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暖背景下全球平均海洋環流在加速

2020-11-26 騰訊網

Science Advances最近發表了題為「Deep-reaching acceleration of global mean ocean circulation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的研究論文,該成果通過集成有關全球海洋環流的大量數據資料,揭示了全球平均海洋環流在過去20多年以來存在顯著的加速現象。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中國海洋大學吳立新院士在《中國科學:地球科學》發表點評文章,介紹了這一研究成果。

1

為什麼要研究全球變暖背景下的海洋環流?

在溫室氣體持續排放的背景下,地球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經歷了非常快速的增暖。作為地球氣候系統的主要儲熱器,海洋將表層長期增暖的額外熱量大量地轉移到深層海洋。大尺度海洋環流是海水運動的基本形式之一,對海洋熱量和質量進行著再分配,是塑造地球海洋環境的基本動力過程之一。對全球海洋環流變化的準確評估是理解地球氣候系統變化和預測其未來變化趨勢的一個關鍵。長期以來, 人們在海洋環流與氣候方面存在著一個迫切希望回答的基礎性科學問題: 地球的海洋環流系統在全球變暖背景下是如何變化的?

圖1 海洋是地球的主要儲熱器,海洋環流調節著熱量再分配,但對其系統觀測還很缺乏。

2

海洋環流研究存在哪些困難?

回答這個問題卻存在很大的困難。一方面,地球海洋環流的變化具有非常強的區域性和複雜性。在溫室氣體排放的強迫下,不同區域的海洋環流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存在顯著差異。比如,副熱帶西邊界流、太平洋風生環流和印尼貫穿流等存在加強的趨勢並導致相關區域增暖較快,安格拉斯流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並無加速趨勢,而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卻顯示出減緩趨勢。這些區域性差異主要是由於氣候系統內部的動力過程調節導致的,不同區域的海洋環流受到的動力學調整差別巨大,導致對其多年代趨勢的估計亦存在很大差異。另一方面,人類仍然缺乏對地球海洋環流的系統性連續直接觀測。歷史上對全球海洋環流的觀測多數集中在一些特定的海域和特定的時間段,海洋環流的區域性差異導致難以用這些特定的觀測來監測地球環流系統整體的變化。

圖2 全球平均海洋環流加速的物理過程卡通示意圖

3

近20多年來全球平均海洋環流在加速

中國科學院海洋所胡石建研究員和王凡研究員等人通過對大尺度海洋動能在全球全海深範圍內進行積分,用積分的海洋動能作為判斷海洋環流變化的指標,有效地克服了區域差異性。他們發現,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海洋動能存在顯著的增長趨勢,其增長速率達到每十年增長(15±12)%,這表明全球平均海洋環流存在顯著的加速趨勢。這種大尺度海洋動能增加主要集中在全球熱帶海域,並且延伸至數千米的深海。研究團隊進一步分析全球平均的風速變化,指出這種延及深海的海洋環流加速主要是由行星尺度的海表面風加速引起的。儘管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太平洋年代際變化發生的位相轉變對這種加速做出了一定貢獻,數據卻顯示全球平均海洋環流的加速主要是一種長期的變化趨勢,而溫室氣體持續排放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通過比較IPCC歷史情景下(HIST RUN)的全球平均風速和未來溫室氣體高排放情景下(RCP8.5)的全球平均風速,發現溫室氣體排放增加可導致全球平均風速的顯著增長趨勢,這表明溫室氣體排放在驅動全球平均風場和全球平均海洋環流加速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4

意義和展望

這項工作首次揭示了全球平均海洋環流在過去20多年以來存在顯著的加速現象,同時闡明了全球平均海洋環流加速的能量來源、物理機制以及人類溫室氣體排放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在IPCC最新發布的報告中,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南極繞極流和印尼貫穿流等區域性海洋環流在未來變暖背景下的變化都被給予了特別關注,但一直缺乏對全球平均海洋環流的估計,因此胡石建研究員和王凡研究員等人為認識未來海洋變化提供了新的視角。由於缺乏對全球海洋環流的系統觀測,在全球平均海洋環流的估算中還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但這也凸顯出加強全球性海洋觀測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未來,世界各國應加強海洋觀測國際合作,共建透明海洋,深化理解和更好地預測未來海洋,服務於全人類的海洋命運共同體。

相關焦點

  • 氣候變暖加速全球洋流
    海洋中環繞大陸的巨大洋流可被視為地球的循環系統,每一支洋流的水量相當於世界上所有河流流量的總和。同時,這些環流似乎開始加速:近25年來,洋流一直在快速加速,部分原因是全球變暖。  據《科學》報導,2月5日發表於《科學進展》的一篇論文提出了這一結論。結合模型的觀測結果,從1990年到2013年,海洋洋流能量每10年增加15%。
  • 科學家發現減排使北大西洋在全球變暖背景下成為海洋吸熱的中心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活動產生大量溫室氣體和氣溶膠,造成地球系統能量收支不平衡,全球正在加速變暖。地貌由綠變黃、森林大火蔓延、冰雪融化導致海平面高度升高……大多數進入地球系統的總能量通過海氣界面熱通量形式被海洋表層吸收,進而被海洋環流運輸、遷移並存儲在海洋內部。海表吸熱是影響區域和全球氣候的關鍵因子,其變化對地球各圈層均有影響,能夠調節全球變暖速率。
  • 太平洋環流可能加速致全球變暖加劇
    新華社華盛頓8月13日電(記者周舟)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研究人員13日說,一萬多年前冰河消退時,太平洋環流加速,把更多二氧化碳釋放入大氣,這種情況有可能再次發生,從而加速全球變暖。      發表在英國《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的研究顯示,太平洋中存在一種環流模式,從南極洲附近水域開始,一路北進抵達阿拉斯加後又返回南極洲。這個過程耗時約1000年,並將深層海水帶至表面。      研究發現,冰期最盛時環流速度緩慢,但地球變暖、冰川消退時,其速度加快,而加速的環流將太平洋深處的二氧化碳「翻」起來,在南極洲海面處釋放入大氣。
  • 大氣所等發現減排使北大西洋在全球變暖背景下成為海洋吸熱的中心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活動產生大量溫室氣體和氣溶膠,造成地球系統能量收支不平衡,全球正在加速變暖。地貌由綠變黃、森林大火蔓延、冰雪融化導致海平面高度升高……大多數進入地球系統的總能量通過海氣界面熱通量形式被海洋表層吸收,進而被海洋環流運輸、遷移並存儲在海洋內部。海表吸熱是影響區域和全球氣候的關鍵因子,其變化對地球各圈層均有影響,能夠調節全球變暖速率。
  • 氣候變暖加速全球洋流—新聞—科學網
    同時,這些環流似乎開始加速:近25年來,洋流一直在快速加速,部分原因是全球變暖。   2月5日發表於《科學進展》的一篇論文報導了這一結論。根據結合模型的觀測結果,從1990年到2013年,海洋洋流能量每十年增加15%。
  • 全球變暖背景下 降水發生了哪些變化?
    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降水發生了哪些變化?  每年夏季,許多城市因為強降水而出現「看海模式」,這就是全球變暖背景下,與降水相關的極端事件增加的表現。  氣候變暖還會影響水質。隨著氣溫的升高,河流、湖泊和水庫的水溫也會升高,這會導致溶解氧的能力降低,對依賴氧氣生活的魚類、昆蟲、甲殼類動物和其他水生動物產生不利影響。
  • 氣候變化九問-環流 溫鹽 氣候變化 PewCenter 科學家 氣候變暖...
    答:全球平均氣溫已經在過去的100年裡上升了1個華氏溫度。儘管這看起來只是一個小變化,但也已足夠危害到生態系統,並導致海平面升高。而在未來100年裡氣溫還可能上升2-10個華氏溫度。研究這一問題的專家普遍認為,全球氣候變暖主要是由溫室氣體的排放引起的,主要是由於煤和石油等燃料的燃燒。   問:科學家們同意全球氣候變暖的說法嗎?
  • 南方雪災的三重門——拉尼娜、大氣環流異常和全球變暖
    與全球變暖無關    除了這次南方的災害,我國近兩年各處都很不太平:2006年的全國大範圍的乾旱;2007年的平均氣溫為近57年來最高。惠頓是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組織(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的撰寫人之一。她認為中國面臨的惡劣天氣和全球變暖沒有直接聯繫。「每隔數年或者數十年,許多氣象條件就會集體出現,從而導致極端天氣現象。我想這次中國的暴雪只是一種自然的氣候過程,沒有任何特別的因素使之與全球變暖掛鈎。根據氣候變化模型的預測,我們並不認為這樣的雪災會越來越多。」
  • 大西洋洋流變弱將導致氣候加速變暖
    新華社北京7月19日電  中美研究人員發現,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對抑制全球氣候變暖起著重要作用,近年來其速度放慢可能導致今後幾十年裡氣溫加速上升。  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又稱墨西哥灣流,是地球氣候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表層的溫暖海水從赤道附近運往高緯度地區,並將較冷的海水從深海運回赤道地區。
  • 《Science Advances》刊發LTO研究團隊海洋環流研究成果
    全球變暖已經成為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在此背景下,全球氣候系統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改變。海洋作為氣候系統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因其大尺度海洋環流在全球熱量、淡水平衡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麼,在氣候變化背景下,海洋環流是否已經發生顯著改變?海洋垂直結構變化是否與海洋環流變化同步?
  • 海洋變暖加速 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加劇
    本期嘉賓: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成裡京  本期觀點:海洋變暖引發一系列嚴重後果,包括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加劇、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和溶解氧下降、珊瑚白化等。2013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的第五次評估報告列出的5個1971年至2010年間海洋熱含量變化趨勢估算中,最小的估計值竟然只有最大估計值的一半!這嚴重限制了人們對全球變暖的科學認知。「海洋面積異常廣闊,平均深度達4000米,人類目前的觀測手段僅僅集中在上層2000米。在2005年Argo浮標觀測網建成之前,在南半球以及全球700米以下深海的觀測都較為稀少。」成裡京說。
  • 南海海洋所等在海洋環流研究中獲進展
    全球變暖已成為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全球氣候系統正在經歷改變。海洋作為氣候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因其大尺度海洋環流在全球熱量、淡水平衡中起關鍵作用。那麼,在氣候變化背景下,海洋環流是否已發生顯著改變?海洋垂直結構變化是否與海洋環流變化同步?
  • 陸海空全局視角下的青藏高原與全球氣候
    通過熱力作用和機械強迫,高原影響其上空大氣的水分交換、能量輸送、物質輸送、動量輸送和渦度輸送,從而改變中國東部天氣、亞洲季風、大氣環境、全球大氣環流和平流層大氣 過去幾十年中,全球變暖,而青藏高原的變暖速度顯著高於全球平均,它對於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也日趨凸顯。因而,進一步理解與青藏高原相關的海陸氣相互作用及其氣候影響,已經成為了全球變化研究的前沿課題。
  • 都說全球變暖,為何今冬這麼冷?|專訪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
    ——「全球變暖」與近期冷空氣頻繁來襲矛盾嗎?全球變暖總趨勢下,「一南一北」兩信號雙向夾擊「冷」與「暖」似乎是兩個對立的字。冷空氣頻頻來襲,恰恰與全球變暖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首先看表層,造成近期大範圍氣溫偏低的最直接原因是歐亞中高緯「西高東低」的經向型環流和偏強的東亞冬季風,並且這樣的環流形勢自12月以來一直持續。
  • 全球氣候變暖,你感受到了嗎?
    全球氣候變暖,你感受到了嗎?隨著全球氣溫逐年攀升,由氣候變暖引發的風雹、乾旱、暴雨、高溫等極端天氣事件愈加頻繁,使得全球各地都面臨嚴峻的氣候災難。氣候變化不僅威脅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嚴重影響著人類的生產生活。
  • 全球變暖引發海洋「災難」—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IMAGEBROKER/ALAMY STOCK PHOTO   自前工業化時代以來,全球氣候不斷變暖,世界各地的海洋平均溫度已上升1°C。近日,兩項研究分別探討了全球氣候變暖對大西洋洋流和海洋生物的影響。
  • 科研人員在海洋環流研究中獲進展
    全球變暖已成為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全球氣候系統正在經歷改變。海洋作為氣候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因其大尺度海洋環流在全球熱量、淡水平衡中起關鍵作用。那麼,在氣候變化背景下,海洋環流是否已發生顯著改變?海洋垂直結構變化是否與海洋環流變化同步?
  • 丁一匯院士解析全球變暖與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之關係
    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北極以其他地區2倍到3倍的速率升溫,即其他地區增溫1℃,北極可以增溫2℃到3℃。導致海冰快速融化,冰蓋面積萎縮,2020年9月,北極海冰為有觀測以來第二少,是北極增暖有力的證據。快速增溫的北極,縮小了原本從極地到赤道的經向溫度梯度。
  • 從南極高溫20℃來了解全球氣候變暖
    而氣流在南極半島越過山脈後便開始下沉在下坡加速過程中不斷加壓和升溫,並產生所謂的「焚風」。這些熱風會導致氣溫短暫上升30℃。除了南極,歐亞大陸北部地區的其他地方也遭受了「不正常的溫暖」襲擊。從挪威、瑞典,芬蘭到俄羅斯,這些地區的平均溫度均高於了平均水平約6C。
  • 全球變暖為何冬天更冷
    近年來連續出現的「寒冷事件」是由氣候變化的自然規律決定的,在不同時間尺度和周期上,氣候會表現出變冷和變暖的不同階段性趨勢。            問:新年伊始,歐美等地出現多年未見的冰雪災害,我國也經歷了大範圍的暴雪嚴寒天氣。在全球變暖的大趨勢下,為何冬天變得更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