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非線性光學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2021-01-09 西安交大新聞網

光渦旋在光學信息處理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一種信息載體,它提高了信道容量,並且引入了不同於極化、強度、相位和路徑的新自由度。非線性光學中通過引入方位角調製渦旋孤子(azimuthons),為編碼和加密光學信息提供新的自由度。方位角調製渦旋孤子,攜帶軌道角動量,可以在傳播過程中以穩定的角速度旋轉。但是一般來說它們是不穩定的,這意味著在傳播過程中方位角調製渦旋孤子會發生破裂。

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部電子學院等離子體與微波電子學研究所張貽齊展示了在弱非線性波導下可以保證方位角調製渦旋孤子穩定傳播較長的距離,並且對光波導的折射率引入微弱的縱向周期調製可以使得不同方位角調製渦旋孤子之間發生轉換,即實現方位角調製渦旋孤子的光學拉比振蕩,填補了學界關於非線性模式拉比振蕩研究的空白。理論研究表明勢阱的深度與波導的橫向尺寸密切相關,這表明弱非線性光波導可以通過多模光纖實現。拉比振蕩是以194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伊西多爾·艾薩克·拉比而命名的一種物理現象。在周期驅動場的作用下,粒子可在兩個不同能級之間做周期性的躍遷。在光學拉比振蕩中,微弱的縱向周期調製發揮的就是周期驅動場的作用。

偶極(a)和六極(b)方位角調製渦旋孤子的拉比振蕩,弱縱向周期調製存在於30≤z≤90

張貽齊帶領研究小組選出一對簡併的模式,為其中一個模式引入的相移並對其振幅進行調製,然後與另一個模式線性疊加得到方位角調製渦旋孤子。在非線性機制和微弱的縱向周期調製的作用下,方位角調製渦旋孤子會在傳播過程中以穩定的角速度旋轉並且在兩種模式之間轉換——非線性模式的拉比振蕩。基於耦合模理論分析得知,拉比振蕩主要受縱向調製強度和方位角調製渦旋孤子空間對稱性的影響。 可見,在沒有縱向周期調製的時候,方位角調製渦旋孤子可以以恆定的旋轉角速度穩定的傳播,並且波形保持不變;在縱向周期調製的作用下,方位角調製渦旋孤子發生了拉比振蕩。由於該研究工作的模型支持擁有較多拓撲荷的高階方位角調製渦旋孤子,因此可以製備多種形式的攜帶軌道角動量的光束。研究結果不僅在光學信息處理能力方面有潛在的應用,而且有助於更廣泛地理解旋渦動力學在空間光場調控方面所發揮的所用。

近日,該研究以「Rabi oscillations of azimuthons in weakly nonlinear waveguides」為題在線發表於《先進光子學》(Advanced Photonics),西安交大碩士研究生靳凱超為論文的第一作者,張貽齊為通訊作者。

論文連結:http://www.clp.ac.cn/EN/Article/OJf97d3a3e801c67a8

據悉,張貽齊長期致力於非線性光學與拓撲光子學研究。2020年以來,研究小組在拓撲光子學研究領域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進展,提出了實現能谷霍爾效應拓撲雷射的理論方案,該研究以封面論文的形式發表在國際著名光學期刊Laser & Photonics Reviews上,博士生鍾華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

論文連結: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lpor.202000001

構建了固有第II類狄拉克錐的光晶格,打破了僅依靠光晶格空間對稱性難以引發第II類狄拉克錐的觀念。該工作以封底論文的形式發表在Advanced Quantum Technologies上,碩士生靳凱超和博士生鍾華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論文連結: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qute.202000015

相關焦點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光流體渦旋動力學方面取得新進展
    在具有非線性相互作用的光流體(如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和超導態)中產生的量子化渦旋承襲了光流體的非線性,展現出渦旋之間相互作用的物理現象。而線性光場中的渦旋,如自由空間中的高階高斯光束,則被普遍認為是沒有相互作用的。
  • 我國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由於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在雷射科學和技術領域的廣泛應用,設計、合成性能優異的新型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一直是功能材料領域研究的前沿熱點。目前,國內外廣泛採取的設計思路包括在晶體中引入具有共軛平面結構的BO3基團,具有二階姜.泰勒畸變的d0,d10以及含孤對電子的金屬陽離子等。
  • 西安交通大學科研人員在量子物理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
    固態量子體系是量子技術研究中最具前途的物理系統之一,並且在量子物理基礎研究方面也具有重要科學價值。在基於固態量子體系構建混合量子系統及進行量子信息處理方面,一個非常重要的基本科學問題是實現單電子自旋比特與納米機械振子的強相互作用。目前普遍採用的構建自旋-納米機械振子的混合量子系統方案是通過晶格應變的內稟耦合方式或者利用外部梯度磁場的外稟磁耦合。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腫瘤細胞DNA編程計算分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5月21日記者獲悉,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腫瘤細胞DNA編程計算分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科研成果登上國際化學領域權威期刊。腫瘤的發生、發展等進程是涉及多水平的複雜分子事件,與多種RNA、蛋白的異常表達密切相關。 同時,獲取多元組分的準確信息,並探究其潛在關聯對理解細胞功能、解析致病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 研究大型動物滅絕原因 西安交大取得新進展
    10月20日,記者獲悉,西安交通大學全球環境變化研究院程海教授團隊和美國加州州立大學Ashish Sinha教授的合作論文——「過去八千年的古氣候記錄為晚全新世馬達加斯加和馬斯克林群島大型動物滅絕提供氣候背景」日前登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在西南印度洋大型動物滅絕\人類活動與氣候變化研究方面取得新的進展
  • 西安交大科研團隊在新仙女木氣候突變事件的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西安交大科研團隊在新仙女木氣候突變事件的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時間:2020-09-15 22:52:50  來源:西安新聞網
  • 非線性光學頻率轉換技術研究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高功率雷射物理聯合實驗室研究員朱健強、劉德安研究團隊在非線性光學頻率轉換相關技術方面取得研究進展。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水凝膠通用粘接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年來,MIT、哈佛大學等研究團隊在水凝膠軟溼界面粘接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是現有的水凝膠粘接方法存在預處理複雜、方法局限性大等問題。如通過化學鍵進行粘合的方法需要水凝膠或者粘接基底具有特定的官能團,這使得反應條件嚴格、反應耗時,且會用到有毒物質;通過物理拓撲纏繞的方法雖然不需要特定的官能團,但是此方法只適用於有微孔結構的基底,如水凝膠和生物組織。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揭示氣候變化對西南印度洋大型動物滅絕的影響
    西安交大科研創新又迎好消息!科研人員在西南印度洋大型動物滅絕、人類活動與氣候變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科研成果又雙叒叕刊發國際頂級期刊!贊!近日,西安交大全球環境變化研究院程海教授團隊和美國加州州立大學Ashish Sinha教授合作在西南印度洋大型動物滅絕、人類活動與氣候變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該研究為西南印度洋馬達加斯加和馬斯克林群島的大型動物滅絕提供了可靠的氣候變化背景,揭示了人類活動在氣候劇烈震蕩的乾旱氣候背景下對當地獨特生態造成的毀滅性打擊。
  • 交大科技力!
    近期,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地質、醫工交叉、半導體、氣候、物理等領域相繼取得重要進展,一起來看這些新突破、新成果! 讓我們為交大科研實力打Call!
  • JACS封面: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功能團簇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輪狀結構由於其特殊的化學及物理屬性備受關注,例如有限的輪狀多核簇合物可作為一維無限鏈體系的等價模型引起人們濃厚的研究興趣。然而目前,核數超過100且具有輪狀結構的3d-4f混金屬尚未有報導。 近日,在鄭彥臻教授指導下,西安交通大學前沿院博士後陳偉鵬採用「混合配體」策略,在溶劑熱條件下成功製備出一例高核過渡-稀土混金屬納米糰簇—。
  • 西安交大在柔性鐵電領域取得新進展
    微納米尺度褶皺具有浸潤性、光學透明性、摩擦和黏附等獨特的表面性能,使其在可逆潤溼、摩擦、黏附、光學等與表界面相關的智能器件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BaTiO3/PDMS褶皺結構的表面形貌及壓電響應規律 此研究工作
  • 西安光機所非線性物理前沿理論研究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雷射在非線性介質中的傳播和基於新型雷射場的非線性調控是當前非線性物理研究的兩大前沿方向。通過改變色散、衍射和非線性特性,可有效調控波在非線性介質中的傳播特性,也為研究其中的新現象和物理效應開闢了新途徑。
  • 西安光機所在自由曲面光學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自由曲面被廣泛認為是一種革命性光學成像技術,是目前國際光學設計領域的研究熱點,NASA將其列為「Cutting Edge Technology
  • 清華材料學院周濟等在人工非線性光學材料方面研究取得突破
    清華材料學院周濟等在人工非線性光學材料方面研究取得突破清華新聞網4月18日電 4月17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周濟教授課題組在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發表題為「由電磁耦合超構分子產生的人工非線性」(Artificial Nonlinearity Generated
  • 西安交大科研團隊在柔性自支撐鐵性薄膜領域取得新進展
    深入研究了自支撐鐵性單晶薄膜的力學特性,在前期研究基礎上(Science 366(6464): 475-479(2019)),進一步以多鐵性材料BiFeO3為研究對象,取得了重要進展。由於應力/應變誘導的相變在鈣鈦礦結構鐵性材料中普遍存在,因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種新的機制,可以預期在更多的鈣鈦礦鐵性材料中也將存在類似的超彈性與超柔性。
  • 金屬氟碘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研究獲進展
    碘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通常可實現大的二階非線性光學效應、高的雷射損傷閾值、寬的透光範圍(紫外-中紅外)、適中的雙折射,是一種具有潛力的非線性光學晶體。>(IO3)2F5非線性光學晶體。論文第一作者是福建物構所助理研究員範慧歆,論文通訊作者為副研究員彭廣、研究員葉寧,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上。研究工作受到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結構與功能導向的新物質創製」、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的資助。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自然條件下發現+1價鈣離子二維晶體
    在最近的研究中,西安交大科研工作者基於冷凍透射電子顯微鏡技術,在還原氧化石墨烯(rGO)膜上直接觀察到了自然環境下生成的二維CaCl晶體,其中鈣離子的價態為+1。相關理論和實驗同時表明,這些二維CaCl晶體具有室溫鐵磁性、金屬性、類壓電性,可形成石墨烯–CaCl異質結,且具備顯著的儲氫和釋氫能力。
  • 【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自然條件下
    在最近的研究中,西安交大科研工作者基於冷凍透射電子顯微鏡技術,在還原氧化石墨烯(rGO)膜上直接觀察到了自然環境下生成的二維CaCl晶體,其中鈣離子的價態為+1。相關理論和實驗同時表明,這些二維CaCl晶體具有室溫鐵磁性、金屬性、類壓電性,可形成石墨烯–CaCl異質結,且具備顯著的儲氫和釋氫能力。
  • 非線性光學晶體研究取得進展
    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是重要的光電信息功能材料,在雷射頻率變換、信息通訊、光信號處理等眾多領域都具有廣泛而重要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