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光機所前沿光子學理論研究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2021-01-15 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

  基於新型雷射場結構的光場調控是當前光學與光子學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光場調控主要分為線性調控(如調控色散和衍射、角動量、自旋軌道耦合)和非線性調控(調控介質的非線性特性,如非線性光子晶體)兩種手段。在量子多體物理和凝聚態物理領域,如物質的第五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前四種物質為固體、液體、氣體和等離子體)也存在類似的調控方法,謂之量子調控——其中實驗科學家最廣為採用的兩種方法是光晶格(線性調控)和費希巴赫共振(非線性調控)。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更廣泛地說,冷原子)是一種天然的非線性物質,因為其內部原子-原子之間的相互碰撞會產生非線性效應;為此,玻色-愛因斯坦凝聚中湧現出諸多非線性現象,比如物質波的四波混頻、亮孤子和暗孤子、渦旋與渦旋晶格、動態不穩定性等等。除了在基礎科學研究的重要作用,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在實際應用中還具有廣闊的前景,比如用作冷原子幹涉儀、原子雷射器、具有前所未有精度的冷原子鐘和精密測量技術,以及更令人興奮的量子信息處理領域。 

  近期,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瞬態光學與光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曾健華副研究員阿秒科學技術研究團隊在前沿光子學的線性和非線性調控理論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發表在《Advanced Photonics》、《Optics Letters》、《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等光學期刊上。 

  2019年8月27日,題目為《囚禁於光晶格帯隙中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暗局域模》(Gap-type dark localized modes in a Bose–Einstein condensate with optical lattices)的理論研究工作發表在光學期刊《Advanced Photonics》(https://doi.org/10.1117/1.AP.1.4.046004)。將冷原子束縛於光晶格中為研究各種有趣的物理特性和豐富的非線性動力學現象提供了一個乾淨的、易於實現和精確控制的實驗平臺,這與固體物理中的晶體相比具有顯著的優勢。光晶格作為易實現和易操作的多功能手段,存在類似於半導體材料中的能帶結構,在探索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特性和操控其動力學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一個標誌性成果就是在實驗中用光晶格實現亮的物質波帶隙孤子。然而,暗的帶隙孤子仍未在實驗中觀測到,其在高維度的物理特性仍然懸而未決。發表在《Advanced Photonics》的工作通過嚴格的理論和數值模擬方法,研究了囚禁於一維和二維光晶格帶隙中的冷原子暗局域模的產生和穩定特性,發現了兩類穩定的暗局域模,即暗的帶隙孤子和帶隙孤子簇;同時,研究了在二維結構中這兩類暗局域模所對應的渦旋態。研究工作為在冷原子和光學(使用光子晶體和光學晶格)前沿實驗中觀測暗的局域帶隙波結構開闢了新的途徑。鑑於該工作的創新性和重要性,論文發表當天就被SPIE(國際光學工程學會)主頁選為「Highlighted stories」(亮點故事,網址: https://spie.org/news?SSO=1)並加以宣傳介紹(網址:https://spie.org/news/stabilizing-2-d-dark-gap-solitons-and-vortices-using-bright-defects-in-optical-lattices)。 

  圖1. 二維空間中的帯隙型暗孤子與暗孤子簇的三維結構圖(上行)、俯視圖(中行)及其波形(下行):位於第一(a)和第二(b)帶隙中的暗孤子;(c)暗孤子簇。[ Advanced Photonics 1, 046004 (2019)] 

  該團隊在非線性孤子理論方面也取得系列重要結果,如題目為《純克爾非線性模型/介質中的平頂孤子》(Purely Kerr nonlinear model admitting flat-top solitons)的理論研究工作發表在《Optics Letters》(https://doi.org/10.1364/OL.44.001206)。文章首次藉助純非線性調控方法預測了一類新型的孤子結構,並通過解析和數值計算兩種方法研究了平頂孤子和非線性激發模(多級偶極子和渦旋)結構的存在條件和穩定性情況。 

  圖2. 純非線性調控下的一維平頂孤子。基模(a);偶極(b)和三極(c)激發模。紅線為非線性勢阱形狀。[ Optics Letters 44, 001206(2019)] 

  圖3. 分數衍射調控和非線性晶格調控下的一維孤子結構。(a)基模與高斯光(虛線)的波形對比;在不同非線性強度(b)、傳播常數(c)和衍射階數(d)下的雷射波形變化情況。[ Optics Letters 44, 002661 (2019)] 

  2019年5月17日,題目為《具有空間周期性調製非線性(非線性晶格)的分數薛丁格方程中的一維孤子》(One-dimensional solitons in fractional Schr?dinger equation with a spatially periodical modulated nonlinearity: nonlinear lattice)的理論研究工作再度發表在《Optics Letters》(https://doi.org/10.1364/OL.44.002661)。文章首次結合非線性調控方法和線性衍射調控方法,通過嚴格的理論分析和數值實驗,研究了多種一維孤子結構(基態模和激發模)的產生條件和在各種調製物理參數情況下的穩定特性。此外,題目為「具有空間調製排斥非線性作用的超冷原子中的類高斯和平頂孤子」(Gaussian-like and flat-top solitons of atoms with spatially modulated repulsive interactions)的理論研究工作於2019年7月29日發表在《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https://doi.org/10.1364/JOSAB.36.002278)。 

  圖4. 在空間調製排斥非線性超冷原子中的平頂渦旋波結構的動力學演化。在角動量守恆條件下,渦度為2(第一行)和3(第二行)的渦旋波結構分別演化成2個和3個旋轉的單渦旋。[ J. Opt. Soc. Am. B 36, 002278 (2019)] 

  以上工作是西安光機所曾健華副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青促會會員)及其研究生團隊完成。曾健華老師系中山大學和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聯合培養光學博士,曾在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和清華大學物理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13年8月起加入西安光機所瞬態光學與光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任副研究員,2015年被評為博士生導師。 

  以上研究工作也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的支持。

相關焦點

  • 西安光機所前沿光子學理論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基於新型雷射場結構的光場調控是當前光學與光子學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光場調控主要分為線性調控(如調控色散和衍射、角動量、自旋軌道耦合)和非線性調控(調控介質的非線性特性,如非線性光子晶體)兩種手段。  近期,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瞬態光學與光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阿秒科學技術研究方向副研究員曾建華團隊在前沿光子學的線性和非線性調控理論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研究成果發表在Advanced Photonics、Optics Letters、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
  • 西安光機所非線性物理前沿理論研究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雷射在非線性介質中的傳播和基於新型雷射場的非線性調控是當前非線性物理研究的兩大前沿方向。通過改變色散、衍射和非線性特性,可有效調控波在非線性介質中的傳播特性,也為研究其中的新現象和物理效應開闢了新途徑。
  • 西安光機所基於介質超表面的光學角動量復用/解復用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期,西安光機所瞬態光學與光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微納光學與光子集成課題組在基於介質超表面(metasurface)的光學角動量復用/解復用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該研究基於光子自旋霍爾效應並採用離軸技術,實現了10通道的光學角動量復用/解復用,對大容量光通信應用有重要意義。
  • 中科院西安光機所實現光子製造技術裝備0到1的突破
    中新網西安11月7日電 (記者 孫自法) 以雷射為「刀」對特定材料根據需要進行「精雕細刻」的光子製造技術,被稱為未來先進位造領域的主導性、革命性技術,中國在這方面的科技進展備受關注。來自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的最新消息說,該所立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率先開展的光子製造技術研究,通過多年持續科研攻關,已實現光子製造技術及裝備從0到1的突破。
  • 光子集成多光子糾纏量子態以及片上光頻梳研究獲重要進展
    該工作是西安光機所繼片上並行預報(Heraled)單光子源(Optics Express, 22, 6536, 2014)和片上交叉偏振糾纏光子對(Nature Communications, 6, 8236, 2015
  • 西安光機所微納光子學亞波長器件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微納光子學主要研究在微納尺度下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規律及其光的產生、傳輸、調控、探測和傳感等方面的應用。微納光子學亞波長器件能有效提高光子集成度,有望像電子晶片一樣把光子器件集成到尺寸很小的單一光晶片上。納米表面等離子體學是一新興微納光子學領域,主要研究金屬納米結構中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 南開大學在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宋道紅)日前,南開大學陳志剛教授、許京軍教授課題組與克羅埃西亞Zagreb大學Hrvoje Buljan教授課題組的合作研究在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首次實驗觀測並理論證明了贗自旋渦旋拓撲荷的轉換與狄拉克點拓撲特性相關,揭示了動量與實空間拓撲轉換的普適規律。
  • 西安光機所在自由曲面光學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自由曲面被廣泛認為是一種革命性光學成像技術,是目前國際光學設計領域的研究熱點,NASA將其列為「Cutting Edge Technology
  • 西安光機所玻璃與異質材料超快雷射微焊接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
    近日,西安光機所光子製造中心賀斌副研究員團隊採用超快雷射在玻璃材料與金屬合金、單晶矽等異質材料微焊接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團隊已經與國內航空航天相關院所達成合作機制,推進該技術的產業化進程。賀斌副研究員自2017年起與德國弗朗霍夫雷射技術研究所(Fraunhofer ILT)微焊接團隊開展合作研究,於2018年底首次提出基於等離子體遷移行為約束的超快雷射玻璃材料微焊接技術,解決了長期以來微焊接工藝對預焊接件表面質量要求過高而無法適應工程實際需求的瓶頸問題。
  • 南開大學平帶光子學領域國際合作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唐莉勤 記者 喬仁銘)近日,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與韓國基礎科學研究院的科研人員合作,在平帶光子學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他們首次在特殊設計的平帶光子晶格中實驗直接觀測到類似三維圓環面上的新型環狀平帶模式,揭示了平帶晶格系統中的實空間拓撲特性。
  • 西安光機所光學成像研究取得進展
    西安光機所光學成像研究取得進展 2019-02-21 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字體:生物結構在不同尺度、不同維度和不同部位的觀察與形態分析,為科學研究結果提供最直接的證據,在眾多學科領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目前高解析度三維成像技術已經在生物學領域有了廣泛的應用,並推動著生物學研究不斷取得新的進展。但是已有的技術與研究工具還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對大樣品進行三維成像時數據量大且耗時,高解析度與大成像視場難以同時滿足,樣品自然色彩難以獲取等。
  • 2019陝西中科院西安光機所招聘特別研究助理公告
    一、研究所簡介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簡稱:西安光機所)創建於1962年,是中國科學院在西北地區的研究所之一。現有包括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重點實驗室在內的共29個研究單元,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基礎光學、空間光學、光電工程,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瞬態光學與光子學理論與技術、空間光學遙感技術、幹涉光譜成像理論與技術、光電信息技術等。
  • 【中國廣播網】記者探訪中科院西安光機所 揭秘太空飛行器、飛機「心臟...
    面對國際封鎖,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運用其研發的超快雷射技術研製出工業化飛秒雷射器,解決了傳統加工方式難以實現的超精細、無損傷、無材料選擇性等加工瓶頸,為太空飛行器、大型飛機、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實現我國光子製造技術及裝備0到1的突破。  那麼,這項技術對製造航空航天發動機起到了怎樣的關鍵作用?有什麼重大意義?
  • 上海光機所等在隨機相位散射光的相干性與渦旋動力學研究中取得進展
    上海光機所等在隨機相位散射光的相干性與渦旋動力學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07-15 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記者探訪中科院西安光機所 揭秘太空飛行器、飛機「心臟」中的關鍵核心技術
    面對國際封鎖,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運用其研發的超快雷射技術研製出工業化飛秒雷射器,解決了傳統加工方式難以實現的超精細、無損傷、無材料選擇性等加工瓶頸,為太空飛行器、大型飛機、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實現我國光子製造技術及裝備0到1的突破。那麼,這項技術對製造航空航天發動機起到了怎樣的關鍵作用?有什麼重大意義?
  • 西安光機所在納米可控手性光場產生方面取得進展
    日,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瞬態光學與光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姚保利團隊在納米可控手性光場產生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Nanoscale。手性指的是一種物體在二維平面內無法通過任何平移和旋轉而與其鏡像重合的不對稱性,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和生命體中。手性分子通常以左手(左旋)和右手(右旋)形式成對出現,稱之為手性異構體或對映體。
  • 南開大學在非線性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南開大學陳志剛教授、許京軍教授領導的課題組與克羅埃西亞Zagreb大學Hrvoje Buljan教授的課題組合作研究,在非線性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他們基於一維SSH拓撲光子隨著2009年微波波段單向傳輸的拓撲邊界態在實驗上首次被觀測到,光子學拓撲絕緣體以及光的拓撲特性相關的一系列研究相繼在許多不同的光學材料中得以實現,比如波導陣列、耦合諧振腔及超構材料等,逐漸形成了方興未艾的光子學分支:拓撲光子學。目前,由於實驗和理論上的一些困難,大多數拓撲光子學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線性的拓撲效應上。然而,非線性效應的引入可能帶來許多新穎的物理現象。
  • 西安光機所成功研製國內首個光陰極X射線管
    近日,西安光機所光電子學研究室聯合條紋相機工程中心,研製出國內首個光陰極X射線管。該光陰極X射線管出射X射線強度可調,能量範圍寬(1keV~100keV),脈衝寬度窄(可達皮秒量級),該技術成功打破其它國家技術壟斷。傳統的X射線管採用熱陰極方式發射電子,電子再被高壓電場加速轟擊金屬靶產生X射線。
  • 上海光機所高量子產率紅外上轉換發光微晶研究取得進展
    上海光機所高量子產率紅外上轉換發光微晶研究取得進展 2020-10-16 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在多孔氧化鋁光子晶體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異質結構多孔氧化鋁光子晶體不平衡光傳輸示意圖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在多孔氧化鋁光子晶體的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具體表現在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及其光學性質研究方面因此研究光子晶體中的結構、材料與光子帶隙的相互作用是將其應用於新型納米光子器件、光信息傳輸和光晶片等領域的基礎。  近年來,合肥研究院固體所費廣濤課題組致力於多孔氧化鋁光子晶體的研究,之前課題組的王彪等人在完整光子晶體的製備、光子帶隙的特性研究等方面已經取得了系列進展。近期,課題組的商國亮等人在多孔氧化鋁光子晶體中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及光學性質方面又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系列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