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局隊聯合開展農作物遙感及農業調查業務培訓

2021-01-14 中國信息報

更新時間:2021年01月12日 08:26:57 江蘇局隊聯合開展農作物遙感及農業調查業務培訓     本報訊 近日,江蘇省統計局與國家統計局江蘇調查總隊在連雲港聯合召開全省農作物遙感及農業調查業務培訓會議,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農村統計調查制度布置會議精神,總結2020年農業統計調查工作,部署2021年重點工作。
    會議指出,過去一年,江蘇農業統計調查工作取得積極成果,即:創新實踐,遙感測量實現新突破;求真務實,產量調查開創新局面;精益求精,農價調查邁上新臺階;改革發展,農業調查拓展新空間;推動高質量發展,農業統計服務展現新作為。
    會議強調,新的一年,要堅持黨建引領,扛起政治責任;提高數據質量,抓實產量調查,推動遙感創新,強化農價工作;強化基層基礎,提升能力水平;堅持服務發展,加強部門聯動,做優調研分析,提升研判水平。
    會上,對農情及耕地流轉調查新任務進行了重點培訓,對農產量及遙感調查以及農產品價格、中間消耗、集貿市場調查業務要點作了詳細講解,特邀大學教授和農業專家、總隊相關人員進行了遙感、農業知識講座以及統計信息寫作輔導。各地取長補短、學習互鑑,進一步提升了農業調查工作能力和水平。 金茂恩 劉燁   中國信息報記者名錄

新聞熱線:(010)63376728
廣告熱線:(010)63376800
發行熱線:(010)63376723
舉報電話:(010)63376713

中國產業報協會
產業報行業報新聞道德委員會
舉報投訴電話:010-65573925
舉報投訴郵箱:xwddwyh@126.com

相關焦點

  • 中國農業科學院資劃所主持完成三項農業遙感農業行業標準
    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主持制定的《農情監測遙感數據預處理技術規範》(NY/T 3526-2019)、《農作物種植面積遙感監測規範》(NY/T 3527-2019)、《耕地土壤墒情遙感監測規範》(NY/T 3528-2019)三項標準,獲農業農村部批准發布為農業行業標準,自2020年4月1日起實施。
  • 我國首顆自主建造高光譜業務衛星在軌交付運行
    5米光學業務衛星於2019年9月12日成功發射,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會同衛星、測控、地面、應用等各系統建設單位,聯合自然資源省級衛星應用技術中心,在自然資源、應急管理、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林業和草原等領域開展了行業應用測試,順利完成全部在軌測試內容,為我國高光譜衛星業務化應用建立了基本衛星產品及指標體系
  • 全球有438顆遙感衛星,中國佔1/6,應用範圍廣,農業需求缺口大
    據俄羅斯媒體4月16日報導,目前全球共有438顆地球遙感衛星在軌,中國擁有最多的大型遙感衛星,合計有84顆,而美國有50顆大型和約150顆小型遙感衛星,歐盟則有49顆,日本、印度、俄羅斯分別有28、18和10顆衛星,俄羅斯甚至不如印度。
  • 遙感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
    由於遙感技術具有覆蓋面積大、重訪周期短的特點,因此主要應用於大面積農業生產的調查、評價、監測和管理,其在農業中的應用按內容歸納為下列4類:  1、農業資源調查。包括耕地資源、土壤資源 等現狀資源的調查,以及土地荒漠化和鹽漬、農田環境汙染、水土流失等動態監測,提供各類資源的數量、分布和變化情況,以及基於調查的各類資源評價 ,提出應該採取的對策 ,用於農業生產的組織、管理和決策。  2、農作物估產。包括小麥、玉米、水稻、棉花等大宗農作物的長勢監測和產量預測,也包括牧草地產草量估測、果樹長勢監測等。  3、農業災害預報。
  • 我國首顆自主高光譜業務衛星投入業務化運行
    5米光學業務衛星於2019年9月12日成功發射,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會同衛星、測控、地面、應用等各系統建設單位,聯合自然資源省級衛星應用技術中心,在自然資源、應急管理、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林業和草原等領域開展了行業應用測試,順利完成全部在軌測試內容,為我國高光譜衛星業務化應用建立了基本衛星產品及指標體系。
  • 2020年中國農業遙感市場可行性研究報告 農業轉型中的重要地位
    #帶你看三農#農業遙感是指利用遙感技術進行農業資源調查、土地利用現狀分析、農業病蟲害監測、農作物估產等農業應用的綜合技術。農業遙感技術可以調查耕地土壤資源,精準估算農作物種植面積,獲得農作物生長情況,預測農作物病蟲害,預報氣候災害,估算農作物質量與畝產量,為農業提供數據分析與預測預警服務。農業遙感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能夠大幅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高農民收入,是我國衛星遙感技術的重要應用領域之一。我國政府對農業發展的重視度日益提升,相關鼓勵支持政策不斷出臺。
  • 學術| 時空協同的精準農業遙感研究
    遙感作為宏觀、快速地獲取地表信息的唯一手段,為農作物的生長監測提供了高效的解決方案。近年來,高解析度遙感成像技術極大地促進了精細化和定量化的農業信息提取,農業遙感監測也轉向精細地塊尺度、高頻觀測的作物信息提取。
  • 東北地理所在農作物遙感監測與分類研究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農作物時空信息監測對於農業產量的精準評估十分關鍵。遙感技術具有實時監測、覆蓋範圍大等特點,被認為是農作物生長監測有效手段之一。光學遙感影像的成像易受天氣幹擾,很難獲取全年時間範圍的連續數據。微波遙感特別是全極化合成孔徑雷達遙感的發展,為農作物的全天候觀測提供了新的機遇。
  • 科學網—農業遙感:修煉災情監測的「火眼金睛」
    監測災情開「天」眼 嚴重的農業災害會造成農作物大幅減產,給農業生產、經濟運行帶來較大壓力。近年來,遙感技術高空間、高時間、高光譜分辨能力的提升,為科學家利用其獲取農情信息、農業災害信息,加快發展智慧農業提供了機遇。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以下簡稱資劃所)研究員王利民長期從事農情遙感研究。
  • 測繪無人機技術日漸成熟,農作物遙感將成為測量測繪無人機新天地
    隨著無人機與農業發展融合日益密切,測繪無人機在農作物遙感測量中或將闖出一片新天地。然而,隨著智慧農業的發展,無人機與農業的融合日益密切,測繪無人機在農作物遙感領域的應用或將成為新的增長點。 眾所周知,農作物面積統計是農業統計的重要內容。傳統的農作物面積測量一般採用實地測繪、PDA錄入,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不僅效率低下,成本也較為高昂。如今,測繪無人機的應用,使得農作物種植面積統計工作迎來了變革,工作效率和工作準確度大大提升。
  • 2020年農業遙感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市場前景可期
    遙感以其快速、簡便、宏觀、無損及客觀等優點,廣泛應用於農業生產各個環節。農田作物信息的快速獲取與解析是開展精準農業實踐的前提和基礎,是突破制約中國現代農業應用發展瓶頸的關鍵,在農業田間信息獲取上,遙感技術優勢明顯。
  • 農業遙感:修煉災情監測的「火眼金睛」—新聞—科學網
    監測災情開「天」眼 嚴重的農業災害會造成農作物大幅減產,給農業生產、經濟運行帶來較大壓力。近年來,遙感技術高空間、高時間、高光譜分辨能力的提升,為科學家利用其獲取農情信息、農業災害信息,加快發展智慧農業提供了機遇。
  • 北京借遙感技術提取信息 數據變為「是多少報多少」
    在以往很難獲得精確數字,如今通過遙感技術輕鬆易得。記者今天從北京市統計局獲悉,在衛星俯視下,1畝以上的種植地塊都能被監測到,在與地面調查互相驗證後,統計數據的準確度可達到95%以上。  長期以來,利用遙感技術進行地面信息的提取、農作物面積監測、農作物估產等在國內外早已開展,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經驗。
  • 「中國農業一號衛星」高分六號飛向太空
    比如,利用高分衛星數據開展全國小麥、玉米、水稻、大豆、棉花、油菜和甘蔗等作物面積監測、長勢評估、產量預測等,特別是在年度全國冬小麥、北方水稻等作物種植面積變化監測、資源本底調查中,高分衛星數據已全部取代國外同類數據;開展全國陸地養殖水面分布、耕地數量和質量臺帳建設等;開展農業旱災、農田澇害、作物病害蟲害等受災區域應急監測和動態跟蹤,評估災害損失等。
  • 省醫療保障事務中心赴雅安市寶興縣醫療保障局開展DRGs業務工作培訓
    省醫療保障事務中心赴雅安市寶興縣醫療保障局開展DRGs業務工作培訓12月28日上午,省醫療保障事務中心副主任熊茂恩一行赴雅安市寶興縣醫療保障局開展DRGs相關業務培訓。培訓會上,寶興縣醫療保障局局長王靜首先介紹了全縣參保繳費、「兩定」管理、電子醫保憑證推廣等工作情況;省醫療保障事務中心待遇結算部部長張鴻對DRGs作了詳細介紹,圍繞如何建設、實際運用以及可能出現的問題等內容展開了專題培訓;最後雙方就異地聯網直接結算、基金專項治理「回頭看」等工作進行了討論研究。
  • 「行業專題」高光譜遙感技術助力農作物精細分類
    遙感技術告訴你》,我們探討了如何利用高光譜遙感影像數據估算農作物面積。文中提到,高光譜遙感技術可以客觀、準確、及時地提供農作物生態環境和作物生長的各種信息,它是精確農業獲得田間數據的重要來源。本期案例,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如何利用高光譜遙感影像數據進行農作物精細分類。
  • "中國農業一號衛星"高分六號飛向太空
    比如,利用高分衛星數據開展全國小麥、玉米、水稻、大豆、棉花、油菜和甘蔗等作物面積監測、長勢評估、產量預測等,特別是在年度全國冬小麥、北方水稻等作物種植面積變化監測、資源本底調查中,高分衛星數據已全部取代國外同類數據;開展全國陸地養殖水面分布、耕地數量和質量臺帳建設等;開展農業旱災、農田澇害、作物病害蟲害等受災區域應急監測和動態跟蹤,評估災害損失等。
  • 荊門:開展衛星監測分析與遙感應用系統培訓
    為進一步讓氣象臺業務人員掌握衛星監測分析與遙感應用系統(SMART),熟練利用該系統調取資料和製作服務產品,提升氣象臺衛星遙感業務水平,11月25日下午荊門市氣象臺舉辦了SMART系統操作視頻培訓會,氣象臺全體業務人員參加了培訓。
  • 廣州市農業農村局組織召開2020年全市紅火蟻防控技術培訓暨現場會
    廣州市農業農村局組織召開2020年全市紅火蟻防控技術培訓暨現場會 2020-11-24 10:11:11來源:廣州市植保總站作者:廣州市植保總站
  • 全省首個 成都市無人機遙感測量首飛成功
    7月27日,在成都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無人機遙測首飛現場,見到了這個現代農業統計調查的「新武器」——無人機遙感測量系統。這款大疆T600型四軸飛行器,由此開啟了它採集農作物樣方數據的首飛之旅。  國家統計局成都調查隊朱傑仁介紹到,「7月28日,我們在十幾分鐘的時間內,利用無人機拍攝了400多張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