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3年和讀研3年,哪個更值?數據告訴你

2020-11-25 大河報

為了在本科畢業後能夠迅速地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在一所普通一本院校外語系就讀的李楠,把大部分業餘時間都用在了實習上。

但在一家數據分析公司實習時,她發現同事基本上都擁有碩士學歷。而且前輩的一句「你這個學歷是找不到好工作的」,讓李楠開始思考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

對於一名外語系學生來說,想要在畢業後進入網際網路大廠獲得一份產品、運營相關的工作的確有些吃力。

於是,為了能有更好的職業前景,李楠在今年選擇了跨專業考研。

但真正跨進考研圈,她發現考研現在也有些魔幻。

一邊是考研人數連年創新高。

341萬,這是剛結束的202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報考人數。與2019年相比,一起背肖四的人又多了51萬。

儘管從概率上看,考研的難度似乎下降了,2017年的報錄比已經下降到3.0以下。但這個比例也並不高,每3個報考研究生的人當中,只有1人能被錄取,大多數人還是得面對考研失敗的終局。所以,就連今年的考研英語都在告訴我們,要「正確對待失敗」。

而另一邊,考研無用論盛行,不斷有人告訴你「研究生收入水平不及本科生」。

於是我們在知乎上看到,「為什麼考研成功無法彌補高考的失敗?」獲得了160萬次瀏覽,一定程度上能代表廣大考研人對此的困惑與關注,而「正在準備考研,家裡的親戚一直在說考研沒用,如何反駁他們?」這樣的問題,更是許多考研人的真實寫照。

剛結束的研究生考試中,李楠發揮並不好,對於未來心存疑問:千辛萬苦才考上研究生,真的值得嗎?如果這次沒考上,還要繼續堅持嗎?

大家考研到底為了什麼

在討論考研到底值不值之前,我們先得知道,大家考研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麥可思的調研數據顯示,2018屆本科畢業生國內讀研的主要原因是碩士研究生就業前景好(53%)和職業發展需要(49%),另外還有17%的學生是因為就業難所以暫時讀研,只有30%的學生讀研是想做學術研究。

也就是說,像李楠這樣為了在「畢業後能找到更滿意的工作」而考研的學生,是當今考研大軍當中的主流。

所以,對於大多數人,考研到底值不值的問題,最後都會落到,考研是否會幫助我們找到一個更滿意的工作。

流傳甚廣的研究生收入不及本科生,也是圍繞這個問題的一種普遍答案,隱含著這樣的價值判斷:再學3年,也不如在職場上積累的工作經驗值錢。

事實真是如此嗎?

考研確實能提升職場競爭力

作為網際網路上知名的流言終結者,我們仍然引用數據來說明這個問題。

以2015屆本科生為例。2015屆本科畢業3年後學歷提升群體(獲得國內碩士學歷的群體)月收入為7371元,與他們工作了3年的本科同學收入相差並不大(7419元)。

通過這個對比你可以發現,雖然碩士相對缺少工作經驗,但他們畢業後的起薪已經追上了工作3年的同學們。

我們能夠理解「研究生收入水平不及本科生」說法的存在,是因為的確有部分高級職位對於學歷的要求相對寬鬆,因為這些職位更看重職業經驗的積累。但這並不能夠說明研究生的含金量不如同等時間的工作經驗。

更何況,如果沒有碩士學位,僅懷揣本科畢業證的應屆生,很難敲開很多行業的大門。

2018年,呂思佳從北京某財經類211高校畢業,現在從事行業分析工作。她告訴DT君:「在我們行業很多崗位的要求就是研究生起步。不考研,簡歷關都過不去。」

在她看來,現在考研人數正在不斷膨脹,報錄比也在不斷上升。這就意味著擁有研究生學歷的人正在不斷湧入用人市場,學歷正在不斷貶值。

「即便有些招聘崗位要求是本科生,但在實際招聘時報名的卻都是研究生,本科生自然就沒戲了。」呂思佳說。

我們以阿里巴巴、騰訊、百度、華為和網易五大公司作為代表,看看它們在2018年在C9(九校聯盟)的招聘情況。

結果顯示,2018年五大公司在上述高校中招聘的碩士數量是本科生的2.5倍。而從五大公司錄用人數佔本校該學歷當年就業總人數來看,碩士研究生的被錄用比例遠遠高於本科生。

這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相比本科生,碩士更有可能獲得大公司的青睞。

通過考研

哪些專業收益最大?

說到這裡,雖然我們的論點一直是「考研真香」,但我們在研究時還注意到一個問題:研究生與本科之間固然存在差距,但不同專業/行業的分野可能更大——這是大家在決定是否要堅持考研時不可忽視的問題。

首先來看,哪些行業/專業中,考個研會更有用?

從招聘端的需求來看,不同行業對碩士的重視程度。我們查看了招聘網站上不同崗位和行業的企業需求,在對工作經驗要求都只有「1-3年」的崗位中,碩士與本科薪資差異最大的Top 20崗位類型如下:

對於初入職場的人來說,如果你擁有一份研究生文憑且處在農林漁牧業、數據分析和銷售類崗位,你的薪資相較本科生會有比較大的優勢。律師、網際網路運營、市場、高級管理等類型的崗位中,碩士學歷也會帶來較大的增益效果。

再看行業,餐飲、廣告、衛生服務、計算機硬體和專業技術服務等行業中,碩士對薪資的增益效果更好。

總結下來,在回答「哪些行業/專業更需要碩士文憑」這個問題時,我們要分兩部分來解答。

首先,如果你處於專業性比較強的行業,比如數據分析、法律等,那麼碩士文憑對你的職業發展會有比較大的裨益。

而且從數據結果來看,2018屆本科畢業生當中,醫學(26.3%)、理學(23.2%)、農學(22.2%)、法學(18.4%)的讀研比例是最高的。顯然,處在行業中的同學們能夠最直觀地感受到行業對於學歷的需求。

其次,如果身處網際網路運營、市場等技術性不強但競爭人數眾多的熱門行業,那麼碩士文憑也可能是突出重圍、向上進階的敲門磚。

所以我們也發現:如果本科是「技術性不強而且人數眾多」的專業,但又不想繼續「陷」在這個行業裡,那麼轉換專業——也就是跨專業考研,就是很多人的另一個選擇。

數據顯示,2018屆本科畢業生當中,管理學(44%)、經濟學(40%)、農學(29%)、文學(28%)和藝術學(28%)跨專業考研的學生是最多的。

李楠從語言學跨專業考研的做法,與這個數據結果是吻合的。

哪些專業直接工作也挺好

相比高考,我們發現考研是一條更加孤獨的道路。畢竟考研要面對的,除了每天圖書館和寢室的兩點一線、抵抗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吸引,甚至還有對親密關係的考驗。

我們承認考研的確對一部分同學的職業生涯有著不小的增益效果,在找工作和薪資進階的道路上能夠因此受益。但如果考研失利,哪些專業的同學其實不必著急?

換句話說,我們試圖幫助同學們找到那些工作經驗比學歷更值錢的行業。

麥可思發布的《2019年就業藍皮書》顯示,2015屆本科畢業生畢業3年後,管理科學與工程類、計算機類、臨床醫學和護理學的月收入漲幅位居全行業前4名。

雖然不能簡單地認為進入了以上幾個行業就是有了光明的職業前景,畢竟剛畢業就想做管理、本科生就想做臨床醫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對於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在行業紅利還沒有完全褪去的情況下,趁早就業積累經驗,也是個挺不錯的選擇。

就職於上海一家大型國企的HR棗棗告訴我們,在他們篩選候選人的過程當中,仍然優先關注候選人的經驗匹配情況,其次才是學歷。

但擁有研究生學歷的候選人越來越多,公司的本科碩士比也達到了6:4。「同等水平經驗的情況下,肯定會優先選擇學歷高一些的。」棗棗告訴DT君。

儘管研究生人數日漸變多,現階段招聘市場上的主力人群仍然是本科生。但本科生的學歷光環正在褪色也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

本科畢業後,到底是考研還是先就業,就看你怎麼選了。

來源:DT財經 編輯:沈晨

相關焦點

  • 同樣是考公務員,本科考公與讀研考公哪個更有優勢,考生要清楚
    其實這種想法有利也有弊,不過很學生並不知道,同樣是同樣是考公務員,本科考公與讀研考公有什麼區別,所以,考生要清楚。  那麼,同樣是考公務員,本科考公與讀研考公哪個更有優勢? 發展方面不同,三年的工作經驗要比三年的讀研更有優勢 兩者同樣是考公務員,不過公務員一般都是在體制內尋求發展。一般體制內的發展,主要是針對內部的員工,當然是內部工作時間長的員工,有經驗的員工會優先。
  • 同樣是研究生,讀2年和3年有什麼區別?想考研的學生應該了解
    首先考研在其實理論上不可以跨專業的,但是實際上每年都有成功跨專業上岸的,再者考研是分2年學制和3年學制的。 至於選擇3年制還是2年制,就要看個人的意願了,如果想早點畢業,早點參加工作,就選擇2年制。
  • 工作後讀研值不值?上班族一定要考慮清楚,以下幾點需要慎重
    眾所周知,現在研究生的含金量較高,如何讀研有好幾種方式,其中除了在校考研外,還有在職讀研,這樣意味著在工作中也有考研的機會,可謂是上班族的福音,那麼工作後讀研究竟值不值?考研過程中又有什麼需要重點慎重考慮的呢?
  • 讀研三年「收入」有多少?劃分為3個檔次!15萬真實存在
    正在備考的你或者有意願考研的你是否聽到過這樣一段話:「巴拉巴拉」,讀研期間是不需要花錢的,這個錢哪個錢加上補助、勞務就能讓你「脫貧」……
  • 同樣是研究生,2年制和3年制區別居然這麼大!不說你都不知道
    同樣是研究生,2年制和3年制區別居然這麼大!不說你都不知道隨著11月即將結束,馬上會迎來兩件不亞於高考的大師,就是國考和研究生考試,這兩件一年一度的大考,可以說吸引了眾多學生和家長的目光,因為隨著高校的擴招,本科學歷變得不是那麼值錢,所以很多學生都會在考研和考公中選擇一個。
  • 本科是一本考個「二本學研究」,究竟值不值得?答案和你想的不同
    文/凌說 「近三年報考研究生人數持續上漲,2018年考研人數為238萬,2019年考研人數為290萬,2020年考研人數為341萬,達到了一個峰值。」
  • 在研究所讀研不如在高校讀研好?中大學姐告訴你
    選擇在高校讀研還是在研究所讀研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方向,那麼,在高校讀研和在研究所讀研,哪一種更好呢?高校大而全,研究院小而精對比各大高校的課題組和研究領域可以發現,高校所研究的內容領域跨度大,較為全面。例如,同一專業的學生,既有研究金屬材料的研究組,也有研究生物醫藥材料的研究組。相比起來 ,研究所研究的領域跨度小,傾向於專注某一固定的領域。
  • 2020年做什麼工作工資高?哪些行業最有前景?讓大數據告訴你
    近日來,北京的疫情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反覆,再次開啟了封閉式管理,很多逐漸復工復產的企業和上班族工作再次受到了影響。有人感嘆說:本來現在工作都不好找,又遇上上今年特殊情況下,實在是惱火!那在2020年,做什麼工作比較賺錢呢?哪個行業最有前景,也有「錢」景呢?大數據給出了答案。
  • p 值是什麼?數據科學家用最簡單的方式告訴你
    那時我對 p 值、假設檢驗甚至統計顯著一無所知。直到進入數據科學領域後,我終於意識到了 p 值的含義,以及在某些實驗中,p 值是如何成為決策工具的一部分的。因此,我決定在這篇文章中解釋什麼是 p 值以及如何在假設檢驗中使用 p 值。希望能幫你更好、更直觀地理解 p 值。
  • 3年換5份工作,《非線性成長》告訴你,這種能力比拼命工作值錢
    小黃畢業三年,換了五份工作。問他原因,他說他討厭那種一眼就能看到頭的枯燥生活。第一份工作是做數據維護,領導大他兩三歲,挺好相處。只是這份工作比較閒,他們沒事打打遊戲,偶爾去外地出差。小黃覺得這份工作沒有上升空間,就辭職了。第二份工作是做工程實施,依然沒什麼技術含量,但和人打交道更多點。不到1個月,小黃又辭職了。
  • 紐西蘭讀研行前須知,你了解多少?
    紐西蘭讀研先讀預科一般是指就讀紐西蘭的研究生預科課程,也就是學士後文憑課程,但並非所有學生在讀研前都需要就讀這一課程,它一般適合想要轉專業、想要進修專業理論的學生申請。下面請看立思辰留學詳細介紹。二、已工作的本地人為了進修專業理論選擇讀GD課程,GD用一年時間把本專業的3年本科核心課程讀完,雖然質量可能稍顯粗糙,但至少保證有個基礎。紐西蘭讀研行前須知 1、出國後的心態調整。
  • 兩年研究生和三年研究生有啥區別,畢業哪個更有前景,差別很大
    ,因為這些學生更具體有科研能力、論文寫作能力和課題能力。 對於兩者哪個前景更好這個問題,其實還是看個人的想法,很多考研的學生可能害怕畢業之後找工作會有歧視的情況,不過不乏有這樣的情況。
  • 在職研究生的學歷和學位,到底哪個更重要?
    隨著企業對於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了在職讀研的行列。不過,在報考在職研究生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慮,如果只能獲得學位證書,是否值得?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在職研究生的學歷和學位,到底哪個更重要?
  • 泰捷和當貝電視盒子哪個好?對比兩周後告訴你哪款更值!
    泰捷和當貝是高配電視盒子中最火的兩個品牌,因為這兩個品牌都出了3G運存+32G超大快閃記憶體的電視盒子,當貝B1和泰捷WE40都是一樣的配置,作為全網頂配的旗艦機,我真的很好奇,泰捷和當貝電視盒子哪個好呢?所以今天就做了這篇對比測評。當貝這個牌子其實主要是做軟體分發,電視盒子當然不是它的主要業務,推出電視盒子的目的其實是為了更好的推廣它家的軟體。
  • 研究生讀2年,和讀3年有哪些區別?畢業證的含金量一樣嗎?
    其實研究生是分2年制和3年制的,很多人看到這裡都好奇這兩種學年制有什麼區別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仔細地了解一下吧!研究生讀2年,和讀3年有哪些區別?所以想要繼續往上考博士的話,最好就不要報考2年制的碩士比較好,3年制的碩士成功考上博士的可能性更大一些。第三個區別:培養方向不同專業型碩士和學術型碩士在培養方面也是不同的,學術型的研究生在讀期間都是看書籍和一些文獻的,對於實踐的活動很少。
  • 數據告訴你:醫生的工作負荷究竟有多大
    編者按:2015 年 3 月 3 日夜,浙江大學附屬邵逸夫醫院一名剛工作三年的規培輪轉女醫生在麻醉科夜班後猝死,年僅 26 歲。室友發現送到急診,雖然該院多位專家同事盡力搶救,依然沒有留住這條年輕的生命。4 日凌晨 2:01 分宣告死亡。近年來醫生猝死事件似乎越來越頻繁,今天再和大家分享一下丁香園不久前做的一個獨家調查。
  • 大數據告訴你:本科生和研究生薪資差距有多大
    下面是2006年到2016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表,2016年畢業生人數為765萬,2017年增長到了795萬。&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最近幾年,最難就業季的到來使得找一份合適的工作非常不易。
  • 光纖之父以傳奇經歷告訴你:專業與名校、知識與創新哪個更重要?
    理論(擁有知識)和實踐(運用知識)到底哪個更加重要?作為工作了幾十年的趙梓森又有何勸告呢?1、學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兩次高考,一次退學,一次轉學,「好專業比名牌大學更重要」。「你學4年大學有什麼用啊?我是40年天天都在學。」趙梓森就此解密,一個能夠有所成就的人,並不是只靠大學裡的4年時間學習,而是在工作後堅持不斷地學習。趙梓森認為,「只要你有本事,中國正在建設階段,不怕英雄無用武之地」。
  • 在小公司待了3年,找工作更難了
    而格局小的公司,各種連帶關係和資源傾斜容易變成常態。格局小的公司,永遠在求生存李開復在一次演講中分享過自己在蘋果、谷歌、微軟學到的8件事。第一條就是偉大的公司有宏偉的願景。願景夠好,員工才更有動力。曾經,日本貨在國際上名聲很差,索尼公司的願景就是改變日本貨的國際形象。於是,索尼員工的工作動力,就不只是賺錢養家餬口了,而是為了改變日本的國際形象。
  • 科研院讀研和高校讀研有啥區別?「含金量」不同,不用籤約是關鍵
    區別一:師資力量不同 首先科研院和高校的師資力量是不同的,相對來說在科研院讀研能夠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因為科研院中有很多優秀的教師人才,不過同時也存在一個弊端,那就是在科研院,你和老師之間的相處是比較少的,並不像在高校和老師朝夕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