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沒有衛星,如何測量地球的直徑?先民的智慧果然很高

2020-10-18 科學求知之者

毛主席有一首詩,其中兩句是:「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其中,第一句說明了:地球的周長是80000華裡,也就是40000公裡。

當然,為了詩句的格律,毛主席用的是粗略的數字。我們知道,地球的極半徑是6356.752千米。這個數值,並非是有了現代設備才能夠計算的,而是早在兩千多年前,就由古埃及科學家測量出來了。雖然並沒有如今這麼精確,但是其計算方法,還是令我們這些不懂數學和物理的人瞠目結舌的。那麼,這位科學家是誰呢?他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呢?

他,叫做埃拉託色尼。而這個計算方法,不看不知道,看了就會發現,其實就是高中的數學知識。

在古埃及,有一口井,當時非常著名,坐落於古城塞恩的尼羅河中一個河心島洲上。每年夏至的時候,太陽光恰好在這口井的上方直射(顯然,這口井正好位於北回歸線)。聰明的埃拉託色尼想到,也許,太陽光是計算地球直徑的最佳工具。

他想了想,來到了南方的一座城市——亞歷山大港。在另一年的夏至,他觀察著這座城裡的一座方尖塔。由於它在那口井的南方,所以夏至的時候,太陽會在方尖塔的南邊塔腳投射出一個影子。通過塔的高度和影子的長度,就可以計算出太陽光與塔的夾角。

埃拉託色尼想到了一個著名的數學定理:泰勒斯的平行夾角定理。這個定理,放在現在只是初中數學知識,那就是一條直線穿過兩條平行線所形成的同位角相等。在那個時候,人們認為太陽光是平行線(當然,即使在現在,由於日地距離過於遙遠,太陽光也是可以被看作是平行線),因此這個定理就派上了用場。

因此,太陽光與塔的夾角,就是兩座城市分別連到地心的兩個半徑的夾角。根據他的測量,這個角度大約是7°12′(沒錯,這就是三角函數,在沒有計算器的年代,人們整理了三角函數的表格,可以供他查閱)。

這個角度,大約是圓周360°的2%,所以,只要計算出兩座城市之間的距離,乘以50倍,那就是地球的周長了。而這兩座城市之間的距離,就簡單得多了。

他跟著一個在這兩座城市之間同行的駱駝隊一起,計算著駱駝一共走的步數,又計算了駱駝的步幅。經過多次反覆的計算,得到的結果是5000希臘裡。其中,1希臘裡等於157.5米。他換算到整個地球的周長,然後為了讓數字能被60整除(當時人們都習慣把圓分為六十份),於是調整為252000希臘裡。換算成現代數字,就是39360公裡。

可以看到,這和現代數字40009公裡,已經非常接近了。尤其在那個年代,這個數字已經精準得令人驚訝。

看,只要你還記得高中數學,就會發現,這個計算方法一點也不難,難的只是創造這個方法的思維。

那麼,為了精益求精,我們要問一下:這其中的偏差,到底出現在哪裡呢?

首先我們注意到,為了能利用平行線的定理,我們必須保證兩座城(或者誇張地說,是那口井和那座塔)為正南正北的關係,也就是位於精確的同一個經度。這是不太可能的,所以這是導致誤差的原因之一。

其次,當時的測量工具相對落後,埃拉託色尼對於角度、城市距離的測量,也都不是完全準確的。

第三,就像我們上面說的,他將計算的結果取了整,這符合當時的習慣卻不符合科學計算,這也是導致誤差的原因。

不論怎麼說,埃拉託色尼的智慧讓人們意識到了自己是生活在一片多麼巨大的世界上。儘管略有偏差,但已經是當時的巨大進步。有了地球的周長,就可以計算地球的直徑。而通過地球的直徑,未來才可以計算出地球的質量。因此,不論是埃拉託色尼還是後來計算地球直徑的人,都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有的時候,我們覺得古人科技落後。殊不知,古人的智慧,遠遠在我們之上。如果讓你利用高中數學知識計算地球半徑,恐怕即使手裡有計算器,也未必能夠辦到吧?

相關焦點

  • 他用一根棍子測量地球周長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星球,對於它的形狀外貌,周長直徑,人們從來沒有停止過對這個「家」的探索。到了20世紀中,人類開始向太空發射衛星,幫助人們更為準確全面地去測量地球參數。這其中,在2000多年前有希臘一位數學家測量出來的地球周長居然與衛星高科技測量結果有著令人驚嘆的精確度。
  • 衛星大地測量學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1 衛星大地測量學相關技術的研究現狀1.1 全球ITRF的建立、維護與發展在研究地球科學問題時,需要統一的參考系統,也就是地球坐標系,它是大地測量學和地球動力學研究的一種基本坐標系。由於ITRF是綜合了VLBI、SLR、GNSS、DORIS等多種空間大地測量觀測數據經聯合平差得到的,因此中國2000大地坐標框架具有很高的精度,並需要進行更新分析[3-5]。
  • 直徑50米小行星2月掠過地球:比衛星軌道還低
    自從上世紀90年代常規巡天項目開展至今,我們還從未發現過這麼大的小行星在這麼近的距離上掠過地球。」在地球周圍的空間中遍布各種大小和形狀的小行星,它們有的比沙灘排球還小,有的直徑卻可以達到數公裡那麼大。這些小行星大多數源自太陽系的小行星帶,而另外一些則可能是久已死去的彗星留下的殘骸體。
  • 【一天一學】古希臘人如何測量地球與月球距離
    天體的距離和大小是難以測量的,但是只要給定一個出發點,它在地球上的各種表現是可以量化的。下面來介紹聰明的古希臘人是如何計算的。有一點需要說明,當時的古希臘人已經計算出地球的周長和直徑。以此為基礎,古希臘人進行了一個巧妙的幾何計算。
  • 古代人是如何避孕的?對女性的身體有沒有傷害?今天或許能知道了
    可是,古代的醫學技術可沒有這麼發達,他們並沒有現代的醫學技術來為其生產保險套。說到這裡大家是不是很好奇他們是如何避孕的?也不得不承認,古代人的避孕方式有著很大的腦洞。實際上,古代的避孕方法和現代的避孕方法有些還挺相同的,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古代的避孕方法有多奇特。
  • 如何測量月球與太陽的大小?
    提問:你能告訴我們如何測量太陽和月球的表面直徑嗎?回答:人類的眼睛不可能直接測量到月亮、太陽或任何其他天體的大小,主要原因是當我們看天空時,我們完全缺乏深度感知。這意味著當你看天空時,所有的星星和行星似乎都與我們有相同的距離。
  • NASA發射了ICESat-2衛星 用雷射測量地球冰變化
    據連線雜誌報導,近十年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NASA)一直沒有衛星來觀測地球上海冰的融化情況。今天,NASA在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了價值10億美元的ICESat-2衛星,從而改變這一現狀。這顆衛星在進入距地球310英裡(約499千米)的軌道後,會使用一種特別設計的雷射裝置,為科學家們提供有關冰融化的確切位置和速度相關的數據。ICESat-2衛星將使用6個綠色雷射束掃描地球表面,測量冰川和漂浮的海冰。研究人員說,通過對冰層厚度和質量的精確測量,NASA的科學家們將更準確地掌握氣候變化產生的影響。
  • 如何測量地球到太陽的實際距離?如何測量地球與其它行星的實際距離?
    今天要解決的問題是:地球到太陽的實際距離是如何測算出來的?由於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實在太遠,不可能直接用尺子來測量。所以,人們使用了一種比較巧妙的測量方法。這種方法的原理很簡單,利用的是三角函數法。只需知道一個三角形的兩個角和一條邊,利用三角函數就可以計算出三角形的另外兩條邊!
  • 趣味科普:古人如何測量地球周長
    在20世紀中葉,人們開始將衛星發射到太空,可以幫助我們確定地球的周長為40030千米。
  • 2000多年前,我們如何給地球量腰圍?
    原創 嗚喵王·文和 果殼前段時間,在講述沒有衛星和飛機的年代,的時候,我講到了古希臘的學者們就已經推斷出了地球是一個球體。現在來填文中留下的坑:在沒有現代化手段的年代,人類什麼時候才第一次比較準確地獲得地球周長的呢?
  • 2000多年前,我們如何給地球量腰圍?
    前段時間,在講述沒有衛星和飛機的年代,古人們是如何畫地圖的時候,我講到了古希臘的學者們就已經推斷出了地球是一個球體。現在來填文中留下的坑:在沒有現代化手段的年代,人類什麼時候才第一次比較準確地獲得地球周長的呢?
  • 如果地球沒了月亮這顆衛星,地球上會怎樣,人類又會怎樣?滅亡?
    忒伊亞非常靠近地球,是偶然與原始地球碰撞的機會,並且在碰撞之後,大多數忒伊亞鐵心與地球融合,剩餘的巨大碎屑和塵土堆積形成月球。 形象點說:「月亮是地球的女兒。」 每月戀情 1,查找有關月球的信息 月亮是地球上唯一的衛星,也是我們太陽系中越來越大的衛星之一。
  • 地球到月球的距離是多少?科學家如何測量地球到月球的距離?
    並且月球軌道以3.8cm/a的速度向外偏移,也就是以每年3.8釐米的速度遠離地球而去。地球到月球的距離怎麼測量?古人測量地球到月球的方法古人最早測量地月距是通過肉眼觀察進行大概的測量,最早測定月地距離的人是伊巴谷,其在公元前180年左右出生於小亞細亞,也就是今天的土耳其。
  • 古代人通過什麼來測量時間?古代智慧的結晶
    古代就已經有著比較詳細的時間劃分,那麼在古代也自然有著很多種計時的工具,每一種都蘊含著古人的智慧。日晷日晷,就是日晷儀,是一種用來觀測太陽的影子來計時的儀器,也是我國古代比較普遍使用的計時儀器,日晷通常由石盤和銅製的指針做成,指針垂直穿過圓盤的中心。
  • 直徑300米小行星攜帶衛星今晨近距離掠地
    這個小天體編號為2004 BL86,於1月26日國際標準時間04:20(北京時間1月27日00:20)從地球附近飛過,最近時與地球之間的距離相當於地-月距離的3.1倍(約120萬公裡)——在這樣的距離上是完全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的。
  • 同樣是衛星,為什麼火衛一未來會撞向火星,而月球卻在遠離地球?
    月球遠離地球這件事大家相比十分清楚,而且也知道了其中的原因。可問題是你有沒有想過,同樣為衛星在圍繞自己的行星公轉,為什麼有些衛星未來會被自己母行星的引力捕獲,或者撕碎呢? 離我們最近的鄰居火星,它有兩顆衛星,其中火衛一根據估計,在未來5000萬年以後就會進入火星大氣層,與火星發生碰撞。
  • 同樣是衛星,為什麼火衛一未來會撞向火星,而月球卻在遠離地球?
    月球遠離地球這件事大家相比十分清楚,而且也知道了其中的原因。可問題是你有沒有想過,同樣為衛星在圍繞自己的行星公轉,為什麼有些衛星未來會被自己母行星的引力捕獲,或者撕碎呢?但為何月球在遠離地球,而火衛一在靠近火星呢?下面就說下這個問題人類其實關於月球距離測量的歷史非常久遠,在公元前3世紀一位著名的古希臘學者阿里斯塔克斯寫過這樣一本著作《論直徑與距離》。
  • 擁有地球直徑大小的視界望遠鏡是如何工作的?
    亮度距離關係,以及來自光源的通量如何在距離平方上下降。由於它與太陽的距離決定了地球的溫度,這決定了地球上每單位面積的能量有多少。遙遠的恆星或星系具有明顯的亮度,因為這種關係是節能所需要的。請注意,光線在離開光源時也會在區域內擴散。你需要了解的第一件事是光是如何工作的。當宇宙中有任何發光物體時,它發出的光線會在離開光源時散布在球體內。
  • 太陽與地球有多遠?太陽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如何測量?方法告訴大家
    現在我們都知道地球與太陽距離是1.5億公裡,那你知道太陽與地球之間的距離是如何測出來的嗎?
  • 用數學幾何如何計算月地距離,月亮的體積只有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
    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就像一個玉盤一樣大,但是我們知道月球肯定不是像一個玉盤一樣大畢竟還是一個衛星呢。但是我們想要知道月亮真正的大小怎麼辦呢,在兩千年前人們就能大致的知道月地之間的距離了。那時候還沒有高端的測量儀器,先人們是如何得知月地距離以及月亮真實大小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