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進展!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腫瘤治療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

2020-09-17 西安交通大學招生辦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學科-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生物診斷治療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雷波教授團隊提出了利用彈性(物理)/矽釋放(化學)/miRNA控釋(生物)協同促進骨組織再生的新策略,該研究成果以&34;為題發表在材料領域著名期刊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Adv.Funct.Mater., 2020, 30, 1906013,影響因子16.8)。

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學科-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生物診斷治療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雷波教授團隊一直致力於具有疾病治療和組織再生作用高性能矽基生物活性雜化材料的設計與應用研究。2015年在國際上合成出了基於檸檬酸的生物活性聚矽檸檬酸酯分子雜化彈性材料(Adv.Funct.Mater.2015,25,5016),發現了該材料內在的多功能特性(高彈性,光致發光,抗菌,成骨分化),實現其中生物成像(Adv. Healthcare Mater, 2016, 5, 382; Appl. Mater. Today, 2018, 10, 153),材料體內示蹤(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8, 10, 17722), 腫瘤診療(Biomaterials, 2019,201,68), 組織快速修復再生(Adv. Funct. Mater, 2020, 30, 1906013), 示蹤-腫瘤治療-組織修復一體化(ACS Nano, 2020, 14, 2904)等方面的潛在應用。

近期,該研究團隊針對目前臨床骨科對高性能骨修復與再生材料的重大需求,基於彈性聚矽檸檬酸酯材料,設計了一種具有仿生彈性和控釋成骨活性miRNA的納米纖維支架骨修復材料,提出利用彈性(物理)/矽釋放(化學)/miRNA控釋(生物)協同促進骨組織再生的新策略(圖1)。該生物活性材料採用彈性矽基檸檬酸分子雜化納米纖維增強的聚己內酯為仿生彈性骨架,內置聚檸檬酸酯-miRNA的納米複合物,實現了光致發光、納米結構、彈性、矽基活性組分、長期miRNA釋放的多重功能效應,體外實驗發現該材料可以高效促進幹細胞成骨分化,體內骨缺損模型進一步驗證了該彈性矽材料體系促進骨組織快速修復和重建的能力。該研究可能為骨缺損的治療提供了一種簡單有效的生物活性材料的多因素協同思路。

圖1 多功能生物活性彈性納米纖維支架:彈性(物理)/矽釋放(化學)/miRNA控釋(生物)協同策略促進骨組織再生

矽基生物活性醫用材料如生物活性玻璃、矽酸鹽陶瓷等是一類重要的生物醫用材料,具有優越的骨整合能力、成骨誘導活性、創面修復活性和生物安全性,在骨組織再生與替代、軟組織創面修復、藥物基因遞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潛力和價值。然而傳統矽基生物活性材料力學脆性大、彈性差、降解慢,大大限制了該類生物醫用材料的再生醫學應用範圍。開發具有仿生彈性、可控生物降解、組織誘導活性的新型矽基生物活性材料對促進組織修復與再生的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

雷波教授為該論文的唯一通訊作者,西安交通大學為該論文的唯一通訊單位。該研究工作得到了西安交通大學&34;、&34;大學建設先導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陝西省顱頜面精準醫學研究重點實驗室等項目的支持。

延伸閱讀:

雷波,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工學博士,博士生導師,陝西省&34;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20),西安交通大學&34; (2019),陝西省高校&34; (2018),Guest editor for &34;(IF 4.1), 兼任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生物材料分會委員,中國生物材料學會生物陶瓷分會委員,國家基金委、波蘭國家科學中心、陝西省科技廳、深圳市科創委項目評審專家。研究方向集中在新型可降解矽雜化生物活性材料設計與再生醫學應用研究,目前已經發表各類SCI論文100餘篇,長期擔任國際高水平雜誌如Nature Chemistry,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ngew Chem., ACS Nano, Nature Communications, Nano Letters, Biomaterials等期刊審稿人。


關注&34;頭條號,獲取關於國家首批985、211,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西安交通大學的最新精彩資訊!

素材來源:西安交通大學官網

相關焦點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腫瘤細胞DNA編程計算分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進行DNA計算生成多位的二進位編碼,實現了活細胞中多種非編碼調控RNA與端粒酶等腫瘤標誌物的智能化分析。5月21日記者獲悉,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腫瘤細胞DNA編程計算分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科研成果登上國際化學領域權威期刊。腫瘤的發生、發展等進程是涉及多水平的複雜分子事件,與多種RNA、蛋白的異常表達密切相關。 同時,獲取多元組分的準確信息,並探究其潛在關聯對理解細胞功能、解析致病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 西安交大在慢性炎症疾病治療中取得重大新突破!
    但目前對它們的病因及發病機制的了解還不夠全面,缺乏特異有效的治療措施,預防和早期診治幾無可能。近日,西安交通大學科研人員在慢性炎症疾病發病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Rikard Holmdahl教授共同領導的西安交大醫學部炎症生物學研究團隊對主要基於炎症疾病的動物模型進行了易感基因的篩查和功能學研究。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弛豫鐵電單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為了進一步優化弛豫鐵電單晶的壓電性能以及探索新型高性能壓電材料,弛豫鐵電單晶高壓電效應的產生機理一直是鐵電、壓電材料領域研究的重要科學問題。普遍認為:弛豫鐵電單晶的高壓電效應與其特有的微觀結構,即極性納米微區(如圖1所示),有著重要的關係。然而,在近20年的時間中,雖然各國學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極性納米微區與壓電性能的關係仍然沒有明確。這也導致了近些年關於開發高性能壓電材料的研究工作進展較為緩慢。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提出光熱和光動力協同治療腫瘤新策略降低腫瘤...
    目前納米載體介導的腫瘤光治療,特別是具有代表性的光熱治療(PTT)和光動力治療(PDT)已取得了很大進展。光熱治療腫瘤短期效果好,光動力治療持續時間較長。但無論是PTT或者PDT都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單模式治療難以徹底根除腫瘤。PTT和PDT協同治療既繼承了光治療毒性低、副作用小的優點,又能使兩種治療方式取長補短,是提高療效和減少毒副作用的有效策略。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水凝膠通用粘接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年來,MIT、哈佛大學等研究團隊在水凝膠軟溼界面粘接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是現有的水凝膠粘接方法存在預處理複雜、方法局限性大等問題。如通過化學鍵進行粘合的方法需要水凝膠或者粘接基底具有特定的官能團,這使得反應條件嚴格、反應耗時,且會用到有毒物質;通過物理拓撲纏繞的方法雖然不需要特定的官能團,但是此方法只適用於有微孔結構的基底,如水凝膠和生物組織。
  • 西安交大研究智能控釋材料 實現對腫瘤精準治療
    西安交大研究智能控釋材料 實現對腫瘤精準治療 2018-06-29    圖為西安交通大學化工學院研究員陳鑫講解研究成果。
  • JACS封面: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功能團簇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輪狀結構由於其特殊的化學及物理屬性備受關注,例如有限的輪狀多核簇合物可作為一維無限鏈體系的等價模型引起人們濃厚的研究興趣。然而目前,核數超過100且具有輪狀結構的3d-4f混金屬尚未有報導。 近日,在鄭彥臻教授指導下,西安交通大學前沿院博士後陳偉鵬採用「混合配體」策略,在溶劑熱條件下成功製備出一例高核過渡-稀土混金屬納米糰簇—。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非線性光學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光渦旋在光學信息處理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一種信息載體,它提高了信道容量,並且引入了不同於極化、強度、相位和路徑的新自由度。非線性光學中通過引入方位角調製渦旋孤子(azimuthons),為編碼和加密光學信息提供新的自由度。方位角調製渦旋孤子,攜帶軌道角動量,可以在傳播過程中以穩定的角速度旋轉。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開發一種中空聚多巴胺納米載體
    如何改善腫瘤的缺氧環境,提高耗氧治療方法(如化療、放療、光動力、聲動力等)的治療效果,是腫瘤治療面臨的一大挑戰。聲動力療法(SDT)是利用超聲波對生物組織有較強的穿透能力,尤其是聚焦超聲能無創傷地將聲能聚焦於深部組織,並激活聲敏劑產生抗腫瘤效應。但由於腫瘤乏氧微環境的限制,SDT的治療效果往往受到很大的影響。
  • 交大科技力!
    近期,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生物、航天、管理、公共衛生、電子科學技術等領域相繼取得重要進展,一起來看這些新突破、新成果! 讓我們為交大科研實力打Call!
  • 研究大型動物滅絕原因 西安交大取得新進展
    10月20日,記者獲悉,西安交通大學全球環境變化研究院程海教授團隊和美國加州州立大學Ashish Sinha教授的合作論文——「過去八千年的古氣候記錄為晚全新世馬達加斯加和馬斯克林群島大型動物滅絕提供氣候背景」日前登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在西南印度洋大型動物滅絕\人類活動與氣候變化研究方面取得新的進展
  • 中國科研團隊在腫瘤治療上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武漢科技大學張同存教授團隊「CAR-T細胞負載溶瘤病毒治療實體腫瘤項目」,在腫瘤治療上取得重大突破,將有望提升10倍以上的療效。此法在治療血液腫瘤中已獲成功,但在治療佔惡性腫瘤90%以上的實體腫瘤上卻作用受限
  • 西安交大在高溫有機薄膜電容介質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開發高儲能密度、高儲能效率、高運行溫度的有機薄膜電容對於進一步提高電網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義。圍繞上述需求,國內外學者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儘管在性能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不過受制於成本、加工性和穩定可靠性等因素,開發的高性能薄膜電容材料往往難以實現工業化應用。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揭示氣候變化對西南印度洋大型動物滅絕的影響
    西安交大科研創新又迎好消息!科研人員在西南印度洋大型動物滅絕、人類活動與氣候變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科研成果又雙叒叕刊發國際頂級期刊!贊!近日,西安交大全球環境變化研究院程海教授團隊和美國加州州立大學Ashish Sinha教授合作在西南印度洋大型動物滅絕、人類活動與氣候變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該研究為西南印度洋馬達加斯加和馬斯克林群島的大型動物滅絕提供了可靠的氣候變化背景,揭示了人類活動在氣候劇烈震蕩的乾旱氣候背景下對當地獨特生態造成的毀滅性打擊。
  • 西安交大在Lewis鹼催化環丙烷開環反應研究中取得進展-西安交通...
    Lewis鹼催化是現代催化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有機合成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Lewis鹼催化通常採用n-π*、n-𝜎*和n-n*三種模式實現底物的活化。目前,n-𝜎*活化模式主要涉及有機矽、錫、硫、硒和滷素等雜原子底物,而對於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的碳碳單鍵的活化及催化反應研究非常欠缺並存在挑戰。 針對以上問題,西安交通大學理學院唐玉海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採用貧電子環丙烷作為底物,藉助其極性碳碳鍵及環張力的結構特點,發展其在Lewis鹼催化下以n-𝜎*模式實現碳碳鍵活化的有機催化反應,近期取得了重要進展。
  • 最新!遼寧科研人員在病毒檢測、新冠肺炎預防治療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2020年,學院獲批科研項目(成果)12項,發表論文30篇,申請專利10項,到帳科研經費257萬元。瞄準藥物遞送張樹彪課題組的支德福老師總結了靶向分子與基於SPIONs的藥物遞送系統結合的最新進展,分析不同靶向分子對遞送納米系統性能的影響,為其在腫瘤靶向治療方面提供了作用依據。
  • 重大突破!西安交大又一最新研究成果登頂《科學》!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學院單智偉教授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在無機塑性半導體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相關成果以&34;為題發表在《科學》(Science)上。該工作的微觀力學測試與表徵部分是由西安交大完成:材料學院單智偉教授團隊的王悅存副教授為該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單智偉教授為作者之一。史迅教授/研究員、Jian He教授、陳立東研究員為本文通訊作者;上海交大魏天然助理教授、上海電機學院金敏教授為共同第一作者。
  • 顯著進展!中國科研人員提出新策略,這一治療方法可降低腫瘤復發率!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生命學院生物醫學影像與應用研究所吳道澄教授課題組提出了一種新的PTT/PDT協同治療腫瘤的策略,在降低腫瘤復發率上取得了顯著進展。該研究成果是吳道澄教授課題組2019年發表光熱療治療腫瘤復發後,在降低腫瘤復發方面又一重要成果。該成果也是博士生王雅繼2019年第一作者發表"聚多巴胺長循環納米藥物腫瘤治療體系"後的又一突破性工作。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項目的資助。西安交通大學分析測試中心為本工作提供了大量測試表徵支持。
  • 西安交大在含鉍紫精衍生物領域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然而其共軛程度較低、能隙過大等問題極大地限制了此類材料在太陽能轉化和儲能相關光電領域中的應用。雖然通過引入P區元素雜原子可以有效降低紫精衍生物的能隙並調控其氧化還原特性,但對分子的三重激發態調控非常有限,這也極大限制了紫精衍生物在磷光光電器件和光催化中的應用。
  • 西安交大科研團隊在新仙女木氣候突變事件的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西安交大科研團隊在新仙女木氣候突變事件的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時間:2020-09-15 22:52:50  來源:西安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