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8月22日消息:中國科學工作者正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同時展開颱風資料搜集工作,準備編撰中國有史以來最為詳盡的「百年颱風大典」。科學工作者的研究表明,目前中國是世界上颱風登陸最多的國家。
大氣物理專家、國家海洋與環境預報中心教授周明煜說,颱風的說法來源於中國,是廣東沿海「大風」的方言。而在世界各地颱風的稱呼各有不同,在西太平洋和南海稱為「颱風」,在大西洋和東太平洋稱為「颶風」,在菲律賓稱為「碧瑤風」,在印度洋和孟加拉稱為「旋風」,而在澳大利亞稱為「威利、威利」。
據最新的統計資料顯示,1949至1997年,亞太地區7-9月的登陸颱風有753個,而在中國登陸的就有347個,佔40%多。目前廣東是中國登陸颱風最多、強度最大、形成災害最嚴重的省份,而海南、臺灣、福建也是颱風登陸重點地區。
科研人員研究發現,中國登陸颱風次數與颱風源地海水溫度有一定關係,在當年3至8月,馬裡亞納群島南部和馬紹爾群島附近以及臺灣省東南洋面海水溫度越高,颱風登陸中國東南沿海的次數則越多,反之亦然。
此外,登陸颱風次數與「厄爾尼諾」現象也有密切關係。據研究,在「厄爾尼諾」年登陸颱風偏少,而在反「厄爾尼諾」年則登陸颱風偏多。
長期從事颱風研究的廣東氣象局專家閆敬華介紹,廣東7至9月份的降水主要是颱風帶來的,颱風災害已成為廣東最嚴重的自然災害,往往帶來狂風、暴雨,有時還伴生強對流天氣,如龍捲風等,從而導致一系列的次生災害。
資料顯示,廣東在1200年以前已有颱風災害記載,歷史上廣東曾多次發生死亡萬人以上的颱風災害。而隨著中國防災抗災能力的增強,近年來颱風造成的人員傷亡顯著減少,但由於沿海地區經濟迅猛發展,颱風災害的經濟損失增長迅速。歷史上造成損失最大的1996年15號颱風直接經濟損失就達175.7億元。
閆敬華說,為提高對颱風的把握能力,增強預報的準確性,中國政府正在大力推動颱風的基礎研究工作,目前正在開展的「目標颱風登陸外場試驗」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科研項目,將對研究颱風細微結構、強度和路徑的變化等提供重要的實測數據。
編輯:黃河 來源:新華網 作者:車曉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