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會記住一個十六強的選手,除非他年年十六強。」
LPL賽區的觀眾常常用這句話來揶揄Doublelift在世界賽的表現。在北美呼風喚雨撒豆成兵的大師兄,每每到了S賽就退化成軟腳蟹,屢次止步小組賽。
從S1到S10,十年來,面對接踵而來的挫折、打擊、變故和失敗,他一次次奮起,又一次次跌倒。論最強,他從來就排不上第一;但若是論最堅強,卻無人出其右。
羅曼羅蘭在《米開朗基羅傳》裡曾經寫過這麼一句話: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識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而大師兄的經歷則完美詮釋了這句話的內核。
在召喚師峽谷,他是LCS賽區屢敗屢戰的第一ADC;在評論席,他是騷話頻出的解說嘉賓;在採訪鏡頭前,他是留下無數經典的垃圾話之王。
在他身上你能看到東方人努力勤勉不畏艱險的特質,也能看到西方文化對他幽默和狂妄性格的塑造。各種因素混合到一起,呈現出了一個個性鮮明又極具人格魅力的Doublelift。
一、偏執的電競夢
Doublelift本名彭亦亮,1993年7月出生於美國加州。早在小學時期,《星際火狐》和《黃金眼》兩款經典著作讓他對遊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在擁有了電腦之後,《暗黑破壞神1》和《星際爭霸》又成了他在PC遊戲上的啟蒙老師。
2009年,當《英雄聯盟》問世之後,彭亦亮展現了異於常人的遊戲天賦,沒用多久他就打進了美服前百。2011年的5月,還在念高中的他以兼職選手的身份加入了一支名為Epik Gamer的隊伍,並且隨隊出徵6月份位於瑞典小城的S1全球總決賽。
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的開端,沒有豪華的場館,沒有聚光燈傾瀉的舞臺,也沒有狂熱的粉絲,稀稀落落的座位上坐著零星的觀眾。這就是莽荒年代電競賽事的真實寫照。
八支歐美隊伍齊聚延雪平,而此時的Doublelift還只是一名輔助選手,招牌英雄是機器人。在勝者組的半決賽裡,雖然Epik被當屆冠軍FNC橫掃,但打出8/4/17數據的機器人還是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敗者組輸給TSM之後,他的第一次世界賽之旅以第四名的成績告一段落。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起點也是他之後9年職業生涯再未涉足的至高點。
從瑞典回國後,他愛上了這個舞臺。當他向家人說出自己的電競夢時,家庭觀念保守的父母堅決不同意,只有哥哥支持他。為了斷絕他的想法,父母把彭亦亮逐出家門。99.9%人遇到這種情況可能就服軟了,可他偏偏就是那0.1%。
在朋友的接濟下,他勉強有了容身之所。朋友家那張小小的沙發,陪他度過了一段艱難的歲月,也見證了他從學生到電競選手的真正轉變。
那段寄人籬下的日子,他在召喚師峽谷披星戴月。瘋狂的練習讓「Doublelift」「Triplelift」「Pentalift」等諸多帳號佔據了美服前十。2011年11月,在HotshotGG的邀請下,年滿18歲的他以ADC的身份加入了CLG戰隊。屬於Doublelift的電競故事,就此拉開了新的篇章。
二、成為「幻神」之前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也沒有人可以輕鬆成為幻神。
在職業生涯的頭三年,Doublelift並未展現出「北美幻神」的特質。S2時期,「北美邪教」TSM是CLG難以逾越的一座大山。而到了世界賽,他們又和IG以及同屆亞軍AZF分到了同一組,其結果是小組賽便草草出局。
儘管隊伍的成績不理想,但2012年卻也是他聲名鵲起的一年。在年底的IPL5上,他在短短的兩天時間裡面對三支不同隊伍拿下了3個「五殺」。操作細膩、對線紮實、敢打敢拼的他一躍成為北美人氣最高的ADC之一。
隨後的2013和2014年,韓國賽區正式崛起。S3初出茅廬的Faker以及SKT拉開了韓國戰隊統治S賽的序幕,而S4群星閃耀的三星十子更是讓其他賽區變得黯淡無光。這兩年CLG的成績一度滑落到LCS賽區的中遊水平,而Doublelift也只能坐在解說席上指點江山。
雖然沒有參加S賽,但他卻以另一種方式走進了LPL觀眾的視野。在2013年全明星賽上評價北美賽區的其他ADC選手時,Doublelift留下了一句經典垃圾話:
I'm the greatest. Everyone else is just trash.(我是最強的,其他人都是垃圾)
這句話與《破壞之王》中「斷水流大師兄」的臺詞如出一轍,從此「大師兄」就成為了他的新綽號。
經歷了兩年的低迷之後,2015年的夏天,臥薪嘗膽許久的大師兄和這支CLG終於迎來了夢寐以求的時刻。在LCS的決賽上,五殺的金克斯轟碎了TSM連莊春夏兩冠的美夢,將隊史第一個聯賽冠軍收入囊中的同時,還獲得了重回世界舞臺的機會。也就是在這時,大師兄的「十六強魔咒」悄然啟動了。
眾所周知,S5是LPL賽區「最有希望」的一年。其實有同樣錯覺的,還有LCS賽區。S5的分組對CLG來說簡直是上上籤,他們和KOO Tiger、閃電狼以及巴西外卡PNG戰隊一同被分到了A組。但全隊糟糕的發揮讓他們連續輸給了閃電狼和PNG,最終無緣八強。
帶著賽區的熱切期盼,最終卻鎩羽而歸,希望與失望的巨大落差所誕生的輿論海嘯淹沒了這支隊伍。身為CLG的明星選手,大師兄難辭其咎,連當初發掘他的伯樂也在社交媒體影射他。於是大師兄在世界賽後離開了CLG,轉投TSM。
在他把CLG隊服扔進垃圾桶的那一刻,那個統治LCS的「北美幻神」登基了。
三、逃不掉的魔咒
2016年夏天,大師兄帶領TSM在半決賽零封復仇CLG,時隔一年再次捧起象徵英雄聯盟北美聯賽至高榮譽的獎盃。
然而又一次以一號種子身份進入世界賽的大師兄不過是在他的履歷上輕描淡寫地加了一個:十六強。其實小組賽期間TSM也並非毫無機會,第一周2勝1負掌握出線主動權;第二周面對SSG時中期打了一波0換3,只要順勢拿下大龍就能輕鬆終結比賽,但大師兄超神的盧錫安一波上頭操作讓TSM前功盡棄;隨後就是生死局再輸RNG再次止步小組賽。
敢打敢拼的風格讓大師兄吸粉無數,但過於自信不夠穩健的打法偶爾也會招致比賽失利的反噬。
S6之後,23歲的他宣布休假。對一名即將步入暮年的職業選手來說,這不免讓人聯想到「退役」。不過隨著新賽季的硝煙瀰漫,觀眾很快就打消了這個疑慮。在17年春季賽的收官階段,玩了小半年的大師兄火線復出幫助TL完成保級。
夏季賽他重新回到TSM戰隊。休息了半年的大師兄依舊無人能擋,他們又一次以LCS一號種子的身份挺進S賽,並且留下了又一句經典:既然夏季賽打得好就能去世界賽,為什麼還要打春季賽呢?
儘管大師兄在北美意氣風發,但到了世界賽的舞臺又是另一番光景。S7和S6是如此的相似:第一周2勝1負,第二周節節敗退,加賽被歐洲瘋兔鬧了個底朝天,大師兄無奈飲恨。
S7之後他再次被隊伍拋棄。渴望證明自己的大師兄加入了一支有著「LCS阿森納」之稱的TL戰隊。TL經常能闖進季後賽,但卻一直摸不到LCS決賽的地板。
而大師兄的加入如同闖入瓷器店的公牛,給TL注入了意想不到的活力。他們在季後賽首輪橫掃C9,次輪3:1暴打EchoFox,隊史首次闖進LCS決賽。季後賽模式的大師兄發揮無可挑剔,7場比賽拿下了44/2/34的完美數據。但在距離決賽只有7天的時候,變故毫無徵兆的降臨了。
這場變故讓大師兄的原生家庭支離破碎,而他也不得不暫時離隊。沒有人知道他在這些天經歷了怎樣的悲痛,大家只看到7天之後一個魁梧而又熟悉的身影站到決賽場上,乾淨利落地橫掃了對手,捧起了這個屬於春天的榮耀。
夏季賽TL勢不可擋再添一冠。只不過在世界賽上,他連續三年以3-3的方式折戟小組賽。
一年後,他再次完成一年兩冠的壯舉,其中春決他更是以FMVP的身份帶領隊伍完成讓二追三的超級翻盤。只不過當說起2019年時,人們對大師兄的印象更多還是停留在S9小組賽生死局上,那個「血條消失術」下的背景板,以及跨不過去的八強賽門檻。
2020年初,表現不佳的Doublelift再次深陷輿論漩渦,關於他的負面新聞遍地開花。之後他被俱樂部踢給了老東家TSM。餘威尚存的北美幻神在夏天喚醒了肌肉記憶,用季後賽敗者組「一穿五」的方式宣告自己才是北美的唯一真神。
只是關於老將遲暮的故事大多都是以悲劇收場。世界賽之旅未嘗勝績,TSM早早失去了出線的資格。似是冥冥中的安排,會幾句蹩腳上海話的大師兄,最終選擇把自己的職業生涯的終點,留在了上海灘。
四、北美傳奇
天下風雲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
從S1到S10,他八奪北美聯賽冠軍,是北美英雄聯盟的圖騰和豐碑。從2011年到2020年,從瑞典延雪平到中國上海灘,他花了十載春秋跨越大半個地球,卻難以跨過小組賽和八強賽的方寸之地,八進世界賽卻始終觸碰不到世界冠軍。
夢想的旅程,開始於18歲的夏天,一路跌宕起伏,一路驚心動魄,榮譽加身又屢敗屢戰。從稚氣未脫的孩子一路成長為獨當一面的男人,爾後在27歲秋天的午後迎來夢醒時分。歲月沒有在他的臉上留下太多痕跡,亦如他那顆嚮往榮譽、永不服輸的心。
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即便是五年來,他每天訓練14個小時卻還是輸掉了所有重要的比賽。哪怕是十年裡,他始終沒能做到小組出線。
疏鍾送落輝,倦鳥催歸翅。沒有人可以永遠18歲,但永遠有人18歲。
看著舊王退位新王加冕,看著熟悉的名字和身影一個個離去,退役也許是個體面的選擇。
沒有世界賽成績或許是他人生中難以磨滅的遺憾。但在成績之外,他那十年如一日的堅持、那百折不撓的堅韌、那一往無前的奮進以及那愈挫愈勇的樂觀精神都將在英雄聯盟的長河裡熠熠生輝,成為後輩的一座燈塔、一盞明燈。
若干年後,當我們說起Doublelift時,或許我們記不清他拿了幾個北美冠軍幾個十六強,記不住他的高光時刻。但那股不服輸的勁,那些直擊人心的話,難以隨年華逝去,而只會在人們飄零的記憶中被時常想起。
So why do you come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