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持人:王蘊媞
策劃:李亞 王蘊媞
攝像:楊曉 曹志軍
說到意念操控你想到什麼?
還記得電影《阿凡達》裡的橋段嗎?下身癱瘓的前海軍戰士傑克·薩利躺在密封艙當中,通過頭戴設備,用意念操控人造阿凡達戰鬥。當時,這只是導演卡梅隆一個虛構的想法,但是現在,意念操控已經變成現實!
所有的答案都在這條視頻裡!
除了飛行器和好玩的遊戲,隔空取物意念移物也是SO EASY!
人類對腦電波的探索已經超過了半個世紀。簡單說,人體是一部相當精密的儀器,人類在進行各項生理活動時,神經元都在放電。心臟在跳動時會產生1~2毫伏的電壓,眼睛通過開閉就會產生5~6毫伏的電壓,然而思考問題時大腦就會產生0.2~1毫伏的電壓。
人在一定的壓力之下精神就會高度集中時,腦波的主要頻率在12~38赫茲之間,這個波段就被稱為β波。但是,當人的注意力有所下降,並處於一定的放鬆狀態時,腦波的頻率也會直接下降到8~12赫茲,這就是α波。想要大腦健康,就要儘量讓大腦多處於α波的狀態。
運動、瑜伽冥想和休閒都有助於大腦放鬆進入α波狀態。
呂力超說,在不斷開發頭戴設備硬體、技術迭代的同時,app軟體開發也一直是他們的發力重點。目前他們已經開發出了20多款app腦電應用,積累了20萬的線上用戶。「很多用戶反饋,通過一段時間使用我們的腦電設備,睡眠和狀態有所改善。」說到這的時候,呂力超笑得很開心。
關於下一步的計劃,呂力超也有著自己的想法,他要做一家腦數據公司。經過6年的時間,公司積累了大量的腦電波數據,因為是國內最早開始做民用腦電設備的公司,這些數據已經構建了一定的技術壁壘。「下一步,在這些數據裡進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會是很有價值和意義的事情。」呂力超說。
民用腦電波設備的短板
當問到目前的短板,呂力超也很坦誠。在舒適性和精度上尋求平衡點,並且要兼顧成本,一直是他們面對的挑戰。目前他們的設備主要監測前額位置的腦電,但如果需要更全面的大腦信息,必然需要拓展到其他位置。但是如果繼續使用乾電極(不需要塗抹導膠),在有毛髮和厚層皮膚遮蓋的位置,腦電信息就會被幹擾和削減,如何繼續保持設備採集的精度,這是下一步硬體研發上的重點。
關於未來
目前,與腦波相關的一些技術大多應用在醫療的領域上,例如治療癲癇等一些腦部疾病的病人。此外,已經有科研機構宣稱開發出可以利用這些思維去控制的義肢。
所以未來我們可以想像一下,也許有一天我們將大腦接入網際網路,實現終極的「意念」人機互動。所以,還羨慕啥洪荒之力?所謂的擁有超能力,也許只是時間問題!
媞問創新
什麼是最炫最酷的黑科技?
哪裡有最新最牛的創新?
來一起體驗前沿科技的魅力!
你想知道的科技和產品也請告訴我們
Wangyunti@yicai.com
《媞問創新》帶你直擊創新第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