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8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作為飛機和太空飛行器的「心臟」,發動機是一種高度複雜和精密的機械,僅製造一臺發動機便融合了眾多高科技。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在生產飛機發動機等先進位造業方面短板突出,美日德等發達國家先進位造業的比重已超40%,但其裝備對我國嚴密禁運。
面對國際封鎖,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運用其研發的超快雷射技術研製出工業化飛秒雷射器,解決了傳統加工方式難以實現的超精細、無損傷、無材料選擇性等加工瓶頸,為太空飛行器、大型飛機、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實現我國光子製造技術及裝備0到1的突破。
那麼,這項技術對製造航空航天發動機起到了怎樣的關鍵作用?有什麼重大意義?
中科院西安光機所所屬的一家企業製造現場,一臺臺高精密機械正在工作。機械雖大,但它加工的卻是微小的金屬葉片。而這片小小的葉片是用於航空航天動力系統上的關鍵零部件。西安光機所光子製造中心科研人員介紹,眼前的這臺機器正在給葉片打孔,它運用的技術叫超快雷射。他說:「超快雷射也叫超短脈衝雷射,它是一種最強硬的刀,不同於普通的雷射,這種雷射是一種不經過融化,會直接把材料汽化掉,類似於冰沒有經過水而直接變成水蒸氣這樣一個過程。這裡有一些葉片,葉片的氣膜冷卻孔就是我們製造的。你用手去摸它,沒有任何缺陷,一般的加工很難做到這一點。」
這項超快雷射技術,由於其超短的作用時間,加工過程中理論上不產生熱,因此稱為「冷加工」,可解決傳統加工方式難以實現的超精細、無損傷、無材料選擇性等加工瓶頸,已成為各領域極端製造的最佳手段。作為極端精密的器件,航空航天發動機上一個微小的氣膜孔都馬虎不得。科研人員表示,如果氣膜孔不夠精密,對發動機的影響或許是致命的。「一方面壽命比較短,另一方面推力上不來。為什麼叫氣膜?因為它是從這個地方進入冷氣,由於高速旋轉,冷氣從這個地方噴出來,貼著這個表面形成一個氣膜,靠氣膜隔絕外部的空氣才能讓它承受的環境溫度能更高,環境溫度越高,它最終的動力就越好。」科研人員說。
西安光機所針對航空航天領域新一代葉片研製的高效超精細製造要求亟待解決的製造瓶頸,持續攻關,終於取得突破。
西安光機所聯合中科微精牽頭負責中科院弘光專項項目「航空航天發動機極端精細製造裝備」,目前已圓滿完成第一階段任務,轉入第二階段加速成果產業化。西安中科微精董事長、原西安光機所光子製造中心主任楊小君介紹:「在模塊化、標準化、可靠性、穩定性改進設計的基礎上,通過提升超快雷射器及超快雷射微加工裝備性能,率先研製出三軸至七軸系列化飛秒雷射高端精密製造裝備,建成核心部件及系列裝備中試生產線5條,成功推廣應用於航發集團、航天科工集團、立訊等70餘家行業代表單位,解決了在研發動機三維構件複雜微結構精密製造『卡脖子』難題,推動我國發動機自主研製進程。」
楊小君表示,超快雷射的廣泛應用,使得我國在航空航天發動機關鍵零部件製造上,進入與國際先進水平並跑的階段。他說:「從在航空航天應用這塊來講,我們的團隊應該跟國際先進水平基本上處於並跑階段。當然,在有些方面他們比我們優越,比如在半導體封裝方面,我們跟國際上還是有差距。但我們在部分應用上也有自己的特色,甚至在有些指標運用上超越了國外的水平。比如微孔加工,我們在超深孔的加工上可以比國際的同行做得更深。整體上還是一個並跑的水準。」
楊小君指出,下一步,西安光機所光子製造產業將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工程和國民經濟主戰場精密製造「卡脖子」難題,採取「補短板、拓前沿」的發展策略,瞄準高端雷射製造等領域。「建設中科院光子製造工程實驗室,全面打通科研與產業橋梁,構建光子硬科技產業加速器,打造高端雷射製造、光子晶片封裝等新型光子製造產業。」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