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找不到工作撿垃圾維生 校長:自食其力

2020-11-30 驅動之家

25歲的張永沒有想到,騎行去越南時跟同學的一句玩笑話,成了他現在的生活狀態。

虎瀟湘晨報報導,今年4月,張永辭了職,和高中同學從南寧出發,騎單車去越南玩,「那時,在國道上看到很多易拉罐,就開玩笑說以後可以來這邊撿。」

回來後,因為沒有找到滿意的工作,張永便想起了這句玩笑話。於是,從湘潭買了張火車票,到了廣西全州,開始了和易拉罐打交道的日子。

去年,張永從湖南工程學院材料專業畢業。「(做多久)看心情吧。」說到夢想時,張永有點不好意思,「希望以後能自己創業,做跟英語有關的事。」

緣由:一句玩笑話成真了

張永是安徽人,去年從湖南工程學院畢業。之後,去了深圳一家公司做旅遊銷售。

「當時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我喜歡旅遊,所以一開始覺得這份工作挺不錯的,但後來發現實際和想像不一樣。」他說。

每天重複的工作,加上在公司上班並不自由,讓張永感受到了現實的骨感。

於是,今年4月他辭了職。

之後,張永約了一個高中同學騎行去越南,「從南寧,一直到了越南胡志明市,想出去看看。」他說,在途經國道時,看到路邊有很多易拉罐,當時還跟同學開玩笑說「以後可以一起來撿,興許還能發一筆財呢」。

騎行回來,張永回到湘潭,開始繼續找工作。但並不順利,「在幾個招聘網站上投簡歷,不是沒有回應,就是去面試了但感覺別人明顯不想要你。」他說,當時覺得很迷茫。

 這時,他用手機上網瀏覽新聞時,看到回收垃圾價格還可以,便想起了那些易拉罐。

於是,他買了一張火車票,來到了廣西全州。

吃苦:最多一天撿1000多個易拉罐

半個月前,張永到了全州,開始了他的新生活。

他在當地租了一輛三輪摩託車,每天40塊錢的租金,油費自理,他自娛自樂地稱這是他的「寬敞房車」。

張永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路邊的易拉罐。每天早晨6點40分起床,吃過早飯後,開始一路向南。上午,一般是撿到11點左右,中午休息一會兒,再繼續。

考慮到效率,張永是不走回頭路的,「把車停下來,兩邊都可以撿。」他說,每天他都是撿到哪裡就找個地方住下,「我屬於流動型的。」電話裡,他笑著說。

收穫最多時,一天能撿1000多個易拉罐,最少也有八九百個。

易拉罐積攢到一定量,他就等著廢品回收公司來收,「一個能賣兩毛,如果量多,出的價格就會高一些,可以講到兩毛二。」他說,最多時一天有兩百多收入。

張永說,易拉罐大多都是「紅牛」飲料,「百分之七八十吧,因為是國道,司機開車喝它提神。」

關於未來 心中有個創業夢

說起撿易拉罐的事,張永總是很健談。像他QQ空間裡自嗨擺拍的照片一樣,這個狀態他還挺享受的。

「每天在這裡一邊撿垃圾,一邊欣賞風景,挺愜意的。」他說,空閒時他就拿手機看看新聞,或者找個能蹭到無線網絡的地方看看視頻。

比起之前的工作經歷,張永說「至少會自由一點」。

上學期間,張永在工廠裡實習過,「每天12個小時,白班夜班倒,很枯燥。」他說,之後去深圳工作,每天跑銷售也不知道未來在哪裡。

之後,換工作也並不順利。

張永說,好在自己有自娛自樂精神。但說起家人,他說「有點心虛」。

雖然跟家裡還是保持著一個星期一個電話,但張永並沒告訴家人自己在做什麼,QQ和微信也把他們屏蔽了。

「不想他們擔心,家人以為我還在深圳做銷售。」他說,如果家人知道肯定會反對,「還是覺得不體面吧。」

 談到理想中的工作,張永說,「想要自由發揮的空間大些,而不是被安排來安排去」。

他說,對於未來,他的要求並不高,有一套房,收入夠用,但也有個創業夢,「現在不都在說共享經濟嗎,我想做點跟英語有關的事情。」

老師評價 院長贊他有勇氣

5月21日,班主任羅老師得知張永目前的狀態時,「有些意外」。

他說,對張永的印象不是很深,「性格比較低調,不張揚,跟同學相處也比較融洽。」

羅老師介紹,當時就讀湖南工程學院時,張永的成績屬於中等,「比較特立獨行,有個性。」

「確實沒有想到,但至少他是在自食其力。不過,還是要想別的辦法,畢竟這個事不是長久之計。」羅老師說。

湖南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院長魏克湘得知後表示,對於現在的大學生就業,學校一直堅持先就業再擇業。「現在有一個誤區,很多家長都喜歡把孩子往高大上的工作上推,但社會需要的是多種多樣的人才。」他說。

「大學生就業應該結合自己的愛好、特長。」魏克湘說,大學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品德,其次是能力,再就是專業知識。

說到張永撿易拉罐的事,魏克湘評價他「有勇氣,能自食其力」。

「每個人都需要經歷一些磨鍊,我相信他會有一個好的前景,因為他懂得不依靠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從這個起點開始,再向更高的層次發展。」他說。

 魏克湘說,希望張永積累到一定經驗之後,結合自己的愛好和專業去選擇一份滿意的工作,有更大的發展。

相關焦點

  • 一老人在美國富人區撿垃圾,月收入過萬,老人:丟的垃圾很奇妙
    日本「暴力」地鐵推手,平時是怎麼工作的?看完哭笑不得!其實垃圾中也有許多寶貝,比如在美國的一位老頭便在富人區撿垃圾,他每個月的收入相當於美國白領的收入,平均能達到每月一萬美元左右,甚至還不止。 在美國有一帶是富人區,基本許多富人都住在這個區域,比如說扎克伯格便住在富人區裡面,而這個老人便在這個富人區中撿垃圾。
  • 韓國中央大學校長:韓國大學生不熱衷考公務員
    具備什麼樣的素質才受企業歡迎,大學生創業該注意些什麼?昨日,第六屆「中韓大學校長論壇」在重慶大學舉行。來自北京大學、韓國漢陽大學等在內的36所中韓著名高校代表,圍繞大學生就業創業展開了討論。  談就業  韓國大學生不熱衷考公務員  對國內不少大學生而言,畢業季,也是考試季。
  • 科大首席副校長史維 獲薦出任新校長
    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九月離任,接任人選曝光,首席副校長、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史維獲校長遴選委員會推薦,成為唯一校長候選人
  • 愛因斯坦「孫女」艾弗琳,靠撿垃圾為生,稱祖父私生活混亂
    作為世界公認的天才,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開啟了現代科學技術的新時代,他就是眾人所說的那個"生來就是改變世界的人"。 中國有句俗語"龍生龍,鳳生鳳",那麼作為愛因斯坦的後代,孫女艾弗琳·愛因斯坦為何卻窮到靠撿垃圾為生?
  • 大學生為何會流浪街頭16年?讀書不應眼高手低,教育不該急功近利
    可是這些年,流浪中的大學生卻也不少。16年前,他時年25歲與家人道別,滿懷高興前往四川某醫科大學領取畢業證書,卻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次之後音訊全無。 家裡的父母為尋找這位學醫大學生,父母眼中的優秀者,導致母親精神出現問題,父親也曾想過自殺。誰也沒有想到,曾經讓家人驕傲的天之驕子,卻成為了街頭的流浪漢。
  • 小學生放學路上堅持撿垃圾 稱想周圍環境更好
    他們每天下午在放學回家的路上,都會將路面的垃圾撿得乾乾淨淨,幾乎從不間斷。  撿垃圾的孩子越來越多  陳玉蓮是銀川市西夏區西花園南巷的環衛工人,就在一個月前,她發現有一個穿著西夏區第四小學校服的男孩兒,經常在下午放學後,邊走邊撿起道路上丟棄的垃圾。
  • 調查顯示大學生天文知識貧乏 竟找不到北鬥七星
    記者從浙江林學院獲悉,該校廣播臺學生記者團近日完成的一份調查問卷顯示:超過70%的大學生天文知識貧乏,有近一半的大學生連北鬥七星都找不到。  7月22日將出現幾百年一遇的日全食天文奇觀,在大家翹首以待的日子裡,該校廣播臺學生記者團因此就大學生對天文知識的了解情況進行調查,調查對象涉及全省20多所高校。
  • 死在120噸垃圾旁邊的囤積癖紳士,並非「窮人才撿垃圾」
    然而,囤積的坑深不見底,瓶瓶罐罐不捨得扔不過是冰山一角,主動撿垃圾回家囤積的行為才令人困惑。2017年成都商報報導,巴中城區的張懷樹老人家裡堆滿了惡臭的垃圾,社區請來15名工人足足清理了兩天,保守估計這些垃圾達到了10噸,垃圾壓縮車來回跑了8趟。
  • 26歲大學生在家待業2年,出來3個月找不到工作,網友:活該!
    26歲大學生在家待業2年,出來3個月找不到工作,網友:活該!小李今年已經26了,畢業也已經兩年多了,按理說,他最少也應該工作兩年了,可是小李的工作經驗連半年都談不上。小李的工作經驗,滿打滿算也就4個月,這還算了試用期。小李在學校的時候,剛進入大學的前兩年,還算有點學習的心思。
  • 433.世界臺胞之光系列分享:​史維校長
    史維校長美國航天及宇航學會院士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院士曾任美國空軍研究室的首席研究員;全球第一條計算機研發的飛機引擎燃燒室的方程式的發明者。2018年9月1日,史維出任香港科技大學第四任校長。史維教授~對於計算流體力學、燃燒和推進、流體結構互動、生物流體力學、生物性及低雷諾數飛行器等的貢獻均受國際認同。史教授著作甚豐,曾經撰寫四本書籍,並在經評審的學術期刊與學術會議上發表超過450篇論文。
  • 和平精英:找不到消音器?放棄P城吧,這裡的槍口都沒人撿!
    和平精英:找不到消音器?放棄P城吧,這裡的槍口都沒人撿!19:23 來源:探索遊戲世界 原標題:和平精英:找不到消音器
  • 浙大教授「撿」垃圾打造昆蟲農場 專門消滅餐廚垃圾
    張志劍說,主要是用來處理餐廚垃圾的。什麼,這麼漂亮的地方是處理垃圾的?到底怎麼回事,錢江晚報記者來到小農場一探究竟。「撿」來垃圾養蟲子,餐廚垃圾全靠它消滅雖然靠近交通要道,但農場特別寧靜,不絕於耳的是嘰嘰喳喳的鳥鳴聲。農場的鳥,特別多,還不怕人,原因是這裡有鳥充足的食物來源:蟲子。蟲子是哪裡來的?
  • 美國大學生債務纏身 大學校長收入驚人仍要加薪
    美國大學生助學貸款債務不斷攀升,有可能導致嚴重社會問題,引發了全美的討論和關注。美國大學學費不斷增長是導致助學債務攀升的原因之一。有人發現,雖然學生們債務纏身,但許多大學校長卻享受著超高的薪水。
  • 老太太撿垃圾成癮 蚊蟲老鼠害苦鄰居
    內蒙古公安廳住宅小區內有一位老太太撿垃圾成癮。她把各種垃圾都堆放在小區院內的一個角落裡,導致蒼蠅亂飛,老鼠亂竄,鄰居們苦不堪言。
  • 年輕人,選擇三類有潛力的工作,失業後也不用擔心找不到高薪崗位
    很多大學生畢業以後都希望自己能夠有一份工作,大家只要用心的工作,下去就能夠獲得很多成長的機會,工作能力和經驗都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可是有很多的年輕人並不知道自己應該選擇什麼行業或者什麼崗位,所以逼著再次也是建議大家應該選擇以下這三類有潛力的工作,至少在失業以後也不用擔心自己長時間找不到合適的職業,而且默默辭職以後更能夠讓你在新的崗位上發揮出自己的潛力。
  • 我們的好校長習近平同志——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六)
    採訪對象:孫芳仲,男,1946年1月生,福建周寧人,曾任閩江職業大學黨委副書記兼常務副校長、校長,福州職業技術學院院長,2008年退休。陳其淦,男,1946年9月生,福建長樂人,曾任閩江職業大學教務處處長、黨委副書記,2006年退休。
  • 生活垃圾去了哪兒 大學生暑期走進黎明資源再利用中心
    生活垃圾去了哪兒 大學生暑期走進黎明資源再利用中心來源:東方網   作者:柏可林     選稿:丁雯佳   2019.08.08 18:33  我們分好的垃圾去了哪裡8月8日,參加2019年綠化市容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大學生們走進上海黎明資源再利用有限公司,參觀生活垃圾的末端處置設施,觀察學習垃圾處理的工藝和流程。
  • 為救孫女,老人撿垃圾摔倒去世,臨終手裡緊握著賣紙皮的7元8角
    在兒子離去的第三個年頭,兒媳恨恨離家出走,留下個才讀小學2年級的孫女,鐵塔一般的古有德倒下了,躺在床上,病得一塌糊塗,如果不是從小玩到大的鄰居張大海傾囊相救,古有德可能都活不到今天……「老古啊,你就悠著點吧,你身體有恙,靈芝的病,咱們慢慢想辦法!」張大海望著提著個蛇皮袋要出門,走路都顫顫巍巍的古有德勸慰道:「到底還差多少?
  • 為了心中那片綠——長江源頭的撿垃圾志願隊
    33歲的江文朋措是綠色身影中的一個,他是治多縣的一名行政工作人員。2016年的一個夏日,江文朋措和幾個朋友到治多縣城周邊的草原遊玩時發現,飲料瓶、塑膠袋之類的生活垃圾隨處可見。   「治多」藏語譯為長江源頭,該縣素有「萬裡長江第一縣」之稱,地處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三江源國家公園和可可西裡世界自然遺產地「三重疊加」的特殊地理位置,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
  • 泰國45歲拾荒者撿垃圾時撿到龍涎香,價值72萬,笑到合不攏嘴
    都說何以解憂愁,唯有暴富,據《每日郵報》11月13日報導,一位泰國拾荒者,在海灘上撿垃圾撿到了一塊價值8萬英鎊(約72萬RMB)的龍涎香,真是天降橫財,他和大家談論著撿到龍涎香時的場景,笑到合不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