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古樹,一段歷史。長沙三千年城名、城址不變。古樹是沉默的見證者,也是「活著的文物」。
根據2019年實地調查和分析,長沙共有古樹名木6040株。為準確掌握古樹後備資源現狀,加強現存古樹名木的保護與管理,市林業局日前啟動為期一年的古樹後備資源普查,將樹齡超過80年的樹木作為古樹後備資源進行調查。
這意味著長沙將通過全面調查登記、建檔掛牌等工作,對長沙的古樹名木後續資源狀況「摸家底」,進一步挖掘林業文化特色,宣傳生態保護理念,增強全社會愛綠護綠意識。
古樹:「老壽星」羅漢松曾經歷長沙會戰
古樹,是指樹齡在百年以上的樹木;名木是指珍貴、稀有、具有重要紀念意義或歷史、文化、科學價值的樹木。
古樹名木聯結歷史與未來,是有生命的「活文物」,也被稱為「綠古董」。
首先我們來看兩棵長沙古樹界的「老壽星」——
麓山寺前的這棵羅漢松樹齡有1500年
這棵站立在嶽麓山麓山寺外的千年羅漢松剛勁挺拔,是長沙市區樹齡最長的古樹。
「樹齡最大的一株羅漢松六朝時代就有了,又名『六朝松』,是嶽麓山植物界的元老,彌足珍貴。」嶽麓山風景名勝區工作人員介紹,羅漢松因種子似頭狀,鑲嵌在肥大鮮紅的種託上,宛如披袈裟的羅漢,故得名「羅漢松」。
「這兩棵羅漢松,一棵樹齡為1500多年,另一棵為520年,均為一級保護古樹名木。」1939年至1942年長沙會戰期間,日本侵略者轟炸長沙,千年古剎麓山寺被炸毀,而寺前的羅漢松卻安然無恙。
不過,「六朝松」和「樹王」相比又是小老弟了。在瀏陽小溪河畔,有一棵樹齡1900年的古羅漢松,枝繁葉茂,形態優雅,是當地一道靚麗的風景。
小河羅漢松是十大「湖南樹王」之一
這棵「身高」14米、「腰圍」1.49米的羅漢松虯枝盤曲,冠蓋如傘,古樸雄奇。經湖南省野生動植物司法鑑定中心鑑定,這棵羅漢松樹齡約1900年,是湖南省壽命最長的羅漢松、古樹名木中的「鼻祖」。
2017年,在全省尋找「湖南樹王」評選活動中,小河羅漢松成為十大「湖南樹王」之一,是全省甚至全國同物種中當之無愧的「樹王」。如今,古羅漢松所在地建成了村級公園,成為孩子們嬉戲的樂園、大人們休憩的寶地。
現狀:6040株古樹名木承載鄉愁記憶
長沙是一座有著3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優越的自然條件,加之前人的精心養護,保存了一批古樹名木,這些「綠古董」是長沙3000年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2019年實地調查和分析,長沙市共有古樹名木6040株,分屬48科87屬129種,其中樟樹2449株、楓香樹1248株、馬尾松391株,三類樹種合計4088株,佔所有古樹名木的67.68%。
其中,千年以上古樹有22棵。
嶽麓山雲麓宮的千年銀杏。鄒麟 攝
「保護一棵古樹,和新栽一片森林一樣重要。」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古樹名木不能僅用經濟價值衡量,它們還承載了生態價值,更寄託著人們的鄉愁。它們既是自然遺產,也是人文遺產。
嶽麓山上古樹眾多。鄒麟 攝
整體而言,長沙古樹名木後備資源充足,但古樹名木長勢一般,正常株5645株,佔比93.46%,有些古樹遭受過災害侵擾。
「樹齡100年以上,已到自然成熟階段,樹木自身衰老,生命力減弱。」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自身衰老,自然災害、人為活動以及病蟲害及鼠害等因素也會給古樹名木的生長帶來威脅。
長沙古樹名木保護任重道遠,管理水平有待完善,管護技術有待提高,保護意識有待加強,生長環境有待整治。
保護:為大自然的「活化石」貼上「身份證」
就像人需要做人口普查一樣,古樹名木也需要做普查。古樹名木資源普查是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的基礎性工作。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長沙歷經多輪古樹名木普查。尤其是近年來,長沙利用GPS等技術,對古樹名木進行了精準定位,對全市古樹名木登記造冊、建檔立卡,構建起古樹名木大數據,實行網絡化管理,為大自然的「活化石」貼上「身份證」,撐起「保護傘」。
道哥了解到,此次普查所指的「古樹後備資源」是樹齡在80-99年的樹木。普查工作從今年10月開始,至明年11月結束。
道哥希望,所有的古樹名木都有更好的生長環境,並得到更好地保護。
來源:長沙道
來源:文旅長沙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