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正在復甦?火星內核有反應,未來火星將是人類的第二家園!

2020-12-05 洋子話科學

眾所周知,地球是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之一,也是太陽系的唯一生命體星球,地球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也孕育出了各種各樣的生命,也是人類的唯一家園,但是地球的環境在人類的發展下,已經不堪重負了。

火星便成為了科學家探索的目標,因為火星與地球一樣,都是類地行星,地質構造與地球也是非常相似的,並且火星也有四季交替,另外火星的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均與地球相近,平均火星日為24小時39分35.244秒。

火星的這些特質與地球的確很相似,因此有科學家認為火星生命是存在的,並且在後來的探索過程中,也確實證實了火星遠古時期的環境狀況適宜微生物生存。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都會有疑問,火星不是一顆沙漠行星嗎?它的表面布滿了砂礫、巖石,乾旱而缺水,時常還會發生塵暴,如此惡劣的環境,火星又怎麼會誕生生命呢?

維京號(或海盜號)Viking probes曾做實驗檢測火星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實驗給出了陽性的結果,之後「好奇號」對火星基巖樣品的分析顯示,樣品中含有磷、氮、氫、氧、碳,這些都是支持生命存在的關鍵化學成分,所以火星的古代環境是存在生命的。

那麼火星又是如何變成如今這個樣子的呢?NASA科學家根據近5-10火星數據推測,在遠古時代,火星上是有大氣層的,並且環境與地球一樣,一片生機盎然,並且當時的火星也存在磁場。

在磁場的保護下,火星的大氣被很好地鎖定在火星上,火星也可以抵擋來自宇宙的射線以及太陽風等的侵害,但是大約在40億年前,火星上的磁場消失了,導致火星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大氣層稀薄,萬物凋零,塵土飛揚。

但是科學家對火星的探索並沒有放棄,2008年,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科學家宣布,鳳凰號火星探測器在火星上加熱土壤樣本時鑑別出有水蒸氣產生。之後在2015年,科學家稱火星表面曾非常溼潤,含水量超過北冰洋。

美國宇航局行星科學部門主管吉姆·格林指出,對火星大氣開展的一項研究顯示火星幾乎整個北半球在歷史上都曾經被深度達到1英裡左右的水體所覆蓋,這項研究還發現火星地表直到大約12億年前還存在著大量的水體。

此後在2018年,人類在火星上發現了第一個液態水湖;2019年「好奇號」發現了火星上曾有鹽水湖,顯示出氣候波動使火星環境從曾經的溫潤、潮溼演化為如今冰凍、乾燥的氣候。

水是生命之源,曾經「好奇號」火星探測車在火星發現了一處早已乾涸的遠古淡水湖,並且找到了碳、氫、氧、硫、氮等關鍵的生命元素。對此科學家表示,理論上這個湖泊曾經支持過一些簡單的微生物存活。

火星上的水資源很有可能意味著火星上是存在火星生命的。而關於生命的起源,目前有創造論、自然發生說、宇宙生命論以及化學起源說,其中化學起源說還是比較靠譜的,米勒在進行實驗的時候,通過模擬地球環境,在最簡單的大氣中,讓無機物合成有機物。

這個實驗一共生成20種有機物,其中11種胺基酸中有4種(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穀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質所含有的,這項實驗證明,由無機物合成小分子有機物是完全有可能的。

火星雖然沒有地球一樣溫和的環境,但是根據米勒實驗來看,火星要想誕生生命也是有可能的。不過由於火星的大氣層比較稀薄,大氣密度大約只有地球的1%,而且火星也沒有磁場,所以要想火星生命能夠順利誕生出來,最重要的一個條件是要有磁場。

根據科學家的發現,火星磁場正在復甦,火星內核也在恢復,但是火星恢復的速度有點慢,大約需要7億年的時間才可以恢復到抵抗太陽風的水平。不過人類可以製造人造磁場來幫助火星抵抗太陽風以及宇宙射線。

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物理學家用該實驗室最大磁體裝置產生了高於100特斯拉的強磁場,100特斯拉大約相當於地球磁場強度的200萬倍!吉姆·格林表示,在火星與太陽軌道上找到一個L1點,並在該點上放置人造磁場,那麼火星就會免受傷害,從而鎖定大氣層,不受到太陽風的影響。

有了大氣層、水資源以及磁場,火星生命的誕生就指日可待了,即使無法誕生火星生命,火星也會成為人類的第二家園。那麼大家對於這件事情還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裡留言。

相關焦點

  • 火星將成「第二家園」,長徵五號開啟探索之旅,改造火星指日可待
    特別是2020年,新冠疫情、非洲蝗災、豬瘟、火災、地震等災難如同海浪,一波接著一波擊打著人類社會,人們的內心被蒙上了一層層恐懼而迷茫的陰霾。這是一個警告,也是一個預兆,想要繼續生存,尋找並建造「第二家園」,勢在必行。
  • 人類未來的第二個家園 - 火星,你了解嗎
    火星距離太陽非常遙遠,超過了1.42億英裡,它的體積大小約為地球的六分之一。火星因為土壤富含鐵質呈現紅色,所以它被稱為紅色星球。火星有兩個小衛星。他們的名字是Phobos和Deimos。火星氣溫極低,火星的平均溫度只有零下80華氏度 - 低於冰點。 火星表面遍布峽谷,火山和隕石坑。
  • 未來成功移民火星的人類,將居住在地下空間,還會產生火星語言?
    隨著探索的不斷深入,未來人類將主要的探索目標設定為登陸火星、在此進行太空移民,這也就意味著我們需要更多的技術支持,人類將擁有全新的發展方向。過去幾百萬年的人類歷史中,我們只將地球作為永遠的家園,直到近幾百年才認識到地球無法長久存在。甚至在人類的不斷開發中,地球早已變得滿目瘡痍,人類如果想長遠發展下去,就必須尋找新的家園。
  • 火星探測規模空前,火星有望變成人類的下一個宜居家園嗎?
    2020年的七月下旬至八月,是難得的火星發射的窗口期,世界各國都不想放棄這個難得的機會,紛紛籌備各自的火星探索計劃。我國的「天問一號」也帶著全中國人的夢想,飛上太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的火星探測計劃。這麼多國家探測火星,火星能不能被地球化,有望變成人類的下一個宜居家園嗎?
  • NASA預計2037年前送人類登上火星,火星會是人類的第二家園嗎?
    火星,在普通人看來是一個非常遙遠又神秘莫測的地方。在科學家的眼裡,它雖然表面上稀薄寒冷,乾枯死寂,但這種表象之下很可能隱藏著生命的奧秘。作為古希臘時期的戰神,活在神話裡的火星文化也吸引著許多的科學家,百年來,人類對火星的探索從未停止,NASA預計2037年前送人類登上火星,火星會是人類的第二家園嗎?
  • 好奇號傳回火星照片, 一片荒涼景象, 未來能否成為人類新家園!
    今年地球發生了很多災難,這些災難有可能會影響人類生存,對此科學家提出了搬離地球想法,隨後把所有目光都放在火星上,火星有可能會成為人類的新家園嗎?    除了火星地表環境極為惡劣之外,某些情況下,火星的環境和地球極為相似,所以極有可能會成為人類新家園,或許在不久的未來,人類能夠製造出載人航天登陸,馬斯克在今年提出了
  • 火星將成為人類文明的下一站
    今天美國的&34;也將出發,緊隨前兩個火星探測器而去。其實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人類曾進行了四十多次火星探測任務。為什麼人類頻繁探索火星,難道火星已經成為了人類移居的新家園?我們都知道太陽系有八大行星,根據離太陽遠近來排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這其中前面四顆是巖石行星,後面四顆是氣態行星。
  • 8歲男孩自稱來自火星,火星宜居?未來第一座火星城市或是這樣的
    不過,如果我們人類能夠到達火星,將這些水冰物質開發出來,那就可以為我們所用。,要麼將整個火星都進行改造,要麼在火星表面打造封閉式的火星基地。現在這家公司正在研製一款大型星際飛船,他們的目標是造1000艘這樣的星際飛船,每艘飛船能夠打造100名乘客或者100噸貨物。按照設想,火星城市將會採用玻璃穹頂,登陸火星的人類將會在這個玻璃穹頂內生活,可以自由呼吸。如果離開城市去到「野外」,還是需要穿著太空衣的。這只是我們人類火星移民的第一步,在未來我們還會繼續改造火星,讓火星變得像地球這樣的宜居家園。
  • 2020火星元年 | 人類探索火星,真正目的是什麼?
    火星,只是人類進行深空探索的一個前哨站或中轉站而已。未來人類可以在火星上修建空間站、補給站和飛船發射基地,在火星上進行空間技術、蔬菜種植,和人類在外太空生存的研究實驗。同時,在火星上修建運載火箭和飛船的發射基地,為進一步的深空探索做準備。人類探索宇宙的目的,是最終找到類地行星,也就是跟地球生態環境相同或相似的,可以供人類進行繁衍生息的新家園。
  • 火星與地球那麼像,未來地球會不會成為第二個火星?很有可能
    如今的火星環境依然不適合人類生存,畢竟火星上沒有大氣層和磁場,常年受到太陽風的影響,大氣層稀薄。不過在太陽系中,地球的環境與火星的環境是非常相似的,這讓科學家不禁感到擔憂:在未來地球會成為第二個火星,和火星一樣的「下場」,成為一顆沙漠行星。科學家之所以能有這樣的擔憂,主要也是因為地球的環境已經開始惡化了。
  • 火星探測史上的6個重要發現:我們正在看到一個真實的火星世界!
    人類對火星的探測已經有40多年了,目前正在火星執行任務的是「好奇號」好奇號發射的時候,小編還是個高中少年,如今8年過去了,好奇號還在火星表面漫遊,而當初的人,卻都已經改變。目前好奇號的工作狀態依舊穩定,這麼多年來,算上好奇號在內,人類一共發射過46次火星探測任務,其中失敗的次數差不多有一半。比較出名的火星探測器除了好奇號以外,還有勇氣號,機遇號,鳳凰號等。
  • 如果在火星上栽樹,能否增加火星大氣的氧氣含量?讓火星變得宜居
    其次,遠古時期的火星和地球氣候非常的相似。那時候火星上有河流、湖泊和海洋,生命是否在火星上出現過呢?這很值得我們去研究。最後,科學家認為人類在未來可以移居到火星上生活。火星荒涼的表面科學家認為在未來人類可以把火星改造成人類的第二個家園。但目前來看這只是科學家的一個設想罷了。火星探測器告訴我們現在的火星非常的荒涼,比地球上的最荒涼的沙漠還要荒涼得多,沒有一絲生命存在的跡象。
  • 科學家在火星上有一個重大發現,讓人類對火星有了更進一步的認知
    可是,科技的快速發展也讓地球的生態環境不斷破壞,大量植被的消失,沙塵天氣不斷,各種自然災害也慢慢多了起來,再加上全球氣溫不斷升高,地球正在快速消耗生命。可能用不了多久,地球將變成一顆不再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那個時候,我們不得不做出選擇,離開地球移民到其它星球生活。
  • 為了將人類送上火星,美國宇航局正在推進的六項技術
    火星是科幻小說靈感的一個重要來源。它既是一個被人熟知,被研究得很透徹的星球,又是一個與眾不同,遠到足以讓人產生異域冒險的地方。美國宇航局出於許多同樣的原因,將目光投向了這顆紅色星球。 機器人,包括即將發射到火星的 &34;號火星車,讓我們了解了火星表面的情況。這些信息有助於為未來人類登陸火星的任務。
  • 火星改造計劃:給火星加裝人造磁氣圈.火星磁場將重現?
    在太陽系中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就是火星,儘管火星滿足生命生存的大部分條件,但其自身有一個很明顯的缺陷那就是沒有磁場,火星要想成為人類的居住地就要有一個強有力的磁場去地獄來自外太空的宇宙輻射以及猛烈的太陽風.所以開展移居火星的首先前提就是開展火星改造計劃,給火星的外圍軌道上人工加裝磁氣圈.
  • 將火星改造成「第二地球」的可能性有多大?研究者給出答案
    近期最熱的話題之一,莫過於「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如今正在飛往火星的途中。除了「天問一號」之外,因為今年是火星探測的窗口期,所以,阿聯、美國等也都發射了火星探測器,雖然發射時間、發射任務等都不大相同,不過有一個探測任務卻是一樣的,那就是去火星上尋找生命,並且看看將火星改造成「第二地球」的可能性有多大。
  • 火星有多少探測器正在工作?8臺!中國還有必要探索火星嗎?
    當前正在火星執行任務的探測器有1、2001火星奧德賽號,發射時間:2001年4月7日,預計工作至2025年!2、火星快車號(ESA),發射時間:2003年6月2日,預計工作至2026年!當前正在火星表面執行任務的探測器是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和洞察號!人類探測火星將近半個多世紀,取得了大量的資料,可以說它是除了月球和地球以外人類最為了解的太陽系天體!二、中國的火星探測悲壯史!在向火星發射的45個探測器中,其中有一個中國人設計製造的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對於它我們曾經寄予厚望,但很可惜失敗了!
  • 火星有一個隕石坑,有大量的水冰存在,這是火星有水的又一個證據
    地球是人類生存了數百萬年的家園,對於這個家園,本來我們應該好好保護和愛護,讓它永遠成為人類的家園。可是隨著人類活動的加劇,地球的生態也在不斷破壞,尤其是走進科技時代之後,工業的大量發展更是加劇了生態的惡化。
  • 火星上有什麼?為何人類一定要移民火星?這些因素讓人類不死心!
    為了防止地球在某一天不再適合人類生存,人類也在不斷尋找第二家園,一直以來科學家都在不斷探索外太空,希望能夠找到「第二地球」,但是在茫茫的宇宙中,要想找到另外一顆和地球一樣環境溫和,並且適宜人類生存的星球,還是非常難的。
  • 改造火星將成現實,未來移民火星的第一批「居民」,並非人類
    雖然我們還不知道火星何時會成為「第二地球」,但火星迷們都相信人類一定可以做到,不過,問題也隨之而來,人類若想移民火星,都需要完成哪些任務?火星該如何改造?我們都知道,按照火星目前的情況,顯然它並不適合人類。但是,未來如果對它加以改造,火星還是有機會變成「第二地球」的。我們應該如何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