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產生思想和行動,大腦在表層的一系列區域中處理信息,從對傳入的感覺進行基本分析的「較低」區域,到使用新知識制定計劃的「較高」執行區域。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麻省理工學院的神經科學家試圖解釋這個組織出現的兩大趨勢:在三個不同的大腦區域中,信息編碼或抑制都與特定腦電波頻帶之間的拉鋸戰有關,並且層次結構中地位越高的區域,在每個頻帶中其波的峰值頻率越高。
通過對動物三個皮層區域中數千個神經元和周圍電場的測量和分析,近期,該小組在《認知神經科學雜誌》上的新研究 提供了關於腦波如何振蕩的統一觀點,腦波是腦細胞活動的振蕩方式,可以控制大腦皮層的信息流。
Picower學習與記憶研究所神經科學教授,Earl Miller。圖源:MIT官網
Picower學習與記憶研究所的神經科學教授,高級作者Earl Miller說:「之前的研究,都是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實驗中被發現的。我們想獲得一個全貌,這就是我們所做的。我們解決了整個皮質看起來像什麼的問題。」
斯德哥爾摩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共同第一作者Mikael Lundqvist補充說:「許多研究已經研究了特定頻率的相位在皮層區域之間的同步程度。它已經成為一個領域,因為同步會影響區域之間的通信。但更重要的可能是,如果區域之間以不同的頻率進行通信,我們發現跨區域的首選頻率發生了系統性的變化,這可能是由早期的研究拼湊而成的,但之前並沒有直接的證明。這是一個簡單但可能非常基礎的觀察結果。」
論文的另一第一作者,學習與記憶研究所博士後Andre Bastos。圖源:MIT官網
為了進行觀察,研究小組給了動物一項任務,即正確區分它們剛剛看到的圖像——這是一個簡單的視覺工作記憶技巧。當動物們玩這個遊戲時,科學家們測量了每隻動物大腦皮層層次的底部、中部和頂部三個區域(視覺皮層、頂葉皮層和前額葉皮層)的數百個神經元的尖峰活動。他們同時追蹤了這種活動產生的波。
他們發現,當對圖像進行編碼(首次顯示時)或重新調用圖像(測試工作記憶時)時,每個區域中,θ和γ波的功率會突然增加,α和β波的功率會減少。當必須牢記這些信息時,例如在第一次見到測試之間的這段時間裡,θ和γ波的功率下降,α和β波的功率突然爆發。
米勒說,不同腦電波之間的這種功能性「推/拉」序列已經在幾個獨立的區域顯示出來,包括運動皮層,但在同一任務過程中,並不經常在多個區域同時出現。
研究人員還觀察到,θ和γ波的爆發與編碼圖像信息的神經尖峰密切相關。同時,α和β波爆發與相同的尖峰活動呈反相關。
儘管這一規則在這三個區域都適用,但關鍵的區別是每個區域在每個頻帶內都有一個明顯的峰值。例如,視覺皮層β峰值為11 Hz,頂葉β峰值為15 Hz,前額β峰值為19 Hz。與此同時,視覺皮層的γ出現在65 Hz,頂葉的γ出現在72 Hz,前額葉的γ出現在80 Hz。
米勒說:「當你從大腦的後部移動到大腦的前部時,所有頻率都會變得更高。」
儘管研究中的兩個主要趨勢——頻帶之間的反比關係和每個頻帶內的系統峰值頻率上升——都得到了一致的觀察,並在統計上具有顯著意義,但它們只顯示出與功能有關,而不是因果關係。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研究結果與一種模型一致,即α和β交替抑制或釋放γ來控制信息編碼——一種自上而下控制感官活動的形式。
同時,他們假設峰值頻率在系統層次上的增加可以起到多種作用。例如,如果每個頻帶中的波都攜帶信息,則較高的區域將以更快的頻率進行採樣,從而對來自較低區域的原始輸入進行更細粒度的採樣。而且,更快的頻率更有效地將相同的頻率帶入其他區域,從而為較高的區域提供了控制較低區域活動的有效方法。
「振蕩節奏頻率的增加可能有助於塑造大腦皮層中的信息流。」作者強調。
原文地址:https://www.technologynetworks.com/neuroscience/news/brain-wave-tug-of-war-determines-how-information-flows-through-the-brain-340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