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合肥研究院EAST超導託卡馬克團隊又有新發現

2020-11-22 鳳凰安徽站

原標題:EAST超導託卡馬克團隊又有新發現

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離子體所EAST超導託卡馬克團隊在前期成功探索、實現了雜草型小幅度邊界局域模(Grassy ELM)運行的基礎上,揭示了Grassy ELM產生的物理機制,進而利用這種自發的高頻小幅度Grassy ELM,發展出了一種高性能穩態等離子體運行模式,並系統驗證了其與未來聚變堆若干運行條件的兼容性。相關研究成果於6月26日在線發表在國際權威物理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EAST團隊負責人萬寶年研究員、課題組長徐國盛研究員帶領科研人員針對Grassy ELM運行模式這一前沿課題組織了攻關,在與未來聚變堆類似的金屬壁、低旋轉、電子主導加熱等物理條件下,穩定重複地實現了Grassy ELM高性能穩態運行,確認了獲得這一模式的物理條件,並將這一模式的部分歸一化參數擴展到了未來聚變堆的區間。這一運行模式為解決聚變堆瞬態熱負荷瓶頸問題,實現聚變堆的穩態運行提供了一種潛在的新方案。

EAST裝置是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世界上第一個非圓截面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自2010年獲得高約束等離子體以來,EAST團隊一直致力於為聚變堆的高約束穩態運行提供解決方案,在過去的9年時間裡,EAST裝置不斷打破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時間的世界記錄,率先在國際上突破百秒量級高約束穩態運行。(記者徐慧媛)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超導託卡馬克創新團隊
    第一帶頭人:李建剛 主要支持單位: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推薦單位:中國科學院 中國科學院超導託卡馬克創新團隊長期從事磁約束核聚變研究。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該團隊率先在國內開展超導磁約束核聚變研究以來,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勇於創新、甘於奉獻」的精神,克服了國際缺乏全超導託卡馬克建設經驗的困難,先後改造建成了能夠實現長脈衝物理實驗的科學研究裝置 HT-7,自主研製了世界上首臺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和16個國際領先或先進的實驗系統,成功實現了大於400秒、中心電子溫度大於兩千萬度的高溫等離子體放電,使我國超導託卡馬克研究走到世界前沿
  • ...託卡馬克|超導託卡馬克|人造太陽|聚變|east|iter|法國|阿齊莫...
    為了降低線圈消耗的能量,實現穩態運行,託卡馬克採用超導材料來製造線圈,工作在零下269攝氏度的極低溫條件下。同一個裝置裡既要實現極低溫又要實現上億度的高溫,可謂冰火兩重天。與人類發明的其它類型的核聚變裝置相比,目前看來,託卡馬克等離子體的參數最接近發生核聚變反應的條件,因此最有希望率先實現聚變能的和平利用。問:託卡馬克這種關鍵裝置經歷了怎樣的發展過程?
  • 合肥大科學裝置—全超導託卡馬克(EAST)
    截至日前,全國僅有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分別是:上海張江、合肥、北京懷柔、深圳。作為全國第二個獲批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的科研創新能力得到了國家的認可和肯定。目前,合肥已經建成全超導託卡馬克(EAST)、同步輻射、穩態強磁場三個大科學裝置。
  • 全超導託卡馬克——合肥創造一個新的世界第一
    合肥晚報訊 中科院等離子體所在國家「九五」大科學工程HT-7U全超導託卡馬克裝置的建設再次取得重大進展——繼第一個超導中心螺管原型線圈於5月12日成功通過性能測試後,其縱場原型線圈也於近日成功通過性能測試。這表明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在建的全超導託卡馬克,HT-7U裝置超導磁體的設計、研製和測試工作獲得全面成功。
  • 我國首個超導託卡馬克實驗裝置「合肥超環」正式退役
    2012年10月12日,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通過國際合作研製成功的世界第四個、中國首個超導託卡馬克實驗裝置「合肥超環」(HT-7),在全所百餘名老中青三代科研人員的共同見證下,進行了最後一次放電實驗,為其「職業生涯」畫上了完美的句號。HT-7服役近20年來,在推動聚變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諸多成就,完成了科學使命,是中國聚變事業的重要裡程碑。
  • 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獲重大突破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實驗裝置(資料圖)  記者2月3日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1月28日凌晨零點26分,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成功實現了電子溫度超過5千萬度、持續時間達102秒的超高溫長脈衝等離子體放電,這是國際託卡馬克實驗裝置上電子溫度達到5000萬度持續時間最長的等離子體放電。
  • 合肥研究院等離子體所向泰國核技術研究所贈送HT-6M託卡馬克裝置...
    贈送交付儀式上,中科院合肥研究院院長匡光力簡要介紹了合肥研究院在核聚變、強磁場科學與技術、大氣環境監測方面取得的成績以及參與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情況。他表示,合肥研究院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號召,參加了中科院曼谷創新合作中心的建設,與泰國相關單位在健康醫療、核聚變研究等領域開展多方面的科技交流與合作。
  • 安徽合肥超導託卡馬克實驗裝置退役
    在合肥科學島就有這樣一個實驗裝置,它為未來更為先進的聚變堆提供技術和物理基礎。5月7日,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宣布,服役18年的中國首個超導託卡馬克實驗裝置「合肥超環」(HT-7)正式退役。這也是我國首個獲批退役的大科學工程裝置。1994年,命名為「HT-7」的大科學裝置在合肥正式建成,其成功研製使中國成為繼俄、法、日之後第四個擁有超導託卡馬克裝置的國家。
  • 我國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獲重大突破
    1月28日凌晨零點26分,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成功實現了電子溫度超過5千萬度、持續時間達102秒的超高溫長脈衝等離子體放電,這是國際託卡馬克實驗裝置上電子溫度達到
  • 中國"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通過國家驗收
    中新社北京三月一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新聞辦公室一日下午向媒體發布信息稱,國家重大科學工程項目、俗稱「人造太陽」實驗裝置的「EAST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當天在其所在地安徽合肥成功運行並順利通過國家峻工驗收。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成功研製國產緊湊型超導迴旋質子加速器
    近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自主研製的緊湊型超導迴旋質子治療系統加速器順利引出200兆電子伏特的質子束流,實現高能量級超導回旋加速器技術關鍵突破,標誌著國產緊湊型超導迴旋質子加速器研製成功。  相比國際上同類裝置,該加速器超導磁體電流密度可達到每平方毫米140安培,是國內外同類裝置磁體水平的3倍;靜電電場達到每釐米170千伏的國際最高應用水平;加速器實現3.0特斯拉最高場強;直徑縮小25%,僅2.2米;重量降低50%,總重不超過50噸。這是目前世界上最近湊型的質子加速器,具有體積更小、重量更輕、精度更高、能量切換更快的顯著特點。
  • 我國超導託卡馬克的現狀及發展
    未來商用堆必須是全超導,才能實現穩態運行。我國超導託卡馬克研究始於1991年,在將原蘇聯T7超導託卡馬克改成HT-7後並在其上做了許多有意義的工作。1997年開始全超導託卡馬克EAST計劃,2006年建成並投入運行。未來將在長脈衝條件下進行高參數等離子物理實驗,為未來穩態、先進聚變實驗反應堆奠定良好的工程技術和物理基礎。
  • 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毛河光團隊訪問合肥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
    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毛河光團隊訪問合肥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 2017-01-18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李建剛導師簡介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考研>考研資訊>招生信息>正文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李建剛導師簡介 2012-07-09 19:05 來源: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作者:
  • 我國「人造太陽」EAST裝置實現1億攝氏度等離子體運行
    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託卡馬克大科學裝置EAST近期實現1億攝氏度等離子體運行等多項重大突破,獲得的實驗參數接近未來聚變堆穩態運行模式所需要的物理條件,朝著未來聚變堆實驗運行邁出了關鍵一步。
  • 合肥有個「人造小太陽」,長啥樣、有啥用
    在安徽省合肥市西部的科學島,有一個被稱作「人工小太陽」的國之重器,名叫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這是國家大科學裝置,是最終解決人類能源問題的重要實驗平臺。 聚變能由於具有清潔、環保、安全、原材料儲量極其豐富等優點,被認為是最終解決人類能源問題的戰略能源。
  • 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
    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基礎科學局 關鍵詞 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 1 基本原理 核能是能源家族的新成員,包括裂變能和聚變能兩種主要形式。裂變能是重金屬元素的核子通過裂變而釋放的巨大能量。
  • 合肥研究院等在單層1T'-WTe2體系中刪極電壓調控超導電性機理研究...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超導與關聯電子材料研究團隊、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張平,以及北京郵電大學博士楊巍等合作,在1T'-WTe2體系中理論研究了刪極電壓調控超導電性的機理以及物性。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 中國人造太陽託卡馬克EAST領先全世界。
    2006年由我國自行設計、研製的世界上第一個全超導託卡馬克EAST(原名HT-7U)核聚變實驗裝置(又稱「人造太陽」)首次完成了工程調試。EAST是英文「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的縮寫,意為「先進實驗超導託卡馬克」,即人工可控核聚變裝置,EAST的主體部分像一個罐子。託卡馬克是「磁線圈圓環室」的俄文縮寫,又稱環流器。這是一個由封閉磁場組成的「容器」,像一個中空的麵包圈,可用來約束電離子的等離子體。
  • 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關鍵部件「合肥造」!
    由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承擔的校正場首批線圈和偏濾器關鍵部件正式起運交付。(來源: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院)校正場超導磁體系統是ITER主機重要部件之一,主要用來補償線圈製造、接頭、引線及裝配誤差造成的縱場和極向場線圈繞組位形偏離所帶來的磁場誤差。校正場超導磁體系統共計3組18個線圈,製造工藝極其複雜,涉及到超導、低溫、絕緣、材料、焊接、無損檢測、電測試等多學科交叉,由等離子體所承擔全部設計工藝開發和研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