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換5份工作,《非線性成長》告訴你,這種能力比拼命工作值錢

2021-01-09 狐沐說

小黃畢業三年,換了五份工作。問他原因,他說他討厭那種一眼就能看到頭的枯燥生活。

第一份工作是做數據維護,領導大他兩三歲,挺好相處。只是這份工作比較閒,他們沒事打打遊戲,偶爾去外地出差。小黃覺得這份工作沒有上升空間,就辭職了。

第二份工作是做工程實施,依然沒什麼技術含量,但和人打交道更多點。不到1個月,小黃又辭職了。之後的第三份、第四份直到第五份工作,小黃做得都不長久。

眼看一起畢業的同學都陸續成家立業,小黃陷入了迷茫,他很努力,能力也不錯,為什麼就找不到一份好工作呢?

其實我們生活中,很多人生都有和小黃一樣的問題。他們明明能力不錯,工作也很認真,但總是頻繁跳槽不穩定,很難得到長足的發展。黃有璨在《非線性成長:不確定時代下的職業發展和商業通關策略》一書中指出:你要在一個領域內做到前20%之後,再去開闢"第二曲線",這樣的節奏能夠更好地讓你應對成長的焦慮和適應環境的變化。

黃有璨說的"第二曲線"是指職業升級,而非小黃這樣的隨意跳槽。同時,黃有璨說:我們要重塑自己的職業發展觀。你會發現,在很多職業只能存在不到10年,很多公司甚至活不過5年的當下,在越來越不確定、變化越來越快的職業環境面前,我們必須快速地適應。所以就需要"非線性成長",這是普通人實現彎道超車的最好方式。

(1) "非線性成長"為什麼是普通人彎道超車的最好方式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什麼是"非線性成長"。

黃有璨在書中說:"非線性成長"是指一種相信任何一個人的成長是由很多不同維度的要素來驅動的,並且個人成長軌跡不太可能呈現為簡單的直線上揚的成長模式。

這種思維模式信奉世界是錯綜複雜的,而我們達到目的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

以登山為例。你可以按照景區規劃好的路,從臺階上一步一步地登上去,這是最常規的方式。同時,你還可以從另一條人更少的小路上去,或者坐纜車上去,它們甚至會比從人最多的臺階登山更便捷。

我們的職業升級也應該是這樣,如果沒有路走,你就想辦法飛過去吧。

薇婭原來和老公做線下服裝生意,後來開始做網店,堅持5年後趕上了直播風口,一躍成為了頭部帶貨主播,成立了自己的網紅帶貨公司。

2015年從南昌大學畢業的李佳琦,最早是做美妝櫃檯的普通櫃員,後來做了彩妝師,月收入三四千塊錢。2016年底,公司準備試水網絡直播。李佳琦報了名,成了一名網絡主播。此後每天直播6小時,從南昌轉戰上海,直到2018年因一條口紅試色推薦視頻,一夜漲粉近100萬,一炮而紅。

李佳琦和薇婭的經歷,都是"非線性成長"的典型例子。哪怕不是所有人都能取得他們這麼耀眼的成就,但在任何領域,只要變化依然存在,就依然有新的崛起機會。變化是不可阻擋的大勢,我們要在變化來臨之前先有所準備。

(2) 如何利用"非線性成長"實現彎道超車

那麼,我們如何利用"非線性成長",來掃清我們職業發展中的障礙呢?黃有璨在書中給出的答案是三步走戰略:"合適 - 轉行 - 選擇"。

第一步:合適。

在我們職業生涯的早期,往往不能確定我們適合做什麼。比如小黃三年換了五份工作,就是對自己適合做什麼缺乏足夠認知。

我們可以這樣做:

首先,先做出足夠多的嘗試。只有足夠多的實踐,我們才能從中尋找到機會。在這些實踐中,如果你有1-2件事能夠做到70分以上,就可以把它們作為職業選擇深入來做。

其次,如果你對某件事有強烈的願望,也可以把它當作當前的職業目標。

最後,如果你還是無法確定,就去多學一些通用技能,把自己變成一個多面手。比如寫作、結構化表達、PPT、Excel、演講、高效召開會議、活動組織與執行等。這些能力在任何職業都是通用的。

第二步:轉行。

在你嘗試過第一步之後,如果發現自己現在的職業不適合自己,就可以考慮轉行了。

在確定轉行之前,你需要問問自己,你轉行所面臨的問題是什麼,是技能不足還是認知不足?然後針對這些不足進行相應的能力補充。

比如,你可以在轉行前,先在招聘網站上大量搜索目標職位的應聘要求。然後圍繞應聘要求進行學習、實操,避免學習一大堆無用東西,勞神費力。你的能力滿足一個行業的基本需求之後,就可以考慮轉行了。高深的東西,就留在轉行後再深入實踐吧。

第三步:選擇。

如果你做好了前兩步,已經可以做到順利轉行了。這一步,是自身能力足夠強的人的去做的,目的是在行業內選擇到一個更適合自己發展的職位。

你要明確自己是否具備野蠻生長的能力。在一個商業公司之中,不同部門對應著不同的能力需求。你可以結合過去的經歷和經驗給自己打分,滿分10分。野蠻生長的評判標準是:你是否在沒有人指導下能快速完成一件事。

野蠻生長能力測試表

· 1-5分:野蠻生長能力較弱。優先進入成熟核心業務部門/成長型業務部門/非核心業務部門。

· 6-7分:野蠻生長能力中等。優先進入成熟核心業務部門/成長型業務部門/非核心業務部門。

· 8-10分:野蠻生長能力極強。優先考慮成長型業務部門/成熟型業務部門。

(3) 結語

世界複雜變化,我們都是探索者。

黃有璨在《非線性成長:不確定時代下的職業發展和商業通關策略》中,給出了我們完全不同的成長思維模型。它不同於傳統按部就班的思想,是鼓勵我們在本職工作之外,開闢"第二曲線"來實現普通人的彎道超車。工作5年後,你會發現它比拼命工作更值錢。

成長是一場修行,願你有幸,可以從這裡知曉"成長的意義"。

記住,沒有路走,你還可以飛。

我是狐沐說,一個可以和你談心的人。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工作3年和讀研3年,哪個更值?數據告訴你
    儘管從概率上看,考研的難度似乎下降了,2017年的報錄比已經下降到3.0以下。但這個比例也並不高,每3個報考研究生的人當中,只有1人能被錄取,大多數人還是得面對考研失敗的終局。所以,就連今年的考研英語都在告訴我們,要「正確對待失敗」。而另一邊,考研無用論盛行,不斷有人告訴你「研究生收入水平不及本科生」。
  • 「拼命工作體」火了,打雞血卻對年輕人越來越不管用
    「拼命工作是能科學健康養生的最佳方法,拼命工作是能產生自然機理的最佳方法,拼命工作……」 這段「拼命工作體」在一場年會上火了,公司想要給員工們傳遞狼性文化,激發年輕人奮發向上。
  • 十年職場人在第一份工作中的真實案例,總結了8個經驗教訓
    我根據自己十多年的職場經驗,以及結合第一份工作中的實際案例,給剛入職場的朋友們分享八點經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先給大家交代下我的第一份工作,便於在後面的案例中理解。 我是2009年大學畢業,至今已經10年了。
  • 有關成長:利用非線性成長,實現人生躍遷
    關於成長雷軍曾說:我比馬雲早創業10年,比他更勤奮,為什麼我還是落後這麼多呢?其實,當我們看不清,這個世界的運作規律的時候,迷茫是很正常的。還好,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我們擁有改變自身成長軌道的方法,我們可以後來居上,利用非線性成長,實現人生躍遷。
  • 工作5年,我發現能力強的人,都具備這種工作思維
    這種曬加班的套路,在你朋友圈出現過嗎? 「我最受不了曬加班的了,大家一起加班,搞的好像只有他一個人辛苦似的。」 「白天做事拖拖拉拉,快要下班了,她倒忙了起來。」 「這種領導不走他絕不走、領導一走他就閃人的人,就是戲精本精。」
  • 如何用英語描述「頻繁換工作的人」
    今天我們分享關於「頻繁換工作」的表達1. job hopper 頻繁變換工作的人He has changed 5 jobs in just 9 months. He is a real job hopper.
  • 90後打工妹電子廠工作,曬出工資,直言想換份長白班的工作
    近日,在論壇中,筆者看到有位90後打工妹,也是分享了自己在電子廠的工作經歷和收入情況。這位打工妹坦言:在電子廠裡,她現在一個月能夠拿到6000塊錢以上的工資,但是她卻直接想換份長白班的工作,這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 一線城市工作3年的程式設計師薪資多少?
    在這個階段,程式設計師的工作基本上是被指派的。可能是老闆指派的,技術經理指派的,也可能是產品經理指派的。無論哪一種,歸根究底就是工作內容是別人確定好的,程式設計師就只管實現就可以了。既然重點在實現,那麼自然誰的技術更好,能更快更好的實現,誰的薪資就更高。這個階段薪資一般不會超過2萬到3萬。
  • 什麼是非線性編輯系統?非線性編輯的工作流程到底是什麼?
    非線性編輯是藉助計算機來進行數位化製作,幾乎所有的工作都在計算機裡完成,不再需要那麼多的外部設備,對素材的調用也是瞬間實現,不用反反覆覆在磁帶上尋找,突破單一的時間順序編輯限制,可以按各種順序排列,具有快捷簡便、隨機的特性。
  • 成長:比能力重要100倍的,是你的「槓桿」思維
    這是智遠的第0100篇成長筆記的分享。「很多人都知道借力,但是部分人卻忽略了借力之前先要把「槓桿另一端的「點」做到極致。提到槓桿原理,多數人並不陌生,你可能還會幻想著小時候上學的場景,老師告訴你的那句話:「給我一個點,我能撬動整個地球的故事」。只要「支點」找對了,這個地球就可以撬動起來,充分的說明,槓桿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
  • 工作5年爆照:你賺多少錢才能變好看
    Sayings:現在,如果你有 3 分鐘時間,我想請你從你的手機相冊裡翻出來一張你 5 年前的照片,和一張你現在的照片。對比看看有什麼變化,你會想起什麼?我收集了一群女孩五年前後的照片對比,發現:有人從稚嫩的學生妹變成獨立又幹練的北漂青年;有人離婚成了單親媽媽,卻美得像 27、8;但這 5 年時間,無一例外地讓她們都變美了。看完這些故事絕對殺掉你所有的外貌焦慮。因為你會發現,相比外在的變化,時間帶來的內心成長,往往更讓我們安心。
  • 扎心:工薪父母再怎麼拼命工作,也養不起一個不知努力的孩子
    自從成為了家長,成年人便被賦予了無窮的使命與動力,為了孩子要拼搏工作,為了孩子要多多賺錢!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式父母,培養一個孩子到本科畢業,費用支出需要65.7萬(僅限於2、3線城市的平均水平),意味著每個月單花在孩子身上的錢就至少3000元。
  • 4個女人的故事告訴你,女人的這種能力決定了她的一生
    相信即便不這麼拼命,女神也能一生無憂,然而產後僅三個月便又投入工作,果然女人越獨立,活得越幸福。高圓圓一直聲稱自己是個把家庭放在第一位,把事業放在第二的人,但她從不盲目,是個思想與經濟獨立的女性,她深知自己要的是什麼?即便家庭重要她也不會放棄自我。1很多女孩在嫁入比較富裕的家庭後,便會放棄工作,當起家庭主婦,從此開始相夫教子,享受起生活來。
  • 8名學長學姐真實就業史|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如何選擇?
    畢竟是人生第一份工作,現在選擇投身什麼行業、從事什麼崗位,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以後職業生涯的方向。畢業後第一份工作的選擇 今天,我們收集到了8位【在往屆ZDL校招當中,面試成功並拿到offer的優秀ZDLer】的成長故事,分享給正處於「重要選擇路口」的你。
  • 《非線性成長》|不確定時代下,卓越的人是如何實現職業通關的?
    《非線性成長:不確定時代下職業發展和商業通關策略》是2020年出版的新書,書中能看到我們每個人的影子,疫情期間的彷徨,轉行的阻力,創業的無助甚至做自媒體人的無力。作者提出,首先就要擺脫線性成長模式,具備非線性成長的職業發展思維和成長模式。非線性成長主張這個世界是多維度的,不一定幹好了A,就能實現B,還有無數複雜的因素會影響B這個結果。就像多讀書未必能出人頭地,也並不是努力就能有好結果。
  • 知乎熱議:很想努力拼命一把,但沒有動力堅持下去怎麼辦?
    我的同學小夏畢業後在老家工作,已婚,有房有車,每月5K。晚上無聊時就跟朋友去堤邊釣魚喝酒,周末開車去鄉下農家樂,他說他沒什麼理想,只想好好享受生活,他不需要拼命。而你,可能在某個一線城市發展,每天通勤時間要3個小時,睡在佔了三分之一工資的小單間,吃著油膩的豬腳飯,偶爾路過貼滿售房訊息的中介,你連看都不會看一眼。
  • 《非線性成長》告訴我們:面對諸多不確定 儘早開啟第二曲線
    嗨你好,我是天賦優勢教練關稚甯,也是30天高效閱讀30本書的終身成長踐行者,希望我的讀書筆記能讓你有興趣多看一本書,有意願和我一起行動,找到更真實的自己,過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別人眼中應該有的樣子!跌宕起伏的2020,讓很多人措手不及,也讓一些人有了新的突破。
  • 真正拉開人生差距的,是你的第一份工資
    作者:韓老白(富書籤約作者)「第一份工作不要在意工資」,這是我聽過最大的謊言我的第一份工作,在一個事業單位,工資很低。那時一個前輩對我說:「第一份工作不要在意工資,而要在意成長」。我深信不疑。那時的我捧著三四千塊工資,每天謹小慎微,掙扎在貧困線邊緣,表面上是個鐵飯碗,實際上就是隱形貧困。
  • 26歲大學生在家待業2年,出來3個月找不到工作,網友:活該!
    小李也無法適應這麼快的工作節奏和生活節奏,所以之後又陸陸續續換了三四份工作,但是都沒幹多久,有些幹了一天就溜了,有些幹了一周,長一點的也就一個月出頭,最終小李選擇了回家。回到家之後,小李也沒有同意家裡給他安排工作,還是決定自己來年再出去找工作,結果這一拖,就在家裡面待業了2年,家裡面先前怕小李壓力太大,也不敢過多幹涉小李。
  • 90歲心理醫生恆子老奶奶告訴你,工作不要996 人生不必太用力
    最近讀了日本90歲心理醫生恆子老師的《人間值得》,我覺得李誕表達的意思,用更貼切的語言應該是「願你遍歷河山,仍覺人間值得」。如何度過一生,才不枉來這世上走了一圈?面對人生種種,當了70年心理醫生的作者中村恆子,將其90年的人生智慧,化為本書六大篇,關於工作、愛、人際關係、幸福、死亡等課題的肺腑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