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光機所胡麗麗:造出雷射器最強「心臟」

2020-12-06 東方網

  在胡麗麗的辦公室裡,擺放著一塊與眾不同的玻璃,通體泛著紫紅色的光芒。「這就是釹玻璃。」胡麗麗說。為了它,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的科學家們,默默努力了半個世紀。

  釹玻璃是指含有稀土發光釹離子的特殊玻璃,它可以在「泵浦光」的激發下產生雷射或對雷射能量進行放大,是雷射器的「心臟」。雷射釹玻璃性能的好壞直接決定了雷射裝置輸出能量的潛力和質量,是目前人類所知能夠輸出最大雷射能量的工作介質。釹玻璃體積越大,生產難度越高。經過十多年攻關,胡麗麗帶領的團隊,打破了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順利熔煉出400×800×40mm,單片重達65公斤的釹玻璃,實現了大尺寸雷射釹玻璃的批量生產。

  和高調的釹玻璃相比,胡麗麗看起來再普通不過,一頭灰白短髮,一身樸素衣裳,講起話來輕聲細語。在同事們眼中,平時和藹可親的她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

  雷射釹玻璃有28個技術指標,只要有一個不達標,就是不合格產品。冷了會有裂紋,受潮了容易發黴,包邊膠的耐環境性差一點就會脫膠,就連手指輕輕按一下,都會留下不該有的應力。

  在攻關開始前,國內僅有中科院上海光機所掌握了雷射釹玻璃單片熔煉技術,連續熔煉技術還從來沒有做過。胡麗麗每天要工作10多個小時,通宵加班是家常便飯。「難題非常多,那就一項一項來。」除水、除雜質、包邊,每一個難題的背後,都是2到3年的艱苦攻關。

  「胡老師一頭的白髮,就是在釹玻璃連續熔煉工藝研發壓力最大的時候冒出來的,那個時候她也就40來歲吧。」上海光機所正高級工程師陳樹彬,是項目第二完成人,對胡麗麗最了解不過。胡麗麗卻不甚在意。面對記者,她再三表示,「講講我們的團隊吧,他們付出了太多。」

  「很多人一畢業就加入了我們的團隊,十幾年鑽在一門技術裡,做到了極致。」胡麗麗說,團隊連續7年放棄春節,選擇在車間加班。「有些人年紀輕輕就已經白了頭髮,伴隨結婚生子的人生歷程,他們把自己要攻關的技術當成了另一個孩子。」十多年前,團隊剛剛開始連續熔煉實驗時,是在一個用採光瓦搭成的簡易棚子裡。夏天棚子裡的溫度超過了40攝氏度。「待一會兒就感覺要中暑。」陳樹彬說,即便如此,他還是要和同事一起兩班倒,24小時不間斷地「釘」在車間裡。

  科研工作辛苦而又清貧,在外人看來宛如「苦行僧」,令胡麗麗欣喜的是,團隊規模在不斷擴大,如今已有87名正式職工,而且團隊中80%是80後,年紀最小的是一名化學分析師,出生於1994年。「這些年不是沒有人離開,胡主任雖然心裡難過,但還是選擇歡送他們。」陳樹彬說,不過也有人在離職後放棄了高薪工作,又回到了上海光機所。「他們覺得,在這裡才能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

相關焦點

  • 【中國廣播網】記者探訪中科院西安光機所 揭秘太空飛行器、飛機「心臟...
    中科院西安光機所所屬的一家企業製造現場,一臺臺高精密機械正在工作。機械雖大,但它加工的卻是微小的金屬葉片。而這片小小的葉片是用於航空航天動力系統上的關鍵零部件。西安光機所光子製造中心科研人員介紹,眼前的這臺機器正在給葉片打孔,它運用的技術叫超快雷射。
  • 記者探訪中科院西安光機所 揭秘太空飛行器、飛機「心臟」中的關鍵核心技術
    中科院西安光機所所屬的一家企業製造現場,一臺臺高精密機械正在工作。機械雖大,但它加工的卻是微小的金屬葉片。而這片小小的葉片是用於航空航天動力系統上的關鍵零部件。西安光機所光子製造中心科研人員介紹,眼前的這臺機器正在給葉片打孔,它運用的技術叫超快雷射。
  • 「最強光」來杭!中科院上海光機所杭州分所正式揭牌
    今天(9月21日)上午,中科院上海光機所杭州分所(杭州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在杭州富春灣新城正式揭牌。據了解,上海光機所是我國第一個雷射專業研究所,曾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500餘項,共承擔了6項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任務,是我國乃至國際上最為重要的光學和雷射研究領域專業研究機構之一,被讚譽為「最強光」。
  • 雷射器的「玻璃心」
    雷射器的「心臟」釹玻璃是一種含有釹離子的特殊玻璃,它可以在泵浦光的激發下產生雷射或對雷射能量進行放大,是雷射器的「心臟」。雷射釹玻璃是目前人類所知能夠輸出最大能量的雷射工作介質,它的性能直接決定了雷射裝置輸出能量的潛力和質量。
  • 中科院西安光機所實現光子製造技術裝備0到1的突破
    來自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的最新消息說,該所立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率先開展的光子製造技術研究,通過多年持續科研攻關,已實現光子製造技術及裝備從0到1的突破。與此同時,依託中科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重點專項「弘光專項」和中科院科技服務網絡計劃支持,中科院西安光機所推動科研與產業有機結合,通過「人才+技術+金融+市場」四位一體融合發展,促進光子製造的產業化進程。
  • 上海光機所矢量漩渦光束雷射器研究取得突破
    上海光機所矢量漩渦光束雷射器研究取得突破 2015-03-18 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信息光電實驗室研究員李建郎課題組在新型固體雷射器研究中
  • 上海光機所光纖雷射器噪聲抑制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科院空間雷射信息傳輸與探測技術重點實驗室,在光纖雷射器頻率噪聲抑制研究中取得進展,基於腔內光學負反饋效應成功將單頻光纖雷射器的低頻頻率噪聲抑制至熱噪聲極限。該技術有望克服傳統雷射器頻率穩定技術複雜昂貴的限制,有效推動低噪聲單頻光纖雷射器從實驗室環境走向雷射雷達、光纖傳感等工業應用領域。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光學快報》(Opt.Express)。近年來,隨著雷射頻率穩定技術的迅速發展,低噪聲單頻光纖雷射器廣泛應用於光原子鐘、引力波探測等科技領域。
  • 中科院上海分院助力嫦娥五號探月
    雷射測距測速敏感器測距模塊雷射器(上海光機所供圖)     上海矽酸鹽所用於監測長徵5號多個關鍵部位健康狀態的壓電傳感器用高溫壓電陶瓷     上海天文臺VLBI深空探測指揮中心
  •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全光碟機動「微型波蕩器」,產生強太赫茲輻射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徐至展、李儒新、劉建勝團隊提出並實現了一種全光碟機動的微型波蕩器新方案
  • 長春光機所電泵浦有機雷射器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發光學及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有機雷射課題組的電泵浦有機雷射器的研究成果,以Light gain amplification in microcavity organic semiconductor laser diodes under electrical
  • 德國亥姆霍茲德勒斯登羅森多夫研究中心專家訪問上海光機所
    11月14日,德國亥姆霍茲德勒斯登羅森多夫研究中心(HZDR)的Michael Bussmann博士到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交流訪問。上海光機所20餘名科研人員和學生聽取了報告,並與M.Bussmann博士進行了相關的學術討論。
  •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量子輻射反作用理論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發現,超強雷射和高能電子束的碰撞可甄別電子動力學的經典和量子電動力學(QED)行為邊界,為理解極端強場下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提供了重要途徑
  • 美麗上海追夢人第二季——科創爭先鋒
    此次報告會也是「美麗上海追夢人」上海市重大先進典型專題發布第二季的主要活動。「科創先鋒」用生動的事例準確地詮釋著匠人精神。>  胡麗麗,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研究員,高功率雷射單元技術研發中心主任。  500平方米左右的簡易廠房,十幾年的攻堅克難,上千次實驗,中國現實版的「居裡夫人」胡麗麗跟她的團隊用她的激情實現了「中國智造」。她用最平凡的語言形容自己的團隊:「十幾年,整個項目團隊幾乎沒有節假日的概念,只要熔爐開動,不管春節還是國慶,不管半夜還是凌晨,大家都隨叫隨到。有幾位年輕人連婚假都只休兩三天。有幾位小夥子剛畢業就進來參與項目攻關,這十幾年做項目。」
  • 上海光機所與大連理工大學光儀學院籤訂「聯合培養研究生」合作協議
    日前,上海光機所與大連理工大學光電工程與儀器科學學院(以下簡稱「光儀學院」)「聯合培養研究生」籤約儀式在大連理工大學研教樓713會議室舉行。大連理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姚山,光儀學院副院長曹暾、副院長韓秀友、副書記兼副院長李曉傑、副書記兼副院長李琳、院長助理陳曉明,以及上海光機所所長邵建達、副所長冷雨欣、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杜鵑、中科院量子光學重點實驗室青年特聘研究員龔文林等出席了籤約儀式。本次籤約儀式由李曉傑主持。首先,姚山對出席籤約儀式的嘉賓表示熱烈歡迎,並簡要介紹了大連理工大學的基本情況和人才培養體系。
  • 中科院西安光機所公眾科學日給你答案
    5月18日上午,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舉行第十五屆公眾科學日科普活動。西部網訊(記者 李卓然)武林絕學 「火雲掌」、 會「冒煙」的南瓜燈、鐵皮桶裡升起蘑菇雲……今天(5月18日)上午,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舉行的第十五屆公眾科學日科普活動中,這些貌似科幻電影橋段的黑科技與現場的大小朋友們來了個親密接觸,讓大家在趣味中共享科技的魅力。
  • 「天問一號」火星之旅中的更多上海元素
    圖說:火星礦物光譜分析儀實驗室測試照片 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供圖今天中午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奔赴火星的漫漫徵途,上海科創元素還真不少。除了上海技物所與上海天文臺,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的多個院所都參與了相關研製工作。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火星表面成分探測儀雷射器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所緊密合作,負責火星表面成分探測儀中雷射器的研製。
  • 奮鬥四年,他和上海光機所團隊一起創造了人類最亮光源
    國際權威雜誌《科學》將10拍瓦的實現列舉為國際上自1960年第一臺雷射器發明以來在雷射脈衝功率提升方面取得的五個裡程碑式進展之一。光機所的研究工作已經持續了很多年,世界各大頂尖實驗室盯著他們,國家和上海的相關領導人也很重視。「死光,要組織一批人專門去研究它。要組織一批人吃了飯不做別的事,專門研究它。」
  •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雷射質子刀研究獲重要突破 有望減少腫瘤治療費用
    科學網10月20日報導,今天,記者從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獲悉,該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徐至展院士、李儒新研究員的領導下,在雷射質子刀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研究人員利用圓偏振拍瓦級超強超短雷射脈衝轟擊納米厚度薄膜靶,獲得了大流強、準單能的高品質質子束,質子能譜峰能量達到9 MeV,峰值流強高達3×1012protons/MeV/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