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颱風特徵-資訊-中國天氣網

2021-01-18 中國天氣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一工作組第四次評估報告指出,自1970年代以來,全球呈現出熱帶氣旋強度增大的趨勢,這與觀測到的熱帶海表面溫度升高相一致。

大量的氣候模式模擬結果也表明,隨著熱帶海表面溫度的進一步升高,未來熱帶氣旋(包括颱風和颶風)可能會變得更強,風速更大/降水更強。

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颱風),特別是登陸我國颱風的變化趨勢如何,更為我國政府決策者、公眾和科學界所關注。上海市氣象局利用目前國際最新研究成果,應用中國氣象局《颱風年鑑》等權威資料數據,針對全球變暖背景下登陸我國的颱風變化情況進行了深入研究。通過對自1949年來登陸我國颱風的數量/時間/強度及登陸路徑等的分析表明,近半個多世紀以來,在我國登陸的颱風表現出以下主要特徵:

(一) 登陸颱風數量沒有明顯的變化趨勢

1949-2006年期間,共有522個熱帶氣旋登陸我國,年均9個,登陸頻次略有減少趨勢:但達到颱風級別的並沒有明顯的增多或者減少變化趨勢/登陸我國的熱帶氣旋和颱風數量僅表現出明顯的年際變化和年代際變化,可分成3個偏少階段和2個偏多階段。偏少階段分別是1949-1955年,1968-1983年和1995-2006年;偏多階段為1958-1967年和1984-1995年。

(二) 颱風登陸地點趨於集中

  1949年-1981年,登陸和影響我國的熱帶氣旋主要集中在華南沿海和海南島地區;而1982年至今仍主要集中在華東沿海及臺灣島地區,在北緯37度以北和20度疑以南均有減少趨勢。總體來看,近五十多年來,我國熱帶氣旋的最北登陸位置呈現為較明顯的逐年南落,並向北緯25度靠近;而最南登陸位置則與之相反,呈逐年北上且也向北緯25度靠近的趨勢。颱風登陸區域更為集中,北緯25度福附近的東南沿海成為颱風登陸的主要區域。因此,這一區域遭受登陸颱風襲擊的危險明顯增大。

(三) 颱風登陸時段趨於集中

我國熱帶氣旋登陸季節的持續時間平均約4個月,最短不到一個月,最長可達半年。統計表明,近五十多年來,我國熱帶氣旋登陸季節的持續時間縮短了近一個月,颱風的登陸時段趨於集中。

(四) 登陸颱風強度逐年增強

根據1949年以來的颱風資料分析,以熱帶氣旋的中心氣壓表示其強度,結果顯示我國的熱帶氣旋在登陸時的強度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並且在登陸颱風中強度較強的熱帶氣旋所佔比重也呈逐年增加的趨勢。

相關焦點

  • 浙江天氣網颱風專題全方位提供颱風資訊
    隨著今年第9號颱風「蘇拉」、第10號強熱帶風暴「達維」雙颱風來襲,浙江天氣網颱風專題再次成為廣大網民了解颱風最新資訊的第一選擇。浙江省氣象局通過浙江天氣網颱風專題對公眾提供颱風各類重要資訊,包括:颱風「蘇拉」和強熱帶風暴「達維」實時的定位、最大風力、中心氣壓、風圈半徑、衛星雲圖、雷達圖、浙江省降水溫度圖等實況信息;浙江省氣象臺製作發布的颱風動態、颱風消息、颱風警報、颱風緊急警報,以及颱風路徑預報圖、海區風力預報圖、1小時定量降水客觀預報、3小時定量降水客觀預報;同時,對比分析歷史颱風資料庫,整理提取了1972年
  • 中國天氣網2015年度業務評比
    紅色陝西-十月黃金周氣象保障專題(中國天氣網陝西站 製作:劉旭 郭燕飛 張冰清 王俊)評語:專題以「紅色陝西」旅遊為主線,推介專業的旅遊天氣資訊,富有地方特色、涵蓋內容全面、版塊設計新穎、視覺效果絢麗且貼近民生。
  • 颱風來襲五一假期要泡湯?@中國天氣:太假了
    【環球網綜合報導】還有幾天就是五一假期了,聽說颱風要來攪局?中國天氣網闢謠稱,「假到翻白眼」。最近南方的網友在朋友圈、微信群裡看到一些人轉發了關於五一颱風的消息,大概內容是「五一有颱風要登陸」「假期要泡湯」之類的。那麼五一期間到底會有颱風來嗎?
  • 直擊颱風「彩虹」-中國天氣網
    影響】颱風「彩虹」將至 海口三亞景區關閉【解析】「彩虹」將成為10月登陸廣東最強颱風目前雷達顯示,颱風東北側的螺旋雨帶正在影響珠三角,而颱風前進方向的東北側往往是風雨最強的一個區域,因此茂名、陽江、江門、珠海一帶也需要警惕短時強風雨。海南處於西南側,躲過一劫,今天到明天海南風雨減弱,但廣西的風雨會逐漸加大。預計後天華南天氣基本恢復平靜。
  • 風向定中心-資訊-中國天氣網
    颱風的水平範圍,一般呈橢圓形。夏秋季節,影響到我國沿海的颱風,直徑大多達到1,000公裡以上。在這樣大的水平範圍內,各處風向的分布,卻是很有規律的。因為颱風是低氣壓,它的中心氣壓最低;當空氣從四周向颱風中心集中時,要受到地球自轉的影響,因此風向要偏轉一個角度。這種偏轉,就造成了北半球檯風的水平範圍的風向,總是以反時針方向從四周吹向中心的。
  • 副熱帶高壓與我國天氣氣候特徵
    而預報員口中常說的「副高」特指對我國影響較大的位於北半球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熱帶高壓,它常年存在。在氣象學中,通常使用500百帕圖上的588位勢等高線來指示它的動向和強度,而脊點和脊線則是用來標記其具體移動路徑。其中,等高線上最西邊的一個點被稱作為西脊點,可以反映影響東亞地區副高位置的東西變化,脊線位置反映影響東亞地區副高位置的南北變化。
  • 中國氣象局盤點2005全年天氣情況 颱風影響最大
    昨天,中國氣象局發布了上個月和去年全年的天氣匯總情況。  全年天氣同期之「最」  2005年四季的天氣與近幾十年來比較,不是偏高就是偏低,像坐了過山車。  不過,去年春季的沙塵天氣為近50年來同期最少,2005年春季,我國共出現9次沙塵天氣過程,比上一年同期(15次)明顯減少,也少於2000年至2005年春季平均值(12.8次)。
  • 決賽試題-專題-中國天氣網
    決賽試題 2015-03-23 18:10:16 來源:中國天氣網
  • 9號颱風即將生成!未來海南天氣……
    又有颱風要生成了!8月颱風持續高產一個接一個!最新消息:今年9號颱風「美莎克」即!將!生!成!中國氣象愛好者說它將是一個環流巨大的颱風並逐漸靠近華東沿海有可能在江浙滬近海北上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擦岸或登陸的可能性據中國天氣分析,從現在趨勢看
  • 雲的九族-資訊-中國天氣網<
    然後再按雲的外形特徵、結構和成因可將其劃分為十屬二十九類。它們主要是:低雲包括層積雲、層雲、雨層雲、積雲、積雨雲五屬(類),其中層積雲、層雲、雨層雲由水滴組成,雲底高度通常在2,500米以下。大部分低雲都可能下雨,雨層雲還常有連續性雨、雪。而積雲、積雨雲由水滴、過冷水滴、冰晶混合組成,雲底高度一般也常在2,500米以下,但云頂很高。積雨雲多下雷陣雨,有時伴有狂風、冰雹。
  • - 首頁 -中國天氣網
    由於劇烈的大氣擾動,如強風和氣壓驟變(通常指颱風和溫帶氣旋等災害性天氣系統)導致海水異常升降,使受其影響的海區的潮位大大地超過平常潮位的現象,稱為風暴潮。風暴潮根據風暴的性質,通常分為由颱風引起的颱風風暴潮和由溫帶氣旋引起的溫帶風暴潮兩大類。颱風風暴潮,多見於夏秋季節。其特點是:來勢猛、速度快、強度大、破壞力強。凡是有颱風影響的海洋國家、沿海地區均有颱風風暴潮發生。
  • 影響我國的颱風從哪裡來?
    北太平洋西部的沿岸國家中,以中國、菲律賓、越南、日本颱風登陸的次數最多。視頻來源:中國天氣網我國正處在北太平洋西部颱風移動路徑的前方。影響我國的颱風,大致有三種基本路徑。影響中國的颱風頻數(1981-2010年)及主要路徑(圖片引自國家氣候中心《中國災害性天氣氣候圖集(1961-2015年)》)第一條路徑:西行路徑颱風從菲律賓以東洋面一直向偏西方向移動,穿過巴林塘海峽、巴士海峽進入我國南海,然後在我國海南省或越南登陸。
  • 新颱風美莎克將是16級超強颱風,9月颱風大爆發?粵閩天氣受影響
    廣告,也是一種資訊 9號颱風「美莎克」生成來襲!9月颱風持續「爆發」!從目前各個超級計算機模式預測的結果來看,菲律賓東部的熱帶低壓將最快於本周末加強為今年的第9號颱風「美莎克」,下周中期「美莎克」會穿過琉球群島進入我國東海海域。
  • 桑美颱風_桑美颱風是什麼意思-天氣網氣象百科
    桑美颱風 -   50年來登陸我國大陸颱風中強度第一 據歷史資料顯示,「桑美」登陸時的中心氣壓低於1956年第12號颱風登陸時的923百帕,成為50年來登陸我國大陸最強的颱風。同時,「桑美」也成為我國颱風強度重新分級後登陸的最強颱風。
  • 渤海海冰快速大面積形成-資訊-中國天氣網
    渤黃海海冰大面積形成 今年發展趨勢如何 2010-12-24 16:01:49 來源:中國天氣網
  • 中國天氣網北京站
    從數學上看,上述求解過程要解決一個初值問題,要通過求解方程組獲得未來大氣運動狀態的準確數據,就需要有一定密度的地面、高空氣象觀測網來提供大氣實時的氣象要素數據作為方程組的初始輸入值,而求解大氣方程組的計算量巨大,必須依賴於高性能計算機。
  • 全球變暖背景下我國登陸颱風的變化特徵
    大量的氣候模式模擬結果也表明,隨著熱帶海表面溫度的進一步升高,未來熱帶氣旋(包括颱風和颶風)可能會變得更強,風速更大/降水更強。  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颱風),特別是登陸我國颱風的變化趨勢如何,更為我國政府決策者、公眾和科學界所關注。
  • 中國發布丨2020年度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公布 全國霾天氣減少等上榜
    中國網12月31日訊(記者 趙曉雯)中國氣象局今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2020年度十大天氣氣候事件,2020年全國霾天氣繼續減少、初冬寒潮暴雪天氣襲擊東北致部分地區受災等上榜。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王志華表示,2020年全年氣候覆雜多變,汛期降水區域和時段集中,暴雨極端性強;颱風生成和登陸個數偏少,颱風影響時段和路徑異常情況多;氣象乾旱階段性、區域性特徵明顯;強對流天氣早發多發;南方高溫天氣日數多,持續時間長。
  • 71年來首次7月無颱風!8月我國或將遭遇3個颱風
    2018年12個颱風登陸我國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的低壓渦旋,是一種強大而深厚的熱帶天氣系統,颱風是熱帶氣旋的一種。熱帶氣旋的生成和發展需要巨大的能量,因此它形成於高溫、高溼和其它氣象條件適宜的熱帶洋面。
  • 今年還會有颱風登陸我國嗎?中國氣象局專家釋疑
    今年還會有颱風登陸我國嗎?今年颱風偏少與暴雨偏多有何關係?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高級工程師黃奕武今日介紹,未來是否還有颱風登陸我國,目前還不能確定。  今年颱風偏少、強度偏弱  截至10月20日,今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17個颱風,比多年同期偏少,其中有5個颱風在我國登陸,也比多年同期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