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氏矮海豚你了解嗎?看看這些再說話

2020-12-05 百聞動物

海氏矮海豚,拉丁學名是Cephalorhynchus heavisidii,中文別名是南非海豚、海威氏海豚、本格拉海豚,英文名Haviside's dolphin,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獸亞綱、鯨目、齒鯨亞目、海豚科的一種動物。

海氏矮海豚嘴喙不明顯。頭部呈現錐狀,前額平坦。眼睛周圍有深色的橢圓狀眼圈。噴氣孔附近的深色部位有深色線條延伸至披肩部位。胸前有鑽石型的白色斑紋。胸鰭小,末端圓鈍明顯朝後。腋窩呈白色。背部呈暗藍灰色。腹面呈白色。身體前半呈現一致的灰色。體後兩側皆有淡灰色的條紋。體腹部的白、黑或灰部位之間的界限鮮明。背鰭位於體中央稍偏後方,呈明顯的三角形;背鰭基部寬廣;背鰭的前緣通常較尾緣長。體後部有手指狀白色突起圖案指向尾部。尾鰭後緣向內凹;尾鰭中央缺刻明顯。上、下頜每側各有 枚牙齒。

海氏矮海豚生活在近岸海域,棲息水深通常不超過100米,適水溫度9~15℃。該種多於87%的觀察記錄來自本格拉寒流區。

海氏矮海豚生性謹慎,有時頗靦腆。很少見到躍身擊浪,但已知能躍離水面達2米以上,可快速前空翻,然後在海面上以鯨尾擊浪結束整個動作。高速遊行時可能會豚遊。對船隻的反應各不相同,已知會靠近船隻一段距離,然後在船側隨同伴遊幾個小時,期間也會船首乘浪與船尾乘浪。 海氏矮海豚具有社會性,最普遍的海豚群由2~3隻個體組成;單個個體或一組4~10隻的群體也常出現。最大海豚群體由30隻個體組成,其中一般包含10%的幼年海豚。海氏矮海豚在凌晨開始活動,從日出到正午時段主要遊弋在近岸水域,其餘時間活躍在遠岸。它們日常的群體行動方式也反映出被捕食獵物的類型,尤其狗鱈,它們在夜間遷徙至水層上方。在白天,此類海豚群體在近岸的活動同休息、社交和躲避天敵有很大的關係。

狗鱈和羽鼬䲁佔海氏矮海豚飲食來源的近49%;第二大食物來源是八腕目動物,約佔22%;其餘為無鰾石首魚、鰕虎魚和魷魚。

此物種僅分布於南大西洋的沿岸海域,從安哥拉中部一直到南非該物種產地在安哥拉、納米比亞、南非。

此物種全球種群未量化。推測其全球種群數量約在800~1,根據非洲南部離岸5海裡以內的觀測記錄估計,其種群密度為4.69隻/100海裡,而離岸更遠的觀測案例則相對稀少。

此物種目前已列入《保護遷徙野生動物物種公約》 附錄Ⅱ,同時也被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Ⅱ,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數據缺乏,2008年評估。

文中圖片均為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