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學研究中,人格測量的主流方法包括訪談和調查問卷。訪談需要經過嚴格訓練的人格心理學研究者與個體進行對話,在個體積極配合的情況下獲取個體的人格信息。訪談法能夠靈活地照顧到個體的差異,並且能夠應對特殊情形。但是,訪談法難以廣泛使用,因為它必須依賴優秀的專業測評人員才能進行。調查問卷方法需要個體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回答問卷上的問題,然後根據答案的分數對應到相應的人格特質中。調查問卷的優點是易於管理和應用,容易推廣,答案分數的計算方法客觀,並且可以直接獲取檢測對象的回答。但是調查問卷的局限性也很明顯,測驗對象可能對自身並沒有深入的了解,在回答問題時他們可能會嘗試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也可能會嘗試根據自己的期望和願望作答,所以很難得知他們在完成調查問卷時是否精神集中和足夠謹慎。儘管存在主觀性等局限,調查問卷仍然是心理學目前普遍採用的方法。
以大五人格為例,研究者相繼編制出了許多不同類型的調查問卷。其中一些問卷經過研究者的不斷驗證,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和適用性,能夠廣泛應用於實際生活中,比如人力資源管理等場景。根據問卷題目呈現的形式,可以將這些問卷分為語句自陳式、詞彙核檢表式和圖片非言語式。在直陳式問卷中,每個題目均採用了自我描述性的句子或者短語來呈現。比如,「我認為我自己喜歡與他人合作」。
NEO-PI就是最早編制的自陳式大五人格問卷,總共包含了181道題目。由於該測驗題目量多,測試所需時間過長,因此科斯塔(Costa)和麥克雷(McCrae)在確保儘量覆蓋各個維度和信效度的前提下,編寫了只有60道題目的簡版NEO-FFI。詞彙核檢表式問卷的每道題目由兩個意義相反的形容詞組成,受測者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在兩個形容詞中直接選擇一個分數。比如,在測試隨和性維度的題目中,一組形容詞的一極是「友好」,另一極是「冷淡」,受測者需要在兩極之間的5點量表上打分。比較典型的詞彙核檢表式問卷有戈德堡提出的TDA叫和霍華德(Howard)與麥地那(Medina)提出的BFLQ。
為了消除語言文化因素在人格測驗中的影響,研究者也在努力構建非言語式的大五人格測驗問卷。比如FF-NPQ就是一種圖片式的問卷,問卷中的每道題目就是一張圖片,圖片往往描繪的是某個人物在一個具體情境中表現出某種與其人格特質相關的特定行為。測試中,要求受測者在觀看圖片時,假定自己是這個圖片裡的中心人物,然後對自己做出該人物行為的可能性從「非常不可能」到「非常可能」進行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