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血清又作見血青,別名顯脈羊耳蒜。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了解更多農村奇聞趣事。
一聽到見血青,就讓刺楸聯想到了豆科的鬼見愁(貓頭刺)、唇形科的血見愁、桑科的見血封喉,畢竟這些植物名字獨特,讓人記憶猶新而難以忘記。包括別名在內的植物名字與其性狀特徵、用途或多或少都有些關係,比如單莖而幾無分枝的獨腳金有類似「獨腿獨腳」的特點,三白草科的蕺菜魚腥草就因類似豬鼻子而被戲稱為豬鼻拱,罌粟科的尿罐草有花似尿罐的特點。
可見,不管是鬼見愁還是血見愁,我們都能據其名而大致推測其特點和用途,那見血青呢?
一、見血青的信息
名叫見血青的植物有兩種,一種是唇形科筋骨草屬的紫背金盤,其別名叫見血青,另一種則是蘭科羊耳蒜屬草本植物,正式名就叫見血青。
由於沒有明確為哪種,刺楸就分別介紹一下吧。
1、紫背金盤。《植物名實圖考》中記載的紫背金盤其實就是民間所說的見血青、筋骨草、白毛夏枯草、散血草、白頭翁、退血草、破血丹、石灰菜,為一年生或兩年生的草本植物。該見血青具有大多數唇形科植物的特點,像夏枯草、藍紫色和淡藍色的花冠有少數白綠色、白色,看起來就像白頭的老翁。
2、見血青。蘭科植物,算是一種蘭草,觀其外表,似乎是車前草、沙姜與富貴竹的合體。它是一種草本,肥厚肉質的莖為圓柱狀,細長而有分節,多被葉鞘包藏,莖太長時將裸露。草質或膜質的葉常三至五枚不等,呈卵形或卵狀橢圓形,無齒不裂;葉柄鞘狀而抱莖。總狀花序,花紫色。果實為蒴果,或為狹橢圓形,或為倒卵狀長圓形。
二、見血青的生境
兩種見血青對環境要求不一,故而生長的地方也不同。
1、紫背金盤。分布在華南、華東、西南諸省區,北至河北,西至秦嶺南坡,有很強的適應性,常生在田邊地坎溼潤處、坡地、樹林下等生境裡。
2、見血青。廣布熱帶、亞熱帶地區,在國內主要分布在贛、閩臺、浙南、湘南、兩廣、川滇黔和藏東南等地區的草叢陰涼處、林木下、溪谷或巖石覆土腐殖質上。
三、如何栽種?
兩種見血青都確實是好藥,不負其名,不好買,農民偶爾採摘來賣,碰到賣的也只是靠運氣。那栽種豈不是更好?該如何栽種呢?
刺楸認為要栽種見血青,要先掌握其野外生境,規模化栽種的話最好選擇與野外生境類似的地方,不一定非得栽到田地裡,充分利用現有環境優勢,樹林坡地也可以。
如果野外栽種,刺楸建議最後收集種子撒種育苗後移栽,畢竟見血青居群小,很難一次性大量找到,而撒種卻能夠一次獲得大量幼苗。當然,如果不打算種植,而是小打小鬧種來自用或者當觀賞植物,刺楸認為倒是可以花十幾元買個花盆,栽到花盆裡作盆栽絲毫不遜色花草店買的那些。
以前就是刺楸對見血青的生長地與如何栽種的介紹,要是覺得回答的有幫助就點個讚,並隨手關注一下吧,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