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植物一聽到就聯想到「鬼見愁」與「見血封喉」,是難得的好藥

2020-12-05 刺楸

見血清又作見血青,別名顯脈羊耳蒜。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了解更多農村奇聞趣事。

一聽到見血青,就讓刺楸聯想到了豆科的鬼見愁(貓頭刺)、唇形科的血見愁、桑科的見血封喉,畢竟這些植物名字獨特,讓人記憶猶新而難以忘記。包括別名在內的植物名字與其性狀特徵、用途或多或少都有些關係,比如單莖而幾無分枝的獨腳金有類似「獨腿獨腳」的特點,三白草科的蕺菜魚腥草就因類似豬鼻子而被戲稱為豬鼻拱,罌粟科的尿罐草有花似尿罐的特點。

可見,不管是鬼見愁還是血見愁,我們都能據其名而大致推測其特點和用途,那見血青呢?

一、見血青的信息

名叫見血青的植物有兩種,一種是唇形科筋骨草屬的紫背金盤,其別名叫見血青,另一種則是蘭科羊耳蒜屬草本植物,正式名就叫見血青。

由於沒有明確為哪種,刺楸就分別介紹一下吧。

1、紫背金盤。《植物名實圖考》中記載的紫背金盤其實就是民間所說的見血青、筋骨草、白毛夏枯草、散血草、白頭翁、退血草、破血丹、石灰菜,為一年生或兩年生的草本植物。該見血青具有大多數唇形科植物的特點,像夏枯草、藍紫色和淡藍色的花冠有少數白綠色、白色,看起來就像白頭的老翁。

2、見血青。蘭科植物,算是一種蘭草,觀其外表,似乎是車前草、沙姜與富貴竹的合體。它是一種草本,肥厚肉質的莖為圓柱狀,細長而有分節,多被葉鞘包藏,莖太長時將裸露。草質或膜質的葉常三至五枚不等,呈卵形或卵狀橢圓形,無齒不裂;葉柄鞘狀而抱莖。總狀花序,花紫色。果實為蒴果,或為狹橢圓形,或為倒卵狀長圓形。

二、見血青的生境

兩種見血青對環境要求不一,故而生長的地方也不同。

1、紫背金盤。分布在華南、華東、西南諸省區,北至河北,西至秦嶺南坡,有很強的適應性,常生在田邊地坎溼潤處、坡地、樹林下等生境裡。

2、見血青。廣布熱帶、亞熱帶地區,在國內主要分布在贛、閩臺、浙南、湘南、兩廣、川滇黔和藏東南等地區的草叢陰涼處、林木下、溪谷或巖石覆土腐殖質上。

三、如何栽種?

兩種見血青都確實是好藥,不負其名,不好買,農民偶爾採摘來賣,碰到賣的也只是靠運氣。那栽種豈不是更好?該如何栽種呢?

刺楸認為要栽種見血青,要先掌握其野外生境,規模化栽種的話最好選擇與野外生境類似的地方,不一定非得栽到田地裡,充分利用現有環境優勢,樹林坡地也可以。

如果野外栽種,刺楸建議最後收集種子撒種育苗後移栽,畢竟見血青居群小,很難一次性大量找到,而撒種卻能夠一次獲得大量幼苗。當然,如果不打算種植,而是小打小鬧種來自用或者當觀賞植物,刺楸認為倒是可以花十幾元買個花盆,栽到花盆裡作盆栽絲毫不遜色花草店買的那些。

以前就是刺楸對見血青的生長地與如何栽種的介紹,要是覺得回答的有幫助就點個讚,並隨手關注一下吧,謝謝。

相關焦點

  • 植物趣事 | 「見血封喉」真的能封喉,這種樹不能碰
    和我一起探索植物趣事,一起感受植物世界帶來的樂趣吧
  • 名字叫「鬼見愁」的兩種植物
    植物的名稱多樣,有的名稱叫得有些神奇,比如「鬼見愁」。根據我了解的情況,別名和俗名叫「鬼見愁」的有兩種植物。一,貓頭刺:是豆科棘豆屬屬植物。它的別名有鬼見愁、刺葉柄棘豆、老虎爪子等等。為什麼叫鬼見愁呢,主要是它植物體為矮小墊狀小灌木,地上部分成球狀植叢,分枝多,雙數羽狀複葉,葉軸頂部木質化,伸出,下部粗,先端尖,為硬刺狀,人們碰到容易刺傷,因此就有了「鬼見愁」的別名了。它主要分布於我國內蒙古、甘肅、陝西、寧夏、青海、新疆等地,常生長在礫石平原、薄層沙地、丘陵坡地和沙荒地上。主要用途:一是貓頭刺是乾旱沙地上的優勢荒漠群落植物,在荒漠草原植被中佔有重要地位。
  • 名字叫「鬼見愁」的兩種植物長啥樣?
    植物的名稱多樣,有的名稱叫得有些神奇,比如「鬼見愁」。根據我了解的情況,別名和俗名叫「鬼見愁」的有兩種植物。一,貓頭刺:是豆科棘豆屬屬植物。為什麼叫鬼見愁呢,主要是它植物體為矮小墊狀小灌木,地上部分成球狀植叢,分枝多,雙數羽狀複葉,葉軸頂部木質化,伸出,下部粗,先端尖,為硬刺狀,人們碰到容易刺傷,因此就有了「鬼見愁」的別名了。
  • 這種植物在鄉下叫箭毒木,學名叫做見血封喉,傣族人用來做床墊
    農村中野草漫山遍野,隨處可見,這些野草的生命力頑強,對於鄉下農村人來說,在農田裡一旦見到這些害草,都會及時的剷除掉,以免危害到自己種植的莊稼糧食!但有些植物在被除掉時,其實也是蘊含著難以想像的危險,有時候除草不成,可能還會把自己搭進去!
  • 博白英橋有一棵「神樹」,傳說有劇毒,見血封喉!
    在博白縣英橋鎮聯山村蘭腳隊,就有一棵高達40多米,且在當地很少見的大樹「見血封喉」。這棵大樹,流傳著諸多神奇色彩的故事。「見血封喉」也叫箭毒木,是自然界中毒性最大的樹木。據說幾十年前,有村民在大樹前面的祠堂幹活,晚上聽到沙石沙沙作響,第二天在祠堂的天井看到地面有很多石頭和沙子,還把祠堂上的瓦背都打爛了,村裡人認定是這棵樹出「精」了,於是就拿耙齒來打這棵樹,還在東南西北各個方向打上長長的鐵釘,後來再也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如今鐵釘看不到了,只看到樹幹上留下的一個大「疤痕」。
  • 世界上最毒的植物「見血封喉」開花結果(圖)
    原標題:「見血封喉」開花結果   7月24日,記者在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上海辰山植物園)看到,珍奇植物館內的「見血封喉」開花結果了。該樹被稱為世界上最毒的植物,這是上海辰山植物園展覽館的這棵見血封喉今年夏季首次開花。   專家介紹,見血封喉又名箭毒木,為桑科見血封喉屬植物、國家三級保護植物,分布在我國雲南、廣東及海南等熱帶地區,在東南亞各國以及印度、斯裡蘭卡等地也均有分布,是亞洲熱帶雨林的主要樹種之一。
  • 傳說中的「鬼見愁」到底長什麼樣子,你見過嗎
    在大自然中總是會有很多神奇的植物,不僅長得很好看,而且名字也是很奇怪。其中就有一種植物叫做「鬼見愁」。那麼這種植物到底長什麼樣子,有什麼過人之處呢?其實鬼見愁還有一個名字就是叫做不過要知道,這種植物之所以叫做鬼見愁,並不是因為他們長得 不好看所以才叫做鬼見愁的。
  • 我國的這種有毒植物,毒性比五步蛇還強,被人們稱作「見血封喉」
    很多人都喜歡旅遊這種方式來緩解工作與生活上的壓力,在放鬆自己心情的同時,也能夠欣賞到美麗的風景,甚至還能夠在旅行的途中認識到一些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我國地大物博景色優美,美麗的自然景觀和所謂的名勝古蹟可以說是數不勝數。
  • 「見血封喉」的箭毒木,真的有那麼可怕嗎?
    這個片段,相信看完老秦新書《守夜者3:生死盲點》的你一定不陌生,碎玻璃上的乳白色漿液,是一種特殊的植物毒素,這種植物叫作箭毒木,它還有一個嚇人的綽號,叫「見血封喉」。那麼,現實中的箭毒木,真的有那麼可怕嗎?
  • 它是世界上最毒的樹——見血封喉,產生的汁液能夠瞬間致命
    在原始時代,人類學會了利用工具進行打獵,在面對一些比較兇猛大型的動物時,人類必須得尋找一些能夠快速致命的「道具」,後來人們尋找到了一種樹木,它的樹枝以及葉子上含有劇毒的白漿,這種白漿一旦觸碰到肉體,會迅速導致血液凝固,從而致命。它就是目前世界上最毒樹——箭毒木。
  • 它是世界上最毒的樹——見血封喉,產生的汁液能夠瞬間致命
    在原始時代,人類學會了利用工具進行打獵,在面對一些比較兇猛大型的動物時,人類必須得尋找一些能夠快速致命的「道具」,後來人們尋找到了一種樹木,它的樹枝以及葉子上含有劇毒的白漿,這種白漿一旦觸碰到肉體,會迅速導致血液凝固,從而致命。它就是目前世界上最毒樹——箭毒木。
  • 見血封喉,不僅是武林中的絕學,也是世界上最毒的樹木
    ,巨大的狗熊,只要樹枝一沾到血,就會死亡。對於這種植物,民間還有「七上八下九死」的說法。也就是說,只要中了毒,中毒者上坡最多7步,下坡最多8步,平路最多9步,就會死亡。如此神奇的植物,究竟是什麼呢?>這種樹從我們現在的科學來看,其實是桑科植物中的箭毒木,它有一個非常霸氣的名字「見血封喉」。
  • 見血封喉,不僅是武林中的絕學,也是世界上最毒的樹木
    獵人逃過一劫,後面才知道,原來這種樹是有毒的,而且是劇毒,巨大的狗熊,只要樹枝一沾到血,就會死亡。對於這種植物,民間還有「七上八下九死」的說法。也就是說,只要中了毒,中毒者上坡最多7步,下坡最多8步,平路最多9步,就會死亡。
  •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讓鬼見愁的可能是洗手液
    一是古人很早就認識了這種高大挺拔的樹,在《山海經》中它被稱為「桓」。因「桓」與「患」發音相似,古人就造了「槵」作為此樹的名字。或許是「槵」字過於生僻,人們又把它拆成了「木患」。他在捉到鬼之後,就用「桓」木製成的棒子將鬼打死。因而,人們就使用以「桓」製成的器物驅鬼闢邪,這便是「無患」之名的由來。因為這個故事,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還將無患子稱為「鬼見愁」。
  • 用來防蛇防賊的好植物,名字霸氣叫做「十大功勞」,能遇見很難得
    用來防蛇防賊的好植物,名字霸氣叫做「十大功勞」,能遇見很難得在所有人心中一般帶刺的植物都是比較煩人的,要是下地幹活被那種帶刺的植物刮到的話,可是非常疼的,一開始還不會覺得,就是事後那種感覺最為強烈。所以說對於農村人來說,那些帶刺的植物,都是不受歡迎的,尤其是是以蒼耳為首的植物。但是偏偏就有一種帶刺的植物不僅不讓人討厭,而且還很受農人喜歡,它有一個很霸氣的名字,叫做「十大功勞」小編第一次聽到這種植物的名字時,覺得很是奇怪,這種植物難不成有10種作用嗎?為什麼會叫它「十大功勞」呢,真是搞不懂那些為植物命名的人。
  • 終於見到傳說中的鬼見愁,長得很美,但是誰敢碰呢?
    這種植物在我國西北和北部地區才能看到,現在比以前更常見了,為什麼呢?
  • 國家三級保護植物「見血封喉」,大家不妨了解下
    「見血封喉」相信大家都聽過,第一想像覺得它有劇毒,觸之而亡,而且別名就叫箭毒木。箭毒木是桑科植物,一般生長於雨林當中, 渾身都有白色乳汁,劇毒正是來源於此。植物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可以帶給人們多種便利。
  • 見血封喉 密林中的毒殺手
    見血封喉,又名箭毒木,為桑科見血封喉屬植物,是世界上木本植物中最毒的一種樹。這一屬共有4種,生長在亞洲和非洲的熱帶地區,都含有劇毒的乳汁。
  • 這種樹被稱為「見血封喉」,毒性非常強,人畜碰到汁液會斃命
    「見血封喉」一個很可怕的詞語,特別是在武俠片中,更有一種武術已經達到了見血封喉的境界了。其實這個詞還有一種意思,那就是某種毒藥的名字,因為這種藥物的毒性非常強大,隨隨便便就可以使得人的血液凝固,從而導致人體中毒身亡,因此被稱為「見血封喉」。
  • 藥草芬芳:見血封喉 據說是世界上最毒的樹
    見血封喉,名字一出,令人寒噤不止。仿佛一把帶血的劍猛地刺將過來,淋漓的鮮血迅速浸漬、流散。如果不小心讓這種白色乳汁濺入眼內,眼睛就會馬上失明。真是令人心生恐懼。見血封喉另外的名字「箭毒木」「剪刀樹」等,都強化了這種恐懼。據說,最早發現見血封喉汁液含有劇毒的是一位獵人。在一次狩獵中,這位獵人被一隻碩大的狗熊窮追不捨,被迫爬上一棵大樹,走投無路之際,他胡亂折斷一根樹枝刺向正在往樹上爬的狗熊。結果奇蹟發生,狗熊竟立即落地而死。獵人爬上的樹就是見血封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