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英國理論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與德國天文學家賴因哈德·根策爾(Reinhard Genzel)、美國天文學家安德莉亞·蓋茲(Andrea Ghez)分享了今年的獎項。
其中,彭羅斯因為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而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根策爾與蓋茲的獲獎理由是他們發現了銀河系中央的一個超大質量緻密天體。
值得一提的是,史蒂芬·霍金與彭羅斯合作完成了奇點理論等工作,但霍金於2018年去世,因而可能遺憾錯過了諾貝爾獎。
彭羅斯(Roger Penrose)將享有一半獎金,根策爾(Reinhard Genzel)和蓋茲(Andrea Ghez)將分享另一半獎金。
今年,每項諾貝爾獎獎金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60萬元),比2019年增加100萬瑞典克朗。
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是英國理論物理學家,1931年出生。他在1965年提出了用以顯示恆星如何坍塌形成黑洞的數學方法。他與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合作,證明了如果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正確,那麼將有一個奇點,一個無限密度和時空曲率的點,其中時間在會有一個起始點。彭羅斯(Penrose)曾與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因奇點理論的工作共同獲得了沃爾夫物理學獎。
彭羅斯(Penrose)在扭轉空間理論方面有著傑出的貢獻,該理論致力於解決時空幾何問題。現在他是牛津大學數學系的名譽教授,並且著有幾本有關空間,時間和現實本質的書籍。
賴因哈德·根策爾(Reinhard Genzel)於1952年出生於德國,現工作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學研究所。
安德莉亞·蓋茲(Andrea Ghez)於1965年出生於美國,現工作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她也成為繼瑪麗·居裡(1903年)、瑪麗亞·格佩特-梅耶(1963年)和唐娜·斯特裡克蘭(2018年)之後,第四位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
過去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名單
2019年——美國科學家James Peebles獲獎,獲獎理由是「在物理宇宙學的理論發現」;另外兩位獲獎者是瑞士科學家Michel Mayor和Didier Queloz,獲獎理由是「發現了一顆圍繞類太陽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
2018年——美法加三位科學家Arthur Ashkin、Gerard Mourou和Donna Strickland獲獎,獲獎理由是「在雷射物理學領域所作出的開創性發明」。
2017年——三位美國科學家Rainer Weiss、Barry C. Barish和Kip S. Thorne獲獎,獲獎理由是「對LIGO探測器和引力波觀測的決定性貢獻」。
2016年——英美三位科學家David J. Thouless、F. Duncan M. Haldane、J. Michael Kosterlitz獲獎,獲獎理由是「理論發現拓撲相變和拓撲相物質」。
2015年——日本科學家Takaaki Kajita和加拿大科學家Arthur B. McDonald獲獎,獲獎理由是「發現了中微子振蕩,表明中微子具有質量」。
諾貝爾物理學獎小知識
——截至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共頒發了113次,沒有頒發的六年分別是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
——從1901年至2019年,共213人次獲獎,實際獲獎個人為212人,因為美國物理學家John Bardeen於1956年和1972年兩次獲獎。
——113次頒獎中,47次為單獨獲獎者,32次為2人共享,34次為3人共享。
——最年輕的獲獎者是英國物理學家Lawrence Bragg,1915年因「用X射線對晶體結構的分析所作的貢獻」與父親一起獲獎,時年25歲。
——最年長的獲獎者是美國物理學家Arthur Ashkin,2018年因「在雷射物理學領域所作出的開創性發明」獲獎,時年96歲。
——212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只有3位女性。分別是1903年的居裡夫人(居裡夫人另外還獲得1911年的化學獎)、1963年的Maria Goeppert-Mayer,以及2018年的Donna Strickland。
編輯:佳靜
本文綜合:環球科學、科普中國
科普蘇州
ID: kepusuzhou
科普蘇州Q3:948033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