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大學生在家待業2年,出來3個月找不到工作,網友:活該!
小李今年已經26了,畢業也已經兩年多了,按理說,他最少也應該工作兩年了,可是小李的工作經驗連半年都談不上。小李的工作經驗,滿打滿算也就4個月,這還算了試用期。
小李在學校的時候,剛進入大學的前兩年,還算有點學習的心思。等到了後面兩年,已經開始頹廢了,不僅經常缺課,連考試都不會在考前準備一下,大好的時光白白浪費了。
畢業之後自己身無一技,家裡說要給小李安排工作,小李又覺得被家裡安排很沒面子,直接就拒絕了,硬是想自己在外面打拼,做一番成績給父母親人看看。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小李雖然能力平平,自己的「野心」卻不小。小李看不上四五千的工資,可是七八千的公司又看不上他,覺得他能力不夠,不值得花這麼大的價錢培養小李。
小李自己也不信邪,覺得自己好歹是個上過大學的,像這種四五千的工作還不是隨便找。四處碰壁之後,小李放低了自己的要求,打算先找個四五千的工作先幹著,過渡好了之後再重新找工作。
結果四五千的工作也難找,招聘上說的四五千,其實是轉正後四五千,試用期可能就三千出頭。找工作的壓力越來越大,小李也只能屈服,但是好景不長,工作壓力可比在學校的壓力大多了。
小李也無法適應這麼快的工作節奏和生活節奏,所以之後又陸陸續續換了三四份工作,但是都沒幹多久,有些幹了一天就溜了,有些幹了一周,長一點的也就一個月出頭,最終小李選擇了回家。
回到家之後,小李也沒有同意家裡給他安排工作,還是決定自己來年再出去找工作,結果這一拖,就在家裡面待業了2年,家裡面先前怕小李壓力太大,也不敢過多幹涉小李。
但是小李待在家裡2年,除了打遊戲就是在家裡睡大覺,也不會幫忙做做家務,所以他父母最近一直念叨讓小李出去找工作。小李被念得煩了,就出來找工作了,結果出來3個月也找不到一份滿意的工作。
對於小李這個「曲折」的找工作經歷,網友看了也只會道一聲:活該!
一、眼高手低只會害自己
小李從學校剛出來的時候,其實跟大多數人一樣,工作經驗都比較少,所以在找工作的時候,一般都會有一段過渡的時期。這段時間內,想要掙很多錢比較難,但是可以在這段時間內飛速成長。
適應職場的節奏,掌握自己的職場經驗,學習更多的職業技能。結果小李卻糾結於工資問題,錯過了自己適應職場,學習更多職場經驗的好機會,所以在家待業2年之後,更加與社會脫軌,更難找工作了。
二、逃避就業無法解決問題
小李經過幾次工作的挫折後,不僅對工作產生了牴觸心理,其實對自己也開始產生了懷疑。所以小李選擇回家之後,說第二年再出來找工作,其實就是一種逃避的藉口。
等到第二年之後,因為待在家裡幾個月,長時間沒有去工作,享受到了逃避工作帶來的好處,就更加不願意出去工作了。但是逃避就業無法解決問題,小李最終還是要出去找工作,照樣要面對適應社會的過程。
三、待業也別忘記學習
小李辭職回家之後,如果他這一段時間內,能夠好好反思自己,明白他找不到好工作的原因,也有自己能力不夠的因素。並且自己在家裡待業的時候,能夠自己主動去學習一些知識,提升自己的能力的話。
就算他待業在家一兩年,再出來找工作,只要自己拿得出優秀的作品,能夠表現出自己具有工作能力的話,我相信,也不至於在外面3個月也找不到一份工作。
總結:
就業對於很多剛畢業的學生來說,是從學校生活到社會生活的一種轉變,有些人可能並不能很快適應。但是如果就因為自己不能很快適應,就去逃避這種轉變,只會給自己將來帶來更多的挑戰。
如果大家對這方面感興趣,想要了解這方面更多的知識,我向大家推薦下面這本書籍:《職場精英寶典》
這本書能幫助你了解職場最需要的是什麼,教給你一些職場逆襲的基本功,讓你了解職場思維,從而讓你在職場中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提升自己的工作質量,讓自己的工作能力更強。
【點擊下方小卡片即可購買】
我猜,你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匯報工作時,低情商喜歡說這3句話,領導聽到就煩,希望你沒有
面試官:什麼東西不洗才能吃,洗了吃不了?90小夥機智回復被錄用
跟同事合租,我幫他墊付3個月房租,次月發工資後,收到轉帳傻眼
公司年會上,領導提前發了年終獎,看到獎金後,大家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