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機構的「花樣」老鼠倉

2020-12-03 證券市場紅周刊

紅刊財經 林偉萍

近期,老鼠倉再次成為財經圈內關注的焦點:被業內稱為「暗語老鼠倉」的某大型基金債券交易員王鵬案在「零口供」的基礎上,被依法宣判,一家三口同時獲刑。與此同時,近半年內,中國裁判文書網接連公布3份人保資產「老鼠倉」的判決書,3人涉案資金超5億元,獲利775萬元,這也是國內首家保險系資管公司「老鼠倉」案。此外,廣發基金公司基金經理李險峰「老鼠倉」案件也有了最新進展,起訴書顯示,相關股票帳戶在李險峰明示或暗示下,與廣發基金趨同交易金額累計1122.31萬元。

《紅周刊》記者綜合人民檢察院案件信息公開網、中國裁判文書網以及公開資料粗略統計,自2007年原上投摩根基金經理唐建「老鼠倉」行為被查實以來,截至2018年6月7日,在審或已處理的金融機構「老鼠倉」案件中,涉及至少39家金融機構、62名金融從業人員,上述案件合計獲利金額高達3.65億元。

雖然在39家金融機構中,公募基金佔據了24家,佔比高達61.54%,但「老鼠倉」已不再是公募基金的「專利」;近年被查案件中,券商資管、保險資管、銀行資管等領域從業人員「老鼠倉」不斷被揭發,此外,「老鼠倉」犯案人員還呈現出從第一線的基金經理和投研人員,逐步向基金託管、資產評估、交易員等外圍從業人員蔓延的趨勢。

現實版「囚徒困境」上演,「暗語」老鼠倉「零口供」定案

據《紅周刊》記者粗略統計,自2007年公募「老鼠倉」第一人唐建開始,截至目前,至少24家公募基金、41位公募基金從業人員因「老鼠倉」行為被立案調查,公募仍是金融機構中「老鼠倉」行為的集中營。其中不乏總監級基金高管、明星基金經理的身影,如原交銀施洛德明星基金經理李旭利等。此外,違法人員還逐步向基金交易員等人群「蔓延」。

近日,曾經轟動一時的某大型基金前債券交易員王鵬「老鼠倉」案一審判決結果出爐,王鵬及其父母同獲3年-6年不等的實刑,被罰沒總金額達3573萬元,此案也是我國證券史上首例零口供「老鼠倉」案。

2014年,受此前多位基金經理「老鼠倉」事件影響,監管部門對該基金公司執行了內控檢查,身為債券交易員的王鵬就是在這一輪被「挖」出來的。稽查部門通過大數據發現,王某某和宋某的帳戶交易與公司旗下多隻基金交易趨同,平均達到90%以上,而王某某和宋某正是王鵬的父母。判決書顯示,王鵬父母的股票帳戶,在王鵬任職期間,通過其掌握的未公開信息,動用不到200萬元的資金,通過關聯帳戶交易股票,交易金額8.78億餘元,非法獲利1773萬餘元,股票帳戶資金翻了近9倍。

但面對稽查人員的質疑,王鵬僅承認涉案帳戶確為其父母所有,拒不承認與帳戶交易的關聯關係,也拒絕承認利用該帳戶交易股票。但稽查人員隨後從公司其他同事口中了解到,該公司在2011年8月8日之前有一個所有交易員通用的公共帳戶,後因公司內控升級而關閉。王鵬作為交易員,正是利用此漏洞進入公司公共帳戶,查看其他基金經理的交易決策,然後再告知其父母。稽查人員提前數據發現,王鵬登錄公共帳戶事件與涉案帳戶交易的前後關係高度吻合。

據報導,王鵬和父母通過「暗語」溝通,王鵬經常會電話問候「父母血壓高不高」、「早上吃啥啊?」等看似家長裡短的問候,但通過與交易數據對此,電話問候時間點與其父母股票交易密切相關,「血壓高」即為拋出信號,「吃什麼」即為買入信號。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知名大學法律系畢業的高材生,在被證監會稽查人員調查之後的時間裡,王鵬查詢了大量國內對於「老鼠倉」的判例,與其父母一起構築了強大的心理防線,對案件過程三緘其口,上演現實版的「囚徒困境」。在「零口供」的背景下,「大數據監測系統」的威力開始顯現,調查數據顯示,在王某入職該公司前,王鵬父母的帳戶交易具有典型的散戶特徵,但在王鵬入職後,其父母帳戶資金量明顯增大,投資風格也徹底改變,幾十萬上百萬的資金集中買入一兩隻股票,且手法彪悍,經常T+1操作,當天買入,第二天就賣掉。但當公司關閉交易員公共帳戶後,涉案帳戶將股票清空,並將部分帳戶銷戶,仍在交易的個別帳戶又恢復了散戶特徵。最終,在證據面前,王鵬和其父母獲刑。

國浩律師事務所刑事辯護研究中心主任、國浩律師(上海)事務所律師劉鑫認為,此次零口供「老鼠倉」案中,王某作為基金的交易員,最終獲刑,甚至比一些基金經理、首席投資官獲刑更重。究其原因,不僅與其認罪態度不好有關,更重要的還是其交易金額高達8.78億餘元,非法獲利金額亦高達1773.66萬餘元。由此可見,在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案件中,交易金額、非法獲利金額等情節才是判斷社會危害性的主要因素。

「馬甲」帳戶、不記名電話卡,基金「老鼠倉」隱蔽性不斷增強

除了上述案件,人民檢察院案件信息公開網在今年4月20日還披露了原廣發基金新經濟、小盤成長基金經理李險峰「老鼠倉」案件的起訴書,起訴書顯示,李險峰2013年7月24日至2016年9月19日期間,利用職務便利,明示、暗示其朋友張某某進行相關股票交易,趨同交易金額累計1122.3095萬元。李險峰已於2017年6月被逮捕,目前案件仍在審理過程中。

《紅周刊》記者梳理發現,隨著監管趨嚴,基金內部「老鼠倉」的玩法也「與時俱進」、不斷升級。「老鼠倉」相關帳戶已從最初的父母和親戚帳戶,逐步向朋友帳戶,乃至朋友的朋友帳戶等方向蔓延,力圖增加隱蔽性。

比較典型的是早前中郵核心優選明星基金經理厲建超的「老鼠倉」案。公開資料顯示,上任基金經理不久,厲建超就發動大學同學「管某某」、小學同學「孔某」、研究生同學「劉某某」等幫他搜羅帳戶,判決書顯示,厲建超「老鼠倉」牽扯股票帳戶多達10個,上述10個股票帳戶交易均與中郵核心優選投資相同的股票,累計趨同交易金額9.15億元,累計趨同交易獲利1682.80萬元。例如,中郵核心優選從2011年12月21日開始買入「拓維信息」,同日,其控制的「管某某」和「高某某」證券帳戶也同步買入了該只股票。中郵核心優選2011年4季度報告顯示,拓維信息為基金第九大持倉股票,期末持有995.53萬股,佔基金資產淨值比例2.50%。類似的操縱下,相關帳戶還與中郵核心優選基金幾乎同步買入浙江震元、小天鵝A、燃控科技。最終,厲建超被判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處罰1700萬元,並被終身市場禁入。

此外,博時基金經理馬樂「老鼠倉」案也較為典型,馬樂在操作中從不留下真實身份,通過臨時購買的不記名神州行電話卡下單。公開資料顯示,馬樂案最初的線索來自亞寶藥業,據稽查人員介紹,亞寶藥業當初的走勢並不特別。某天有兩個帳戶以6.6元/股買了100多萬股,隨後幾天,博時基金以6.8~6.9元/股的價格連續買入1000多萬股,此後,兩個帳戶先行賣出。百密必有一疏,馬樂雖然換了多張不記名電話卡,做足防範措施,但因發生過交通事故,馬樂用其中一張卡撥打110電話,所報車牌號的車主即為馬樂本人,因此馬樂案逐步浮出水面。數據顯示,馬樂任職期間買入與其管理的基金帳戶相同股票76隻,累計成交金額10.5億元,非法獲利1883萬元。最終被判有期徒刑三年,追繳違法所得,並處罰金1884萬元。

此外,公募「老鼠倉」中不乏高管的身影,如李旭利「老鼠倉」案發前任交銀施洛德公司投資決策委員會主席、投資總監牟永寧,案發前為海富通基金策略分析師、研究總監,其中,牟永寧所涉為「窩案」,共牽扯5名(包括牟永寧)海富通基金原任或時任基金經理。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市場通常將「老鼠倉」和「暴利」掛鈎,但現實生活中就是這麼「戲劇性」,《紅周刊》記者統計,至少3位基金經理在「老鼠倉」上不僅沒賺到錢,反而還出現了虧損。如滙豐晉信原基金經理鍾小婧虧8.45萬元,鍾小婧原本是某債券基金的基金經理,後通過看同事「底牌」,玩起了「老鼠倉」,前後交易12隻股票,累計買入成交金額324.8511萬元,但最終虧損了8.45萬元。此外,國海富蘭克林原基金經理黃林「老鼠倉」虧損5.4萬元,同時也是A股「老鼠倉」虧錢第一人。最終,鍾小婧被取消了基金從業資格,並處以20萬元罰款;黃林被判市場禁入、取消從業資格,並處以30萬元罰款。

對於基金「老鼠倉」屢禁不止,北京問天律師事務所律師張遠忠分析:「基金經理們手裡掌握大量資金,在巨大利益誘惑面前,部分從業人員抱著僥倖心理鋌而走險,讓自己小帳戶坐轎子,大帳戶抬轎子。另外,從監管角度而言,『老鼠倉』監管相對比較薄弱,調查手段比較有限,一定程度上也為『老鼠倉』創造了生長空間。」

被查第一反應「扔電腦」,為蒙蔽偵查試圖「串供」被揭穿

近年來,隨著監管範圍擴大,「老鼠倉」從公募基金逐步向券商、私募、保險、資管領域蔓延。而在《紅周刊》記者統計的數據中,券商「老鼠倉」為8例,成為公募基金之外第二大高發領域,私募、保險、資管「老鼠倉」數量也呈現比較明顯的增長。

券商「老鼠倉」數量雖不及公募,但花樣卻不少,尤其是案發後的反應。如2017年4月,國內首例夫妻檔「老鼠倉」案例宣判。故事的主角分別是擔任東方證券營業部負責人達10年之久的齊蕾,和其擔任申萬宏源上海瞿溪路證券營業部負責人的丈夫喬衛平。作為行業老人,夫妻雙方仗著對規則的熟悉和工作便利,用了將近40臺電腦控制4個股票帳號,先於、同步或晚於齊蕾管理的東方證券自營資金帳戶買賣「永新股份」、「三愛富」、「金地集團」等一致股票197隻,成交金額累計達人民幣6.36億元,非法獲利1657萬元。

對比來看,東海證券案例的「看點」則在於高管涉案,以及「老鼠」倉暴露後的反應。《紅周刊》記者注意到,人民檢察院案件信息公開網在2017年7月19日披露了一份「朱某某利用未公開信息加以案」的起訴書,通過比對起訴書中朱某某從業經歷,記者發現,此朱某某正是曾經被稱為東海證券「鐵三角」之一的朱璽,2009年2月至2010年11月,朱璽在擔任東海證券資產管理部投資總監期間,通過其實際控制兩個股票帳戶,先後交易「盾安環境」、「江蘇三友」、「百大集團」等相同股票73支,趨同交易金額3.8億元,非法獲利1,124萬元。而在2013年5月至2014年2月,其擔任公司副總經理期間,通過其實控他人帳戶交易陽普醫療、世紀鼎力2隻與公司自營帳戶相同股票,非法獲利212萬元。目前朱璽處於「取保候審」狀態,案件仍在審理中。

此外,券商中也存在奇葩「老鼠倉」,原廣發證券的資管研究員兼投資經理陳捷及分析師韋海生,利用操盤廣發集合資管計劃的機會做「老鼠倉」,但讓人意外的是,交易規模超過16億的「老鼠倉」,倆人居然一分錢沒賺,等到被廣發證券內部發現時,兩人虧損將近2400萬。而當違規行為被發現時,陳捷將帳戶裡的錢轉給其他四個不相干的帳戶,再通過多次取現以及過橋轉帳取回,韋海生甚至直接將交易的筆記本丟進了珠江……

保險系的「老鼠倉」最近關注度則集中在人保資產,近半年,中國裁判文書網已公布3份與之相關的「老鼠倉」判決書,3名涉案投資經理卓冰、周效飛和蘇繪方均在2016年1月18日被抓獲。三起案件趨同交易金額合計5.48億,獲利共計775.38萬元,涉案的三名投資經理最高被判刑六年。3起案件中,卓冰案件稍顯「特殊」,卓冰為逃避監管,在2011年2月至2014年5月,擔任人保資產權益投資部(股票投資部)的高級投資經理時,利用「王某某」證券帳戶為「馬甲」進行股票趨同交易,但在「老鼠倉」事件敗露後,卓冰為蒙蔽偵查,指示王某某父親按自己口徑回答偵查,試圖「串供」。

此外,浙商財險前高管劉雄軍的案件也顯另類,劉雄軍在浙商財險任職期間,將自己研發的選股模型應用於公司大帳戶,同時應用於私人小帳戶,進行大規模趨同交易,累計交易金額高達6700萬元。但此波操作的結果並不太理想,劉雄軍的「模型」並沒有給私人小帳戶帶來收益,反而造成32萬元虧損。在「老鼠倉」事件被查後,劉雄軍曾試圖舉家移民海外,但因妻兒在國內,後被勸回國內自首。

相較於公募,私募基金更為「隱蔽」,因為其信息披露只針對基金持有人,並不進行公開披露。近年來,私募基金「老鼠倉」案件也逐步增加。例如今年4月,證監會披露對上海拓璞投資投資總監文宏「老鼠倉」行為進行處罰,而在此之前,深圳市恆健遠志投資合夥企業原總經理、投資總監胡志平、北京喜馬拉雅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吳剛也因「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被處罰。

值得注意的是,同樣是私募「老鼠倉」,在今年被處罰的文宏和在去年被處罰的胡志平和吳剛的「待遇」可謂大相逕庭。文宏被沒收違法所得251.44萬元,並處以251.44萬元的罰款。而就在去年,獲利948萬元的吳剛、獲利538萬元的胡志平,受到的都僅是3萬元罰款的頂格處罰。

究其原因,為多家私募機構提供法律服務的律師劉軍表示,文宏享受的是「公募基金經理待遇」,今年證監會對文宏案直接沿用了《基金法》對「老鼠倉」的處理,「這還是首例,也是截至目前唯一一例。」《紅周刊》記者了解到,以往私募基金「老鼠倉」,處罰依據的是《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第38條,即相關部門可以責令整改,給予警告並處3萬元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並處3萬元以下罰款。以此來看,雖然去年對吳剛和胡志平的處罰為頂格處罰,但監管層因此陷入威懾力不足、「懲罰」太輕質疑。

相較而言,法律對公募基金「老鼠倉」行為的懲罰就要強力得多。《基金法》規定,「老鼠倉」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老鼠倉」量刑過輕引質疑,建議提高執法權完善民事賠償制度

其實市場關於老鼠倉「量刑是否過輕」質疑由來已久,如多數「老鼠倉」的處罰方式為「沒一罰一」,也就是說沒收非法獲利金額,同時處以同等數量的罰金。但對於「高薪」階段的金融從業人員來說,幾十萬甚至一兩百萬的罰金也並非是天文數字。

有期刑罰方面,當前有期徒刑最高的為7年刑罰,還未出現頂格十年刑期的判決。此外,在「老鼠倉」案件中,投案自首、退繳違法所得和有認罪悔罪等也能很大程度上爭取到從輕處罰的結果,例如劉雄軍根據其「老鼠倉」交易金額,預計判刑在5年以上,但因其有主動回國自首表現,最終法院作出「判三緩三」的決定。

近年來,「『老鼠倉』案例在券商、保險和私募等領域開始增加,一方面是因為這些領域業務放開,營業範圍覆蓋股票投資等領域;另一方面是因為監管層將監管範圍拓寬,開始對上述領域的『老鼠倉』行為進行監督和核查。此外,因保監會當前對『老鼠倉』監管力度遠不如證監會,這也是保險領域『老鼠倉』 案例頻發的原因之一。」張遠忠分析。

對於未來「老鼠倉」的監管方向,他表示,當前我國對「老鼠倉」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相較於國外輕了許多,張遠忠建議從兩方面著手:一是完善民事賠償制度,為權益受損的投資者挽回損失,當前尚無因「老鼠倉」而成功索賠的先例;二是加強監管,尤其是提高監管部門的執法權和調查權,例如未來具有出具調查令、傳喚證等權利。

延伸閱讀·「老鼠倉」政策演變過程

老鼠倉是指莊家在用公有資金在拉升股價之前,先用自己個人(機構負責人,操盤手及其親屬,關係戶)的資金在低位建倉,待用公有資金拉升到高位後個人倉位率先賣出獲利,最後虧損的是公家資金。

而從2007年以來,我國關於「老鼠倉」的監管在不斷加碼。2007年初,中國證監會基金部下發2007年一號文,要求基金公司申報員工自己和直系親屬的身份證號碼、證券帳戶,證監會從部門規章的層面,試圖對「老鼠倉」行為予以規制。  

2009年2月28日,《刑法修正案(七)》出臺,將「老鼠倉」規定為刑事犯罪。《刑法修正案(七)》規定,對於金融機構「老鼠倉」行為,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2012年12月修訂的《證券投資基金法》明令禁止基金從業人員「老鼠倉」。  

2013年4月2日制訂實施的《證券投資基金託管業務管理辦法》等配套規章明令禁止基金託管部門等從業人員「老鼠倉」。 

2014年8月21日實施的《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明令禁止私募基金從業人員「老鼠倉」。

相關焦點

  • 「老鼠倉」涉及39家機構、3.62億元 公私募基金投資前後「陷阱多」
    和行業中林林總總的消費陷阱相比,金融領域的「消費者」更加特殊。根據招商銀行和貝恩公司聯合發布《2018中國私人財富報告》,報告指出,2018年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1千萬元人民幣以上的高淨值人群規模已超過100萬人,全國個人總體持有的可投資資產規模達到112萬億元人民幣。
  • 機構老總配資帳戶玩「老鼠倉」被罰沒2666萬,奇葩:事發之後還辯解...
    每經記者:楊建 每經編輯:吳永久當市場行情火熱的時候,一些機構投資人開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3月10日,證監會發布的處罰書顯示,王青方作為珠海中南投資實控人,在管理旗下私募產品中南1號的同時,自己還使用陳某初等配資帳戶進行趨同交易合計盈利1333萬,最終在被查時還辯解稱,其買入股票以長期持有為目的,實際交易情況完全不同於一般的「老鼠倉」或利用非公開信息案的交易行為,沒有損害中南1號帳戶的利益。最後還是被罰沒合計2666萬元。
  • 警惕股市新型「老鼠倉」投井落石
    然同時也不得不承認,至少在不少投資者眼裡,包括基金老鼠倉在內的各種內幕交易行為仍然應該大量存在,而早前類似上投摩根基金經理唐建等老鼠倉的被發現與查處,應該也僅僅只是股市違規行為的冰山一角。所以在此市場條件、尤其是在當前股市震蕩情況下,肯定有一些投資者會對上述這樣的基金經理以個人名義做空期指的擔憂會抱「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而對股市走勢失去信心,並非理性地作出自已的市場選擇。
  • 敖翔不是唯一笑柄:「腦殘虧損戶」集中亮相 老鼠倉都做虧
    糗事二號:80後女基金經理老鼠倉虧8萬基金經理「老鼠倉」是另一種投資者深惡痛絕的違法違規行為,基金經理枉顧投資者信任,謀取私利,稱之為碩鼠並不未過。然而,就有這樣一種基金經理,不僅自己的產品管不好,連自己的老鼠倉也做虧,真不知道是貪還是蠢還是既蠢又貪。犯了什麼事?
  • 「調查」這家營業部超20億元交易與機構「神同步」,是「馬甲」還是...
    有資深市場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指出,結合數據來看,這家營業部席位的操作幾乎都選擇基金重倉股,顯然不是市場上的短線遊資風格;但在機構資金掃貨漲停過程中,其席位卻能夠有巨額資金頻繁同步進場,甚至在跌停出貨過程中還有機構席位接盤,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某些機構內部的「老鼠倉」。
  • 驚曝「老鼠倉」!兩基金經理被抓受審 竟有將違法所得買房旅遊!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認為,張洪建作為金融機構從業人員,違反規定,利用職務便利獲取的未公開信息,進行與未公開信息相關的證券交易活動,獲取非法利益,情節嚴重,已構成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依法予以懲處,北京市人民檢察院指控被告人張洪建犯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指控的罪名成立,建議的量刑幅度適當,被告人張洪建對此沒有異議,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對公訴機關的意見予以採納
  • 快看|中南投資實控人王青方玩「老鼠倉」,被證監會罰超2600萬
    1日至2017年7月6日期間使用「陳某初」「李某」證券帳戶,稍早於、同步於或稍晚於「中南1號」證券帳戶趨同交易有關股票,獲利1333.12萬元根據《基金法》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公開或者非公開募集資金設立證券投資基金,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託管人託管,為基金份額持有人的利益,進行證券投資活動,適用本法……」和第三十一條「對非公開募集基金的基金管理人進行規範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金融監督管理機構依照本章的原則制定
  • 網際網路+金融:金融機構的變革及機遇(上)
    本文將以網際網路化程度較高的證券公司業務與銀行業務為重點,按各金融機構、各業務的順序對其網際網路化的業務內容進行逐一分析。 摘要 按程度分類,金融機構網際網路轉型可分為三類。 除了銀行與券商外,其他傳統金融機構業務大多仍處於第一階段,或乾脆未受到網際網路的影響。
  • 長城證券原研究所所長夥同美女基金經理玩老鼠倉被抓
    早在2017年8月,一則「長城證券研究所所長區志航被抓」的消息刷爆金融圈。而在兩年後,這一消息得到了最終確認。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的最新文書,區志航因與泰信基金的基金經理袁某串通設立「老鼠倉」,趨同交易達到2.81億餘元。區志航因此被判處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一審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二審改判三年六個月。
  • 阿里金融雲徐敏:未來金融機構一定會發生「量子跳躍」
    新金融是什麼? 阿里金融雲總裁徐敏認為,新金融是一個雲計算、大數據、AI、IoT、區塊鏈所支撐的數字金融,而新金融的實現以數據為紐帶的金融和產品指引。他也在近期的2018雲棲大會上,分享了阿里雲過去數年間在分布式微服務、人工智慧和場景方面與金融機構合作的案例和心得。
  • 人工智慧在中小金融機構的應用研究
    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高度重視人工智慧在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應用發展,深入研究人工智慧與金融業務的深度融合,指導吉林九臺農村商業銀行構建「人工智慧基礎應用服務平臺」,成功突破人臉識別準確率低、跨平臺兼容性差等技術難點,同時針對我國金融領域人工智慧的未來發展提出了可參考的對策建議。
  • 金融機構也在蓮都「金融市場」擺攤 進行最後一英裡的企業融資
    就在她不知所措的時候,在蓮都舉行的"金融市場"給她帶來了希望。「市場」上的信用產品——抵押電子貸款,不僅利率低、額度高、審批快,而且具有「借還」的優勢,所以她立即申請與金融機構對接,並獲得了870萬元的信貸,成功解決了企業問題。 從今年5月開始,聯都將每月為不同領域的企業提供一次「金融市場」採購活動。蓮都有很多中小企業,很多企業在疫情下都有融資需求。
  • 薩摩耶數科林建明:以技術創新領跑金融科技,做金融機構信賴的合作...
    薩摩耶數科助力零售金融轉型突破,解決風控、獲客痛點由於銀行零售業務要處理海量用戶的需求,更需要科技的助力,而銀行在發展零售業務時,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風控和獲客。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一些優秀金融科技企業逐漸建立起智能風控和智能營銷體系,以科技賦能金融機構降低獲客成本和風險,在提高服務效率的同時,也提升了金融機構用戶的體驗。
  • 魯政委丨防患未然:金融機構業務連續性管理怎麼做?
    作為經濟的「血脈」,金融體系面對各類突發事件不能終止關鍵金融服務,因而提前制定業務連續性計劃,確保各類情況下金融機構業務能夠連續進行成為了金融機構的「必修課」。本文將以美國監管機構對金融機構業務連續性管理要求為基礎,解構金融機構業務連續性管理的具體內容、必要性和運用案例。
  • 在智能投顧領域,國內傳統金融機構是怎樣開疆拓土的?
    有業內人士稱現在是金融與科技的第三次大碰撞階段,在借人工智慧這次東風上,Fintech公司似乎比傳統金融機構借勢得更及時。在智能投顧領域也是如此,盤點起智投平臺,互金、智能金融服務公司十佔八席,但事實上,不少傳統金融機構也已經坐上席位。
  • 新加坡金管局:新加坡金融機構最缺科技人才
    原標題:新加坡金管局:新加坡金融機構最缺科技人才 來源:聯合早報《聯合早報》11月27日報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一項調查顯示,新加坡金融機構最需要的是科技人才。新加坡金管局展開的金融服務業就業展望試點調查指出,金融機構截至明年6月預計創造1800份新職,880份或49%與科技有關。
  •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2020:金融從業47萬人 持牌機構1600家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2020:金融從業47萬人 持牌機構1600家   新華網上海6月12日電(記者桑彤 李碩)即將舉行的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
  • 「MMM金融互助社區」系非法機構
    據新華社北京1月18日電 (記者李延霞)銀監會、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民銀行、工商總局四部門18日發布風險提示,「MMM金融互助社區」及類似金融互助平臺和公司未經工商部門註冊登記,系非法機構,具有非法集資、傳銷交織的特徵,廣大投資者要高度警惕。
  • 夸克金融迷霧:機構資金安然退出,誰成了接盤俠?
    網貸之家梳理公開資料發現,儘管尚未有直接證據證明招商銀行系誇客金融資金提供方,但來自信託、消費金融公司等機構資金的參與,卻非常明確;而最終在逾期發生之後,又有其他資金為機構接盤。誇客金融案發以來,警方追款工作手法凌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