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懷如壩,壯號大洲」「大洲無愧,哺大千學畫於東城」……這是「巴蜀鬼才」魏明倫在《大洲廣場賦》中的描述,其中,「大洲」所包含的紀念意義鮮為人知。
大洲廣場位於內江城區的沱江邊,這裡原是一片灘涂地,因滾滾沱江衝積而成,俗稱「大洲壩」。「大洲壩」亂石嶙峋,河面波光粼粼,夕陽西下,銀色蘆葦迎風搖曳,景色十分優美,在明朝中葉便被譽為「川中十景」。
廣場始建於2000年初,歷時3年建成,呈星月形,東西長1100米,佔地面積18.3萬平方米;其園林風格融貫中西,粗獷豪放中透出端莊秀麗,廣場綠化面積達13.1萬平方米,僅喬灌木就達79個品種35.6萬株,成為了內江城區最大最美的植物生態園區。
廣場在2003年11月落成後,定名為「大洲廣場」。內江市中區文管所所長萬立新說,取名「大洲廣場」,主要是紀念一位內江籍先賢——明朝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趙貞吉。
趙貞吉,字孟靜,號大洲,內江市中區人,28歲考中進士,明隆慶年間以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學士,當上了宰相。據《明史趙貞吉傳》記載,他有通達古今的才幹,又有報效國家的宏願,以博學聞名於世,是一位傑出的理學大家。因性情耿直,與奸相嚴嵩不和,被免官回內江後聚徒講學,為「文化內江」留下了豐厚的文化財富。內江曾經的「大洲壩」、「大洲中學」等,均表達了內江人懷念趙大洲之意。
目前,大洲廣場年均人流量達800餘萬人次,已發展成為集休閒、健身、娛樂、觀光、集會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城市中心廣場,曾被評為四川省「十大優秀文化廣場」。
陳志強 本報記者 張明海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