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背景下我國登陸颱風的變化特徵

2020-12-03 溫州新聞網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一工作組第四次評估報告指出,自1970年代以來,全球呈現出熱帶氣旋強度增大的趨勢,這與觀測到的熱帶海表面溫度升高相一致。

  大量的氣候模式模擬結果也表明,隨著熱帶海表面溫度的進一步升高,未來熱帶氣旋(包括颱風和颶風)可能會變得更強,風速更大/降水更強。

  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颱風),特別是登陸我國颱風的變化趨勢如何,更為我國政府決策者、公眾和科學界所關注。上海市氣象局利用目前國際最新研究成果,應用中國氣象局《颱風年鑑》等權威資料數據,針對全球變暖背景下登陸我國的颱風變化情況進行了深入研究。通過對自1949年來登陸我國颱風的數量/時間/強度及登陸路徑等的分析表明,近半個多世紀以來,在我國登陸的颱風表現出以下主要特徵:

  (一)登陸颱風數量沒有明顯的變化趨勢

  1949-2006年期間,共有522個熱帶氣旋登陸我國,年均9個,登陸頻次略有減少趨勢:但達到颱風級別的並沒有明顯的增多或者減少變化趨勢/登陸我國的熱帶氣旋和颱風數量僅表現出明顯的年際變化和年代際變化,可分成3個偏少階段和2個偏多階段。偏少階段分別是1949-1955年,1968-1983年和1995-2006年;偏多階段為1958-1967年和1984-1995年。

  (二)颱風登陸地點趨於集中

  1949年-1981年,登陸和影響我國的熱帶氣旋主要集中在華南沿海和海南島地區;而1982年至今仍主要集中在華東沿海及臺灣島地區,在北緯37度以北和20度疑以南均有減少趨勢。總體來看,近五十多年來,我國熱帶氣旋的最北登陸位置呈現為較明顯的逐年南落,並向北緯25度靠近;而最南登陸位置則與之相反,呈逐年北上且也向北緯25度靠近的趨勢。颱風登陸區域更為集中,北緯25度福附近的東南沿海成為颱風登陸的主要區域。因此,這一區域遭受登陸颱風襲擊的危險明顯增大。

  (三)颱風登陸時段趨於集中

  我國熱帶氣旋登陸季節的持續時間平均約4個月,最短不到一個月,最長可達半年。統計表明,近五十多年來,我國熱帶氣旋登陸季節的持續時間縮短了近一個月,颱風的登陸時段趨於集中。

  (四)登陸颱風強度逐年增強

  根據1949年以來的颱風資料分析,以熱帶氣旋的中心氣壓表示其強度,結果顯示我國的熱帶氣旋在登陸時的強度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並且在登陸颱風中強度較強的熱帶氣旋所佔比重也呈逐年增加的趨勢。

相關焦點

  • 全球變暖背景下 降水發生了哪些變化?
    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降水發生了哪些變化?  海平面上升還會加重沿海地區颱風、風暴潮災害。2017年,強颱風「天鴿」登陸珠海,登陸時又恰逢天文大潮。強風、暴雨疊加風暴潮,給珠海、香港、澳門等地區帶來重大損失。
  • 我國颱風特徵-資訊-中國天氣網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一工作組第四次評估報告指出,自1970年代以來,全球呈現出熱帶氣旋強度增大的趨勢,這與觀測到的熱帶海表面溫度升高相一致。大量的氣候模式模擬結果也表明,隨著熱帶海表面溫度的進一步升高,未來熱帶氣旋(包括颱風和颶風)可能會變得更強,風速更大/降水更強。
  • 研究氣候變暖背景下我國降水特徵變化:降水集中程度是重要指標
    隨著全球變暖,極端事件頻繁發生,持續性極端降水和極端乾旱是中國乃至全球致災最為嚴重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之一。近50年來,我國總降水量雖然沒有明顯的極端化傾向,但平均降水強度呈增加趨勢。從理論上來說,降水強度分布的變化,實際上是降水概率分布密度發生了改變。「在氣候變暖背景下,降水的空間分布格局、各季節的分配及年際變率等,都有可能發生形態上的改變,這些與我國洪澇乾旱等災害關係密切。」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陸爾表示。現在很多統計與降水有關的傳統方法還在使用,例如,通過逐月降水與年總降水量的比值來反映某站點的年降水分布。
  • 今年已有7個颱風登陸我國 強度增加防災不可大意
    今年已有7個颱風登陸我國,其中5個颱風登陸廣東  國家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孫冷解釋,颱風是發展強盛的熱帶氣旋,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等熱帶海洋上均有生成。按照強度不同,依次可分為6個等級:熱帶低壓、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颱風、強颱風和超強颱風。就全球平均而言,北半球檯風頻發,約佔七成多,而南半球不足三成。
  • 關於氣候變化對我國的影響與防災對策建議
    本報告主要評估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變化及其對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系統的影響,研究並提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防災對策。 1 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 1850年以來全球平均地表溫度升高、大範圍冰雪融化以及海平面上升等都表明氣候系統正在變暖。近百年全球平均地表溫度上升了0.74℃,海平面上升約17cm。
  • 2016年為全球最暖年 為我國第三暖年 氣候變暖已明顯改變我國降水...
    中國氣象報記者孫楠 通訊員黃子立報導 最新的全球氣象資料分析表明,全球表面平均溫度已經連續3年創新高,剛剛過去的2016年成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最暖年。2月7日,中國氣象局發布信息稱,2016年我國平均氣溫為1951年以來第三暖年;在全球變化背景下,我國氣候總體上呈現出強降水增強、區域性乾旱加重、颱風增強、西北氣候暖溼轉型等特點。
  • 今年颱風可能非常強大?美國專家:因為全球變暖,確實有可能
    最近幾年,登陸或影響我國的強烈颱風似乎變得更多了,比如說剛剛過去的10年代裡,2012-2019年幾乎每年都有一個強烈颱風重擊我國,比如2013年有水淹餘姚的颱風菲特,2014年以超強颱風登陸海南的颱風威馬遜、2015年重創湛江的颱風彩虹、2016年讓廈門人膽戰心驚的颱風莫蘭蒂、2017
  • 2014全球史上最熱一年 我國六大區域氣溫均偏高
    中國天氣網訊 從國家氣候中心獲悉,2014年除中亞中部、北美中部和東南部、南美西南部等地氣溫偏低1~2℃外,全球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或偏高。同時,在氣候變暖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繁發生。另外,全球氣候變化以平均氣溫波動式變化、呈升溫趨勢為特徵,並沒有因某個時段個別地區出現氣候「冷事件」而改變,未來氣候變暖的趨勢不會改變。
  • 《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發布:全球變暖趨勢在持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2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今天,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向社會發布《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以下稱藍皮書),其中提到,我國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氣候極端性增強,降水變化區域差異明顯、暴雨日數增多;我國生態氣候總體趨好,區域生態環境不穩定性加大
  • 全球氣候變暖,你感受到了嗎?
    全球氣候變暖,你感受到了嗎?隨著全球氣溫逐年攀升,由氣候變暖引發的風雹、乾旱、暴雨、高溫等極端天氣事件愈加頻繁,使得全球各地都面臨嚴峻的氣候災難。氣候變化不僅威脅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嚴重影響著人類的生產生活。
  • 夏季或還有10個颱風,預計最多5個登陸我國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2020年按照初期的預報情況來看,今年登陸我國的颱風,個數偏多偏強,而如今從科學統計數據來看,西北太平洋以及南海地區總計是出現了兩個颱風,而3號颱風是姍姍來遲
  • 全球變暖的惡果顯現:40年來,全世界颱風都在增強
    全球變暖的惡果顯現:40年來,全世界颱風都在增強  黃琨 • 2020-05-20 13:52:33
  • 中國氣象局首席氣象專家林紓: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發生寒潮很正常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1月8日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王佔東)「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為什麼今年冬天卻這麼冷?」今天上午,在甘肅省氣象局舉行的相關發布會上,面對記者提出的這一問題,中國氣象局首席氣象專家林紓表示,全球氣候變暖是對全球上百年際時間尺度溫度增暖趨勢的描述和總結,全球不同地區氣候變暖的程度有所不同。
  • 全球變暖,北極圈內已經達到38℃,今年夏天我國氣溫能有多高?
    全球氣候變暖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這是一個令人驚訝的最高氣溫記錄,北極圈內小鎮最高氣溫居然能達到38℃,這絕對不是一個孤立的天氣事件,它是發生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之下的。颱風、颶風還會帶來次生災害,尤其是颱風、颶風等災難所帶來的大量降雨和強風,會導致泥石流、山體滑坡、樹木折斷、建築損毀等,嚴重威脅居民生活安全。全球氣候變暖還會造成陸地上旱澇不均。內陸地區大面積乾旱使得糧食減產,飼料也同樣減產。水災、洪澇同樣帶來糧食減產。糧食減產,則飼料短缺,造成肉類食品匱乏,直接威脅國家穩定。
  • 全球變暖正在發威?颶風颱風連擊北半球,未來或更加嚴重
    在這個9月裡,颱風飛燕和颱風潭美給日本先後帶去了全國性的狂風暴雨,而颱風山竹則成為2018年的「年度風王」,重創菲律賓並強勢席捲我國廣東、廣西、香港、澳門,帶來的影響範圍之廣歷史罕見。而在地球的另一頭,美國也遭遇了「史詩級颶風」弗洛倫斯襲擊。
  •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乾旱區會變得溼潤還是更加乾旱?
    編者導讀佔全球陸地面積41%的乾旱區是生態系統和水資源系統最脆弱的地區之一,也是對氣候變化響應最敏感的地區,養育著世界38%的人口,其中90%的人口位於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乾旱區會變得溼潤還是更加乾旱,是當今科學界討論的一個熱點問題。
  • 全球變暖 水資源會發生哪些變化
    全球變暖背景下,水資源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 全球幹者越幹 溼者越溼 「適宜的氣候和適量的水資源是人們生產生活的必要條件,即常常所說的風調雨順。」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室高級工程師肖潺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如果天氣氣候的變化範圍超過了正常波動的上限或者下限,就會出現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極端事件的發生往往伴隨著較大的社會影響。
  • 全球變暖背景下,為什麼「極寒」天氣也變多了?
    來源:圖蟲創意)  01.全球變暖背景下,極熱和極寒一起出現  魏科介紹,這些年,新聞和時事進展經常會提到一個概念,叫作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背景下在全球變暖背景下,自然災害是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嚴重影響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威脅人類的生存。  了解自然災害知識,學習災害預防和治理方法,是每個國家和公民的當務之急。今年國際減災日的主題是「提高災害風險治理能力」。
  • 氣候變暖背景下全球平均海洋環流在加速
    1 為什麼要研究全球變暖背景下的海洋環流? 在溫室氣體持續排放的背景下,地球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經歷了非常快速的增暖。作為地球氣候系統的主要儲熱器,海洋將表層長期增暖的額外熱量大量地轉移到深層海洋。
  • 《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發布:氣候系統變暖加速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公欣報導 日前,為滿足低碳發展和綠色發展的時代需求,科學推進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文明建設,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發布《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提供中國和全球氣候變化的最新監測信息,科學客觀地反映氣候系統變化的新狀態,切實發揮應對氣候變化的科技支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