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光流體渦旋動力學方面取得新進展

2021-01-08 西安交大新聞網

光渦旋是一種具有量子化軌道角動量的拓撲缺陷,在高維度光通信、量子信息學、光力學、拓撲光子學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在具有非線性相互作用的光流體(如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和超導態)中產生的量子化渦旋承襲了光流體的非線性,展現出渦旋之間相互作用的物理現象。而線性光場中的渦旋,如自由空間中的高階高斯光束,則被普遍認為是沒有相互作用的。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部物理電子與光電子技術研究所李峰教授團隊發現在線性光流體中通過構造適當的光學勢能結構以及選擇合適的激發方式,即可創造出能夠展現相互作用特徵的渦旋,而其過程不需要非線性相互作用。

研究人員首先利用熱銣原子介質中的電磁誘導透明效應,通過三束光小角度幹涉構建了具有光學石墨烯結構的空間波導陣列。通過激發光學石墨烯的狄拉克錐點處的特定贗自旋,產生具有軌道角動量的光渦旋。研究人員發現,此類光渦旋在產生和演化過程中,其渦旋中心的運動軌跡呈現出擺線式、相互環繞等一系列看似相互作用的粒子才具備的特徵,然而這些特徵是源於光在石墨烯結構中的特定演化過程,與非線性相互作用無關。有趣的是,此類運動軌跡無法用動量空間中狄拉克錐點附近的狄拉克方程描述,而必須通過求解覆蓋整個動量空間的薛丁格方程才能準確描述。這一點完美反映了量子力學中的海森堡不確定原理:欲確定渦旋中心的準確位置及其軌跡,則需要考察更大範圍的動量分布及其變化。這項工作揭示了狄拉克方程在渦旋動力學應用中的局限性,建立了量子流體、奇點光學和拓撲光學之間的共同聯繫。

上述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李峰教授和張彥鵬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張朝陽副教授為第一作者,西安交通大學為該論文的第一完成單位,該項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及多項歐洲科學基金的支持。

論文連結: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2.233905

相關焦點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非線性光學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光渦旋在光學信息處理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一種信息載體,它提高了信道容量,並且引入了不同於極化、強度、相位和路徑的新自由度。非線性光學中通過引入方位角調製渦旋孤子(azimuthons),為編碼和加密光學信息提供新的自由度。方位角調製渦旋孤子,攜帶軌道角動量,可以在傳播過程中以穩定的角速度旋轉。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腫瘤細胞DNA編程計算分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5月21日記者獲悉,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腫瘤細胞DNA編程計算分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科研成果登上國際化學領域權威期刊。腫瘤的發生、發展等進程是涉及多水平的複雜分子事件,與多種RNA、蛋白的異常表達密切相關。 同時,獲取多元組分的準確信息,並探究其潛在關聯對理解細胞功能、解析致病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 上海光機所等在隨機相位散射光的相干性與渦旋動力學研究中取得進展
    上海光機所等在隨機相位散射光的相干性與渦旋動力學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07-15 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交大科技力!
    近期,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地質、醫工交叉、半導體、氣候、物理等領域相繼取得重要進展,一起來看這些新突破、新成果! 讓我們為交大科研實力打Call!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水凝膠通用粘接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年來,MIT、哈佛大學等研究團隊在水凝膠軟溼界面粘接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是現有的水凝膠粘接方法存在預處理複雜、方法局限性大等問題。如通過化學鍵進行粘合的方法需要水凝膠或者粘接基底具有特定的官能團,這使得反應條件嚴格、反應耗時,且會用到有毒物質;通過物理拓撲纏繞的方法雖然不需要特定的官能團,但是此方法只適用於有微孔結構的基底,如水凝膠和生物組織。
  • 西安交大科研團隊在新仙女木氣候突變事件的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西安交大科研團隊在新仙女木氣候突變事件的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時間:2020-09-15 22:52:50  來源:西安新聞網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揭示氣候變化對西南印度洋大型動物滅絕的影響
    西安交大科研創新又迎好消息!科研人員在西南印度洋大型動物滅絕、人類活動與氣候變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科研成果又雙叒叕刊發國際頂級期刊!贊!近日,西安交大全球環境變化研究院程海教授團隊和美國加州州立大學Ashish Sinha教授合作在西南印度洋大型動物滅絕、人類活動與氣候變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該研究為西南印度洋馬達加斯加和馬斯克林群島的大型動物滅絕提供了可靠的氣候變化背景,揭示了人類活動在氣候劇烈震蕩的乾旱氣候背景下對當地獨特生態造成的毀滅性打擊。
  • 研究大型動物滅絕原因 西安交大取得新進展
    10月20日,記者獲悉,西安交通大學全球環境變化研究院程海教授團隊和美國加州州立大學Ashish Sinha教授的合作論文——「過去八千年的古氣候記錄為晚全新世馬達加斯加和馬斯克林群島大型動物滅絕提供氣候背景」日前登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在西南印度洋大型動物滅絕\人類活動與氣候變化研究方面取得新的進展
  • 生命學院科研人員在細胞力學信號轉導機制方面取得新進展
    西安交大生命學院仿生工程與生物力學研究所研究人員通過耦合整合素分子的激活/聚集動力學過程、整合素團簇分子鍵的斷裂解離及其內部黏著斑激酶磷酸化這三個過程,建立了整合素團簇(integrin cluster)依賴的細胞力學信號轉導模型,刻畫了不同的細胞周圍基質剛度(力學信號)與不同種類細胞黏著斑激酶(FAKY397)磷酸化水平(生化信號)的量化關係,並得到了細胞生物學實驗結果的驗證。
  • JACS封面: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功能團簇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在鄭彥臻教授指導下,西安交通大學前沿院博士後陳偉鵬採用「混合配體」策略,在溶劑熱條件下成功製備出一例高核過渡-稀土混金屬納米糰簇—。該團簇分子擁有六芒星狀的形狀,為目前報導的第二大3d-4f混金屬團簇,並具有良好的溶液穩定性。
  • 西安交大在光催化制氫領域取得新進展
    環境汙染和能源短缺是當今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有望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和環境問題,因此具有重要意義。寬範圍的光吸收和快速的電子空穴分離是實現高效可見光催化的關鍵。研究發現,金的不同位置對光生載流子的轉移有很大影響。
  • 軟物質表面浸潤動力學研究取得進展
    現實生活中,流體界面在固體表面的運動普遍存在,其涉及氣-液-固三相物質間的相互作用和三相接觸線的動力學行為,是力學、物理、材料等學科致力解決的基礎性問題之一。三相接觸線在非理想表面運動時通常呈粘滑運動(釘扎-脫釘)特徵,該動力學特徵存在於各種失衡的無序系統中,如磁疇壁和渦旋線的動力學、固體摩擦、晶體和玻璃態材料的塑性變形、斷層地震和雪崩現象等。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Advanced Science發表綜述文章
    近日,西安交大醫學部基礎醫學院生物物理學系醫學工程研究所蔡文副教授與廈門大學分子影像暨轉化醫學研究中心劉剛教授合作在Wiley旗下期刊Advanced Science(2017年影響因子12.441)發表了題為「Metal-Organic Framework-Based Stimuli-Responsive Systems for Drug Delivery」的綜述論文。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自然條件下發現+1價鈣離子二維晶體
    在最近的研究中,西安交大科研工作者基於冷凍透射電子顯微鏡技術,在還原氧化石墨烯(rGO)膜上直接觀察到了自然環境下生成的二維CaCl晶體,其中鈣離子的價態為+1。相關理論和實驗同時表明,這些二維CaCl晶體具有室溫鐵磁性、金屬性、類壓電性,可形成石墨烯–CaCl異質結,且具備顯著的儲氫和釋氫能力。
  • 【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自然條件下
    在最近的研究中,西安交大科研工作者基於冷凍透射電子顯微鏡技術,在還原氧化石墨烯(rGO)膜上直接觀察到了自然環境下生成的二維CaCl晶體,其中鈣離子的價態為+1。相關理論和實驗同時表明,這些二維CaCl晶體具有室溫鐵磁性、金屬性、類壓電性,可形成石墨烯–CaCl異質結,且具備顯著的儲氫和釋氫能力。
  • 科學網—水分子光化學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水分子光化學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本報訊(記者劉萬生 通訊員陳志超)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袁開軍和楊學明院士團隊在水分子真空紫外波段光解動力學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工作發表在《物理化學快報》上。
  • 第十三屆全國流變學學術會議在西安交大成功舉行
    10月23日至26日,第十三屆全國流變學學術會議在西安交大舉行。會議由中國化學會•中國力學學會流變學專業委員會主辦,由陝西省能源化工過程強化重點實驗室、西安交大化學工程與技術學院和理學院承辦。該會議每兩年舉辦一次,是中國流變學專家學者學術交流的盛會。
  • 西安光機所前沿光子學理論研究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基於新型雷射場結構的光場調控是當前光學與光子學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光場調控主要分為線性調控(如調控色散和衍射、角動量、自旋軌道耦合)和非線性調控(調控介質的非線性特性,如非線性光子晶體)兩種手段。  近期,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瞬態光學與光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曾健華副研究員阿秒科學技術研究團隊在前沿光子學的線性和非線性調控理論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發表在《Advanced Photonics》、《Optics Letters》、《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等光學期刊上。
  • 上海光機所在產生高強度阿秒渦旋脈衝方面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發現利用相對論強度的圓偏振雷射與固體靶作用可以產生高強度的攜帶有軌道角動量的表面高次諧波,並揭示出其中的物理本質是光的自旋角動量轉化為軌道角動量,且根據這個新物理提出了一種產生單個阿秒渦旋脈衝的方案。
  • 西安交大在柔性鐵電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部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劉明教授課題組、材料學院丁向東教授課題組及閩泰教授課題組合作該研究成果日前以「Periodic Wrinkle-Patterned Single-Crystalline Ferroelectric Oxide Membranes with Enhanced Piezoelectricity」為題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 IF=27.398)上發表,西安交通大學為該論文的第一和唯一通訊作者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