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24日,關於煤炭價格淡季上漲的信息受到媒體的廣泛關注。19日,《中國煤電清潔發展報告》在京發布,有專家表示煤電行業已成為我國工業達標排放率最高的行業。21日,發改委發布《關於做好煤電油氣運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推進煤炭優質產能釋放以此緩解煤炭供應偏緊的局面。新能源方面,光伏行業在經歷「6.30」補貼下調後,新增光伏裝機量繼續保持著高速增長,中國戶用光伏規模有可能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油氣方面,四大油企成品油出口受阻以後,國內成品油市場供大於求的矛盾恐將愈發突出,國內市場的供應壓力進一步加大。本期熱點話題詳見下表。
監測周期:2017.9.18-2017.9.24,數據來源:人民網輿情監測室
煤價淡季創新高 供需格局偏緊
在「迎峰度夏」的煤炭旺季過後,按照往年慣例,9月以後本應逐漸進入用煤淡季,不過目前的煤炭價格並未表現出明顯的淡季特徵。就當前指數水平來說,雖然身處9月淡季,但價格已與7月底煤炭旺季相當。
對於近段時間煤價持續上漲,發改委等部門已出臺調控措施。8月底,發改委起草了《關於建立健全煤炭最低庫存和最高庫存制度指導意見及相關考核辦法》(徵求意見稿)。根據方案,我國將科學確定煤炭最低庫存和最高庫存,以避免價格出現大幅波動。21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做好煤電油氣運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產煤地區組織指導煤炭生產企業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科學組織生產,加快推進煤炭優質產能釋放。
【輿論觀點】
多家媒體報導認為,供需不平衡是造成煤價波動的直接原因。從煤炭供應情況來看,國內煤炭生產重地內蒙古、陝西等省份受多種原因影響,部分煤礦停產或無法連續生產,加劇了煤炭供不應求的局面。從煤炭需求情況來看,儘管9月份是傳統淡季,但下遊需求卻頗為旺盛,電廠、水泥廠、港口等多個需求端採購意願強烈。從環保因素來看,受9月份新一輪安全督察以及市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冬季環保方案出臺的影響,環保限產幅度及區域均有所擴大。
對於後市走向,《上海證券報》、中國煤炭網等多家媒體認為,近期煤炭市場存在多重利好因素,短期內煤價繼續走高可能性較大。但同時也有業內人士分析稱,本輪煤價漲勢主要是受煤炭供應不足刺激,需求方面的拉漲動力並不太大,預計10月份煤價的上漲趨勢將得到遏制趨於平穩。從能源消費角度來說,煤炭行業「去產能、保供應、穩價格」已是大勢所趨,當前的煤炭價格絕不會瘋太久。
多家媒體援引業內人士觀點指出,當前煤炭在去產能與保供應、穩價格工作中應統籌處理好五方面的關係。一是去產能與保供應方面;二是治理違規行為、消除安全隱患與保供應;三是現有產能和發展優質產能;四是去產能與兼併重組;五是去產能與長效機制。《中國證券報》、東方財富網等認為,發改委頒布的一系列舉措對於平抑煤價「過山車」將起到積極作用,促使煤價最終回歸合理區間。
【分析研判】
9月18日-24日,關於煤炭價格淡季上漲的新聞報導(含轉發)1097篇次,論壇博客177篇次,微信581篇次,微博19條,各渠道信息量相差較大。因話題指向性較強,因此媒體報導主要集中在財經類媒體和行業媒體。
圖:煤炭價格淡季上漲話題輿情走勢
本周,媒體報導量的峰值出現在21日。當日,《證券日報》、中國經濟網、新華網、煤炭網等媒體發文稱,煤價大漲再創今年新高,排隊買煤熱潮再現,發改委有望出臺調控措施等。多類型媒體渠道的信息傳播形成輿論聚焦,拉高了話題在監測期內的信息量。
在傳播內容上,媒體通過列舉焦煤價格、動力煤價格、煤炭價格指數等不同數據來與往年同期進行對比,簡要說明「煤價淡季不淡」的原因,更易於公眾理解。隨後,又通過援引業內權威人士的觀點分析煤價淡季上漲的原因,讓企業和公眾更加信服。
(責編:王堃、朱明剛)
大學生創業比例5年平穩上升在國家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大力支持下,高校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取得了一定成效。2016屆大學畢業生畢業時的創新能力掌握水平比2012屆提高5個百分點。【詳細】
異地就醫結算「高速路」修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負責人日前宣布,全國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高速路」全面修通,聯接所有醫保統籌地區,開通7226家跨省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定點醫療機構,全國88%的三級定點醫院聯接入網,歸集跨省異地就醫預付金8.8億元,符合條件的參保人員從此可告別「墊資」「跑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