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S流體陀螺的研究和發展應用前景

2020-12-08 電子產品世界

  MEMS技術的發展使得慣性技術領域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化。慣性傳感器是利用物體的慣性性質來測量物體運動情況的一類傳感器,包括加速度計和陀螺。人們早就利用它們進行輪船、飛機和太空飛行器的導航,近些年來人們又把這項技術用於汽車的控制、自動駕駛和飛彈的制導等領域。但是傳統的慣性傳感器由於體積大、重量重、成本高等原因,極大地限制了它們的應用。在這種背景下,以微電子機械系統為基礎的微機械慣性傳感器逐漸發展起來,其中微陀螺在慣性導航系統如航空航天和航海事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除了傳統的機械式振動陀螺外,各種新型陀螺也層出不窮,如靜電支撐陀螺、磁支撐陀螺、微流體陀螺、超導陀螺等,這些新型陀螺在性能和尺寸上都有各自的優勢,下面就流體陀螺的研究和發展應用前景進行介紹。

  1 各種流體陀螺簡介

  流體類陀螺儀與傳統陀螺儀相比,由於沒有懸掛質量塊,結構大大簡化,製作難度降低,更重要的是,省去了複雜的活動部件,其抗衝擊、抗振動能力大大提高,特別適合在高衝擊、高振動環境下使用。

  流體陀螺的基本原理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在外界的控制下流體本身產生角動量,流體作為常規的轉子,形成測量外界角速度的角動量,當外界有角速度輸入時,利用轉動流體與殼體的相對運動來產生敏感變化的輸出信號。另一種則是利用流體系統的科氏加速度來產生敏感變化的輸出信號。

  1.1 氣體對流陀螺

  圖1是由清華大學設計、中國電子集團第13研究所加工而成的微流體陀螺儀。它是利用氣體流速方向在哥氏加速度作用下發生偏轉的原理,採用微機械加工工藝製作的。此微流體傳感器由隔熱腔體、加熱器和兩對對稱的溫度傳感器構成。加熱器和溫度傳感器懸在腔體上面。加熱器加熱使其周圍的氣體溫度升高,密度減小。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腔體內的氣體發生對流。位於加熱器相等距離上的一對溫度傳感器用來測量加熱器兩邊的溫差。器件封裝在密封的隔熱管殼內,防止外部氣流和溫度對器件的影響。敏感方向無哥氏加速度時,腔體內的加熱氣體只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發生對流,如加熱器水平方向上兩邊相等位置上的溫度相等,兩對溫度傳感器的輸出相等。敏感方向上有哥氏加速度時,腔體內的氣體在重力加速度和外加角速度的聯合作用下交替膨脹,加熱器水平兩邊相等位置上出現溫度差,兩對溫度傳感器的輸出就產生差異。若兩對溫度傳感器採用熱敏電阻,可與外接的兩對參考電阻構成電阻電橋,這樣通過電橋的輸出電壓信號變化便可以測量出外界輸入角速度的值。

  1.2 射流微陀螺

  射流氣體陀螺是利用強迫對流氣體的氣流束 (層流)和敏感元件的熱阻效應來測量角速率的。目前,採用MEMS技術製作的射流微陀螺並不多。報導的射流氣體微陀螺主要由壓電驅動泵、循環氣流通道及腔室、微噴嘴和熱敏元件等組成。它結構簡單,無活動檢測質量,抗過載能力強,成本低,壽命長。它是在哥氏力定理基礎上發明出來的,它通過壓電泵驅動氣體循環,當陀螺有角速度信號輸入時,利用哥氏力使循環氣流束偏轉來實現角參數的測量。循環氣流是由壓電泵激勵而產生的氣體層流束(射流),信號由兩根平行的熱敏絲R1R2敏感。當輸入角速度為時,由於哥氏力的作用,射流束偏離原來所在的射腔的中心位置(見圖2),偏離的角度和方向決定於輸入角速度,這樣通過測量外圍電路電壓的變化便可測量出相應的加速度值。

  傳統陀螺是利用高速轉子的定軸性和進動性敏感角速度,而射流陀螺是利用氣流束在慣性力作用下發生偏轉敏感角速度。由於氣體的質量很小,沒有轉動部件,故壓電射流陀螺能承受高衝擊,並有壽命長、成本低等其他陀螺不可媲美的優點。壓電射流陀螺可用於飛彈、飛機、艦船、工業自動化和機器人等技術領域,是測量和控制角速度、角加速度和角度等角參數的關鍵部件。它也是末制導炮彈和機器人姿態控制不可缺少的慣性器件。

  1.3 ECF流體陀螺

  ECF(electro-conjugate fluid)流體是一種新型的流體材料,當在流體兩端的電極上加上幾千伏的電壓時,ECF流體可以產生很強的流動,利用ECF流體的這種特性可以製作基於 ECF的流體陀螺。由日本東京工業大學製作的這種流體陀螺如圖3所示,其基本原理如下:在容器內部充滿ECF液體,當在如圖3所示的電極上加上上千伏的電壓時,便會產生很強的ECF液體衝擊流,並往圖3(a)所示方向流動。當給陀螺如圖3(b)所示以順時針方向旋轉的角速度時,ECF的流動便向左邊偏移,左右流體的流動變化使得頂部的熱阻阻值發生變化,進而可以檢測出外部的電壓值的變化,通過測量外部電壓的變化便可以測量出外界輸入角速度的值。

  ECF流體所具有的特性為流體陀螺的研究開拓了新的途徑,但是ECF流體陀螺所用的高電壓卻可能限制它的應用場合,設法尋找新的ECF材料或採取其它途徑來降低所用的電壓值是ECF流體陀螺擴大應用場合的關鍵。

  1.4 超流體陀螺

  對於超流體陀螺(super fluid gyroscope)的研究是基於一種低溫物理效應一超流體開展的。採用超流體的陀螺。其工作原理設計、可行性驗證以及精度等級的確定等方面都需要進行大量探索性的理論研究和實驗分析。但因為超流體獨特的物理特性對於保持慣性有著良好的潛力,研究者們正在積極開展相關工作,發展基於超流體的慣性陀螺儀。由於超流體流動基本上可以認為沒有阻力,當承載容器與其發生切向運動時,超流體不會像通常的流體一樣由於液體的粘性力發生隨動,而是保持原來的狀態。也就是說低阻使之對於轉動可能呈現出非常良好的慣性。這樣超流體與承載容器間就出現了相對流動,檢測這個運動速度或它的某种放大量就可以獲得轉動速度的信息。

  由於超流體的粘滯係數很低,流體間以及流體對周圍運動的阻尼很小,具有很好的慣性,而慣性導航系統對陀螺的要求正是需要其保持良好的慣性系。利用超流體效應檢測角速度,在原理上具有遠遠高於常規陀螺的性能潛力,適用於各類需要高精度陀螺的場合。不過,由於該方向的研究剛剛展開,不成熟的環節還較多,如何將原理與實際的應用相結合,探尋更有效的高精度方案,完善配套技術以降低製造成本、縮小體積重量都是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2

  本文根據微流體陀螺的不同原理介紹了幾種常見的MEMS微流體陀螺,並對它們的基本原理、優缺點和應用前景進行了簡單的介紹,這幾種MEMS微流體陀螺都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成本低和抗高衝擊等獨特優點,使得它們都較適合應用在慣性導航、自動控制等相關領域,因而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隨著微機電技術的發展和新型材料的應用,流體陀螺的種類將進一步多樣化,微流體陀螺將在慣性導航和自動控制等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相關焦點

  • MEMS流體陀螺基本原理及應用前景
    慣性傳感器是利用物體的慣性性質來測量物體運動情況的一類傳感器,包括加速度計和陀螺。其中微陀螺在慣性導航系統如航空航天和航海事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除了傳統的機械式振動陀螺外,各種新型陀螺也層出不窮,如靜電支撐陀螺、磁支撐陀螺、微流體陀螺、超導陀螺等,這些新型陀螺在性能和尺寸上都有各自的優勢,下面就流體陀螺的研究和發展應用前景進行介紹。
  • mems傳感器現狀_mems傳感器製作工藝
    mems傳感器研究現狀   1、微機械壓力傳感器   微機械壓力傳感器是最早開始研製的微機械產品,也是微機械技術中最成熟、最早開始產業化的產品。國內在微加速度傳感器的研製方面也作了大量的工作,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研製的壓阻式微加速度傳感器和清華大學微電子所開發的諧振式微加速度傳感器。後者採用電阻熱激勵、壓阻電橋檢測的方式,其敏感結構為高度對稱的4角支撐質量塊形式,在質量塊4邊與支撐框架之間製作了4個諧振梁用於信號檢測。   3、微機械陀螺   角速度一般是用陀螺儀來進行測量的。
  • 【深度】國外雷射陀螺的發展與應用
    在隨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由於沒有合適的相干光源,光學Sagnac效應的研究基本上沒有任何實用性進展。直到1960年,世界上的第一臺雷射器誕生以後,雷射陀螺作為雷射技術的一個重要應用而成為世界各軍事強國研究的熱點。
  • 全球與中國磁流體推進器行業發展現狀研究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
    《全球與中國磁流體推進器行業發展現狀研究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版)》是目前磁流體推進器領域最專業和全面系統的深度市場研究報告之一。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全球與中國磁流體推進器行業發展現狀研究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版)》首先介紹了磁流體推進器的背景,包括磁流體推進器的相關概念、分類、應用、產業鏈結構、產業概述,磁流體推進器行業國家政策及規劃分析,磁流體推進器技術參數及生產基地,不同地區,不同規格,不同應用磁流體推進器產量分析;磁流體推進器產品技術參數,生產工藝技術,產品成本結構等;接著統計了全球及全球及中國主要企業磁流體推進器產能
  • 微流控技術的研究發展及應用前景
    打開APP 微流控技術的研究發展及應用前景 胡薇 發表於 2018-10-22 15:26:32 這項技術使得實驗室研究產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並在生物化學、醫學等諸多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我們來看看微流控技術目前的研究發展及應用前景。 微流控晶片細胞分離 通過不同的分選原理,微流控晶片可實現對不同細胞的分離。以CTC(循環腫瘤細胞)為例,CTC是一類由癌變部位釋放並進入血液中的癌細胞,在癌症的早期診斷、個體化及腫瘤轉移機制研究等方面的有著廣泛作用。
  • 中國新型戰機普遍應用光纖陀螺導航系統
    當前陀螺儀發展的形勢可概括為:應用成熟的機械陀螺(撓性陀螺和液浮陀螺)、不斷改進的雷射陀螺、迅速發展的光纖陀螺和方興未艾的微機械陀螺。 國外光纖陀螺儀發展動態  國外光纖陀螺技術已經臻於成熟,精度範圍涵蓋了從戰術級、慣性級到戰略級的各種應用,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航海等軍事及民用工業領域。
  • MEMS陀螺儀工作原理及創新應用
    MEMS陀螺儀並不是最早應用在消費電子上的運動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電子羅盤早先一步進入了消費電子市場。雖然以重力為參照的加速度傳感器和以地磁為參照的電子羅盤可以在地球表面形成垂直和水平面的三維空間覆蓋,但因為二者均以地球而並非物體本身為參照物,因此不能很好地模擬物體的整個運動過程。
  • 半導體mems企業有哪些_國內十大半導體mems企業排行榜
    國內十大半導體mems企業排行榜——歌爾聲學股份有限公司   歌爾聲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屬於省級高新技術企業,與中科院聲學所、北京郵電大學等國內外多家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致力於電聲領域前沿技術的基礎研究和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
  • memsstar談MEMS刻蝕與沉積工藝的挑戰
    memsstar向《電子產品世界》介紹了MEMS與傳統CMOS刻蝕與沉積工藝的關係,對中國本土MEMS製造工廠和實驗室的建議等。即使是MEMS麥克風這種相當高產量的應用,但生產卻分布在多個廠家。  3 中國MEMS製造廠和實驗設備的挑戰  總體來看,中國在MEMS應用的內部開發方面落後於世界其他先進國家。目前,中國面臨著與歐美國家多年前一樣的製造和設備挑戰,而且隨著歐美國家不斷推進發展,中國較難迎頭趕上。
  • 從主流SFC產品看超臨界流體色譜的技術及應用發展趨勢
    隨著超臨界流體色譜法寫入2015年版《中國藥典》,該技術在分析化學行業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超臨界流體色譜法集合液相色譜法和氣相色譜法的優勢,在20世紀70年代逐漸發展起來,並於同世紀80年代形成商品化產品。
  • 選購指南,全面分析mems加速度計SiA200系列應用領域
    Mems加速度計SiA200系列是青島智騰微電子推出的針對中高端慣性領域產品,SiA200系列是一種的電容體的MEMS加速度計,內部集成了信號調理、模擬±2.7V輸出、內置自檢電路和一個溫度傳感器方便用戶進行補償。能夠為戰術級測量需求提供有效可靠的支撐。
  • 我校創新超臨界流體技術 推動綠色化過程發展
    本次會議由中國化工學會超臨界流體技術專業委員會主辦,大連理工大學化工機械與安全學院和超臨界流體技術及裝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共同承辦。會議以創新超臨界流體技術,推動綠色化過程發展為主題,就我國超臨界流體領域的現狀、發展和創新進行討論。大會主席、大連理工大學化機學院銀建中教授主持15日上午的開幕式。
  • CFD的應用範圍及前景
    一.暖通CFD(計算流體動力學)適用範圍    (一)基礎研究    室內外空氣流動的數值模擬。主要研究各種流體方程、邊界條件、網格生成、誤差分析等基礎理論。
  • 超臨界CO2萃取技術及其發展前景
    1超臨界CO2萃取技術的特點:超臨界流體技術近三十年來在國際上得到迅猛發展,內容涉及超臨界流體萃取、超臨界色譜、超臨界條件下的化學反應、超臨界流體細胞破碎技術、超臨界流體結晶技術等。超臨界流體萃取(Supercriticalfluid,SCF)技術就是以超臨界狀態(壓力和溫度均在臨界值以上)的流體為溶媒,對萃取物中的目標組分進行提取分離的過程。
  • 北理工在非金屬鋁離子電池集流體的設計及應用方面取得研究進展
    (k)不同集流體剝離強度數據。  相較於目前應用的金屬以及碳集流體,該研究團隊首次使用氧化銦錫(ITO)作為聚合物(PET)基底塗層(ITO/PET),通過導電無機非金屬與聚合物基體配合實現輕量化材料設計,獲得了化學及電化學穩定的鋁離子電池體系集流體,實現了目前現有鋁離子電池報導中最輕質的集流體體系,在鋁離子電池集流體體系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 mems器件,我國唯一與國外差距較小的晶片領域
    其主要產品有MEMS麥克風,微馬達,mems光學傳感器,MEMS壓力傳感器、MEMS陀螺儀等。現在在電子產品,醫學,汽車和航天領域擁有廣泛的應用。像現在手機中就有數量不等的mems傳感器,iphone4擁有4個mems傳感器,三星note系列旗艦則擁有8個傳感器。像手機的麥克風,攝像頭,加速度計等產品,現在都使用的是mems產品。
  • 鈦MEMS技術在藥物輸送和微流控系統的應用前景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近年來,受益於MEMS技術,傳感器和執行器小型化的同時,性能、功能和靈敏度也得到增強;加上低成本、個性化醫療應用潛力,MEMS器件在醫療和生物領域的應用快速增長。在此背景下,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研究人員探索了兩種方式推進鈦MEMS技術在藥物輸送和微流控領域的應用:(1)通過開發鈦基微針(MN),探尋更安全、更簡單、更有效的眼部藥物輸送方式;(2)通過鈦陽極鍵合工藝的改進,用於實現未來光催化應用的堅固的微流控器件。
  • 微生物驅油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前景
    三次採油大多採用微生物採油技術,但這種技術需要檢測微生物的數量和活性,過程繁瑣,準確性低,效率不高。   微生物驅油在我國礦場的應用     自1995年起,勝利油田開始了系統的微生物採油技術研究,開展了微生物單井處理現場試驗。
  • 什麼是MEMS傳感器?MEMS傳感器工作原理及應用
    MEMS傳感器即微機電系統(Micro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是在微電子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多學科交叉的前沿研究領域。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已成為世界矚目的重大科技領域之一。
  • 多款陀螺儀表頭設計、平臺測試、系統研究方案及應用實例
    根據需要,陀螺儀器能提供準確的方位、水平、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信號,以便駕駛員或用自動導航儀來控制飛機、艦船或太空梭等航行體按一定的航線飛行,而在飛彈、衛星運載器或空間探測火箭等航行體的制導中,則直接利用這些信號完成航行體的姿態控制和軌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