病毒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仍然會持續存在。休斯頓大學的Michael Zvolensky發表了兩篇論文,從行為科學的角度討論了與新冠病毒大流行有關的心理、成癮和健康行為問題。

研究:童年或成年後受到心理創傷 會嚴重影響女性睡眠質量

絕經後的婦女經常會報告出現睡眠障礙。而一項新的研究報告表示,這些睡眠問題非常普遍,此外,在兒童或成人時期遭受過創傷的女性更有可能會出現睡眠質量差的問題。研究結果在9月28日召開的北美更年期協會(NAMS) 2020年虛擬年會上公布。

新研究發現微調幹細胞代謝可防止脫髮

來自科隆和赫爾辛基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防止脫髮的機制:對頭髮再生至關重要的毛囊幹細胞,可以通過改變它們的代謝狀態來應對組織中的低氧濃度,從而延長它們的壽命。研究小組表明,幹細胞的消耗是由於代謝靈活性的喪失。

Science:新冠疫情讓鳥類重拾昔日的輝煌

近日,Science 雜誌發表了一項研究論文,發現在新冠疫情封鎖期,城市裡的鳥兒的歌聲恢復了數十年前它們在城市噪音較小時代的質量。歌聲比封鎖期之前小了30%,更重要的歌聲恢復了1970年代的頻率寬度。

Cell:細菌鞭毛馬達「定子」單元的分子機制

近日,哥本哈根大學Nicholas M.I. Taylor課題組題在Cell上發表了研究論文,揭示了細菌鞭毛馬達定子部分的分子機制。作者通過Cryo-EM技術,解析了定子單元不同功能狀態下近3埃的電鏡結構。

Nat Chem Biol:張餘課題組揭示細菌MerR家族轉錄激活機制

9月28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的張餘/浙江大學馮鈺/美國西北大學Thomas O』 Halloran課題組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雜誌發表研究論文,報導了MerR家族轉錄因子CueR (Copper-responsive regulon transcription regulator) 的轉錄激活複合物電鏡結構,揭示了一種新穎的轉錄激活機制。

汪超團隊報導基於「血塊凝膠」材料的可植入腫瘤疫苗用於腫瘤的免疫治療

Science Advances發表了蘇州大學汪超教授的研究,受啟發於血液離體後可觸發凝集反應促使生成不可溶的纖維蛋白網羅大量紅細胞,導致流動的血液變成凝膠狀態這一天然現象,汪超教授課題組發展了一種基於血塊凝膠的腫瘤疫苗系統。

除了防止感染,免疫系統還能影響大腦,防止動物主動「作死」?

據《自然》子刊Nature Immunology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免疫系統的某些要素還參與了大腦的認知功能,影響著動物的行為。科學家們通過小鼠實驗表明,分布在大腦周圍的一組免疫細胞會向腦中的神經細胞釋放信號分子,使動物保持必要的焦慮;當缺少這種免疫信號時,動物表現出了異常的「無所畏懼」。

《自然》:揭示癌細胞免疫逃避的核心通路

日前,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和Agios Pharmaceuticals公司的研究人員合作,使用CRISPR篩選技術,系統性地尋找引發癌細胞逃脫免疫系統攻擊的驅動基因。他們發現,與自噬作用(autophagy)相關的多種基因是免疫逃逸的關鍵。這項研究發表在頂尖科學期刊《自然》上。

最新國際研究 1/3的2型糖友患有心血管疾病

1/3的2型糖尿病患者患有心血管疾病,其中90%患有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該研究結果於近日舉辦的第56屆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年會(EASD)期間公布。這是第一個全球非幹預性研究「CAPTURE」給出的答案,該項目由諾和諾德支持和贊助。

中科院院士樊嘉發布臨床結果 為肝癌治療帶來新思路

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28日在上海發布的一項臨床研究結果,使用由信達生物開發的創新藥物PD-1抑制劑達伯舒(信迪利單抗)聯合達攸同(貝伐珠單抗)用於晚期肝癌一線治療的一項隨機、對照、開放的多中心三期臨床研究。該項臨床在期中分析可達到主要研究終點。

宇宙物質總量的精確測量完成 暗能量佔69%

一個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的研究團隊在《天文物理期刊》(Astrophysical Journal)上發表了該團隊對宇宙物質總量的測量:其中,物質佔宇宙中總物質和能量和的31%,而暗能量(dark energy)則構成了餘下的69%。

新研究發現火星上確實存在湖泊

一項發表在《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上的研究顯示,利用來自歐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火星快車號」(Mars Express)火星探測衛星的雷達數據,研究人員確認火星南極冰蓋下確實存在大型鹹水湖,並且新發現了三個湖。

花朵正在改變顏色以適應氣候變化

由美國克萊姆森大學(Clemson University)的植物學家發表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上的一項研究發現,1941 年到2017 年,植物花朵所有部位的紫外線(UV)色素每年以平均 2%的幅度增長。

鳥類可能具有感覺意識

鳥類在高級認知任務的表現與哺乳動物相似,但它們缺少哺乳動物大腦中負責執行高級認知功能的結構——新皮質(neocortex)。近來兩項新研究發現了鳥類大腦中存在與新皮質類似的微環路,該結構可能支持鳥類具有感覺意識。

智人到達西歐前 尼安德特人並未消失

此前的研究認為,當智人先達到了歐洲南部,隨後向歐洲西部擴張,但當時這一區域的尼安德特人已經消失。在一篇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刊》的研究,科學家在發現智人在4.1萬年至3.8萬年前就到達了歐洲最西部,比之前認為的時間提前了5000年,很可能遇到了當時仍未消失的尼安德特人。

太陽黑子能放大太陽磁場

近期,據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消息,該天文臺的研究人員利用美國宇航局太陽動力學衛星(SDO)和太陽界面區成像光譜儀(IRIS)拍攝的衛星圖像,重新分析了2016年的一例快速運動黑子現象。從圖像上看,黑子前方有類似於磁場被放大而產生的弧形陰影。進一步模擬計算表明,正是太陽大氣中流動的電離氣體,放大了黑子磁場。

平衡認知與情緒的「中間」腦區

在一項發表於《神經科學雜誌》的研究中,科學家利用神經元雙向示蹤劑,探究了猴子的膝下皮層、DLPFC和與前二者相接且包含抑制性神經元的大腦32區的連接,發現DLPFC能向32區發出信號,借其調節膝下皮層的活動,從而用認知來「平衡」情緒。

「雞尾酒」酶法治理塑料汙染

一項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刊》的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將PET酶與一種能降解塑料的MHET酶結合。他們發現,單是混合兩種酶,就能使塑料降解速度翻倍,而將兩種酶在分子結構上連接起來時,能得到新的「嵌合酶」——MHET酶-PET酶。這種嵌合酶降解塑料的速度是PET酶的6倍,能將塑料降解為單個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分子。

恆星形成速度約為銀河系1000倍的星系

在一篇發表於《皇家天文學會月報:快報》的研究中,科學家發現了一個釋放高紫外線強度的BOSS-EUVLG1星系。根據它2.47的紅移值,研究人員推測它目前的年齡是100億年,而我們觀察到的是BOSS-EUVLG1星系形成20億年後的情況。儘管星系的大小只有銀河系的1/30,但它的恆星形成速度約為銀河系的1000倍。

研究表明算法差異和多樣化數據集都無法解決面部識別偏差

相比膚色較淺的人群,面部識別模型更不能識別黑人,中東和拉丁美洲人。這是根據威奇託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研究得出的結論,該研究對包含數萬張面部圖像的數據集上訓練的流行算法進行了基準測試。

浙大學者發現「久居蘭室而不聞其香」的奧秘

近日,浙江大學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教授康利軍團隊和段樹民院士團隊合作,在《神經元》發表研究成果。該研究首次發現外周神經膠質細胞可以直接感受環境氣味刺激,並通過GABA神經遞質,實時抑制嗅覺神經元的活性,從而引起嗅覺適應性。這一研究開拓了人們對膠質細胞功能的認知。

研究表明:被子蓋的重,晚上睡得香

近日,發表在美國睡眠醫學學會(AASM)旗下期刊 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 的一項臨床試驗報告中,三位來自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加重毛毯(實驗中6kg到8kg)不僅在一個月內顯著改善部分人的睡眠,而且在一年內治癒了大多數失眠患者,並且還能減輕抑鬱和焦慮的症狀。

1000臺!我國盾構機從0到世界第一

9月29日,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中國中鐵自主研製的第1000臺盾構機,在鄭州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下線。這臺直徑8.64米的土壓平衡盾構機(粵海14號),將用於廣東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

全國流感防控工作方案發布:降低重點人群疫苗接種費用

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日前制定了《全國流行性感冒防控工作方案(2020年版)》。《方案》指出,要以醫務人員、兒童、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等為流感疫苗接種重點人群,推動各地結合當地實際,制定接種政策,降低重點人群疫苗接種費用,提高疫苗接種率。

教育部要求導師接受學生和同行評價 作為招生、職稱、評獎的重要依據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印發《關於進一步嚴格規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的若干意見》,要求高校健全導師分類評價考核和激勵約束機制,將研究生在學期間及畢業後反饋評價、同行評價、管理人員評價、培養和學位授予環節職責考核情況科學合理地納入導師評價體系,綜合評價結果作為招生指標分配、職稱評審、崗位聘用、評獎評優等的重要依據。

14項全球新能源汽車前沿及創新技術發布

9月28日, 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前沿及創新技術」評選結果在2020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發布。中國科學院院士、大會科技委員會聯合主席歐陽明高代表大會公布了本年度評選結果,共有7項創新技術和7項前沿技術入選。

2020年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成績揭曉中國隊蟬聯總分第一

2020年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成績揭曉,中國隊繼2019年獲得總分第一後,今年蟬聯總分第一,俄羅斯和美國分列總分第二、第三。6名中國學生選手憑藉個人成績共獲5金1銀,其中,來自重慶市巴蜀中學校的李金珉更是獲得了滿分(42分)的佳績。

騰訊1.5億元「科學探索獎」開獎 北大奪冠

近日,由騰訊基金會與楊振寧等14位科學家發起的「2020年科學探索獎」公布,獎金1.5億元,共50位科技工作者獲獎,每人獎金300萬。該獎項主要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是針對45周歲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公益項目。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精確測量宇宙中的物質總量
    宇宙學的一個終極目標就是精確測量宇宙中的物質總量  「更高比例的物質將帶來更多的星系團,」阿卜杜拉說,「我們團隊面臨的挑戰則是測量星系團的數量,然後確定哪個答案『更正確一些』。但是我們又很難精確測量任何一個星系團的質量,因為大多數物質都是黑暗的,我們無法用望遠鏡觀測。」
  • 科學家精確測量出宇宙中的物質總量
    宇宙中的物質總量到底有多少呢?科學家們最近給出我們一個精確的答案。但是,由於我們知道宇宙中大約80%的物質是暗物質,實際上,大多數物質不是由氫原子組成,而是由宇宙學家尚未理解的一種物質組成。加利福尼亞大學河濱分校的科學家領導的團隊開發了一種名為GalWeight的新工具,該工具可以通過測量單個星系的軌道來計算星系團的質量。這是一種利用其成員星系的軌道來測量星系團質量的宇宙學工具。
  • 更精確地估算宇宙中物質總量的新方法 物質組成僅佔宇宙總量1/3不到
    (來自:UCR)(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在近日出版的《天體物理學》期刊上,一支研究團隊介紹了他們用於更精確地估算宇宙中物質總量的新方法。實際上,我們可見、可互動和感受的一切,只構成了宇宙中很小的一部分。通過計算數百個星系團的總質量,新研究發現物質組成僅佔宇宙總量的1/3不到。長期以來,科學家們認為物質和能量的佔比為三七開(約32% vs 68%),此外常規(重子)物質僅佔宇宙物質總量的5%左右,「暗物質」則佔絕大多數。
  • 科學家精確測量宇宙中的物質總量:暗能量佔 69%
    北京時間 10 月 14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宇宙學的一個終極目標就是精確測量宇宙中的物質總量,哪怕是最精通數學的人也會覺得這個任務無比艱巨。但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一組科學家已經做到了。
  • 科學家精確測量宇宙中的物質總量:暗能量佔69%
    據國外媒體報導,宇宙學的最終目標之一是精確測量宇宙中物質的總量,即使是最精通數學的人也會發現這項任務非常困難。但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一組科學家已經完成了這一任務。研究小組確定,物質佔宇宙總物質和能量的31%。宇宙學家認為,大約20%的物質是由規則物質或《天體物理學雜誌》物質組成的,包括恆星、星系、原子和生命,其餘的80%由暗物質組成。暗物質的神秘性質尚不清楚,但它可能含有一些未被發現的亞原子粒子。阿卜杜拉解釋說,確定宇宙中物質總量的一種成熟方法是將每單位體積觀測到的星系團的數量和質量與數值模擬的預測結果進行比較。
  • 如何測量宇宙物質的總量?加州科學家提出新方法,測量結果很精確
    在地球上,人類想要測量任何一種生物的重量或者種群數量都不成問題,但如果要對宇宙的物質總量進行測量,難度則會直線上升。測量宇宙物質總量的難度顯而易見,一是因為人類至今也沒有弄清楚宇宙是否存在邊界,二是因為人類無法通過直接方法進行測量,往往只能通過間接的方法進行測量,從而導致測量得到的結果可能與實際情況相去甚遠。
  • 七成是暗能量,科學家利用新技術精確測量了宇宙物質總量
    原創 UCRiverside News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根據《天體物理》雜誌刊登的最新研究成果,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簡稱UCR)的研究團隊精確測定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確定物質佔宇宙物質和能量總量的31%
  • 科學家利用新技術精確測量了宇宙物質總量
    根據《天體物理》雜誌刊登的最新研究成果,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簡稱UCR)的研究團隊精確測定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確定物質佔宇宙物質和能量總量的31%,其餘部分則由暗能量
  • 科學家計算出迄今最精確的宇宙物質總量佔比
    宇宙學最為根本的研究課題之一就是「準確測量宇宙中所有物質佔宇宙總質量的比重」。雖然這對數學極好的人來說也是一項複雜且艱巨的任務,但根據一篇於近日發表在《天體物理雜誌》(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的論文,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一個研究團隊已成功計算出迄今為止這一數字的最精確值,認為宇宙中的所有物質約佔宇宙質能總量的 31%,而剩下的約 69% 則應該是由
  • 科學家確定了宇宙中物質的總量
    科學家對宇宙中的物質數量進行了新的普查,發現這些物質佔了我們宇宙的31%。把整個宇宙中的全部物質均勻地分布在一個空間中,照這樣的情況來看,它的平均質量密度將相當於每立方米僅約六個氫原子(約35立方英尺),」加州大學裡弗賽德分校物理與天文學系的研究生Mohamed Abdullah說。
  • 最精確宇宙物質總量佔比揭曉——暗能量佔69%
    近期一份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的研究稱,算出了至今為止最準確的宇宙中物質、暗能量、暗物質之間的佔比關係。這份研究認為,我們的宇宙由暗能量和各種物質構成,暗能量佔69%,各種物質佔31%。
  • 陳根:探究宇宙暗物質,那些加速宇宙膨脹的神秘力量
    文/陳根長期以來,探究宇宙的物質總量都是科學努力的方向。科學家們認為物質和能量的佔比為三七開(約 32% : 68%),此外常規(重子)物質僅佔宇宙物質總量的 5% 左右,「暗物質」則佔絕大多數。現在,由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CR)帶領的一支科學家團隊,在一項新計算中對各項權重進行了微調。新研究指出,物質約佔宇宙總量的 31.5%,暗能量則佔餘下的 68.5% 。
  • 探究宇宙暗物質,那些加速宇宙膨脹的神秘力量
    文/陳根長期以來,探究宇宙的物質總量都是科學努力的方向。科學家們認為物質和能量的佔比為三七開(約 32% : 68%),此外常規(重子)物質僅佔宇宙物質總量的 5% 左右,「暗物質」則佔絕大多數。現在,由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CR)帶領的一支科學家團隊,在一項新計算中對各項權重進行了微調。新研究指出,物質約佔宇宙總量的 31.5%,暗能量則佔餘下的 68.5% 。
  • 最精確宇宙物質總量佔比揭曉 暗能量佔69%
    這份研究認為,我們的宇宙由暗能量和各種物質構成,暗能量佔69%,各種物質佔31%。這些物質中,暗物質佔高達80%,而我們熟悉的像星體、星系、塵埃和氣體這些常規物質僅佔20%。暗物質是科學家對一類未知物質的總稱,至今還沒有確定或證實其中任何粒子,也就是說暗物質是一類不僅不可見、現在也無法探測到的物質,而它們佔物質總量竟高達80%,因此阿卜杜拉說,「這些物質中多數不會是氫原子,而是天文學家所不知道的物質」。
  • 科學家認為宇宙是一個具有意識的大腦
    科學家觀察到的宇宙和這一切是多麼的相似。我們的太陽系就像是一個原子一樣,由太陽和圍繞太陽運轉的各個天體組成。而太陽系和其它的恆星系統又一起組成了銀河系。銀河系和附近的星系又一起組成了本星系群。最終各個部分組成了我們所看到的宇宙。這一切是不是上面所描述的人體組成非常像。因此,許多人相信,宇宙是一個巨大的人體,而我們的地球只是一個巨大的細胞。
  • 為什麼我的意識在這裡,而你的在那裡?物質是怎樣產生意識的?
    人類雖然擁有超越所有已知生靈的智慧,但是在充滿奧秘的宇宙面前,仍然顯得力不從心。是啊,意識是宇宙間最為奇妙的東西。意識的奇妙之處在於,意識與物質本應是相對的,但意識又偏偏是由物質所產生的。在宇宙誕生之初,沒有生命,自然也就沒有意識,物質都以基本粒子的形態存在。隨著時間的推移,物質凝聚、新的元素產生,經歷了數百億年的變遷,生命終於出現了。
  • 物理學中微調的問題,宇宙會給我們提供線索,忽略的結果請自負
    (弦線景觀可能是一個充滿理論潛力的迷人想法,但它不能解釋為什麼像宇宙常數這樣的微調參數的值(或暗能量的值)具有它所具有的價值。儘管如此,了解這種價值為何具有特定意義的原因仍然是一個微調的問題。大多數科學家認為這個問題有一個具有目的動機的答案。)您甚至不需要通過物理學來理解為什麼會這樣。想像一下,您正在查看世界上一些最富有的人的淨資產,正如福布斯億萬富翁名單顯示的那樣。
  • 物質約佔宇宙總質能百分之三十一
    科技日報北京9月29日電 (記者劉霞)宇宙學研究領域最重要的目標之一是精確測量宇宙中物質的總量。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科學家在最近一期《天體物理學雜誌》上撰文指出,他們藉助新方法,對宇宙中物質的總量進行了精確測量,結果表明,宇宙中物質(包括常規物質和暗物質)約佔宇宙總質能的31%,「看不見的」暗能量
  • 宇宙本源、物質與意識——結合哲學、物理學、生物學談談個人思考
    兩塊互相靠近的物質比兩塊分得很開的物質具有更少的能量,因為你必須消耗能量去克服把它們拉在一起的引力而將其分開。這樣,在一定意義上,引力場具有負能量。在空間上大體一致的宇宙的情形中,人們可以證明,這個負的引力能剛好抵消了物質所代表的正能量,所以宇宙的總能量為零。零的兩倍仍為零。這樣宇宙可以同時將其正的物質能和負的引力能加倍,而不破壞其能量的守恆。在宇宙的正常膨脹時,這並沒有發生。
  • 新哈勃精確的測量證實了宇宙加速膨脹,但仍然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
    Riess (STScI/JHU)簡而言之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可以看到更遠的宇宙空間(以及更深入的時間),使得天文學家能夠更精確地測量宇宙早期膨脹的速度。多虧了用哈勃望遠鏡進行的一項新研究,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已經能夠對宇宙膨脹率進行最精確的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