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發布 | 沉浸式心流體驗如何測量?腦電波也許能給出答案

2020-11-12 宏智力

2020年11月

近年來,眾多VR虛擬實境設備也逐漸進入家庭客廳和學校課堂。虛擬實境技術最核心的價值是能給體驗者製造「沉浸式體驗」,這種體驗能大大提升體驗者身臨其境的感受。

在教育領域沉浸式的學習體驗能大大增強知識的傳遞效率,因此VR虛擬實境技術也在教育培訓訓練等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 然而,這種沉浸式的體驗感受是否能被測量和量化呢?

近日,來自北京師範大學人工智慧學院的研究人員在IEEE平臺發表了一篇關於「沉浸體驗」的研究,試圖用各項生理指標來測量沉浸式體驗感受的高低。

論文中提出一種使用生理指標來測算VR體驗者沉浸式體驗的方法。研究中選取了2大主要生理指標:心率指標和腦電特徵。心率數據通過PPG光敏傳感器測量,而腦電數據則使用了BrainLink腦電檢測設備。同時,研究中還使用了與BrainLink配套的「基礎檢測」App用於腦電綜合數據的採集。以下為論文摘要和研究結果:

充滿沉浸式體驗的智慧課堂可以為學習者創造極佳的學習體驗感,提高學習效果,學習沉浸程度也成為評價學生學習狀態的指標之一。然而,傳統的學習浸潤度評價方式受個人主觀因素影響較大。

本研究提出了一種新穎的基於生理特徵的學習沉浸度評價方法:通過構建兩種不同沉浸感的學習場景。VR視頻觀看(針對高沉浸感)和普通文檔閱讀(針對低沉浸感)來誘導沉浸感。在學習過程中,收集了被試者的PPG信號和EEG腦電信號,用於後期的預處理和提取。通過輸入不同組成的特徵向量來訓練SVM分類器模型,並對其預測精度和訓練時間進行比較。

結果表明,最適合評估學習沉浸感的特徵向量是:脈搏、注意力得分和放鬆得分的比例、腦電圖的高α波。模型的精度達到88.93%。

關於「沉浸理論」:

"沉浸理論 "又稱「心流理論」,1975年由心理學家米哈裡-西克森米奈爾(Mihaly Csikszentmihalyi)首次提出,被廣泛用於評估人們在各種場景中的參與度(如藝術家的創作過程和員工的工作過程)。心流理論指的是 "一種非常積極的心理狀態,通常是當一個人感知到某一情境下的挑戰難度(例如遊戲競技)與自己的能力之間的平衡匹配時,就會出現這種狀態"。

當個體感到自己沉浸其中時,他們不會意識到時間的流逝和自身的存在。對於學習者來說,學習沉浸感是指學生集中精力完成學習任務時的一種任務導向、認知效率和情感愉悅的心理狀態。

研究者們開發了一系列的量表工具來測量個體對某項活動的沉浸感。1984年,Privette編制了 "Privette體驗問卷(PEQ)"來測試運動員在運動中的沉浸體驗。1996年,Jackson和Marsh編制了 "心流狀態量表(FSS)",也是用來測量運動員在體育活動中的心流體驗。

近年來,FSS仍然是最經典的測試工具,通過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測試,證明它具有良好的文化普適性。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通過同步採集運動員在運動過程中的生理信號來評價其沉浸程度並建立評估模型。

標題:Learning Immersion Assessment Model Based on Multi-dimensional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作者:Junqi Guo,Boxin Wan

URL: 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9202208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了腦電波是如何控制大腦皮層的信息流的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麻省理工學院的神經科學家試圖解釋這個組織報告出現兩大趨勢:在三個不同的地區,信息編碼或其抑制與類似的特定腦電波頻帶之間的拔河比賽,和一個地區的地位等級越高,峰值越高頻率的電波在每一個樂隊。
  • UDrone意念無人機初體驗 玩轉腦電波控制
    後來科技高速發展,一些民用級別的無人機陸續誕生,很多人都能體驗這個科技衍生出來的產物。UDrone意念無人機後來發展到用腦電波控制無人機的設想,UDrone意念無人機應運而生,在這裡我科普一下,這是深圳創達雲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融合了腦機接口技術,體感交互技術和圖像識別技術的腦控無人機。
  • 腦電波控制世界 人人都能擁有超能力
    所有的答案都在這條視頻裡! 除了飛行器和好玩的遊戲,隔空取物意念移物也是SO EASY! 經過6年的時間,公司積累了大量的腦電波數據,因為是國內最早開始做民用腦電設備的公司,這些數據已經構建了一定的技術壁壘。「下一步,在這些數據裡進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會是很有價值和意義的事情。」呂力超說。
  • 智能頭環真能判斷注意力是否集中?專家表示——腦電波讀出容易...
    大腦在活動時,大量神經元同步發生的突觸後電位經總和後形成了腦電波,突觸後電位的本質是帶電離子在神經突觸的進出。所謂「思想的火花」,正是思考時體內的帶電離子穿過神經細胞膜上的通道(如化學門控通道)留下的「噼啪」聲,以及流過後大腦不同區域的電位差。腦電儀器記錄的正是腦神經細胞的電生理活動在大腦皮層或頭皮表面的總體反映。
  • 我開動了 獨家體驗長城腦電波控車技術
    ● 如何用腦電波控制車輛?  在我提出親自體驗的需求時,其他技術人員都持拒絕的態度,原因是要想實現腦電波控制汽車,需要進行一段時間的訓練才可以,像我這種對此完全沒有概念的體驗者不太可能像工程師那樣做到收放自如。至於有些人口中的安全問題在試車場上並不存在,畢竟駕駛員側還會坐上一位工程師負責在車輛可能出現一些問題時人工介入。
  • 腦電波控制來了 2018我們將能用意念玩VR遊戲
    【PConline 資訊】2018年,我們將能玩到第一款可以使用腦電波控制的遊戲,腦電波控制技術將普及到VR遊戲中,使用Neuable大腦掃描頭帶,我們可以通過意念控制遊戲中的角色,從此能夠解放雙手玩VR。
  • BrainLink:腦電波控制儀體驗測試
    每當我們的腦電波有了明顯的變化,這款設備就會通過識別來實現測試腦電波並控制智能行動裝置的功能通過BrainLink所開發的入門應用,一般首次使用腦電波類設備的用戶也能理解使用的方式。應用中提供了佩戴的引導、相關的設置和信號說明,並且擁有一個挑戰意志力的小遊戲可以幫助用戶上手。
  • 什麼是腦電波,它可以被探測解讀嗎?
    測試腦電波這一在醫療領域和研究領域常用的技術手段,由於科幻電影的炫染總是讓人感覺無比神秘。那麼什麼是腦電波,它可以被探測解讀嗎?神經元的活動形成了腦電波儘管幻想腦部「呲呲」放電會顯得古怪滑稽,但腦電波確實存在。之所以難以察覺,是因為它的強度最高只有200微伏。
  • 實時監測腦電波耳機,監控打工人小情緒的利器
    其Epoc設備常被用於計算機-大腦接口,Oullier希望能讓人輕鬆地用頭腦控制機器。Emotiv將其腦電圖技術出售給遊戲玩家和高管,試圖從自己的大腦數據中獲得洞察力,以獲得業績優勢。Emotiv宣稱,收集過去用戶的數據是為了幫助訓練算法,這些算法是受到精心保護的智慧財產權,提高其軟體分析腦電波的能力。2019年,該公司發布了MN8,作為一款腦電圖設備,可以在工作場所不經意地佩戴。
  • 腦電波控制萬物 奇幻腦科學之旅
    本文作者,就在近期訪問一家腦電波高科技應用公司時,通過腦電波的測試和體驗,揭開了一部分腦電波如何指揮人的自主意念,在大腦皮層、網際網路、伺服器、機器人之間自由穿梭的秘密,描述了腦電波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場景,並對人機互動的未來做了大膽的猜想。日前,我剛剛訪問了一家可以利用腦電波控制機器人的高科技公司。
  • 也許是腦電波
    也許是腦電波 澎湃新聞 2015-12-17 13:02 來源:澎湃新聞
  • 學術發布 | 運用腦電波分析和VR技術研究海上運輸人員的適宜性
    Phanichraksaphong和Wei-Ho Tsai 在學術期刊《Maritim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MTR)》發表一份了題為《A study of the suitability of marine transportation personnel using brainwave analysis and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 測量睡眠時的腦電波可以預測你的抑鬱症治療手段是否有用
    最近,科學家發現,測量快速眼動睡眠期間產生的腦電波可以預測患者是否會對抑鬱症的治療做出反應。這使患者能夠轉而使用新的治療方法,而不是繼續使用無效的治療手段。然而,這些藥物通常可能需要數周或數月的時間才能表現出效果,這意味著使用藥物療法的患者要面對抑鬱的折磨長達數周,甚至還不知道他們正在使用的治療方法是否有效。研究表明,約有50%的患者對最初的抗抑鬱藥物治療沒有反應,這意味著在無效治療四周之後,醫生不得不改變治療策略,並且再次等待四周,以觀察新的治療手段是否會產生療效。
  • 打小報告還不夠,這家公司想幫你的老闆監測你工作時的腦電波
    她說,腦電波數據呈現出一種獨特的複雜性,因為它可以被認為是醫療信息,受美國殘疾人(ADA)和健康保險可移植性和可問責性(HIPAA)法案的保護。" 它屬於生物識別,它可以揭示殘疾,"Smithey 說。腦電圖是癲癇、腫瘤、腦損傷、睡眠障礙等的診斷工具。即使一個設備不能診斷疾病,"ADA 保護殘疾的外觀,"Smithey 說。
  • 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如何識別腦電波
    2020年8月29日,狂人馬斯克發布新一代無線腦機接口,這個接口可以實現讀取大腦記憶,向大腦傳輸觸覺信號。以後看電影、看書可以閉著眼睛,聽音樂也不需要耳朵了,發送信息也不需要手機了,相隔千裡,只要有信號,就能隨時與其他大腦直接溝通,遊戲體驗更沉浸了,比VR體驗更棒。另外技能數位化讓學習更快捷,舉個例子:不會開飛機沒關係,直接通過腦機接口下載開飛機的經驗數據到大腦後就能立刻開飛機,是不是很酷。
  • 腦電波的「拉鋸戰」決定了信息如何在大腦中流動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麻省理工學院的神經科學家試圖解釋這個組織出現的兩大趨勢:在三個不同的大腦區域中,信息編碼或抑制都與特定腦電波頻帶之間的拉鋸戰有關,並且層次結構中地位越高的區域,在每個頻帶中其波的峰值頻率越高。
  • Melomind耳機:最懂你的腦電波
    在2015國際消費電子展上,這款外觀獨特的Melomind耳機一發布就吸引了大家的眼球。myBrain公司推出的這款產品看起來有點像頭盔,主體部分有四根突出的電焊條,能夠測量你的腦電波,就像醫院幹的那樣。唯一的不同是,它會把測量到的數據傳輸到所匹配的App上來,進而判斷用戶需要哪種定製音樂來放鬆身心。
  • 浙工大一位院長發布了最新的量子精密測量研究成果
    本期發布人:  浙江工業大學理學院院長 林強教授  發布內容:走進量子新時代——量子重力儀研發與應用  從陸地到海洋  量子重力儀實現重力場精密測量  重力測量的應用很廣泛,不僅可用於資源勘探、地球物理、地震研究、水文監測,還能用於慣性導航、考古挖掘、空穴探測等。如果能精確測量出重力加速度,有助於判斷出什麼地方會有石油、礦產等資源。
  • DARPA:腦電波控制無人機
    StoryUP的首席心理學家和神經反饋專家Jeff Tarrant博士說:「當一個人感到更加積極和樂觀的時候,大腦的左側額葉也會變得更加活躍,而且可以通過γ腦電波的增加進行測量。當BCI檢測到一定水平的特定γ腦電波活動時,用戶將會在水量充沛的瀑布的一側輕輕地向上升起。」
  • BBA的電動車能賣得過特斯拉嗎?也許不出五年就有答案
    還未到上午10點,這裡已經圍滿了人,大約10分鐘前,寶馬發布了/上市了5款新車,其中不乏像全新M3/M4雷霆版、全新4系敞篷轎跑等「辣車」。要說哪一款人氣最高,還真不好判斷,但最冷清的卻一眼能辨——iX3純電SU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