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物構所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研究獲進展
在幾種不同類型的受體材料中,以acceptor-donor-acceptor(A-D-A)為骨架構型的小分子受體材料的研究較為廣泛。近年來,得益於眾多A-D-A型非富勒烯受體材料的開發,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取得進展。目前,A-D-A型非富勒烯受體材料大多需要有sp3雜化的橋碳原子,這是因為通過橋碳原子上的烷基側鏈(或芳香烷基側鏈)能夠有效減少材料分子的過度聚集同時提升材料溶解性。
-
綜述:聚合物/富勒烯太陽能電池的研究進展
,可溶液製備的聚合物太陽能電池因其具有成本低,重量輕、柔性好、顏色可調、易於製備大面積、半透明電池板等獨特的優點而成為近年來可再生能源研究領域的熱點。Heeger教授組發現了共軛聚合物和富勒烯之間存在超快的電荷轉移,並在1995年實現了由溶液製備的聚合物/富勒烯衍生物PCBM體異質結太陽能電池。此後,在過去的20餘年裡,人們先後在共軛聚合物吸光材料的設計與合成、器件的工作機理、活性層形貌與電子給-受體分相行為的調控、界面層的影響與低成本器件工藝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並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進展,使得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效率提高至11%左右。
-
太陽能電池電荷損失的量化分析方法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我的煤炭網>新聞>新能源>太陽能>太陽能電池電荷損失的量化分析方法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太陽能電池電荷損失的量化分析方法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發布日期:2020-11-09 18:23:00
-
降低有機太陽能電池非輻射複合損失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周二軍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孫豔明、東華大學教授馬在飛合作,在降低有機太陽能電池的非輻射複合損失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
-
國家納米中心等在降低有機太陽能電池非輻射複合損失研究中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周二軍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孫豔明、東華大學教授馬在飛合作,在降低有機太陽能電池的非輻射複合損失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 近十年,溶液加工製備本體異質結有機太陽能電池(OSCs)發展迅速,能量轉換效率(PCE)已超18%,但是仍落後於矽基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
福建物構所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研究獲得新進展
在幾種不同類型的受體材料中,以acceptor-donor-acceptor (A-D-A)為骨架構型的小分子受體材料的研究最為廣泛。近5年來,得益於眾多A-D-A型非富勒烯受體材料的開發,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取得了持續突破。目前A-D-A型非富勒烯受體材料大多需要有sp3雜化的橋碳原子,這是因為通過橋碳原子上的烷基側鏈(或芳香烷基側鏈)能夠有效減少材料分子的過度聚集同時提升材料溶解性。
-
分子內電荷轉移激子相互作用研究進展
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的《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Soc.,2009,131,5742-5743)上。 分子內(間)激子相互作用一般假設為生色團之間是靜電偶極-偶極相互作用。但是當分子內含有電荷轉移態時,由於分子構象和電荷對稱性的複雜性,其電荷轉移態之間的相互作用機理很難描述。最典型的一類電荷轉移分子是目前廣泛研究的超支化分子。
-
三元有機太陽能電池活性層形貌控制研究獲進展
有機太陽能電池受限於有機材料「窄吸收」特性,二元共混薄膜難以實現對太陽能的有效寬光譜利用,並且始終存在相共混(利於激子解離)和相分離(利於電荷傳輸)這對基礎性矛盾,制約了有機光伏器件性能的進一步突破。三元有機太陽能電池保持單節電池結構,在二元活性層中引入吸收互補的第三組分,增強光譜吸收。
-
陳立桅課題組JACS:有機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的界面偶極
但是界面偶極的來源及其對器件的作用機理尚存爭議,限制了進一步優化設計。為此,我們基於經典的半導體器件物理,綜述了不同器件結構中界面偶極的方向和強度與器件性能的相互關聯,證實全面解析界面結構、能帶結構和器件工作機制,不僅需要考慮界面偶極層的靜電物理特性,還需要進一步關注其化學特性。
-
FOE虛擬專刊 | 太陽能電池研究新進展
本期虛擬專刊選取了Frontiers of Optoelectronics期刊2018-2019年發表的太陽能電池相關的文章,這些文章介紹了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和其他研究單位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有機太陽能電池、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以及它們的材料、器件結構、製作工藝、測試分析等方面的部分研究進展。希望這些研究工作能給從事太陽能電池相關研究的讀者們帶來一些有益的啟示。
-
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在全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聚合物太陽能電池一般由氧化銦錫(ITO)透明正極、金屬負極和夾在兩電極之間由共軛聚合物給體和富勒烯衍生物受體組成的共混活性層所構成,具有結構和製備過程簡單、成本低、重量輕、可製備成柔性器件等突出優點,成為近年來國內外研究熱點。
-
化學所有機薄膜電晶體多功能化研究獲進展
化學所有機薄膜電晶體多功能化研究獲進展 2017-05-19 化學研究所 【字體:隨著OTFT性能指標的不斷攀升,器件功能化研究開始成為該領域關鍵發展方向之一。近年來,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有機固體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在多功能OTFT的構建和功能應用研究方面開展了系統的創新研究。
-
華東理工大學卟啉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研究獲新進展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DSSCs)是一種具有良好應用前景的光電轉換技術。作為自然界光合作用中心的核心組分,卟啉具有很高的摩爾消光係數和易於修飾的結構,可用於太陽能的捕獲,是一類重要的DSSC敏化染料。近年來,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解永樹教授課題組在該領域進行了系統研究,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
-
國科大材料學院在三線態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在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三線態材料的工作機理一直存在不同的科學觀點。早期的觀點認為三線態材料有利於提高激子的遷移距離,因此有利於太陽能電池性能的提高;近期的相關研究表明,由於三線態-三線態湮滅(TTA)的過程的存在,三線態材料可能不利於激子的遷移和電荷分離,從而不適應於構建高性能的有機太陽能電池。
-
讓太陽能電池更長壽!北大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近日,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正式發布,北京大學工學院周歡萍課題組、化學學院嚴純華/孫聆東課題組的研究成果「闡明銪離子對提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壽命的機理」入選。闡明銪離子對提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壽命的機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自2009年出現以來,已經成為效率最高的薄膜太陽能電池,是廣受關注的新一代光伏技術。
-
高水平研究成果又來啦!這一次,是太陽能電池
近期,湘潭大學化學學院沈平教授課題組基於新型小分子受體材料的高效三元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材料化學C》(一區TOP期刊,影響因子7.059),題目為「小分子/富勒烯受體合金:一種提高三元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效率和熱穩定性的有效策略」(Small-molecule/fullerene acceptor alloy: a powerful tool to enhance device efficiency
-
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零CO2排放的硝酸鹽生產、可印刷介觀鈣鈦礦太陽電池、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等|FOE虛擬專刊
本期虛擬專刊選取了 Frontiers of Optoelectronics 期刊 2018-2019 年發表的太陽能電池相關的文章,這些文章介紹了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和其他研究單位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有機太陽能電池、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以及它們的材料、器件結構、製作工藝、測試分析等方面的部分研究進展。
-
南科大郭旭崗團隊在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系列研究進展
近期,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簡稱「材料系」)教授郭旭崗課題組在有機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先後在材料和化學領域高水平期刊連續發表6篇論文,包括《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 2篇,《中國科學:化學》(SCIENCE CHINA Chemistry
-
華東理工大學新型太陽能電池關鍵材料研究獲進展
新型太陽能電池關鍵材料一直是清潔能源領域的研究熱點。
-
福建物構所共價有機框架材料太陽能轉化電化學能研究獲進展
將太陽能存儲在電化學儲能器件中,是解決太陽能間歇性供應,實現其廣泛應用的有效方法。傳統的方法是通過長的導線將太陽能電池與儲能裝置相連,引入長導線會導致歐姆損耗,從而降低太陽能的轉化和存儲效率。設計和製備高效(光)電功能電極材料,是發展和構建簡單的兩電極體系器件,獲得高效低成本的光輔助電化學能量存儲設備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