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EAST超導託卡馬克團隊又有新發現
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離子體所EAST超導託卡馬克團隊在前期成功探索、實現了雜草型小幅度邊界局域模(Grassy ELM)運行的基礎上,揭示了Grassy ELM產生的物理機制,進而利用這種自發的高頻小幅度Grassy ELM,發展出了一種高性能穩態等離子體運行模式,並系統驗證了其與未來聚變堆若干運行條件的兼容性。相關研究成果於6月26日在線發表在國際權威物理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EAST團隊負責人萬寶年研究員、課題組長徐國盛研究員帶領科研人員針對Grassy ELM運行模式這一前沿課題組織了攻關,在與未來聚變堆類似的金屬壁、低旋轉、電子主導加熱等物理條件下,穩定重複地實現了Grassy ELM高性能穩態運行,確認了獲得這一模式的物理條件,並將這一模式的部分歸一化參數擴展到了未來聚變堆的區間。這一運行模式為解決聚變堆瞬態熱負荷瓶頸問題,實現聚變堆的穩態運行提供了一種潛在的新方案。
EAST裝置是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世界上第一個非圓截面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自2010年獲得高約束等離子體以來,EAST團隊一直致力於為聚變堆的高約束穩態運行提供解決方案,在過去的9年時間裡,EAST裝置不斷打破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時間的世界記錄,率先在國際上突破百秒量級高約束穩態運行。(記者徐慧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