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印度官方正式公布2020年前三季度的經濟數據了——與去年同期相比,剔除物價變動因素後,GDP同比實際縮減9.3%(若不剔除物價因素,則下降6%),完成的經濟總量為為1385795.4億盧比,折合美元約為1.867萬億美元。
這個成績還能像去年前三季度那樣,能在全球排第五名嗎?答案是否定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美國的GDP依然是全球最高的——同比實際縮減3.8%,完成的名義GDP高達15.466萬億美元。
從經濟增速角度來看,在全球前七大經濟體中,美國是僅次於咱們中國,排第二名。為此,我們不禁好奇了,明明美國的疫情非常嚴重,那為什麼經濟增速要比日本、德國、英國、法國更高呢?
這主要是因為美國太有錢了。一方面,在疫情期間美聯儲開啟了印鈔機,向市場投放了數萬億美元的流動性,大大減緩了美國經濟因為疫情造成的衰減;另一方面,美國在疫情期間採取了積極的財政開支政策。
據美國經濟分析網站的預估,2020財年美國各級政府財政收入約為7.2萬億美元,但財政總支出卻達到創紀錄的9.9萬億美元。可以說,美國實際上是利用龐大的財政開支,替代疫情導致的企業和居民消費支出的下滑。
我們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所在的國家能在短期內通過大量增發美元、美債和擴大財政開支,向市場投放十幾萬億美元的資金,那經濟還會下滑很多嗎?
由於最早從疫情中「走出來」,咱們中國的經濟增速在第三季度達到了4.9%,整個前三季度實現0.7%的增長,完成的GDP約為10.338萬億美元,繼續排在美國之後。展望整個2020年,中國經濟增速有望在2%左右,經濟總量預計在15萬億美元左右,離美國還是有較大的差距。
日本與德國的經濟增速相差不大,分別是「-5.9%和-5.6%」,完成的GDP分別是3.641萬億美元和2.772萬億美元,繼續在全球排第三和第三名。雖然,日本的疫情並沒有德國那麼嚴重,但投入巨大的東京奧運會卻未能如期完成。
加上與韓國半導體企業原材料供應摩擦問題,使得2020前三季度日本經濟也出現了不小的下滑。四季度,德國啟動二次封鎖打破了三季度的復甦勢頭,而日本經濟卻在緩慢復甦。因此我們預判:2020年日德兩國的經濟增速或將極度接近。
英國、法國與印度類似,三季度經濟表現要比二季度略好一些,即實際了環比增長。但疫情並未得到有效遏制,消費、投資、生產的同比恢復程度較低,即「GDP同比仍是下降」的。加上前兩個季度的共同作用,整個前三季度依然是大幅下降。
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英國經濟同比實際縮減11.9%(前七大經濟體中,降幅最大),法國經濟下降9.5%,完成的GDP分別是1.962萬億美元,1.899萬億美元,在全球的排名是第五和第六名。由此造成,印度的排名下滑至全球第七名。
點評:近期美歐疫情出現了「二次反彈」,多國再次啟動「封城或半封城」限制措施,勢必將給四季度經濟帶來較大影響。不少經濟分析機構認為,全球經濟可能不是「V型」反彈,全球大國的經濟分配格局有可能繼續發生較大的變化。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