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物理學家:地球上的氧氣500年後會被用盡!是真的嗎

2020-12-06 春秋點將堂

中新網援引外媒報導稱: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日前發布報告,自1960年到2010年間,地球海洋的氧氣含量降幅達2%,世界範圍近700個海域已受此影響。但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進行的相關調查中,僅有45個海域遭受影響。專家警告,整個生態系統都恐將因此遭受危害。

其實,十九世紀時,英國物理學家湯姆遜·克爾文就曾滿懷憂慮地表示:隨著工業的發達和人口的增多,五百年以後,地球上所有的氧氣可能會被用光,最終影響人類生存。那麼,地球萬物賴以生存的氧氣究竟來自何處呢?它是否真有被耗盡的那天呢?

科技公眾網報曾解答稱,地球上70%的氧氣來自海洋中的藻類植物。最早能夠產生氧氣的原始生命出現在三十三億年前,它就是藍藻,藍藻體內的葉綠素,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稱自身所需要的能量,並產生出氧氣。在距今約六億年前的寒武紀時期,地球空氣中氧含量可以達到現在的1%左右,當時地球大氣層中的臭氧層才逐漸成型。

因為有了臭氧層保護,太陽紫外線對地球生命的傷害才得以減弱,綠色植被開始在陸地上蔓延生長。隨著植物對陸地的佔領,地球上的氧氣含量大幅提升,到石炭紀時期,地球上的氧氣含量曾高達35%。也正因為如此高的含氧量,石炭紀出現了大批巨型昆蟲。再後來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變化,地球氧含量最終穩定在了當前的21%左右。

不過,蘇聯科學家布加託夫歷經20年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結論。地球上最早的氧氣來自地核,至今地核仍在不斷把氧氣通過海洋釋放到大氣層中。布加託夫發現在距海洋表面1000米的水下,氧氣含量會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靠近海底的海水中氧氣含量甚至處於過飽和狀態。從同位素成分來看,海底中的氧氣屬於重氧。布加託夫認為地球大氣層中有2/3的氧氣來自地核。而只要還有植物,就不會出現氧氣耗盡的情況。但氧氣含量的降低,勢必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因此愛護環境,迫在眉睫。

相關焦點

  • 地球上的氧氣會被耗盡嗎?如果沒有氧氣,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
    人類的呼吸離不開氧氣,地球上的氧氣幾乎是所有生命存在的必須元素。除了一些厭氧型生物可以在沒有氧氣的條件下生存之外,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活動都離不開氧氣。氧氣就是地球贈予生命的一種的財富,但似乎被人們認為是理所當然。隨著人類對資源環境的利用,氧氣的主要來源綠色植物大量減少,那麼,氧氣會有被耗盡的那一天嗎?
  • 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含量越來越高,氧氣會有消耗殆盡的一天嗎?
    氧氣,是生命存在的不可或缺的條件之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需要依靠氧氣來生存,那麼,地球上的氧氣會不會因此而被消耗殆盡呢?這樣的擔心是不是有必要的呢?在1898年的時候,英國物理學家凱爾文就指出,由於工業的發展以及人口的增多,導致了令人擔心的局面,地球上的氧氣將在500年後全部消耗殆盡,只剩下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的增加又會導致「溫室效應」,帶來一系列的不良後果,南極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國家被淹沒。但是凱爾文和擔心氧氣會被消耗的人們只看到了問題的一方面而已,並沒有全面的看待。
  • 500年後和5000年後的地球會是什麼樣?
    現在,讓我們展望一下500年後的世界,想像一下26世紀的地球會是怎樣的。對21世紀的我們來說,500年後的世界會不會像我們眼中的16世紀一樣不同呢?26世紀的地球會是什麼樣子?首先,我們來聊一聊天氣。這取決於你問的對象是誰。26世紀的地球也許會有點冷,也可能熱得要命。
  • 假如地球大氣的氧氣含量突然翻倍,100年後的地球會變成什麼樣?
    46億年前,剛剛形成不久的太陽系誕生了一顆不平凡的行星,它就是地球。地球形成後不久就開始顯現出它的不同之外,有了厚厚的大氣層,有了強大的磁場,更有彗星帶來了大量的水資源和生命的種子,於是地球的生命開始孕育,不久之後,地球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地球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第五次大滅絕之後,人類誕生了。又經過數百萬年的發展,人類形成了如今強大的科技文明。
  • 地球之肺缺氧了!巴西亞馬遜醫療崩潰,氧氣用盡,病人正死於窒息
    作為「地球之肺」亞馬遜雨林所在的亞馬遜州,如今卻嚴重缺氧了。亞馬遜州首府馬瑙斯市的確診死亡人數不斷飆升,在過去7天內,該州日均死亡人數增加了183%。而從1月1日至12日,該市新冠病患住院人數達到了2221人,高於去年4月份第一波疫情嚴重時住院的2128人。
  • 地球上的氧氣會腐蝕月球嗎?
    鐵製品生鏽我們都知道月球表面和內部幾乎沒有氧氣,另外,來自太陽的太陽風中的氫氣也會衝擊月球表面,這與氧化作用恰恰相反因此,月球上應該普遍存在的是原始的單質金屬鐵才對。月球表面現在科學家給出的假設是:月球赤鐵礦是在過去數十億年裡,當月球處於地球磁尾時,地球上層大氣中的氧氣不斷被太陽風吹到月球表面
  • 《流浪地球》中地球真的「流浪」得起來嗎?
    《流浪地球》的故事背景:三個多世紀前,天體物理學家們發現太陽的演化將產生一次叫氦閃的劇烈爆炸,變成一顆巨大且暗紅的巨星,地球將在這次氦閃中被汽化。這一切將在四百年內發生,現在已過了三百八十年。太陽的災變將炸毀和吞沒太陽系所有適合居住的類地行星。所以,人類唯一的生路,就是向外太空恆星際移民。
  • 你知道地球如果失去氧氣5秒後會發生什麼?結果真的太可怕了
    如果地球突然失去氧氣5秒鐘,世界將如何變化?地球失去氧氣1秒之後,所有用混凝土建造的建築物都會砰然倒塌。由於氧氣是混凝土的特殊粘合劑,一旦丟失,高層所有建築會立即坍塌成泥土。地球失去氧氣三秒鐘後,氣壓開始急劇變化並下降約21%,這相當於人們跳入海平面以下2公裡的深度的位置。因為人體根本沒有足夠時間去適應這種突然的變化,也因此,我們的內耳鼓膜會爆炸,會失去聽覺。地球失去氧氣四秒鐘後,內燃機停止工作。飛機從天上掉下來,數百萬輛汽車斷電。任何非電力運輸方式都將完全癱瘓,整個世界開始陷入混亂。
  • 地球上的氧氣是怎麼來的?如果沒了氧氣地球會不會滅亡?
    你們現在是認為我們的氧氣是靠亞馬孫雨林所產生的?西瓜視頻創作人宇宙大爆炸回答說:並不是,這些氧氣並不會離開亞馬孫,會被當地的生物所消耗,他所生產出的氧氣只能自給自足。難道我們所呼吸的氧氣與亞馬孫沒有關係嗎?
  • 10億年後人類真的還能在地球上生存嗎?
    10億年後,人類還在地球上嗎? 50億年後,太陽將變成紅巨星,那時候的太陽系將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可能是終結,也可能是新生。那麼10億年後呢?10億年後的世界會是什麼樣的?人類還存在嗎?
  • 地球上真的出現過巨人嗎?
    那麼,這些照片中顯示的巨人,在歷史上真實存在過嗎?就拿氧氣含量來說,大氣層中的氧氣含量在適宜生物生存的一定區間之內,如果比例較高,那麼就會給生物的新陳代謝提供更多的物質保障,生物的體型就可能較大。比如在2億年之前的時代,地球上的氧氣含量是現在的大約2倍,那時候無論是植物還是動物,不但種類非常豐富,而且體型相對於現在的都會大出許多,其中恐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網絡上有時會看見巨人的骨骼照片,地球上真的出現過巨人嗎?
    那麼,這些照片中顯示的巨人,在歷史上真實存在過嗎?如果追蹤這些照片最初發布的時間,大約從2003年開始逐漸在網絡上傳播開來。就拿氧氣含量來說,大氣層中的氧氣含量在適宜生物生存的一定區間之內,如果比例較高,那麼就會給生物的新陳代謝提供更多的物質保障,生物的體型就可能較大。比如在2億年之前的時代,地球上的氧氣含量是現在的大約2倍,那時候無論是植物還是動物,不但種類非常豐富,而且體型相對於現在的都會大出許多,其中恐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科學家說100年後地球石油資源會枯竭,是真的嗎?
    ,人類文明也將會開始倒退,所以人類不能沒有石油,可是石油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用一點就會少一點,據估算,目前人類每天需要消耗400億桶石油,以目前地球上的石油儲量,預測地球上的石油資源將會在50-100年內消耗殆盡,一旦用完將會引發嚴重的能源危機。
  • 26億年前的地球是怎麼樣的,為什麼會沒氧氣?
    大家都知道,氧氣是地球萬物維持生命的根本所在。但你知道嗎?,氧氣的出現反而變成了當時地球上生物的災難。在那時,地球上主要大氣成份為甲烷,不錯,就是我們現在認識的可燃氣體甲烷。有人問了,那當時會不會經常發生自然大火?不會的,因為那會地球上沒氧氣,自然無法燃燒。
  • 地球上的氧氣從哪裡來?氧氣是否會消耗完?
    地球上的氧氣全部都是來源於宇宙空間的,人們常常地說氧氣是植物所生產的,事實上不是這個樣子的,地球上的植物僅僅只是通過光合作用,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還原成氧氣以及將植物根部所吸取的水分解釋放出氧氣。如果氧元素不是一直地存在於地球上的話,植物也就不可能會釋放出氧氣了。
  • 如果地球大氣中的氧氣含量突然翻倍,100年後地球會成什麼樣子?
    如果地球大氣的氧氣含量突然翻倍,那麼無論是對生物,還是對氣候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我們具體分析一下。氣候因素很多人以為地球氣候是一成不變的,其實在地球歷史上,因為氧氣的緣故,導致地球上曾經出現幾次較大的氣溫波動。
  • 如果太陽突然消失了,地球會有變化?500秒後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因為煤炭是植物光合作用下吸收了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氧氣排出,碳留下,這些植物死後埋入地下後經過複雜的地質化學作用形成了煤炭!太陽消失了,那麼地球將會立即陷入一片黑暗,不是嗎?其實這一點都沒錯,但唯一有個小瑕疵的是,地球並不會陷入一片黑暗,這個事件會在8.3分鐘後出現,也就是大約500秒以後,地球將會陷入一片黑暗,而且將從當前的軌道上出走!
  • 海洋生物滅絕引發「蝴蝶效應」:30年後,地球上一半的氧氣將消失…
    西班牙海洋科學研究所下屬的地中海氣候變化研究小組日前發布了一份報告,匯總了近30年來海洋研究活動中獲得的數據。該報告指出了海洋溫度和鹽度的升高,以及這些趨勢對生態系統的影響:從改變洋流到升溫帶來的「漂白」效應導致珊瑚死亡,以及維持光合作用過程的困難。光合作用是食物鏈的基礎,可產生地球上50%的氧氣。
  • 世界上最大的蛇500米在紅海被捕獲 竟是真的?
    【科技訊】10月26日消息,世界上最大的蛇500米在紅海被捕獲,竟是真的?世界上真的有身長500米的巨蟒嗎?在我們人類的認知中是絕對沒有的,但就在近日有村民在紅海發現了驚天巨蟒,併合力將其壓獲,據了解,專家收到消息的時候都被嚇到了,這會是真的嗎?
  • 如果有一天太陽將內部燃料用盡了,它會怎樣?地球會隨之毀滅嗎?
    大家好,歡迎收看量子科普第八期,我是常常,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關於太陽燃料用盡之後發生的那些事兒。太陽造就了地球上的萬物、光照大地、滋養著萬物生長,她是這個世界真正的造物主,但我們這位太陽媽媽並不是長生不老的,太陽媽媽已經年滿50億歲了,太陽從50億年前誕生到現在,她已經燃燒掉內部一半的燃料了,如果有一天太陽將內部的燃料都用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