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在眾多自然災害中一直是破壞力數一數二的氣象災害,一般發生在近海區域,尤其各大島國和半島區域更是深受其害。一場足夠強勁的颱風足以將一個城市毀滅殆盡,因此颱風過境後基本它所途徑之地都是滿目瘡痍,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但在北美洲的一個國家卻不然,該國首都曾受颱風重創,甚至被逼到不得不遷都到其他城市的地步,卻在50多年過後的今天,名列「十大最佳旅行國家」榜單。到底是哪個國家生命力如此頑強呢?
它就是貝里斯。早在16世紀初它就曾一度淪為西班牙的殖民地,後由於種種原因又輾轉成了英國的領屬,直到20世紀末這個多災多難的國家才終於取得了獨立。另外,在2018年它還被評為「十大最佳旅行國家」之一,那麼這個曾經遭颱風摧殘過的小國是如何獲此殊榮的呢?
說起來,它的佔地面積還不到23000平方公裡,卻由於與加勒比海為鄰而擁有了長達300多公裡的海岸線。不得不說這獨特的地理位置雖然給該國帶來了航運便利,同時也將颱風隱患一併帶到了這裡。天災總是來得猝不及防,1961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颱風幾乎席捲了該國首都貝里斯市,毀壞了首都四分之三的房屋,整個首都可以說是被毀壞殆盡,處於癱瘓狀態。之後人們心有餘悸,為了避免再次遭颱風摧殘,當地人民將首都遷往了相對安全的貝爾墨邦。
儘管該國首都發生了改變,最大的城市卻仍然是貝里斯市。經過一系列的災後重建,這裡反而有了比之前更大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當地的森林覆蓋率已經達到了70%以上,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該地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僅如此,這裡還盛產各種木材,尤其是珍貴的紅木,並且當地人還把把紅木奉為了國木。
同時這裡的礦藏資源也十分豐富,僅兩口油井的儲藏量就可以達到日產近300桶的產量,是加勒比地區數一數二的原油出產國。豐富的資源給當地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同時也為當地經濟收入加了一把柴,使得災後的恢復十分迅速。
無獨有偶,這裡的旅遊資源同樣也非常豐富。不僅有瑪雅古蹟作為支撐,還有北半球最大的堤礁,由於它呈漂亮的藍色,於是當地人為它取名為藍洞。自2013年以來,可以說當地的主要經濟發展方向已經由農業轉向了旅遊業,據統計當地僅旅遊行業的年收入就已經超過了1億美元。
你對貝里斯以後的發展有什麼看法和建議嗎?你還知道哪些經歷天災後發展反而越加繁榮的國家或城市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表達自己的獨特見解,與大家共同討論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