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張丹/王非等發布基於腦電的大五人格測量方法

2021-01-10 腦科學君

來源:清華大學心理系

人格測量是指根據具體的規則使用對應的測量工具對個體內在特徵進行定量描述的方法,在心理學實踐應用中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隨著生物信號傳感技術的進步和機器學習算法的發展,大量研究開始關注自動化人格測量方法。基於人格認知神經科學的發展以及神經信號的客觀優勢,利用神經信號進行自動化人格測評的研究方向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我系張丹、王非聯合研究團隊從個體的情緒腦電響應角度出發,運用腦機接口與機器學習方法提取個體情緒腦電響應特徵,設計並實現了可預測個體大五人格特質的自動化腦電測量方法,相關研究成果近日被神經計算和情感計算領域國際知名期刊Neurocomputing(影響因子4.438,JCR Q1)和IEEE Transactions on Affective Computing(影響因子7.512,JCR Q1)接收。

圖1: 基於腦電的大五人格測量結果,Neurocomputing期刊論文研究結果

發表在Neurocomputing期刊的研究工作記錄了66位被試觀看28段情緒視頻時的腦電響應,通過腦機接口與機器學習方法挖掘高維度腦電數據中的人格相關特徵,實現了腦電模型所得人格得分與自評人格得分的相關性在五個人格維度上達到0.71-0.86之間。

圖2: 基於腦電的大五人格測量方法,以中文情緒詞彙範式為例

發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Affective Computing期刊的研究工作設計並實現了基於中文情緒詞彙的腦電事件相關響應的大五人格測量方法,這一測量範式具有簡潔快速的特點,可在5分鐘左右時間內通過快速呈現200個中文情緒詞彙完成個體的大五人格量化測量,在文中所報導的196人腦電數據集上的驗證計算表明,量化測量腦電模型所得人格得分與自評人格得分的相關性在0.49-0.60之間。基於該研究,研究團隊已經獲得相關發明專利授權(ZL 2017 1 0405323.2),並開發完成人格測量軟體BrainMeFive(軟體著作權2019SR1071257)。

上述論文工作的第一作者均為心理學系已畢業碩士研究生李文鈺,心理學系張丹、王非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參與研究工作的還有廣州大學心理學系傅世敏教授、心理學系研究生胡鑫、心理學系第二學位本科生吳承鵬、蔣雨航、生物醫學工程系博士生陳菁菁、心理學系本科生郭寶順、龍雪飛、唐礪璐。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人機互動自然性的計算原理」(2016YFB10012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U173622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61977041)支持。

相關研究成果所得人格預測性能良好,有望在基於主觀自我報告的量表測量方法結果有效性和可靠性存在局限的應用場景發揮作用,如人力資源的入職優化匹配、心理疾病診斷及早期預警等,成為心理測量領域的新型工具。

相關研究成果信息:

Wenyu Li, Chengpeng Wu, Xin Hu, Jingjing Chen, Shimin Fu, Fei Wang*, Dan Zhang* (2020). Quantitative Personality Predictions from a Brief EEG Record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Affective Computing, DOI: 10.1109/TAFFC.2020.3008775.

Wenyu Li, Xin Hu, Xuefei Long, Lilu Tang, Jingjing Chen, Fei Wang*, Dan Zhang* (2020). EEG responses to emotional videos can quantitatively predict big-five personality traits, Neurocomputing, in press

張丹、胡鑫、王非、陳菁菁,一種基於腦機接口技術的人格測量方法及設備,發明專利,專利號ZL 2017 1 0405323.2

陳菁菁、郭寶順、蔣雨航、張丹、王非,BrainMeFive基於腦電技術的人格測評系統V1.0,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號2019SR1071257

相關焦點

  • 清華張丹/王非等發布基於腦電的大五人格測量方法
    我系張丹、王非聯合研究團隊從個體的情緒腦電響應角度出發,運用腦機接口與機器學習方法提取個體情緒腦電響應特徵,設計並實現了可預測個體大五人格特質的自動化腦電測量方法,相關研究成果近日被神經計算和情感計算領域國際知名期刊Neurocomputing(影響因子4.438,JCR Q1)和IEEE Transactions on Affective Computing(影響因子
  • 腦電打字幫助「漸凍人」
    當清華神經工程團隊研究的腦電打字,幫助漸凍人王甲實現文字溝通的事跡被中央臺播出後,SSVEP項目才被眾人了解。而由清華神經工程團隊的SSVEP項目,在打字速度、精準度方面最引人注目。每年度腦電打字比賽的桂冠均被中國人摘錄。中國腦科學和心理學雖然起步晚,但是該領域的發展進度令世界敬仰。
  • 心理學中的人格測量方法探討
    在心理學研究中,人格測量的主流方法包括訪談和調查問卷。訪談需要經過嚴格訓練的人格心理學研究者與個體進行對話,在個體積極配合的情況下獲取個體的人格信息。訪談法能夠靈活地照顧到個體的差異,並且能夠應對特殊情形。但是,訪談法難以廣泛使用,因為它必須依賴優秀的專業測評人員才能進行。
  • 最強大腦趙金昊個人資料 清華姚班的他是腦王有利爭奪者
    比如,這位來自清華姚班的趙金,他絕對是本季腦王有利爭奪者。翻看趙金昊個人資料會發現,人家的是最強大腦,自己的大腦是來湊數的。那麼,趙金昊究竟有多麼厲害呢?下面,有關於趙金昊個人資料起底,一起去看看吧!真的不愧是清華姚班的學生,實力竟恐怖如斯!趙金昊也絕對是這一季的「腦王有利爭奪者了!《最強大腦》第七季節目,這一次又能看到神仙打架了,都是一些不得了的人。看過節目的網友,應該也都知道趙金昊的來頭了,清華姚班的學子果然名不虛傳,實力超強!而且沒想到憨憨可愛的外表下,答起題目來如此霸氣。第一期節目播出後,#趙金昊全對#的話題也刷上了微博熱搜。
  • 大五人格測試是怎麼全段一個人的性格的?大五人格模型揭秘,超準大五人格測驗測試題,專業職業人格測試題,職業性格測試得分,就是你人生
    本文推薦的是大五人格測試。提到的大五人格模型是心理學界最被認可的心理測評模型,甚至被稱作「唯一真正科學的性格測試」,在科研、職場、心理健康、婚姻家庭等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根據大五人格理論,人的性格包含外向性、宜人性、盡職性、神經質和開放性五種基本特質。
  • 《最強大腦》趙金昊,保送清華「姚班」,穩居第一獲封「腦王」
    「榮耀時刻」其實就是曝光每位參賽選手的學歷及獲獎情況,說白了就是衡量選手實力的標準之一,因為每年實力強勁的選手,幾乎都是清華和北大的學子,因此這個環節也被很多人稱之為「清北之爭」。但今年《最強大腦》的舞臺上,多了許多來自海外名校的高材生,比如牛津大學碩士在讀的楊軼、碩士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愛因斯坦的母校)的潘周聃等,他們的到來,讓「腦王」的最終歸屬,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 《最強大腦》收官,楊易成為腦王之王,劉國梁、王峰對他讚不絕口
    01 《最強大腦》收官之賽,楊易成為腦王之王第七季的《最強大腦》成功收官,腦王爭霸賽可以說精彩異常,可得我們是熱血沸騰,紛紛感嘆這些人是真的聰明。而楊易作為第五季的腦王所帶領的戰隊,成功擊敗了第三、四季腦王陳智強所帶領的戰隊,而楊易也得到了腦王之王的榮譽稱號!
  • 基於腦電的駕駛疲勞檢測系統設計與實現,包括原理圖、電路圖等
    對於目前來說,不論國內國外,雖然研究的成果較多,但是還未見到一種方法是被大家所公認的。就現在而言,基於腦電波的疲勞駕駛檢測系統被國際上視作為未來該領域的發展趨勢。腦電信號是一種微弱的生物信號,並且極易受到幹擾。
  • 清華航院馮雪課題組在類皮膚柔性生物器件及無創血糖測量上取得...
    清華航院馮雪課題組在類皮膚柔性生物器件及無創血糖測量上取得重大進展清華新聞網12月22日電 12月20日,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柔性電子技術研究中心馮雪課題組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發表了題為《用於無創血糖監測的電化學雙通道類皮膚生物傳感系統》(「Skin-like
  • 《最強大腦》的趙金昊,被觀眾認定「腦王」,保送清華姚班
    簡單來說就是以前獲得的獎項,還有所擅長的領域和學習的學校,之前幾季都是清華和北大的人很多,所以很多的人開玩笑說這是「清北之爭」。這一季的《最強大腦》的舞臺上,還有很多來自國外學府的人,也是很有看頭,因此許多觀眾更加期待這一季的節目了。最後的結果也讓人猜不透。而在這麼多有能力的人中,有一個人受到了很多的關注,就是趙金昊。
  • 「文獻」首個採用腦電技術探討人稱視角對智慧建言的影響的研究
    not the 3rd-person perspective」,探討靜息態神經振蕩與不同人稱視角的關係,結果表明:相比於第三人稱視角,在第二人稱視角下,被試與情境中的主人公的心理距離更近;這種自我參與可能是大腦靜息態前額葉的腦電能量與第二人稱(而非第三人稱)視角下的智慧建言之間顯著正相關的原因;靜息態大腦的自發活動可能有助於第二人稱(而非第三人稱
  • 北航科研團隊在基於原子自旋效應的超高靈敏磁場與慣性測量研究中...
    基礎物理學中的電偶極矩測量、腦科學與地質學研究、高精度慣性導航等領域的突破需要超高靈敏的磁場與慣性測量裝置。基於原子自旋效應可實現對磁場與慣性超高靈敏的測量,其理論靈敏度可大幅超越現有方法所達到的精度。
  • 腦電反饋 幫助中小學生提高注意力的有效性分析
    家長提問:我的孩子進行了腦電反饋測試,但是結果我看不太明白,能幫我講講嗎?這位家長提到的問題,也是很多學員家長希望了解的,所以我們今天來為大家講一講腦電反饋數據應該怎樣解讀?優秀學員的數據是什麼樣子的?
  • 華東師大發布基於腦間活動同步性的最新研究成果
    中新網上海新聞3月14日電
  • 使用印刷紋身電極測量腦信號
    這是一種導電聚合物,使用噴墨印表機將其列印在標準的紋身紙上,然後貼在皮膚上,用於測量心臟或肌肉活動。這種類型的電極在2018年進行了優化,為心電圖或肌電圖(EMG)等電生理檢查開闢了全新的道路。得益於700至800納米的厚度(約為人的頭髮的100倍),紋身能適應凹凸不平的皮膚,而且在身上幾乎不會被察覺。
  • 無線可攜式動物腦電遙測系統設計
    Tehovnik於1996年通過電刺激神經組織引起行為反應[2]。AndréA. Fenton等人也在1996年用模式識別技術驗證單個神經元的行為和活動的相關性[3]。Iyad Obeid等人於2004年記錄清醒狀態下獼猴的單個神經元活動[4]。目前生物腦電有線方式測量精度相對較高,但由於限制了動物的運動範圍,測量過程中可能會發生導線纏繞或者被動物撕咬等情況[3]。
  • aktiia發布首款基於光學測量的高精度血壓監測儀
    打開APP aktiia發布首款基於光學測量的高精度血壓監測儀 胡薇 發表於 2018-06-05 14:28:22 通過在手腕上提供持續且準確的血壓測量,aktiia公司的創建代表了在精確長期監測、診斷和治療高血壓,以及防治心血管疾病領域所邁出的重要一步。 人類已知的最大流行病 根據世衛組織(WTO)的數據,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壓,相當於全球15億成年人口。高血壓可導致嚴重的併發症,如中風和心力衰竭。每年,該疾病會導致全球750萬人過早死亡。
  • 基於ARM和乙太網的遠程電參數測量技術研究
    摘要 針對目前各地用電及收費管理不便的問題,文中研究了基於ARM和乙太網的遠程電參數測量技術。該技術主要用於對電參數的採集和存貯。可以利用電壓互感器或組織比較大的分壓電阻測量電壓,使用價格比較低的電流互感器或分流器測量電流。
  • 學術發布 | 沉浸式心流體驗如何測量?腦電波也許能給出答案
    然而,這種沉浸式的體驗感受是否能被測量和量化呢?近日,來自北京師範大學人工智慧學院的研究人員在IEEE平臺發表了一篇關於「沉浸體驗」的研究,試圖用各項生理指標來測量沉浸式體驗感受的高低。 論文中提出一種使用生理指標來測算VR體驗者沉浸式體驗的方法。研究中選取了2大主要生理指標:心率指標和腦電特徵。
  • 基於AD5933的高精度生物阻抗測量方法*
    >生物阻抗測量方法。實驗結果表明,此方法有效提高精度,測量阻抗幅值的相對誤差小於0.5%,相位絕對誤差小於0.7°。引言  生物電阻抗技術是利用生物組織與器官的電特性及其變化規律提取與人體生理、病理狀況相關的生物醫學信息的檢測技術。其基本測量方式是通過體表電極向檢測對象施加安全的激勵電流,並使用體表電極檢測相應的電壓變化,獲取相關信息。該方法具有無創、無害、廉價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