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讀
這是一個橙色的繪本故事。翻開書中的任何一頁,我們都能看到一抹鮮豔的橙黃,如同彩虹的一角。翻閱這本書,是能讓你在不知不覺中翹起嘴角露出笑容的,然後心底裡升起一絲微微的暖意,再湧出一股淡淡的甜味。
雨過天晴,一條小蛇要出去散步了。小蛇也要散步?是的,這有什麼好奇怪哦?小蛇也需要呼吸呼吸外面新鮮的空氣嘛!雨後的天空是那麼藍,樹葉是那麼綠,風兒柔柔,草兒青青,在這樣的天氣裡出來散散步,真是再愜意不過了!可是爬著爬著,小蛇遇到了一個大水坑,於是,它用自己的身體搭成了一座橋,幫助螞蟻、蝸牛、老鼠等小動物走到了對岸。可是令它沒想到的是,小狗、獅子和大象也來了,它們竟然也都想從小蛇的背上走過去。這下子,小蛇會怎麼做呢……
這是一本文字不多的圖畫書,因為粗粗的線條、五種色彩(橙黃藍綠黑)和孩子氣的塗鴉方式,已經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有趣的故事了。最有趣的是小蛇的表情,尤其是它的眼睛,真佩服畫家的想像力!而幾個象聲詞、一兩句簡單的話語,就能讓孩子在嘻嘻哈哈的笑聲中體會到,幫助別人原來可以這樣快樂——就這樣,一顆愛的種子便不知不覺地埋進了孩子們的心田。
設計理念
這是一個溫暖的故事,文字簡單、內容豐富,有些畫面最好能讓孩子近距離地觀察。如果能在一個晴朗的日子裡,和孩子依偎在一起共同翻閱這本書,那縷橙色的陽光會伴隨著小蛇的故事照進他們的心田。所以這是一本非常適合大聲朗讀或親子共讀的圖畫書,在跨過那個大水坑以後,孩子們會和小蛇一道,快樂地漫步在雨後的清晨。
教學目標
1、採用大聲朗讀或親子共讀的方式共同閱讀本書,了解故事的內容。
2、通過閱讀,引導孩子感受小蛇在幫助別的動物時那份快樂的心情。
3、學習閱讀圖畫書的技巧,關注圖畫書的細節,初步培養孩子對色彩的審美情趣。
教學過程
一、讀前交流
1、讀封面,交流話題如下:
(1)(遮住書名)你看到了什麼?(除了小蛇,可引導孩子認識藍色和橙色所代表的天空和大地。)
(2)猜一猜,小蛇這是要去幹什麼呀?出示書名讀一讀。
2、讀封底:
封底上這條散步的小蛇和封面上的小蛇有什麼不同?(好像變胖了些,它正快樂地噴著水花,上面還頂著一隻四腳朝天的小青蛙。)
3、是什麼事情讓小蛇這麼高興呢?就讓我們陪著小蛇一起去散散步吧!
說明:大多數圖畫書的封面都比較醒目,所以一般人不會忽略它的存在。而封底作為圖畫書的一部分,往往也蘊藏著作者的獨到匠心:有的是故事的延續,有的揭示某種聯繫,有的是情節的補充。因而,將封面和封底做個比較,也可作為圖畫書教學導入的一種方式。
二、讀中交流
1、猜測一:當小蛇散步遇到一個大水坑時,不要急於翻過這一頁,可以讓孩子們猜一猜,小蛇接下來會怎麼做呢?
說明:在閱讀中有些地方需要停一停,引導孩子預測接下去會發生的故事,這對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非常有效。但是,所選擇的猜測點必須精心挑選,要能起到推動故事情節的作用,且次數不宜過多。
2、引導想像:當螞蟻、蝸牛、老鼠等小動物們一個接一個地從小蛇背上走過時,它們會說些什麼?再看看小蛇的表情,它又會想些什麼呢?
說明:這一環節的設計不是簡單地看圖說話,而是為了感受圖畫背后角色的喜怒哀樂,從而引導孩子走進故事,融入圖畫書的情感世界。
3、猜測二:幫助完螞蟻等小動物以後,小蛇沉浸在幸福的喜悅之中。所以當身後傳來「就讓我們也過去吧」時,小蛇想都沒想閉著眼睛就答應了。這一回是誰來了呢?
4、觀察細節:當狗、獅子和大象從小蛇身上走過時,小蛇的身體有什麼變化?除了身體的形狀,還有哪些變化?從這些變化你看出了什麼?
說明:這段內容是全書的重點,也是全書文字最少的一段,僅有幾個象聲詞:「嗒塔嗒」、「咣咣咣」、「咚咚咚」。最妙的是小蛇看著大象背影的那幅圖,一個字也沒有,可是卻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為什麼呢?都是畫面細節的功勞!所以在閱讀中,應該引導孩子關注圖畫書的細節,將圖真正讀充分、讀明白。
5、引導想像:喝光了水坑裡的水,小蛇的身體變得圓滾滾的,它搖搖擺擺地向前爬著,心裡又會想些什麼呢?
三、讀後交流
1、這本圖畫書給我們講述了一條小蛇在雨後出來散步的故事,當它遇到一個大水坑時是怎麼做的?這個辦法不但幫助了小蛇自己,還幫助了哪些動物呢?
2、幫助完大象以後小蛇已經筋疲力盡,可是它為什麼還要再一次努力把身體弓起來?你覺得這是一條怎樣的小蛇?
3、幫助螞蟻、蝸牛、老鼠這些小動物還可以理解,可小蛇為什麼要幫助狗、獅子、大象這些大個頭的動物呢?如果你是小蛇,你會這麼做嗎?
說明:舉手之勞的幫助是容易的,付出努力的幫助是可貴的。面對這個環節的問題,孩子們可能會產生猶豫甚至退縮,這都很正常。不必強求答案一致,因為我們閱讀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說教,只要孩子們對此有所體會、有所思考就行了。
4、讀完這個故事,我們的臉上會不知不覺地露出微笑,我們的心田會不知不覺地照進陽光,正如這本圖畫書中隨處可見的明亮的橙黃。這是一種溫暖的顏色,讓我們把這縷溫暖握在手心,並送給身邊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