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是否「增量不增價」?
根據中國民航局發布的2020年國慶假期民航數據,10月1日至8日,全國民航共計運輸旅客1326萬人次,日均旅客運輸量恢復至2019年國慶假期的91.07%。
此外,全國實際飛行航班117327班次,日均航班量恢復至2019年國慶假期的89.7%, 其中國內航班109856班, 日均航班量較2019年國慶假期增長12.98個百分點;平均航班正常率95.04%,同比提高1.82個百分點,平均客座率78.64%。
需要關注一個數據,78.64%的平均客座率,與今年疫情前相比仍有約10%的缺口,這表明旅客量的增速不及航班及運力增速,即需求增速小於供給增速。
不過國內航空需求增長對於航空公司而言,實在難能可貴。相比之下,由於國外疫情依然嚴峻,國內和國際航班投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中國內地通航國際及地區的航班量,繼續徘徊於去年同期10%的水平。
接著雙節疊加的長假機會,國內航空公司紛紛加大運力投放,有關公布的數據如下:
· 東航節日期間完成客運航班23386班,同比去年增長15.08%,其中超過99%為國內航班,承運旅客287.1萬人次。從出行人數和航班架次數據來看,今年國慶期間運力投入已基本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
· 國航累計執行航班10661班,運輸旅客147.6萬人,運輸貨物2863噸。
不過,從國內市場公布的數據看,今年雙節期間呈現冷熱不一的局面。飛友科技的數據顯示,從航線航班量上看,10月1日-8日進出港航班量較多的機場有廣州、深圳、上海、北京、成都、重慶、昆明等;從航線客座率表現看,假期期間杭州、鄭州、西安、青島、貴陽、海口等地客流相對集中。
民航局報告也指出,假期期間航班整體客座率恢復較好的城市包括深圳、杭州、珠海、海口、舟山、寧波、天津等,這些機場的客座率超過85%,拉薩機場平均出港客座率超過90%。
· 深圳機場旅客量、航班量進出兩旺,累計迎送旅客115萬餘人次,日均進出港旅客超14萬人次、起降航班千餘架次,假期始發航班放行正常率超97%,機場單日旅客量、航班量均創疫情後新高,國內客運業務已完全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 昆明機場共完成航班起降7574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94.08萬人次,完成貨郵吞吐量7515.18噸。
· 美蘭機場累計運送旅客509877人次,累計執行航班3572架次。尤其10月1日,美蘭機場單日旅客吞吐量超6.5萬人次,創疫情以來新高,同比實現正增長。
不過,雖有積極因素疊加,相關機場和航空公司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今年十一期間航空公司的收益水平可能要低於去年。今年十一前夕,各個平臺還有不少6折左右機票,往年十一假期提前兩個月機票都在八折以上了。
今年的機票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較低,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一是由於部分學校和單位要求,學生、公務員不能跨省出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部分人的航旅需求;二是市場供需層面,目前國際航線只有去年5%左右,很多國際航線運力投入到國內市場,國內民航市場運力供過於求。
在運行總結中,民航局指出,為滿足國內假日運輸需求,及時根據疫情防控期間的特點,將以往用於國際航線的保障資源轉至國內航線,各航空公司提前協調組織運力,在9月30日至10月9日期間安排國內客運加班1.2萬餘班,主要投放於國內旅遊目的地機場和客源地機場,確保了航空運輸安全、順暢、有序,充分滿足了旅客出行需求。
可以說,今年十一雙節假期疊加中,民航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然而,正所謂月盈則虧。
十一的高峰之後,便將迎來11月和12月傳統淡季。
查詢了一下11月5日,禮拜一,北京和上海出發飛熱門城市三亞和昆明的航班,已經跌倒了白菜價。
11月5日當天,北京飛三亞最低718元,北京飛昆明最低550元,上海飛三亞最低600元。
不過,請教了幾位航空公司營銷部門的專家,今年11月和12月淡季可能會出現一個特別的現象,那就是"增量不增價"。
原因是,今年"隨心飛"產品已經提前透支了很多運力:
一些在異地工作並且購買了隨心飛產品的,還是會在周末"常飛回家看看";
"隨心飛"家屬或朋友,在周末很有可能組個團,"祖國很大,我想去看看";
"有閒一族"會充分利用11月和12月的淡季,去看看塞北的飛雪,去品一品嶺南的紅茶。
因此,今年的淡季,運行量,尤其是國內運行量,很可能不會像想像中的低。
但是,這些運行量帶來的收入有限。
首先是"隨心飛"產品已經收不到收入了;其次淡季價格本就賣不高,現在已經是白菜價了;此外,還需面臨高鐵等其他交通方式的競爭。
從目前的機票售價看,對於自費的旅客來說,年底出行是很合算的,不知不覺之中會撿到航空公司"骨折價"!
但是,下手要快,因為元旦一過,低折扣會大幅減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