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驗動物與腸道微生態研究
>在廣東省實驗動物學會指導下,由賽業百沐舉辦的「第一屆小動物表型分析研討會」於2020年11月28日在廣州翡翠希爾頓酒店順利召開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黃冰研究員、廣東省動監所心血管疾病模型研究中心主任楊豐華、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動物實驗中心主任蘇喬、暨南大學牛海濤教授、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黃振烈教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商海濤博士及賽業生物科學家俞曉峰博士就眼科實驗動物模型研究現狀、小動物心血管疾病手術模型的構建評價和應用
-
2017(第三屆)腸道微生態與健康國際研討會--會議日程
2017(第三屆)腸道微生態與健康國際研討會--會議日程 來源:生物鏈 發布者:高常長 日期:2017-02-10 今日/總瀏覽:1/7595
-
2015腸道微生態與健康研討會
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感染性疾病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基因組學平臺負責人,中國預防醫學會微生態分會消化與營養組副組長、浙江省預防醫學會微生態分會委員
-
水生所在魚類腸道微生態系統生態學研究中取得進展
魚類腸道是一個與外界具有明顯隔離的半開放系統,經由口和肛門與周圍環境交流並構建具有特定群落結構的微生態系統。該系統具有類似於被水體隔離島嶼的物理和生態特徵,因此關於魚類腸道「島嶼」微生物群落構建機制的研究不僅能增進對微生態系統的認識,也將為揭示宏觀生態系統相關群落生態學原理提供依據。
-
JCH:腸道微生態與肝性腦病
人體的腸道微生態系統由腸道內環境和寄生於腸道的微生物共同構成,這些微生物包括固有菌、共生菌、過路菌。在人體內,腸道菌群數量相對固定,可達1012~1014個,是人體自身細胞數目的10倍。這些細菌大多數為類桿菌、優桿菌、消化球菌以及雙歧桿菌等專性厭氧菌,約佔腸道總菌量的99%;腸桿菌、腸球菌、乳酸桿菌等兼性厭氧菌約佔總菌量的1%,構成複雜的腸道微生態系統[1]。
-
簡要敘述 | 膿毒症患者的腸道微生態|腸道|膿毒症|生態|菌群|患者|...
腸道微生態在膿毒症發生之後會有所改變,成為膿毒症治療的新舉措、新方向。腸道微生態結構和功能改變和諸多疾病相關,比如:難辨梭菌感染、炎症性胃腸道疾病、肥胖。膿毒症的發生發展受到機體諸多因素影響,而且機理並不完全明確,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腸道微生態紊亂會加重膿毒症病情,影響預後。
-
【加速研發布局】,領治醫學啟動微生態中醫藥創新平臺
近日,深圳市領治醫學科研團隊傳來好消息:領治醫學正式啟動微生態中醫藥創新平臺,專注於中醫藥現代化與微生態第二基因組的深度融合。該平臺確定的首個錨定方向是基於腸道菌群與中醫藥,開展幹預缺血性腦卒中藥物的研發。目前,相關研究已經完成臨床試驗註冊,這充分標誌著領治醫學正式進入藥物開發新賽道。
-
專家與媒體面對面:呵護免疫微生態 有效防治慢性病
,圍繞免疫微生態學的創立背景、免疫微生態學在呼吸科、消化科、內分泌科中的臨床應用、精神疾病與腸道的關係、飲食調節腸道菌群等主題進行交流分享,旨在科普免疫微生態學的新理念,使大眾可以從微生態學的角度重新思考相關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轉化過程,有效防治慢性病。
-
王邦茂教授:2020年腸道微生態在消化病學領域的重要進展
此外,生命早期是構建腸道微生態的關鍵時期,產前狀態、分娩方式、餵養方式及產後藥物的使用產生的影響可持續至成年時期。本課題組發現母體攝入過量甜味劑三氯蔗糖,可減少腸道產丁酸菌進而促進成年期肝臟脂肪變。本文圍繞2020年腸道微生態與消化系統疾病發生及防治的重要進展做一匯總。
-
西南博物館聯盟2020年年會暨「區域博物館創新發展」學術交流活動...
同時,聯盟舉辦的「區域博物館創新發展」學術交流活動,達到了進一步深化館際間的融合發展,促進西南博物館的創新發展的目的。 自2010年西南博物館聯盟成立以來,西南地區的文博成員單位以聯盟為紐帶,以項目合作為載體,以共同發展為目的,在創新中發展,在合作中共贏。截自2020年11月10日止,西南地區博物館加入聯盟的文博單位及企業已經達到103家。
-
科技人物 | 謝黎煒博士:十年海外學霸,一心鑽研腸道微生態
……為生命科學研究踏上留美之路謝黎煒在營養科學、基礎與轉化醫學和電子工程方面有著多年的交叉學科的研究經驗,目前主要科研方向是腸道微量元素吸收和調控、幹細胞、肥胖、糖尿病、癌症、腸道菌群與大健康,但他並非「科班出身」,「我從高中開始就很喜歡生物」。
-
京津冀食品檢驗檢測技術創新聯盟工作會議在石家莊召開
摘要:京津冀食品檢驗檢測技術創新聯盟2020年度工作會議在河北省石家莊召開。聯盟三家成員單位北京、天津、河北50餘名代表參加會議,為2022年冬奧會食品安全保駕護航,為京津冀三地食品安全監管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
「南海漁業高質量發展與融合創新論壇」在廣州召開
2020年12月12日,「南海漁業高質量發展與融合創新論壇」在廣州召開。論壇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南海漁業科技創新聯盟、深藍漁業科技創新聯盟等主辦,農業農村部南海漁業資源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農業農村部外海漁業開發重點實驗室、三沙美濟漁業開發有限公司協辦。
-
致病性芽囊原蟲亞型和腸道微生物之間的關係:體外和體內研究
該文章通過體內外實驗研究了一種特殊亞型的芽囊原蟲(ST7亞型)和腸道中代表性微生物之間的相互關係。文章指出該芽囊原蟲對宿主腸道的影響是與其基因亞型相關聯的,ST7亞型的芽囊原蟲可能通過自身以及刺激宿主產生某些應激因子的方式擾亂宿主腸道的菌群平衡,比如可以選擇性的抑制腸道內諸如長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益生菌的生長,而促進諸如大腸桿菌等有害菌的生長,從而誘導某些腸道性疾病的發生。
-
全國農林生物質資源化學利用研究生學術創新論壇在南京林業大學召開
8月18—20日,2017全國農林生物質資源化學利用研究生學術創新論壇在我校召開,來自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中國林科院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等全國近30所高校、科研院所的20餘名專家和120餘名研究生參加了本次論壇。
-
研發中心學術交流研討會順利召開
2017年11月14日,吉林特研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研發中心學術交流研討會在公司二樓會議室順利召開。研發中心任飛主任主持召開本次會議,重點針對近期的各項學習培訓展開學術交流研討,同時研發人員對細菌、病毒的分離鑑定操作流程做了詳細解讀。
-
2019量子信息技術學術交流大會在濟南召開
齊魯網5月11日訊 今天上午,由中國電子學會、中國科學技術大會、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中國電子學會學術交流中心、中國電子學會量子信息分會、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濟南電子技術研究院承辦的2019量子信息技術學術交流大會在濟南召開,近600位國內外頂尖學者、專家團隊齊聚一堂,共謀技術創新,共話量子信息技術事業發展。
-
全國多倍體生物育種學術研討會在我校舉行開啟校慶學術交流之旅
為慶祝建校85周年,湖北大學以「匯聚校友、弘揚學術、師生同心、砥礪前行」為主題,集中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校慶學術交流活動。
-
微生物所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召開學術年會
微生物所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召開學術年會 微生物所與中國疾控中心、華大基因分別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2017-12-27 微生物研究所 】 語音播報 12月27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2017學術年會在北京召開
-
微生態產品研發,我們的徵程是浩渺的微生態世界
人體的腸道和皮膚、地球的海洋和土壤,甚至是植物的葉片和種子,都有它們的身影,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微生物群落是由許多不同的物種組成。,無論是在以往的腸道微生態還是現今盛行肌膚微生態,更或者是在私密、口鼻腔、毛髮等領域,現有的抗生素產品都不能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