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家上市券商業績大排行!頭部券商位次如何排?

2020-12-05 網易財經

(原標題:40家上市券商業績大排行!頭部券商位次如何排?四大分業務誰是統領江湖者?收入結構又有何新格局)

財聯社(北京,記者高雲)訊,包括即將上市的中金公司,40家上市券商在10月底前公布了前三季度業績,多數券商實現大豐收。

今年前三季度,40家上市券商實現淨利潤1204.68億元,中信證券以126.61億元高居榜首。上市券商淨利同比增速均值高達44.41%,天風證券同比增速最高達262.34%,中信建投「大象起舞」今年前三季實現淨利潤74.91億元,同比增速為96.11%。

哪些業務支撐了上市券商的優秀業績?40家上市券3818.24億元總營收中,經紀業務收入866.52億元,佔比22.69%;投行業務收入403.77億元,佔比10.57%;資管收入280.03億元,佔比7.33%;自營業務收入1125.11億元,佔比29.47%。

各項業務表現來看,40家券商經紀業務今年前三季增速均值高達45.77%,上市券商投行業務平均收入超10億元;資管業務分化明顯,超7成券商未達到平均水平;自營業務增速方面,中信建投是40家上市券商中唯一一家同比增速翻倍券商,同比增速為104.06%。

(中金公司將於11月2日在上交所上市)

中信淨利潤高居榜首,建投淨利潤翻倍

截至10月31日,39家A股已上市券商以及將於下周一上市的中金公司,總計40家上市券商今年前三季業績數據已經全部披露。

從淨利潤榜單來看,40家上市券商實現淨利潤1204.68億元,中信證券以126.61億元淨利高居榜首,若未進行高達50.27億元的資產減值,數據更為可觀。

淨利潤在80億元到90億元之間有4家券商,分別為國泰君安、華泰證券、海通證券、廣發證券,前三季淨利潤分別為89.52億元、88.39億元、85.02億元、81.40億元;淨利潤在50億元到80億元之間的5家券商分別為中信建投(74.91億元)、招商證券(72.71億元)、申萬宏源(65.29億元)、中國銀河(56.51億元)、國信證券(54.74億元)。

增速方面,40家上市券商同比增速均值為44.41%,天風證券以同比增速262.34%高居榜首,前三季實現淨利潤7.02億元;此外,同比增速接近或翻倍的包括華林證券(116.08%)與中信建投,增速超過50%的還包括國金證券(78.41%)、中金公司(55.81%)等13家。

特別是中信建投,前三季淨利潤整體「既大又快」,今年前三季實現淨利潤74.91億元,同比增速為96.11%。

與券業整體業績向好大方向不同的是,有3家上市券商今年前三季淨利潤下滑,且居於上市券商淨利潤排名末位,分別是國聯證券、太平洋、中原證券,前三季淨利潤分別為4.59億元、0.99億元、0.87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3.92%、-75.25%、-70.13%。

太平洋證券表示,公司的經營狀況及各業務盈利情況與證券市場緊密聯繫,受到證券市場環境複雜多變的影響,報告期內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大幅減少,預計全年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可能與上年相比將發生較大變化。

營收規模方面,今年前三季度,40家上市券商營收總規模為3818.24億元。

今年前三季營收前十名分別為中信證券(419.95億元)、海通證券(282.54億元)、國泰君安(257.37億元)、華泰證券(243.36億元)、申萬宏源(214.79億元)、廣發證券(214.12億元)、中國銀河(180.81億元)、招商證券(179.03億元)、中金公司(168.01億元)、東方證券(160.51億元)。中信建投(158.59億元)則被即將上市的中金公司擠出上市券商營收前十。

營收增速方面,40家上市券商同比增速均值為31.09%,紅塔證券同比增速最高,前三季營收同比增161.40%,營收規模為33.71億元;增速緊隨其後的是長城證券(83.24%)、浙商證券(72.61%)、華林證券(70.78%)、中信建投(63.55%)、國金證券(62.82%)、國元證券(57.26%)、中國銀河(50.13%)、中金公司(50.09%)。

此外,三家券商營收規模出現下滑,東北證券(50.78億元)、山西證券(27.03億元)、太平洋(7.98億元),同比增速下滑幅度為-18.72%、-37.89%、-43.22%。

哪些業務支撐業績高增長?自營成為第一貢獻業務

整體來看,自營業務貢獻最大,經紀業務貢獻度次之,投行、資管貢獻度排名第三、四。

具體來看,40家上市券商3818.24億元營業收入中,經紀業務收入866.52億元,佔比22.69%;投行業務收入403.77億元,佔比10.57%;資管280.03億元,佔比7.33%;自營業務收入1125.11億元,佔比29.47%。

40家券商自營業務收入比均值為28.40%,16家券商的自營收入比超過30%,其中,中金公司與紅塔證券自營收入比最高,分別為57.88%、53.55%。

40家券商經紀業務收入比均值為24.40%,9家券商經紀業務佔比超過三成,包括方正證券、太平洋、長江證券、華西證券、中泰證券、國信證券、中國銀河、華林證券、國聯證券,其中方正證券經紀業務收入比高達55.25%,太平洋的經紀業務收入比高達45.93%。

投行業務方面,五家券商投行業務收入佔比超過兩成,分別為國金證券(28.33%)、中信建投(24.88%)、東興證券(24.05%)、天風證券(22.03%)、中金公司(20.06%)。

資管業務方面,五家券商資管業務收入佔比較高,分別為中銀證券(24.14%)、第一創業(24.09%)、廣發證券(21.97%)、財通證券(19.43%)、天風證券(17.94%)。

經紀業務全面爆發,上市券商增速平均值高達45%

今年前三季度,券商經紀業務集體爆發,40家上市券商中21家券商收入超過10億元,該收入超過50億元的有中信證券(85.35億元)、國泰君安(64.96億元)、中國銀河(56.16億元)、招商證券(51.10億元)、廣發證券(50.14億元)。

從經紀業務增速來看,40家券商該業務增速均值高達45.77%,其中14家券商該業務增速超過50%,華林證券同比增速最高達70.84%,興業證券、招商證券、東方證券、中信建投前三季經紀業務增速超過60%。

投行:浙商投行收入增逾兩倍,廣發投行收入下滑超三成

上市券商今年前三季投行收入未出現集體增長情形,頭部券商出現大幅增長,而多家小券商則出現下滑。

今年前三季,40家上市券商投行業務總收入403.77億元,平均收入為10.09億元,未達到平均線的上市券商佔比72.50%,即29家上市券商未達均值,前五家券商投行收入佔40家上市券商的45.62%。

投行收入靠前的前五家券商是中信證券(44.93億元)、中信建投(39.45億元)、海通證券(38.69億元)、中金公司(33.70億元)、華泰證券(27.46億元),同比增速均超過50%,其中華泰證券總比增速高達128.72%。

從投行收入增速來看,浙商證券增速最高達202.45%,同比增速翻倍的包括國金證券(172.08%)、太平洋(150.73%)、華泰證券(128.72%)、興業證券(125.70%)、華林證券(121.66%)、財通證券(116.20%)。

此外,6家券商同比增速出現了下滑,包括中泰證券(-6.37%)、西南證券(-10.51%)、南京證券(-17.49%)、長城證券(-28.90%)、廣發證券(-33.25%)、東北證券(-36.76%),前三季投行收入分別為7.68億元、1.95億元、2.12億元、2.81億元、5.94億元、1.55億元。

上市券商資管業務分化,西部證券等12家券商增速下滑

上市券商資管業務向頭部券商集中化明顯,40家上市券商實現資管收入280.03億元,均值為7億元,30家券商未達到該水準,其中西部證券資管收入僅943.91萬元。

今年前三季度,7家券商資管收入超過10億,包括中信證券(53.94億元)、廣發證券(47.05億元)、華泰證券(25.31億元)、海通證券(23.85億元)、東方證券(17.76億元)、國泰君安(11.81億元)、光大證券(11.09億元)。

從資管收入增速角度來看,華安證券同比增速最高達188.76%,但規模較小,華安證券前三季資管收入2.07億元;此外,12家券商資管收入增速超過三成,廣發證券與海通證券資管業務現「大象跳舞」,資管收入規模與增速均不可小覷,兩家券商資管業務的而收入增速分別為65.23%、47.25%。

此外,多達12家券商資管業務增速下滑,中原證券、西部證券同比小增速下滑超五成,興業證券、華林證券同比增速下滑超四成,方正證券、長城證券、西南證券增速下滑超兩成。

上市券商自營業務有增有降,中信建投是唯一一家增速翻倍券商

今年前三季度,40家上市券商自營收入1125.11億元,自營收入前十的券商分別為中信證券(158.76億元)、中金公司(97.25億元)、華泰證券(81.24億元)、海通證券(80.04億元)、國泰君安(64.07億元)、廣發證券(62.75億元)、中信建投(60.85億元)、申萬宏源(50.37億元)、招商證券(48.98億元)、興業證券(40.47億元)。

從自營收入增速水平來看,中信建投是40家上市券商中唯一一家同比增速翻倍券商,同比增速為104.06%,此外,中金公司、國元證券、華林證券增速也比較高,增速分別為89.48%、88.23%、79.01%。

此外,12家券商自營業務增速下滑,其中太平洋下滑幅度最大,高達-85.78%,方正證券同比增速也比較大,高達-60.64%。增速下滑幅度較大的券商還包括中銀證券(-24.02%)、長江證券(-24.43%)、西南證券(-24.92%)、中泰證券(-34.38%)、光大證券(-34.50%)、中原證券(-46.27%)。

本文來源:財聯社 責任編輯:王曉武_NF

相關焦點

  • 上半年券商業績排名出爐!頭部券商繼續領跑
    隨著各大券商半年報的陸續披露,上半年的業績排名也已新鮮出爐。中證協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134家券商合計營收、淨利均實現雙位數增長,頭部券商的集聚效應也進一步增強。近日,證券業協會向券商下發了《證券公司2020年上半年經營業績排名情況》,對134家券商未經審計經營數據進行了統計排名。從排名情況看,券商行業馬太效應繼續增強,頭部券商繼續保持行業領先地位。其中,中信證券在營收、淨利上均排名第一。
  • 前三季哪家上市券商最賺錢?四季度券商板塊如何布局?聽聽專家怎麼說
    10月16日晚間,滬深兩市29家上市券商9月份月報已全部發布完畢,由此獲得前三季度主要證券公司經營業績情況。東方財富Choice統計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國泰君安以144.23億元的營業收入位居榜首,而華泰證券以69.02億元的淨利潤成為前三季度最賺錢的上市券商。
  • 133家券商上半年25項指標排名出爐
    證券行業上半年25項指標大排名來了。券商中國記者獲悉,證券業協會近日向券商下發了《證券公司2020 年上半年度經營業績排名情況》,對133家證券公司未經審計經營數據進行了統計排名,雖然是初步統計數據,但依然可以讓市場一窺各券商上半年的業績情況。
  • 首批6家券商「豐年」業績亮相 投行、自營業務發力
    來源:時代周報時代周報記者 盛瀟嵐一年一度的年報披露季雖未正式拉開帷幕,但隨著部分上市公司披露旗下金融機構未經審計的財務報表,部分券商2020年經營狀況已先行浮現,為「豐收年」預熱。上述6家機構多為中小型券商,營收和淨利潤兩項指標均實現大幅增長,行業盛況可窺一斑。具體來看,各家券商創收業務不盡相同,有的重在經紀業務;有的重在投行業務等。2020年,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深化,市場交投活躍程度大幅提升,政策禮包不斷,這些都為券商帶來了可喜的業務增量。安信投資收益增速快安信證券的業績增長主要得益於經紀業務和自營業務驅動。
  • 券商業績有多好?首份年報出爐!這家券商淨利33億大增五成
    來源:東方財富網原標題:券商業績有多好?首份年報出爐!這家券商淨利33億大增五成 來源:券商中國證券業首份年報來了!春江水暖鴨先知。1月14日晚間,國投資本披露的旗下安信證券的2020年未經審計業績成為證券行業首份年報,安信證券全年營業收入94.2億元,同比增長24.11%;淨利潤32.6億元,同比大增五成。
  • 大金融板塊逆勢崛起!券商真龍頭四大特徵凸顯 如何挑選基金參與?
    對於投資者而言,在券商板塊40餘只個股中選擇合適的投資品種並非易事,如何操作也更是關乎錢袋子。事實上,即使同樣是券商股,不同個股之間漲跌幅也差距巨大。券商股有所表現的前提是股市活躍,證券業指數通常與市場同步或稍早一點。而在下滑趨勢的反抽中,券商股超額收益較少且難以把握。券商股龍頭漲幅往往大幅超越行業平均,投資者可以借道跟蹤證券龍頭指數的基金進行布局。
  • 上市券商1月業績遭寒流!有行業「老兵」營收淨利雙雙跳水逾70%
    原標題:上市券商1月業績遭寒流!有行業「老兵」營收淨利雙雙跳水逾70%,有公司淨利逆勢大增兩倍 摘要 【上市券商1月業績遭寒流!
  • 龍頭券商概念大熱 行業首隻龍頭券商ETF開賣
    特別是衍生品業務處於擴容前夕,更令龍頭券商的成長邏輯確立。2018年和2019年是行業大起大落的兩年,往後看行業大概率進入相對平穩的階段,這個時候龍頭券商的優勢會逐步凸顯,行業的集中度也有望進一步上升。行業集中度提升的必然結果是盈利分化加劇。
  • 越聲理財:券商股迎多重利好 頭部券商最為受益
    昨日市場最引人矚目的無疑是券商板塊。在大盤延續上日尾盤殺跌跌破3000點,券商板塊再度挺身而出,充當了股指的做多主力軍,帶動滬指創了本輪行情新高。券商板塊指數放量大漲逾5%,成功突破了今年5月以來的箱體,行業龍頭中信證券以及方正證券、國投資本三隻券商股漲停,中信建投、東興證券、海通證券等個股大漲逾5%。對於券商板塊,後期仍具備投資機會,具體理由如下:首先。行業受益資本市場改革密集落地。
  • 2019券商財富管理轉型大數據出爐:三大維度看頭部轉型,2020這一...
    財聯社(上海,記者 黃一靈)訊,財富管理又一年,在過去的2019年中,各大券商財富管理轉型進展如何?2020年又將如何重點部署?近日,隨著2019年報的披露,券商財富管理轉型的打法和布局已經逐漸浮出水面。
  • 兩個中信併購猜想 航母級券商:空穴來風,還是大勢所趨?
    來源:華夏時報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兆寰 北京報導近日,一則頭部券商併購的傳聞驚擾A股,雖然隨後兩家上市公司相繼發公告澄清,但風波卻並未平息。「公司闢謠市場還是在進行追逐,可見對於航母級券商的期待很大。」一北京上市券商非銀研究員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傳聞並非空穴來風。近期無論是金融委還是國務院發布的相關政策都在力挺資本市場的重要性,在金融對外開放的背景下,航母級券商是大勢所趨。不過,《華夏時報》總編輯、著名財經評論家水皮認為:「且不說傳聞真實性如何,即便是兩個個股真的合併又能解決什麼問題呢?
  • 去掉「濾鏡」,還原「二八法則」下的券商年終獎
    於券商而言,年終獎發放與公司業績掛鈎,在2019年迎來業績「大豐收」之下,獎金水漲船高也值得期待。作為一種重要的員工激勵機制,近期一則券商「天價年終獎」的消息引來市場關注,那麼,券商真實年終獎金發放情況如何?為此,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業內多位來自券商前中後臺的從業人員,還原券商行業真實年終獎。01年終獎隨業績水漲船高可期歲末年初,年終獎的話題熱度升溫。
  • 「券業場」券商最新分倉排名!佣金半年暴增53% 中信蟬聯冠軍滬上...
    今年上半年,券商分倉佣金總收入56.57億元,較2019年同期漲幅高達52.76%。去年券商分倉佣金總收入為76.8億元,這意味著,今年半年時間即完成了去年3/4的業績。 具體來看,中信證券上半年分倉佣金收入4.18億元,同比增漲63.25%,,再次坐穩冠軍寶座。
  • 券商股在悄悄拔尖,想著驚豔所有人
    值得一提的是中金公司自從11月2日上市以來,股價持續拉升,今日盤中觸及漲停,達到69.25元/股,再創新高,截至11月30日收盤,中金公司股價報65.19元,總市值3146.89億元,在上市券商股中排名第三。
  • 18家合資券商設立待審 橫琴海牛證券「消失」 上半年合資券商八成...
    上半年7家合資券商共實現淨利潤13.19億元,中金公司佔86%  ■本報實習生 王思文     自2015年8月份起,證監會重啟證券公司設立審批工作已有兩年。在金融改革大背景下,券商的設立申請不斷提速,合資券商不斷加速發展。
  • 多重積極因素共振 券商板塊再度拉升
    政策面: 2019年資本市場改革紅利頻出,本輪改革不僅增厚券商業績,更在於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引入並留住中長期資金,提升股權融資規模,有利於提高資本市場活躍度;情緒面:中美貿易達成第一階段協議,貿易摩擦進入緩和階段,情緒面主要抑制因素暫時消除;經濟面:本次企業去庫存接近尾聲,2020年有望進入補庫存周期;資金面:北上資金持續淨流入,外資看多A股信號明顯,疊加近日A股成交額明顯放大,投資者產生市場向好預期
  • 券商系第14張公募基金管理牌照獲批 多家券商仍在排隊申請
    券商擁有公募基金管理牌照後,無疑將受益於居民儲蓄的轉移。  國泰君安資管   獲公募基金管理人資格   2021年1月3日晚間,證監會核准國泰君安全資子公司國泰君安資管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資格。  此前,不少頭部券商受制於「一參一控」政策的限制,無法申請公募基金牌照。
  • 券商開路,指北星辰
    個股上漲2516家,下跌1384家,多頭收復昨日失地。北向資金淨買入84.45億,淨流入120.17億,昨天內資出貨外資就低位購入,今日更是加大馬力,給A股牛市築基添瓦。 行業板塊方面66個行業中只有9個下跌的,漲幅較大靠前的證券+4.73%、造紙+4.51%、國防軍工+3.97%、試聽器材+2.95%、醫藥商業+2.49%。
  • 12家券商「地板價」承銷被約談:「看門人」何時告別低價誘惑?
    作者 | 雷晨來源 | 債市觀察0112家券商因低價承銷被約談1月14日晚間,證券業協會在官網發布了一則消息,猶如一記重拳砸向備受關注的券商「地板價」承銷債券現象。消息稱,證券業協會1月12日同證監會債券部、機構部對12家涉嫌低價競爭的券商進行了現場約談。
  • 富途控股李華:線上投資加速券商科技轉型
    目前,各券商陸續發布了二季報,上半年各大券商都賺得盆滿缽滿。而聚焦線上的科技型券商在今年上半年表現格外亮眼,各項數據也遙遙領先。這一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如何在今年的市場行情中脫穎而出?對此,時代財經近日專訪了富途控股創始人、董事長、執行長及技術委員會主席李華。富途控股創始人、董事長、執行長及技術委員會主席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