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九問-環流 溫鹽 氣候變化 PewCenter 科學家 氣候變暖...

2021-01-12 東方網

  美國一家致力於研究應付氣候變暖對策的非營利機構PewCenter主管艾琳·克勞森就氣候變暖的一些常識和問題回答了美國國家廣播公司的提問。

  問:什麼是氣候突變?

  答:科學家們所說的氣候變化,通常指的是"氣候漸變"。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地球在逐漸變暖",或者是"氣候在慢慢變暖"。但現在已有證據顯示地球上的氣候系統有時更像一個會在瞬間變化的"開關",即"突變",而不是漸變的"指針盤"。

  問:"氣候突變"真的會發生嗎?

  答:科學家們已經開始研究氣候突變的可能性,而現在就斷言氣候將發生突變為時尚早,如果真的會發生氣候突變的話,也不大可能在未來的幾十年內發生。

  問:人類應該擔心全球氣候變暖嗎?

  答:全球平均氣溫已經在過去的100年裡上升了1個華氏溫度。儘管這看起來只是一個小變化,但也已足夠危害到生態系統,並導致海平面升高。而在未來100年裡氣溫還可能上升2-10個華氏溫度。研究這一問題的專家普遍認為,全球氣候變暖主要是由溫室氣體的排放引起的,主要是由於煤和石油等燃料的燃燒。

  問:科學家們同意全球氣候變暖的說法嗎?

  答:儘管科學家們就氣候變暖的程度和速度還存在爭議,但現在科學界已在以下三點達成了共識:1.地球正在變暖;2.氣候變暖的原因是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排放;3.如果人類不採取措施減少這些氣體的排放,地球將持續變暖。

  問:什麼是大西洋溫鹽環流?

  答:大西洋溫鹽環流,就像一條將熱能從赤道送往北大西洋的傳送帶:來自赤道的溫暖海水藉由沿岸的灣流不斷向北移動,途中海水釋放出熱量,逐漸變冷,再加上不斷的蒸發使海水的鹽度增加。因此,越往北海水越冷越鹹,因此也越重,最後終於在北大西洋沉入深海,而這部分原本溫暖的赤道海水也變成了又冷又鹹的北大西洋深層海水。至此,溫鹽環流繼續向南移動,沿南大西洋、南極洲流進印度洋,最終又回到赤道,完成所謂的"環流"。

  問:氣候變化會使溫鹽環流停滯嗎?

  答:全球變暖將使海洋溫度上升,並使更多的淡水流入海洋(如氣候變暖將加快冰山的溶解速度)。而通過一些氣象模型的演示,我們認為海洋表面溫度的上升以及海水鹽度的減小可能減緩溫鹽環流甚至使其完全停滯。

  問:溫鹽環流完全停滯的機率有多高?

  答:我們現在還不甚了解溫鹽環流發生停滯的可能性。這要依大氣變暖的程度和速度而定。總的來說,溫鹽環流停滯是有可能的,但可能性不大。如果真要停滯的話,在未來的100年內也應該不會發生。而一旦溫鹽環流發生停滯的話,也會在幾十年或者幾百年內恢復。

  問:全球變暖如何導致地球部分地區"變冷"的?

  答:如果沒有了溫鹽環流,來自赤道的熱能將無法被傳送到北大西洋地區,這樣一來,北美東部和西歐會變冷,而地球的其他部分則會越來越熱。而科學家們現在還不知道這種"變冷"能在多大程度上與大氣的"變暖"相中和。

  問:如果電影《後天》只是一個假想,那麼全球變暖的真相是什麼?

  答:真相是,全球變暖正在發生。大氣科學家也相信全球性的氣候變化將導致更多的洪水、乾旱和嚴重的暴風雨,另外,還有一些動植物物種將因此滅絕。

相關焦點

  • 氣候變化九問
    美國一家致力於研究應付氣候變暖對策的非營利機構PewCenter主管艾琳·克勞森就氣候變暖的一些常識和問題回答了美國國家廣播公司的提問。   問:什麼是氣候突變?   答:科學家們所說的氣候變化,通常指的是"氣候漸變"。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地球在逐漸變暖",或者是"氣候在慢慢變暖"。
  • 溫鹽環流與氣候突變
    美國國防部給布希政府提交的一份秘密報告中也指出,「世界將因為氣候變化造成的環境災難和資源緊缺引發生存之戰」,「氣候變化的影響將遠遠大於恐怖主義的影響」。  影片的開頭,氣候學家在新德裡召開的各國政府首腦會議上指出,全球持續變暖會導致北大西洋的溫鹽環流關閉,從而引發一場氣候突變。
  • 溫鹽環流
    (2014年廣東高考文綜卷)11、有研究認為,近幾年歐洲西北部冬季溫度偏低可能與全球氣候變暖有關。網上的一個解析如下——冬季溫度偏低可能與全球氣候變暖有關,全球變暖會導致海平面上升,冰川融水增多,海平面上升導致沿岸上升流減弱,上升流為寒流,則氣溫增高,冰川融水增加導致沿岸暖流減弱,氣溫偏低。估計大家,特別是孩子們看完這個解析會懵掉!對於氣候變暖,導致歐洲出現寒冬現象出現的原因其實要歸結於溫鹽環流的變化。
  • 科普小百科:海洋與氣候變化(組圖)
    氣候變暖使海水增暖、冰川融化、海平面持續上升、海水酸化、 大洋環流結構改變以及海洋災害加劇;氣候變化也使得海洋食物網結構變化,部分種群在群落結構的演替和種間競爭中失去優勢、生物多 樣性被改變、海洋/海岸帶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退化。
  • 15個「氣候臨界點」已被激活9個,科學家:氣候變化已經不可逆
    關於人類對氣候的改變,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個事實,而隨著生態系統的調整,影響也是我們有目共睹的了。近一萬年以來,地球氣候一直保持相對穩定,但近幾個世紀卻發生了顯著變化。澳大利亞著名氣候學家威爾·斯特芬用鐵達尼號解釋了人類關於氣候變化的危機,「如果鐵達尼號意識到自己遇到了麻煩,它需要大約5公裡來減速和掌舵,但它距離冰山只有3公裡,那麼它註定要失敗。」斯特芬在《自然》雜誌發表的一篇研究指出,如今15個已知的全球氣候臨界點,現在已經激活了9個。目前,氣候臨界點激活數超過了一半,但這一情況還在進一步惡化。
  • 揭示北大西洋溫鹽與環流非同步變化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侯瑤)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春在團隊成員付垚,聯合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和德國基爾亥姆霍茲海洋研究中心科學家,研究揭示北大西洋溫鹽與海洋環流間並非同步變化。相關研究近日發表於《科學進展》。海洋作為氣候系統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因其大尺度海洋環流在全球熱量、淡水平衡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 氣候變化研究新手段:地震波也能測海溫
    氣候變化造成了異常溫暖的冬季和融化的冰川。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濃度上升,導致了氣候系統中熱量增加,而海洋吸收了其中90%以上的熱量,在氣候變化中起著關鍵作用,因此監測海水溫度變化一直是氣候科學家的重要任務。現在中美地震學家合作研究發現,海底的地震聲信號可以為他們提供另一種監測海水溫度的工具。
  • 北大西洋暖流持續減緩 驅動因素包括人為碳排放造成的氣候變化
    這套海洋環流系統的弱化可能是自然而然地開始,但也可能是因為持續受到與溫室氣體排放相關的氣候變化所影響。北大西洋暖流。或是有顆彗星撞擊到了北美地區致使冰川崩潰,而導致大量淡水漫流到北大西洋,致使溫鹽環流停滯等等。雖然成因的推測各有不同,但最終的結果都是一樣的,那就是溫鹽環流受到淡水改變,而使得表層洋流全面驟緩。科學家最近發現的北大西洋暖流減弱現象,也可能是由北大西洋變暖、降雨增加和冰川融化所導致的淡水增加所造成。前人文獻也曾多次推估和預測,截至目前為止,到底總共減弱的程度有多少,基本上仍然是一個謎。
  • 氣候變化系列科普訪談之三:氣候變暖與農業病蟲害
    由於受限於冬季最低溫,桔小實蠅目前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中美洲等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在氣候變暖情境下,向美國南部、歐洲地中海南部等溫帶地區擴展。黑腹果蠅的耐熱種群在澳大利亞東部沿海地區分布提高了4個緯度梯度。氣候變暖導致海溫與海平面升高,棲息於海藻深處的海藻可能偏向更北部與西部的挪威與蘇格蘭分布。
  • 那些否認氣候變化的人,其實並不關心氣候
    科學家操縱數據來顯示氣候變暖的趨勢 這顯然不是真的,只是一種用來攻擊氣候科學家可信度的簡單手段。但這是一種需要100多個國家的成千上萬名科學家共同完成的陰謀,才能達到這一目標所需的規模。 科學家的確一直在糾正和驗證數據。例如,我們必須修正歷史上的溫度記錄,因為測量方法已經發生變化。
  • 正視氣候變暖事實 採取措施適應、應對氣候變化
    2012年6月5日(星期二)9時,氣象局局長鄭國光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就「氣象防災減災與應對氣候變化」與網友在線交流。    [主持人]您講到很多關於氣候變暖以後我們如何應對。那氣候到底是變暖還是變冷?因為歐洲現在嚴寒的影響。    [鄭國光]我們講的全球氣候變暖是衡量整個地球平均的狀況,講氣候變暖是有一個時間尺度的。比如說這個地方氣候狀況怎麼樣,按照氣象的統一標準,它有一個30年的尺度。比如今年1月1號使用的氣候值就是1980年到2010年的氣候值。所以全球氣候變暖是講全球的氣候變化的趨勢。
  • 海流與氣候變化關係密切
    《自然雜誌》通訊說,最近的兩次冰川消融期中一個令人不解的現象是南半球的變暖與格陵蘭的變暖之間的延遲。海洋環流的數值模擬關係到未來氣候狀況,特別是關係到在地球兩極之間流動的一個「傳送帶」洋流的狀況,後者在決定全球氣候中起著重要作用。
  • 國家氣候中心主任董文杰談全球變暖及中國氣候變化
    我們想問一下,現在氣候變暖在科學上有沒有數據和研究證明全球都是在變暖的? 2007-07-26 15:02:30董文杰: 這個應該對全球變暖、氣候變暖的科學證據是非常充分的。所以說,在IPCC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大概有數千個科學家參與這個事情,都是氣候方面權威的科學家,一起來評估這個影響。
  • 氣候變化與水資源安全
    溫室氣體人為地快速增多,使得地球溫室效應不斷增強,全球正經歷著以氣候變暖為突出標誌的氣候變化。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2013年發布的第五次評估報告指出,過去的130多年(1880—2012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上升了約0.85℃。
  • 氣候變暖的九大問題
    冰山消融、海平面上升、生態系統被破壞……,這些表明地球的氣候正在發生變化。 法國《新觀察家》周刊7月7日一期分析氣候變化的原因及其對世界的影響:    1、氣候何時開始發生變化?    氣候變化已經開始。90年代是歷史上天氣最炎熱的時期。在一個世紀的時間裡,地球表面的平均氣溫上升了0.7攝氏度。
  • 科學家解釋為什麼地球南北兩極氣候變化好似「蹺蹺板」
    科學家提出新解釋:為什麼地球南北兩極氣候變化好似「蹺蹺板」?   新華網上海3月12日電(記者張建松)南北極好像是安裝在地球南北兩端的「冷凝器」,在全球氣候變化中起著極其重要作用。科學家在一項研究中提出新解釋:為什麼近60年來地球南北兩極存在相反的、好似「蹺蹺板」的氣候變化?    近幾十年來,許多科學家都從不同的研究角度注意到地球南北兩極呈現相反的氣候變化,北極地區顯著變暖,南極和南大洋則大範圍變冷,地球南北兩極存在相反的、好似「蹺蹺板」的氣候變化。    對於這一現象,國外科學家曾提出與「大洋傳送帶」假說有關的「經向環流」理論。
  • 氣候變化與人體健康:全球變暖直接影響健康
    通過谷歌趨勢的搜尋引擎可以發現,在2007年及之前對於「climate and health」(氣候與健康)的搜索為0,從2008年2月開始,針對這個關鍵詞組的搜索開始出現,迅速攀上了一個高峰,並在近兩年來居高不下。  氣象與環境科學家們逐漸意識到,全球氣候變化已經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間接地對人類的健康甚至生存產生了重要影響。
  • 氣候變化 - 專題 -中國天氣網
    氣候變化氣候變化是指氣候平均狀態隨時間的變化,即氣候平均狀態和離差(距平)兩者中的一個或兩個一起出現了統計意義上的顯著變化。離差值越大,表明氣候變化的幅度越大,氣候狀態越不穩定。氣候變化不但包括平均值的變化,也包括變率的變化。氣候變化一詞在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使用中,是指氣候隨時間的任何變化,無論其原因是自然變率,還是人類活動的結果。這有別於《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中的用法。在公約中,氣候變化是指「經過相當一段時間的觀察,在自然氣候變化之外由人類活動直接或間接地改變全球大氣組成所導致的氣候改變。」
  • 氣候變暖背景下全球平均海洋環流在加速
    1 為什麼要研究全球變暖背景下的海洋環流? 在溫室氣體持續排放的背景下,地球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經歷了非常快速的增暖。作為地球氣候系統的主要儲熱器,海洋將表層長期增暖的額外熱量大量地轉移到深層海洋。
  • 海洋所等發表太平洋環流與氣候研究評述文章
    6月1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胡敦欣領銜17位國內外海洋學家和氣候學家合作撰寫的《太平洋西邊界流及其氣候效應》評述文章在《自然》雜誌正式發表。這是《自然》雜誌首次發表有關太平洋環流與氣候研究的評述性文章,也是中國在該雜誌發表的首篇海洋領域綜述文章。