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傳來!中國航天取重大成就,北鬥衛星成功入網大放光彩

2020-12-05 烽火亮劍

根據環球網的相關報導,近日中國傳來一好消息,航天事業取得重大成就,第54顆北鬥衛星已經成功在太空入網。目前西安衛星發射中心正在展開相應的維護和保養,保障後面北鬥衛星的正常運行。據了解,這是北鬥系統衛星的倒數第二顆衛星發射,離最終北鬥全球系統的成功只差最後一步。中國耗時多年建立北鬥系統,就是為了徹底打破美國GPS對我們產生的制約。根據官方的事務記載,6月份中國將迎來最後一刻北鬥衛星的升空,代表著我國北鬥系統終於要被全面建成了。

有心人在關注航天信息的時候,也在對比中國北鬥定位和美國GPS的區別,發現在數據上有很大的數量差異。美國的GPS定位系統從開始到建成就只發射了24顆衛星,但是中國需要發射55顆,這是不是就說明美國定位衛星比中國好呢?專家給出了回答,眾所周知地球總體來說是一個球狀體,所以關於衛星的運行軌跡布置是十分重要的。我們不能否認美國在科技上的發展確實是要強於中國的,畢竟中國起步就是有點晚的。當初西方世界進行工業革命的時候,中國還沉睡在小國寡民的溫柔鄉裡,直到後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科技才逐漸的被國民重視起來。近年來美國等國在太空的相關問題上也是動作頻頻,此前美日兩國官宣太空軍成立,看來未來的太空將會成為大國科技競爭的主要戰場。而美國為什麼GPS衛星的布置會比中國少那麼多呢?

原因就是佔了先機,在圓的概念裡面,是有半徑存在的。中國在開始建設北鬥衛星的時候,已經失去了最優選的軌道,為了保證衛星質量,只能是選擇增加數量。此次中國第54顆北鬥衛星的成功建立,可以說是在太空中大放光彩,畢竟現在還沒有幾個國家可以完全擺脫美國GPS的影響。

大家都知道,衛星導航系統是國家安全的重要一環,當初美國和伊拉克的海灣戰爭,美國為什麼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就將薩達姆的百萬雄師付之一炬呢,原因就在此。美軍所用的武器上都裝上了高精密的GPS定位儀.在這樣的情況下,薩達姆的百萬陸軍雄師,在和美國的對抗中就是在送死。僅僅是利用空軍的力量,就能將薩達姆的大部分部隊都消耗殆盡。海灣戰爭揭開了現代戰爭的序幕,全球的人們都開始意識到,戰略已經不能決定一場戰爭的勝利與否。GPS第1次出現在了全球人民的眼前。現在人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GPS了,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滴滴出行大家都熟悉,裡面運用的就是 GPS 定位器系統。

而如何擺脫GPS對中國的影響就成為了領導人們的安全考慮,在中國沒有啟動北鬥系統的研發之前,很大程度都要依賴美國的定位系統,一旦有真正的戰爭到臨,如果美國掐斷了相關國家的軍事通訊信號,那麼不是給了對手可趁之機。因此我國下定決心要建立起一套完全自主的衛星導航系統,北鬥就這樣出現在了公眾的視野面前。

下個月我國家選擇合適的時間發射最後一顆組網衛星,過去的幾年時間裡,中國也是在向世界推廣自己的定位系統。畢竟一個好的系統只有被大家認可才能算作是合格。據統計已經有 200餘個國家和地區參與到北鬥定位系統的服務中,用戶數量已成功突破1億人次。同時在我國本土,也有近500萬的營運車輛和相關海上漁船裝載了原產北鬥系統。以後將會在更多的導航領域裡面看到北鬥系統的身影。有人認為在中國結束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的發射後,全球最大的手機供應商蘋果也會考慮相關定位系統的重新選擇,科技領域是否將會產生新的格局變化呢?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好消息傳來!北鬥三號衛星系統正式開通,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好處?
    好消息傳來!北鬥三號衛星系統正式開通,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好處?一提及導航的系統,很多的人想到的就是GPS。不過,現在不一樣了,從2013年都現在出現的智慧型手機,都可以使用北鬥的導航系統。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北鬥的變化有多麼的快速。值得一說的是,最近北鬥又傳來了一個好的消息。
  • 北鬥三號正式入網,衛星導航概念迎機遇(名單)
    消息面據消息,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第55顆衛星(北鬥三號系統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已完成在軌測試、入網評估等工作,於近日正式入網,使用測距碼編號61提供定位導航授時服務。北鬥三號系統的服務能力較北鬥二號系統拓展了10倍,將在通信、電力、金融、測繪交通、漁業、農業、林業等領域提供普惠服務。
  • 北鬥三號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已入網工作,產業鏈或將進入新階段丨牛熊眼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微信公眾號7月29日消息,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第55顆衛星(北鬥三號系統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已完成在軌測試、入網評估等工作,於近日正式入網,使用測距碼編號61提供定位導航授時服務。該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於2020年6月23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
  • 我國成功發射第四十七、四十八顆北鬥導航衛星
    2019年9月23日 5 時 10 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徵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四十七、四十八顆北鬥導航衛星。  兩顆衛星均屬於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是目前在建的我國北鬥三號系統的組網衛星。經過 3 個多小時的飛行後,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後續將進行在軌測試,適時入網提供服務。
  • 捷報傳來!中國航天事業再次取得重大成就,載人飛船成功著陸
    根據環球網報導,我國航空領域傳來捷報傳來,中國航天事業再次取得重大成就,載人飛船成功著陸。北京航空控制中心於近期對新一代載人飛船進行了試飛,試驗船返回艙在東方著陸預定區成功著陸,搜救分隊第一時間達到著陸現場艙體完好無損,這個消息一出引起了全國人民的關注。
  • 北鬥衛星總設計師:中國超70%入網智慧型手機已提供北鬥服務
    北鬥衛星總設計師:中國超70%入網智慧型手機已提供北鬥服務 2020-05-21 15:48:22今年,北鬥系統還將完成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任務。您能否介紹一下目前北鬥系統的有關情況?  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 楊長風:今年是我們北鬥全球系統建設的收官之年,我們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已經運抵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各項準備工作正在有序推進,計劃6月份將擇機發射,屆時我們北鬥全球星座的布局將圓滿完成。
  • 2019中國航天好戲連臺 重大衛星項目高歌猛進
    (新華社發)  1月11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騰空而起將中星2D通信衛星成功發射入軌。10天之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一飛沖天,完成「一箭四星」發射任務。中國由此拉開2019年航天大戲的序幕。
  • 北鬥系統剛組網成功不久,後方就傳來不好的消息
    科技強國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一個國家的發展與科技有著密切的聯繫,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近年來,我國的科技也在不斷的實現了突破。刷新了人們對中國的認知,然而這一切的進步,都是建立在科研人員心血上,前段時間北鬥系統成功的消息傳出,真的是燃爆了。
  • 中國又一好消息傳來,美國學者:這次中國將造福全世界
    近幾年來,中國載人航天相繼取得了神舟十號應用性首飛、長徵七號首飛、天宮二號穩定運行、神舟十一號航天員中期駐留、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對接、天舟一號推進劑順利補加等一系列成就。一次次「中國高度」的刷新,彰顯著國家工程的神聖和榮光。這不隨著一聲轟隆聲,中國又一好消息傳來,美國學者表示:這次中國將造福全世界。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組網完成
    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此次任務的圓滿成功,充分體現了航天戰線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和嚴慎細實的工作作風,再次印證了「嚴肅認真、周到細緻、穩妥可靠、萬無一失」的科研試驗十六字方針是我國航天事業不斷戰勝困難、持續奪取勝利的重要法寶。
  • 北鬥三號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正式入網
    據「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微信公眾號7月29日消息,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第55顆衛星(北鬥三號系統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已完成在軌測試、入網評估等工作,於近日正式入網,使用測距碼編號61提供定位導航授時服務。該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於2020年6月23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據央視新聞客戶端
  • 中國航天喜迎巔峰!已取得兩大核心成就,又將迎重大任務
    載人航天在蘇聯是首次實現,隨後美國的阿波羅計劃也隨之完成。然而,中國的航天事業卻一直受到美蘇和歐洲各國的壓制和封鎖,自1970年中國成功地發射了第一枚運載火箭和第一顆人造衛星以來,中國航天事業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出新成果。剛過的2019年,無疑是中國航天事業的「硬骨頭」之年。是網絡上的一種流行說法,意思是非常嚴重。
  •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9年9月23日西昌發射兩顆北鬥衛星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9年9月23日5時1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徵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四十七、四十八顆北鬥導航衛星兩顆衛星均屬於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是目前在建的我國北鬥三號系統的組網衛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後續將進行在軌測試,適時入網提供服務。目前,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全球組網完成已進入倒計時,北鬥將與其他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並肩為全世界提供精度更高、運行更穩定、功能更可靠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成為面向全球的重大公共服務空間基礎設施,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中國貢獻」。
  • 盤點中國近年來的重大科技成就~航空航天篇
    ​中國科技成就主要分為:航工航天、交通基建、農業科技、生物醫藥、海工裝備等。中國科技領域那些「第一次」!第一顆導航定位衛星2000年10月31日凌晨,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導航定位衛星——「北鬥導航試驗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 中國空間站傳來好消息,接下來將進行11次發射,又將是歷史性成就
    中國空間站傳來了好消息,根據《中國航天報》報導,中國空間站核心艙將在2021年上半年,通過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另外,我國今年發射的火星探測器距離火星也不再遙遠,隨著明年2月初,火星探測器成功實現軟著陸等任務,將標誌中國航天站到了全球航天領域的頂尖位置。
  • 中國北鬥星耀全球,中國航天動力之鄉西安航天基地深耕科技藍海
    7月31日中國北鬥,星耀全球。,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在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收官衛星,完成了在軌測試、入網評估等工作,正式入網提供定位導航授時服務。北鬥三號衛星的有效載荷實現了部件級100%國產化的目標,是中國人在高科技領域自主創新的典範。
  • 澳洲衛星站不讓中國用了?英媒爆料重磅消息,中國航天何去何從?
    相比於美國的GPS,我國的北鬥系統研製時間要完很多,但是在中國科研人員的一步步努力下,日前北鬥導航系統基本已經成功,民用系統正在一步步優化之中,相信不日就會在全國普及。就在北鬥系統的好消息一個接一個傳來之時
  • 8月23日,中國成功了!國內外接二連三傳來捷報,意義重大
    據中國新聞網報導,8月23日,中國成功將三顆衛星送往太空。此次任務的地點仍然在酒泉發射中心。消息稱,此次任務將高分9號05星送入預定軌道,還發射了其他試驗衛星和天拓五號衛星。就在同一天,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消息稱,俄軍事專家公開讚揚中國的96B坦克。如此看來,中國在科技領域和軍事領域均得到高速發展,值得國人驕傲。
  • 火星探測器、北鬥系統等中國自主研製「航天重器」亮相工博會
    火星探測器:地火旅行已經持續55天在本屆工博會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展區,1:3比例的天問一號探測器模型儘管「貌不驚人」,但仍是憑藉探測火星的知名度成為展區裡的「明星展品」。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於2020年7月23日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的託舉下成功發射並進入地火轉移軌道。截至9月16日0時,探測器的地火旅途已經持續了55天。
  • 北鬥三號收官之星發射成功
    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之前,因2次航天發射任務失利,工程全線舉一反三 ,進行質量複查,發射時間由5月調整至6月;6月16日,因臨射前發現產品技術問題,為確保百分百成功、不帶任何隱患上天,發射再次推遲。此次任務的圓滿成功,充分體現了航天戰線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和嚴慎細實的工作作風,再次印證了「嚴肅認真、周到細緻、穩妥可靠、萬無一失」的科研試驗十六字方針是我國航天事業不斷戰勝困難、持續奪取勝利的重要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