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西安交大在慢性炎症疾病治療中取得重大新突破!

2020-10-31 西安交通大學招生辦

慢性炎症類風溼性關節炎為代表自身免疫性疾病哮喘為代表的變態反應性疾病等的共同表現。慢性炎症疾病發病率高病情遷延,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但目前對它們的病因及發病機制的了解還不夠全面,缺乏特異有效的治療措施,預防和早期診治幾無可能。近日,西安交通大學科研人員在慢性炎症疾病發病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西安交通大學呂社民教授和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Rikard Holmdahl教授共同領導的西安交大醫學部炎症生物學研究團隊對主要基於炎症疾病的動物模型進行了易感基因的篩查和功能學研究。團隊構建了小鼠的類風溼性關節炎動物模型,利用遺傳學定位克隆技術結合基因晶片分析,篩查出Ym1分子的基因多態性同疾病密切相關,並通過品系雜交在國際上率先獲得了Ym1缺失的congenic小鼠。基於此工具小鼠,研究團隊通過膠原抗體誘導的關節炎模型、甘露聚糖誘導的銀屑病模型及抗原誘導的肺部炎症模型等多種慢性炎症疾病動物模型,發現Ym1低表達對炎症疾病具有顯著的保護作用,提示Ym1是慢性炎症疾病的重要調控分子。進一步的機制研究發現,Ym1高表達於肺部固有巨噬細胞,在疾病過程中Ym1的表達被顯著誘導。Ym1在眾多研究中一直作為替代活化巨噬細胞的標誌物來使用,而此次研究發現Ym1缺失的巨噬細胞替代活化水平反而升高,STAT6-PPARγ信號通路具體參與了這一調控過程,提示Ym1可作為負調控分子控制和維持細胞替代活化的水平。研究證實了Ym1的自然篩選的多態性同慢性炎症疾病密切相關,並通過巨噬細胞極化調控等初步闡明了Ym1的作用機制,為進一步研究慢性炎症疾病的發病機制提供了理論和實驗基礎,也為疾病的診療提供了可能的靶點。

該研究成果近日以"Natural polymorphism of Ym1 regulates pneumonitis through alternative activation of macrophages"為題在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出版的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該論文第一作者西安交通大學的基礎醫學院的朱文華副教授,孟列素教授和Rikard Holmdahl教授為文章的通訊作者,呂社民教授作為Senior author參與工作。論文的第一通訊單位為西安交通大學,參與單位包括基礎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環境與疾病相關基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研究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留學基金委項目、陝西省國際合作項目、陝西省自然科學基金和西安交通大學基本科研業務費等項目的資助。

延伸閱讀:

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前身為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成立於1912年10月26日,這是中國第一所國立西醫學校。學校以"促進社會文化,促進文明,減少人們痛苦,用學術來和列強競爭"為之辦學目的。1913年11月,制定了中國第一個解剖法令《解剖條例》獲準公布,是對中國醫學教育的一大貢獻,使中國的醫學發展真正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1928年11月,更名北平大學醫學院,並以研究高深學術,培養醫學專門人才為宗旨。

學部地處西安南郊高校文化區,毗鄰大雁塔、小雁塔、陝西歷史博物館、大唐芙蓉園等風景名勝,是莘莘學子求學讀書,探求真理的殿堂,是我國西北地區培養高級醫學專業人才的搖籃之一,是衛生部在西北地區唯一的一所原直屬重點醫學院校。醫學部下設第一臨床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第二臨床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口腔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基礎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藥學院、法醫學院、護理學系、全球健康研究院以及實驗動物中心、生物醫學實驗研究中心、環境與疾病相關基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醫學教育與培訓中心、醫學教育研究所等教學科研機構。學部現有生物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護理學6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6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0個一級學科碩士點,68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有5個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生理學、法醫學、泌尿外科和皮膚病與性病學4個國家重點學科,24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12個省部級重點學科,12個省優勢學科。擁有"生理學"、"診斷學"等40餘門國家、省、校級"精品課程","藥理學"等3門國家、省級雙語示範課程,"生理學"等5個國家和省級優秀教學團隊。臨床醫學、藥理與毒理學、生物與生物化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5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行列。

醫學部重視科學研究工作,長期以來,聚焦環境相關疾病防診治研究,學術氛圍濃鬱,研究平臺先進。在"大劑量維生素C靜脈注射治療極重型克山病研究"、"硒預防克山病"學說、大骨節病病理學診斷標準、"穴位與針感"及"痛覺"等感覺生理、法醫人類遺傳學、細胞膜色譜、器官移植、腫瘤、鹽敏感高血壓及血管生物學、脊柱創傷修復、出生缺陷等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


關注"西安交通大學招生辦"頭條號,獲取關於國家首批985、211,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西安交通大學的最新精彩資訊!

本文素材來源:西安交通大學官網、西安交通大學新聞網

相關焦點

  • 中國科研人員在慢性癢疾病治療中再獲重大突破!
    該研究論文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慢性癢瞬態感受器TRPV3在特應性皮炎狀況下介導神經調控惡化的病理生理機制,TRPV3下遊分子IPA-1可成為治療慢性癢的重要新靶標。慢性癢嚴重影響患者工作和生活質量,迄今尚無FDA批准的治療藥物針對慢性癢的臨床治療,且慢性癢的傳統療法在很大程度上無效。為此,揭示其發病機理並發現其治療新靶標尤為重要。
  • 中國科研人員在慢性癢疾病治療中再獲重大突破,轟動醫學界!
    該研究論文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慢性癢瞬態感受器TRPV3在特應性皮炎狀況下介導神經調控惡化的病理生理機制,TRPV3下遊分子IPA-1可成為治療慢性癢的重要新靶標。為此,揭示其發病機理並發現其治療新靶標尤為重要。河南大學孟疆輝教授課題組自2016年開始針對瞬時受體電位類香草酸受體3(TRPV3)的上調與慢性癢發生的直接關係開展了系統性研究。研究發現,TRPV3離子通道在表皮角質形成細胞中大量表達,可對多種化學刺激物產生反應,其功能活性與急性和慢性癢有關。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腫瘤治療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學科-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生物診斷治療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雷波教授團隊提出了利用彈性(物理)/矽釋放(化學)/miRNA控釋(生物)協同促進骨組織再生的新策略,該研究成果以&34;為題發表在材料領域著名期刊 Advanced Functional
  • 重大突破!西安交大又一最新研究成果登頂《科學》!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學院單智偉教授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在無機塑性半導體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相關成果以&34;為題發表在《科學》(Science)上。該工作的微觀力學測試與表徵部分是由西安交大完成:材料學院單智偉教授團隊的王悅存副教授為該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單智偉教授為作者之一。史迅教授/研究員、Jian He教授、陳立東研究員為本文通訊作者;上海交大魏天然助理教授、上海電機學院金敏教授為共同第一作者。
  •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與西安交大對氫水治療胃潰瘍的研究
    太田成男教授2007年發表的論文證明氫氣通過選擇性抗氧化治療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作用,迅速引起國際學者的關注,到現在氫氣治療疾病的研究已經成為生物醫學領域的熱點。日本和中國的某些醫療研究機構相繼開展了氫氣治療疾病的臨床研究,證明氫氣是一種理想的醫療氣體。利用氫氣的方法很多,醫療上主要有呼吸和飲用氫水兩類方法,日常保健以飲用氫水為佳。
  • 陝西科學家在腫瘤治療中再獲重大突破,獲英國皇家化學會表彰!
    該榮譽頒授給在材料化學領域有重要創新性研究成果的優秀青年科學家,他們在材料化學領域取得的成果被認為有望影響未來材料化學的發展方向。其課題組近年來一直從事智能仿生生物醫用材料的構築,致力於相關材料在組織再生及疾病治療等醫學工程領域的應用。
  • 西安交大研究生教育新啟程!
    會議系統總結了西安交大近年來研究生教育的主要成效,探討了未來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方向,並對下一步研究生教育工作進行了安排。為中國之脊 為世界之光會上,60家參會龍頭企業代表分別與西安交大對口學院負責人籤訂企業協同共建現代產業學院協議。西安交大將持續推動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全力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蓬勃有力的西部科研心臟。
  • 專題筆談|慢性腎臟病貧血與炎症|慢性腎臟病|腎性貧血|epo|貧血|炎症
    主持國家衛健委公益性行業重大科研專項和國自然基金重點項目等國家級課題20餘項,發表文章180餘篇,SCI論文81篇,主持獲得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等。正文如下腎性貧血是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最常見的併發症。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腫瘤細胞DNA編程計算分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進行DNA計算生成多位的二進位編碼,實現了活細胞中多種非編碼調控RNA與端粒酶等腫瘤標誌物的智能化分析。5月21日記者獲悉,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腫瘤細胞DNA編程計算分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科研成果登上國際化學領域權威期刊。腫瘤的發生、發展等進程是涉及多水平的複雜分子事件,與多種RNA、蛋白的異常表達密切相關。 同時,獲取多元組分的準確信息,並探究其潛在關聯對理解細胞功能、解析致病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 西安交大研究智能控釋材料 實現對腫瘤精準治療
    西安交大研究智能控釋材料 實現對腫瘤精準治療 2018-06-2920:11:5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左盛丹
  • 儀表今日看點:超透鏡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基因檢測再上新臺階
    1月10日消息,超透鏡的研究近日取得重大突破。哈佛大學約翰·A·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團隊(SEAS)宣布他們目前已經成功開發出了首個能夠以高解析度將包括白光在內的整個可見光光譜聚焦於一點的超透鏡。今日的儀器儀表行業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重要內容呢?下面一起來了解詳情。
  • 西安交大科研團隊在新仙女木氣候突變事件的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西安交大科研團隊在新仙女木氣候突變事件的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時間:2020-09-15 22:52:50  來源:西安新聞網
  • 交大科技力!
    近期,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地質、醫工交叉、半導體、氣候、物理等領域相繼取得重要進展,一起來看這些新突破、新成果! 讓我們為交大科研實力打Call!
  • 「面向重大疾病治療的納米載體材料及診斷技術」取得突破
    癌症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是醫療領域亟待解決的世界性難題,納米載體技術和檢測技術是重大疾病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納米生物醫學對人民健康、社會和諧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十二五」期間,863計劃新材料技術領域支持了「面向重大疾病治療的納米載體材料及診斷技術」主題項目。近日,科技部高新司在北京組織專家對該主題項目進行了驗收。
  • 西安交大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唐山空間視覺實驗室掛牌!_綜合新聞_唐山...
    西安交大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唐山空間視覺實驗室在高新區掛牌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記者 魏偉 通訊員 劉坤)10月29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唐山空間視覺實驗室在高新區籤約並正式掛牌,這標誌著唐山高新區與西安交通大學的合作進入到一個新階段
  • 西安交大成立國際電介質研究中心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8月28日,第一屆國際電介質中心全體理事會議在西安交通大學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姚熹,美國賓州州立大學L.Eric Cross教授及美國、加拿大、德國、日本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電介質研究領域的30多知名專家學者參會,大會授牌成立了國際電介質研究中心。
  • 蘿蔔硫素有望用於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月13日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一項研究結果稱,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Johns Hopkins Bloomber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基於非類固醇物質蘿蔔硫素的療法,用於增強肺的先天性免疫防禦並減少炎症,從而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 分子「開關」能逆轉小鼠慢性炎症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近日報導,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在小鼠體內發現了一種分子「開關」——名為SIRT2的蛋白,它控制著引起身體慢性炎症的免疫機制。研究人員表示,這項最新研究有望帶來新方法,阻止甚至逆轉人類許多與老化有關的疾病。
  • 治療慢性炎症有新方法!澳利用納米微粒摧毀細菌生物膜
    不少老病號遇到過這種尷尬的局面:慢性炎症久治不愈,抗生素幾乎失效。隨著納米技術在生物醫學領域更廣泛的應用,臨床醫療將變得節奏更快、效率更高,診斷、檢查更準確,治療更有效,人們的生命安全將得到更大的保障。今天,筆者來簡單談談一部分納米技術在醫學領域的應用。納米刀技術 腫瘤消融是21世紀腫瘤治療的重大進展,但是納米刀的出現使得腫瘤治療更加方便。
  • 西安交大發布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重大問題
    西安交大發布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重大問題 恢復窄屏 發布時間:2016-04-10 08:3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