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我是喬。
許多人都有一個煩惱:
為什麼自己越忙越窮,陷入死循環。
與此同時,老闆卻不會照顧你的「難」,要求越來越高。
面對這種矛盾,很多人力不從心:
努力有極限,同一種技能也很難較量出高下。
人和人的距離到底是怎麼拉開的?
答案很可能是:思維方式。
」
一杯咖啡、一個夜景、一個辦公室定位,再配上一句「又是拼搏的一天!」
這種曬加班的套路,在你朋友圈出現過嗎?
「我最受不了曬加班的了,大家一起加班,搞的好像只有他一個人辛苦似的。」
「白天做事拖拖拉拉,快要下班了,她倒忙了起來。」
「這種領導不走他絕不走、領導一走他就閃人的人,就是戲精本精。」
「談論的話題永遠能繞到自己有多忙多累上,都在一個屋簷下幹活,誰還不知道誰的工作量呀?」
「每當看到這種人,我就特別想問:你們累不累啊?這是上班,又不是拍戲。」
以上大概代表了很多人對朋友圈變相曬加班的態度。雖然大家表面上不做評論,但私下裡翻了10086個白眼。
在這個「福報996」的時代,辛苦加班趕工的小夥伴遍布各個行業。但是曬忙碌也分高級和低級,大部分聰明人除了在某個項目時發發感慨,很少有專注於朋友圈「曬加班」的。為什麼?
無理由的忙就是工作能力差的表現
小慧是一家公司四五年的老員工,一向任勞任怨,加班加點,卻發現同樣崗位,一個才進公司一年的新人每天按時下班,工資竟然還比自己高。
直到領導讓她給大家分享工作方法和心得時,她才知道,人家自學了Python編程,工作效率真的甩其他人N條街,一個excel表格十幾分鐘搞定,而自己可能得做一天,加班根本不是因為勤奮,只是工作能力差的表現。一旦有能力更高、效率更高、業績更好的同事,無論加班不加班,分分鐘都碾壓自己。
老闆的時間不多,智商不低
老闆的時間比你寶貴,一般很少刷朋友圈,就算看,也只關注那些高價值的信息,或者更厲害的大佬的動態,哪有時間關注哪個員工加班了。沒準等你離職了才發現老闆連你的名字和頭像都沒記清楚呢。
況且能當老闆或領導的人,智商、情商通常比你高,分得清真勤奮和假勤奮,更能辨認誰才是對公司更有價值的人。如果領導連這點能力都沒有,那公司也好不了,你曬得再多也沒用。
評價一個員工的價值是成果
評價一個員工價值最好的標準就是成果,只有沒有可以拿得出手的成績的人,才竭盡全力展示自己的工作態度和過程。
別人兩個小時搞定一個報表,你得弄一天,還出了錯;別人用漂亮的策劃搞定了一個大客戶,你卻只能說我加班了一個通宵。你說,到底誰的價值更高?老闆更可能給誰升職加薪呢?
打工者心態
「曬加班」暴露了很多人的打工者心態,好像在說:「看,我多努力,看,我多勤奮」,等著老闆認可,領導表揚,就好像這就是升職、加薪的資本。
但每個人工作首先是為了自己。老闆付錢買你的人力資源,但是同樣也給了你機會和平臺,幫你學習行業新知,提升業務能力,積累寶貴經驗。只有主動工作,主動學習的人,才可能把握自己的職業生涯。否則,被動的人,永遠都是廉價的勞動力。
以前,看到上班摸魚的人曬加班,我還會心裡很不平衡,「憑什麼呀?」
但是,時間久了,漸漸發現,真的不公平嗎?
這個世界,就是有人憑演技,有人憑實力。
憑演技的,看似拿著同樣的錢,幹了更少的活兒,是賺到了,但其實,他們在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生命,一天一天走向被淘汰的邊緣;
憑實力的,看似承擔了更多的工作和責任,吃了虧,但只要是在學習和實踐中積累經驗,這些都是你未來甩開同齡人的資本,而且屬於你自己,誰也拿不走。
So,你要當實力派還是演技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