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廣播網】記者探訪中科院西安光機所 揭秘太空飛行器、飛機「心臟...

2020-12-05 中國科學院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作為飛機和太空飛行器的「心臟」,發動機是一種高度複雜和精密的機械,僅製造一臺發動機便融合了眾多高科技。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在生產飛機發動機等先進位造業方面短板突出,美日德等發達國家先進位造業的比重已超40%,但其裝備對我國嚴密禁運。

  面對國際封鎖,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運用其研發的超快雷射技術研製出工業化飛秒雷射器,解決了傳統加工方式難以實現的超精細、無損傷、無材料選擇性等加工瓶頸,為太空飛行器、大型飛機、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實現我國光子製造技術及裝備0到1的突破。

  那麼,這項技術對製造航空航天發動機起到了怎樣的關鍵作用?有什麼重大意義?

  中科院西安光機所所屬的一家企業製造現場,一臺臺高精密機械正在工作。機械雖大,但它加工的卻是微小的金屬葉片。而這片小小的葉片是用於航空航天動力系統上的關鍵零部件。西安光機所光子製造中心科研人員介紹,眼前的這臺機器正在給葉片打孔,它運用的技術叫超快雷射。他說:「超快雷射也叫超短脈衝雷射,它是一種最強硬的刀,不同於普通的雷射,這種雷射是一種不經過融化,會直接把材料汽化掉,類似於冰沒有經過水而直接變成水蒸氣這樣一個過程。這裡有一些葉片,葉片的氣膜冷卻孔就是我們製造的。你用手去摸它,沒有任何缺陷,一般的加工很難做到這一點。」

  這項超快雷射技術,由於其超短的作用時間,加工過程中理論上不產生熱,因此稱為「冷加工」,可解決傳統加工方式難以實現的超精細、無損傷、無材料選擇性等加工瓶頸,已成為各領域極端製造的最佳手段。作為極端精密的器件,航空航天發動機上一個微小的氣膜孔都馬虎不得。科研人員表示,如果氣膜孔不夠精密,對發動機的影響或許是致命的。「一方面壽命比較短,另一方面推力上不來。為什麼叫氣膜?因為它是從這個地方進入冷氣,由於高速旋轉,冷氣從這個地方噴出來,貼著這個表面形成一個氣膜,靠氣膜隔絕外部的空氣才能讓它承受的環境溫度能更高,環境溫度越高,它最終的動力就越好。」科研人員說。

  西安光機所針對航空航天領域新一代葉片研製的高效超精細製造要求亟待解決的製造瓶頸,持續攻關,終於取得突破。

  西安光機所聯合中科微精牽頭負責中科院弘光專項項目「航空航天發動機極端精細製造裝備」,目前已圓滿完成第一階段任務,轉入第二階段加速成果產業化。西安中科微精董事長、原西安光機所光子製造中心主任楊小君介紹:「在模塊化、標準化、可靠性、穩定性改進設計的基礎上,通過提升超快雷射器及超快雷射微加工裝備性能,率先研製出三軸至七軸系列化飛秒雷射高端精密製造裝備,建成核心部件及系列裝備中試生產線5條,成功推廣應用於航發集團、航天科工集團、立訊等70餘家行業代表單位,解決了在研發動機三維構件複雜微結構精密製造『卡脖子』難題,推動我國發動機自主研製進程。」

  楊小君表示,超快雷射的廣泛應用,使得我國在航空航天發動機關鍵零部件製造上,進入與國際先進水平並跑的階段。他說:「從在航空航天應用這塊來講,我們的團隊應該跟國際先進水平基本上處於並跑階段。當然,在有些方面他們比我們優越,比如在半導體封裝方面,我們跟國際上還是有差距。但我們在部分應用上也有自己的特色,甚至在有些指標運用上超越了國外的水平。比如微孔加工,我們在超深孔的加工上可以比國際的同行做得更深。整體上還是一個並跑的水準。」

  楊小君指出,下一步,西安光機所光子製造產業將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工程和國民經濟主戰場精密製造「卡脖子」難題,採取「補短板、拓前沿」的發展策略,瞄準高端雷射製造等領域。「建設中科院光子製造工程實驗室,全面打通科研與產業橋梁,構建光子硬科技產業加速器,打造高端雷射製造、光子晶片封裝等新型光子製造產業。」他說。

相關焦點

  • 記者探訪中科院西安光機所 揭秘太空飛行器、飛機「心臟」中的關鍵核心技術
    央廣網北京11月8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作為飛機和太空飛行器的「心臟」,發動機是一種高度複雜和精密的機械,僅製造一臺發動機便融合了眾多高科技。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在生產飛機發動機等先進位造業方面短板突出,美日德等發達國家先進位造業的比重已超40%,但其裝備對我國嚴密禁運。
  • 中科院西安光機所實現光子製造技術裝備0到1的突破
    中新網西安11月7日電 (記者 孫自法) 以雷射為「刀」對特定材料根據需要進行「精雕細刻」的光子製造技術,被稱為未來先進位造領域的主導性、革命性技術,中國在這方面的科技進展備受關注。來自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的最新消息說,該所立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率先開展的光子製造技術研究,通過多年持續科研攻關,已實現光子製造技術及裝備從0到1的突破。
  • 中科院西安光機所公眾科學日給你答案
    5月18日上午,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舉行第十五屆公眾科學日科普活動。西部網訊(記者 李卓然)武林絕學 「火雲掌」、 會「冒煙」的南瓜燈、鐵皮桶裡升起蘑菇雲……今天(5月18日)上午,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舉行的第十五屆公眾科學日科普活動中,這些貌似科幻電影橋段的黑科技與現場的大小朋友們來了個親密接觸,讓大家在趣味中共享科技的魅力。
  • 周世舉副廳長赴西安交通大學和中科院西安光機所開展調研
    11月23-25日,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周世舉帶領廳成果處、福建海峽技術轉移中心、福州市高新區科技局有關負責同志赴西安交通大學和中科院西安光機所開展調研並座談。在西安交通大學,周世舉副廳長與西安交通大學黨委常委、校長助理洪軍就省校合作進行交流座談。周世舉副廳長表示,西安交通大學建校歷史悠久,優秀人才輩出,科研成果豐碩,希望今後能夠加強國家技術轉移海峽中心和西安交通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的深入合作,緊密結合福建省產業優勢和技術需求,共同推動西安交通大學創新項目成果在我省落地轉化,實現雙方互促共贏。
  •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胡麗麗:造出雷射器最強「心臟」
    為了它,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的科學家們,默默努力了半個世紀。  釹玻璃是指含有稀土發光釹離子的特殊玻璃,它可以在「泵浦光」的激發下產生雷射或對雷射能量進行放大,是雷射器的「心臟」。雷射釹玻璃性能的好壞直接決定了雷射裝置輸出能量的潛力和質量,是目前人類所知能夠輸出最大雷射能量的工作介質。釹玻璃體積越大,生產難度越高。
  • 西安光機所箭載光學設備助力「胖五」成功復飛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也被人們稱為「胖五」,是我國運載火箭升級換代的重要工程,作為中國首型大推力無毒無汙染液體火箭,創新難點多、技術跨度大、複雜程度高。此次任務的成功,意味著我國具備發射更重太空飛行器,將太空飛行器送向更遠深空的能力,是實現未來探月工程三期、首次火星探測等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重大工程的重要基礎和前提。
  • 2019陝西中科院西安光機所招聘特別研究助理公告
    一、研究所簡介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簡稱:西安光機所)創建於1962年,是中國科學院在西北地區的研究所之一。現有包括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重點實驗室在內的共29個研究單元,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基礎光學、空間光學、光電工程,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瞬態光學與光子學理論與技術、空間光學遙感技術、幹涉光譜成像理論與技術、光電信息技術等。
  • 西安光機所多名研究生榮獲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長獎
    其中,西安光機所博士生張國棟(導師趙衛、程光華)榮獲院長特別獎,賀全龍(導師陸敏、王鵬飛)、吳鵬(導師王屹山、趙保銀)兩名博士生榮獲中國科學院院長優秀獎。   張國棟,2013年從西北大學畢業保送至西安光機所攻讀碩士學位,2015年轉博,師從趙衛、程光華研究員。曾獲國家公派資助在法國休伯特居裡實驗室聯合培養。
  • 【陝西日報】西安光機所成功研製「投影式紅外血管顯像儀」
    日前,由中科院西安光機所與其參股公司「中科微光醫療器械技術有限公司」共同研製成功的「投影式紅外血管顯像儀」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正式推向市場。這一產品將解決患者在扎針穿刺過程中血管難找的問題,有望取代傳統的肉眼識別穿刺方案。  西安光機所研製的立體成像設備成功應用於我國探月衛星「嫦娥一號」和「嫦娥二號」,先後獲取了世界上最全最清晰的全月影像圖。
  • 中科院傳播局十四五規劃編寫課題組到西安分院調研
    記者站,張行勇高級記者聯繫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重要論述,向李憲奇教授和鄭斌博士介紹了西安分院多年來在科學傳播工作方面的有力舉措和取得的顯著社會效益。
  • 西安光機所突破用於光學成像的自由曲面技術
    由於自由曲面技術各環節之間的相互關聯性,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空間光子信息新技術研究室自由曲面技術研究團隊,就自由曲面理論、設計、加工、檢測等方面開展了系統研究,突破了可見光波段自由曲面的多參量高效優化設計、高精度零位補償幹涉檢測及超精密迭代補償加工等關鍵技術,研製出新型「低成本、可快速響應、全鋁光機、全自由曲面」大視場可見光相機,鋁基自由曲面(7階以上XY多項式)製造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西安光機所助力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西安光機所副所長謝小平、海洋光學與技術研究室主任吳國俊、光子網絡技術研究室副主任汪偉參加接船儀式,歡迎光機所李鵬勇士凱旋,他參與「奮鬥者」號海試全過程並在此次深潛任務出海保障工作中表現非常出色,保證萬米洋底電視直播順利進行。
  • 西安光機所:「雙目立體視覺」實現巡視區月面立體成像
    西安光機所供圖中新網西安1月11日電 (記者 阿琳娜)11日,嫦娥四號著陸器與玉兔二號巡視器工作正常,在「鵲橋」中繼星支持下順利完成互拍,地面接收圖像清晰完好。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以下簡稱:西安光機所)研製的全景相機讓全世界人們看到了五星紅旗隨中國製造的探測器在月球背面閃耀。
  • [長江新聞號]記者探訪蛟龍-600:揭秘中國海空「多面手」
    [長江新聞號]記者探訪蛟龍-600:揭秘中國海空「多面手」 記者探訪蛟龍-600:揭秘中國海空「多面手」。
  • 【中國廣播網】中科院昆明動物所揭示細胞清除病原體新策略和效應...
    【中國廣播網】中科院昆明動物所揭示細胞清除病原體新策略和效應分子 2017-05-05 中國廣播網 李健飛 中 小】 語音播報   記者從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
  • 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研製出國內首個光陰極X射線管—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光電子學研究室聯合該所條紋相機工程中心,研製出國內首個光陰極X射線管。
  • 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研製出國內首個光陰極X射線管
    作者:張行勇 近日,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光電子學研究室聯合該所條紋相機工程中心該項目研發負責人趙寶升研究員介紹,X射線通信帶來了傳統微波與雷射通信所不具備的優點,如X射線通信可以在電磁屏蔽環境下正常工作,可望用於超高速飛機通信和飛行器返回地球時進入黑障區的通信。
  • 西安光機所助力嫦娥五號月表採樣
    此次「胖五」的乘客是大家期待已久的嫦娥五號探測器,計劃將在探月工程三期中完成月面取樣返回任務,踏出中國探月工程的「繞、落、回」的最後一步「回」,是該工程中最複雜的探測器,也是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西安光機所月球與深空探測技術研究室研製的全景相機為完成採樣區月表形貌和月面國旗成像調查而設計。全景相機安裝在相機指向機構上,由相距一定距離的兩個相機組成。兩臺全景相機通過類似「人眼」的探測原理可以實現對目標的立體成像,依靠指向機構的左右旋轉和上下俯仰,實現大視場和上下大範圍的全景探測,再通過圖像拼接及立體反演,可得到採樣區的全景立體圖像。
  • 中科院老科學家科普團西安分團陳中仁為四川省儀隴縣新政初級中學...
    2019年3月6日,中科院老科學家科普團西安分團陳中仁研究員在春節返鄉期間,其中,中科院西安光機所創新研製衛星如何從發射到返回地球,以及「月兔車」落到月球探測月壤的過程……西安光機所被國家評為探月工程有突出貢獻單位
  • 西安光機所拖曳式光纖水聽器陣列海試完成
    西安光機所拖曳式光纖水聽器陣列海試完成 2017-08-14 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此次海上調查由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聯合理事單位天津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共同組織實施。本次海試中,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的自主研製海洋光學設備——拖曳式光纖水聽器陣列經受住了惡劣環境的考驗,順利完成了調查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