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通常所遇到的物質有三種:氣體、液體、固體。另外,有一種物質名叫「超流體」(Superfluid)。
為什麼叫它超流體,是因為它超乎尋常地流動、完全缺乏黏性。如果將超流體放置於環狀的容器中,由於沒有摩擦力,它可以永無止境地流動。
超流體能以零阻力通過微管,甚至能從碗中向上「滴」出而逃逸。處於超流相的液氦,會在碗身內面向上緩慢攀爬,攀越過杯口,然後在杯身外面向下緩慢滑落,集結在一起,形成一滴液氦珠,最後滴落下。這樣,液氦會一滴一滴地滴落,直到杯子完全流空為止,如下面視頻所示。
超流體是被彼得·卡皮查、約翰·艾倫和冬·麥色納在1937年發現。有關超流體的研究被稱為量子流體力學。當量子液體溫度低於某臨界轉變溫度會變為超流體。比如氦的同位素,氦-3,一種稀有的氦原子,其中缺少一個中子,在極低的溫度下變為超流體,從而實現非凡的性能,例如不存在摩擦。由於不存在摩擦力,科學家推斷,在超流體世界裡沒有速度限制。
現在,蘭開斯特大學(Lancaster University)的物理學家,在過去研究的基礎上,終於確定了為何穿過超流體的物體沒有速度限制的原因。
過去認為,從物體中流過超流體的速度,從根本上限制在一個稱為「朗道臨界速度」上,超過這個速度限制將破壞超流體。此前在該研究團隊所進行的實驗發現,這不是嚴格的規則,物體可以更快的速度移動而不會破壞脆弱的超流體狀態。
朗道臨界速度
前蘇聯著名物理學家、凝聚態物理學的奠基人、列夫·朗道(Lev Landau)對氦-4超流態的現象學和半微觀理論的研究,為他贏得了1962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提出了「臨界速度」,在該速度以上會破壞超流動性。
現在,蘭開斯特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了這種沒有速度限制的原因:奇異的粒子粘在超流體的所有表面上,如下圖所示。
奇異的粒子粘在超流體的所有表面上
研究人員將超流氦-3冷卻到幾乎絕對零度(0.0001K或-273.15°C)十分之一度的範圍內。然後,他們以高速度將金屬絲穿過超流體,並測量了移動金屬絲需要多少力。除了當導線開始移動時與移動綁定的粒子相關的極小的力外,測得的力為零。
論文主要作者、Samuli Autti博士說:「超流體氦-3就像穿過一根真空棒一樣,儘管它是一種相對稠密的液體,卻沒有阻力,一點兒也沒有。這太有趣了。」
論文作者、博士生Ash Jennings補充說:「通過改變金屬絲的運動方向,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即使金屬絲的速度非常高,金屬絲也會被覆蓋在其上的結合粒子隱藏在超流體中。」
負責該項目的Dmitry Zmeev博士說,結合粒子需要四處運動才能做到這一點,這會對金屬絲施加很小的力,但是一旦完成,力就會完全消失」。
該最新研究結果論文,題為:「在零溫度範圍內由於結合的費米子所引起的基本耗散」,已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這一發現將會指導量子技術、以及量子計算中的應用,多個研究小組已經在致力於利用這種不尋常的物質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